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9篇

时间:2022-06-17 14:20:03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9篇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1

  通过学习“四史”,我了解了党的发展史与中国建设的历程,还有历史长河中那些可敬的英雄人物。我认为,学习“四史”能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国家建立过程的艰辛。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还能让我们从这些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并传承精神。

  在学习四史前,我只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也知道有许多为国奉献的英雄。但学习四史后,我才深深的了解到这份不容易是在什么地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稳固和成熟的见证,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是每个人的重要任务,只有学习了党史,才能真正了解历史,从中懂得伟人做出的举措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因为有了四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明白举办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意义,才能听懂思政老师在课上教学的内容。四史,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易与艰辛,我相信,学习“四史”会使中国特色主义进行的更加顺利。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2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水平、锤炼扎实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当主动作为,在历史中感悟为民服务的初心、体会“半条被子”的情义,从中汲取克难攻坚的力量,激发勇往直前的力量。

  历史的回音很厚重,余音绕梁而不绝于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起航,到如今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进步史,更是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的历程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吃透、学透、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组织一次实地教育培训、拍摄献党宣传片、参观党史教育学习馆、走访革命老党员、知识竞答比赛、红色故事演讲等形式,让学习在基层不走样,真正和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在全社会掀起爱党敬党的热潮。

  历史的回音很嘹亮,铿锵有力且充满希望。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每一次的转身,都有冲锋在前的党员;灭虫灾、抗洪水、战非典、赢疫情,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党员活跃的身影;“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每一个战略部署,都有党员与群众心手相连的跳动。正是对于历史的崇敬,让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榜样人物。方志敏、杨靖宇、江姐、黄继光等革命先烈,坚定信念、坚守秘密,不惜以身报国,“虽九死其犹未悔”;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为救国求存而四处奔走,探索时代发展路径,建设自信自强的新中国。英雄从历史中走来,又将在新时代接轨。我们要扎实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与数字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让信仰之心熊熊燃烧,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增强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感、信念感,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感悟前人的精神品质,又要守正创新,坚守初心和使命,劈波斩浪、砥砺前行,在新时代书写青春华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重重磨难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十九大上最大的亮点,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更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环境下清晰定位、找准方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坚决维护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入党初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要以新时代伟大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随着不断学习党课,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自己觉得党性觉悟在不断的提高,看到十九大开幕式中,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讲话两个半小时,声音始终保持铿锵有力,不急不缓,言语中透露出的自信使我看到了我们党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下能够始终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指出当今的问题症结所在,并能够积极的提出解决方案,使我对我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和头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国家的强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党员,更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时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4

  掀起“读史知史”热潮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会议强调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历史这本教科书,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用一根“红线”贯穿。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任务,是贯穿党近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探索的必然选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在记述大生产运动中说到,“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用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增强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应该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让历史“说话”,让70年的光辉历程,这幅气势磅礴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给新时代人民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

  捧一颗“红心”向党。“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是生活在解放前大众的共同心声。在今天,是中华民族接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长在红旗下,倍感今日甜”。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媒体汇总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4月份的工作安排表中,75项内政外交活动,12封致电致信,平均一天2至3项活动,其时间节点无缝衔接、密集繁重,更是体现总书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个个数据、一字字材料,诉说着一名共产党人“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他爱民为民的“红心”。“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生“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同志,用青春诠释“初心”的驻村干部黄文秀同志,对百姓有求必应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同志,“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守岛护卫兵王继才同志,七六〇研究所为保试验平台安然无恙的而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这些被人民点赞的好干部,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允诺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红心”, 时刻不忘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铮铮誓言,其心拳拳。

  读一封“红色”家书。家书,字里行间,承载着思念与关怀的真挚情感。当它被赋予红色,见字如面,字字千钧,句句血泪。卢德铭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东征北伐中屡建奇功,在他的一封行军书中写到,“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等……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卢德铭的大侄子)、少南(卢德铭的小侄子)。”1927年9月,年仅22岁的卢德铭战斗中不幸中弹,成为上井冈山时牺牲的最高将领。“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这是1928年,夏明翰在离开武汉临行前,给妻子写的诗,而后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浑身血污,承受着严酷的刑讯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行刑前满怀深情地诵读着写给儿子的遗言,“希望你,宁儿啊!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感受着家书作者们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一代代共产主义战士生命和鲜血诉说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正如诗人臧克家所写:“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读着革命烈士的家书,仿佛把时光又带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诉说着他们在革命战争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走一趟“红色”之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除了党史、中国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也要结合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组织瞻仰学习革命英烈事迹,到先烈们走过的路中去,这段路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可歌可泣的高尚品德,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做好“红色”文章和历史文章,实实在在地感受“红色”精神的发祥地,延伸“红色”足迹。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和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见面,他说,“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草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不妨走一趟“红色”之旅,传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体现了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铭记历史,铭记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5

  新中国成立70年锦绣巴蜀展新颜

  滚滚江水,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都江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6万亩;巴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描绘出一幅幅犹如都江堰一般波澜壮阔、激越豪迈的治蜀兴川画卷。(7月29日新华网)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70年。这些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如此盛大景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

  伴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在70年的风风雨雨里,也留下了一串坚实而又闪光的足迹。解放之初的四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以治蜀兴川,交通先行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自己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桥隧占比40%的成昆铁路,到被誉为“雪域天路”的川藏公路,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嗟叹成为历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加快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渝高铁开通,西成高铁开通、雅康高速公路通车、成贵铁路四川段开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宝成铁路上的马角坝车站有了新的功能,中欧班列每天从这个小站驶过,途经阿拉山口,将“四川造”货物运往欧洲。如今,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3800列,数量保持全国第一。通过开辟“空中通道”,地处内陆的四川成为重要的全球中转枢纽。如今的四川,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锦绣巴蜀展新颜。四川的发展是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依托日益完善的开放通道,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回顾风雨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70年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四川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

  从“蜀道”不再难,开放变前沿,到“敢为人先”促改革“天府之国”展新颜,再到保护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巴蜀大地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欣欣向荣,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四川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此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根本遵循。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带着胜利的豪情我们回望过去,四川70年的发展成就已永载史册;怀揣伟大梦想我们展望未来,新时代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天府之国如此多娇,今日之四川,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只要我们从新中国70年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6

  非法穿越无人区还不认罚也是一种傲慢

  5月7日19时,西藏安多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拉巴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冯浩、金路明知非法穿越行为违法,但拒不认错,拒不接受林业森林公安部门的处罚决定,态度蛮横,正在接受林业森林公安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此前,被公众关注的徒步爱好者消失在无人区事件,随着警方成功寻找到而告一段落。但是,随着森林公安做出处罚之后,其中两人却拒不认罚。这种穿越无人区却不认罚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傲慢。

  徒步穿越无人区,已经成为徒步圈子里一种群体爱好。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徒步穿越无人区,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虽然,这种爱好并不违法,但如果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消耗了公共资源,这样的行为就应该得到处罚。此次,徒步爱好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关于禁止在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禁止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等法律法规,进行非法穿越的行为。虽然,三人对于无人区自然资源的损坏有限。但是,倘若对这种行为不进行及时的处罚,很有可能造称破窗效应。况且,为了寻找他们,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当地对于三人开出的处罚决定,也是合法合规。

  虽然,对于拒不认罚的两名徒步爱好者来说,申请行政复议是他们的权力。但是,这样的拒不认罚,也让人难以看到他们对于此次徒步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片刻的反思。对于他们来说,实现自我价值远远大于公共规则和公共利益。如此大量耗费公共资源,不仅不觉得羞愧,反而能够理直气壮的觉得处罚过高。对于他们如此的态度,用一句傲慢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认可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绑架公共资源,无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恐怕也只会落得一地鸡毛。具体到这次事件来看,当地部门的处罚合法合规,也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但是,两人丝毫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反而理直气壮的拒绝处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行为。

  非法穿越无人区,却让公共资源为其保驾护航。傲慢的背后,也是一种对于法律法规的无视,这需要进行思想上的纠偏,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严惩来进行教育。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7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 九连增 ;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 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 十一五 规划,顺利实施 十二五 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8

  六个时间段是一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是一条主线,但并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

  比如说,与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并列的,还有其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改革和探索。还有发展中国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民族社会主义。

  再往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较快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他们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很多原则,他们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伯恩斯坦讲的,目标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所以说他们总体上属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资本主义。

  还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还长期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进行过长期理论斗争的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也是空想社会主义,近代中国也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在21世纪还会存在,不仅以思想流派的形式存在,还会以各种实践形式存在。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实践,究其根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成为消极因素。马克思说过,“虽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饶恕的。”1848年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总体而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规律学后感篇9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党史主题教育讲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尊敬的 XXX 书记、XXX 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 XXX 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 XXX 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 XXX 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 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 年至 1953 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 年至 1956 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 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 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 2

  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 4 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 年至 1966 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 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 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 1957 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 1958 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 1959 年至 1961 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 1960 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 1962 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 年至 1976 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 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 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