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课《艺术发展史》读后感(全文)

时间:2022-07-31 09:35:02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论课《艺术发展史》读后感(全文),供大家参考。

史论课《艺术发展史》读后感(全文)

 

 《艺术发展史》 读后感

 《艺术发展史》 的作者贡布里希是英国美学家, 艺术史家。

 他 1909 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 后移居英国并入英国籍。

 1936 年起伦敦大学瓦尔堡学院历任助理研究员高级研究生、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院长。

 并在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等任客座教授, 曾荣获史密斯文 学奖、 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 黑格尔大奖、 法兰西学院勋章等; 并获牛津、 剑桥、 哈佛、 伦敦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 (中译本为《艺术发展史》 ) 、《艺术与错觉》、《理想与偶像》、《秩序感》、《艺术与科学》 等。

  翻译者是范景中教授, 1951 年生,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新美术》 和《美术译丛》 的主编, 曾有《艺术与错觉》(与林夕、 李本正合译浙摄影出版社)

 和《贡布里希论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等译、 编著作发表。

  这本书已经被译成 30 种文字销售达 500 万册, 但是至今仍然有学者单纯地将贡氏与图像学划等号(贡氏的确对图像学作出了 重要贡献, 并且“图像学” 的中译名也是范景中等先生在译介贡氏理论时确定的汉译) , 或者武断地将贡氏视作其本人最不愿意的结构主义美学。

 然而, 贡氏的学术野心是试图对整个艺术发展――以再现为中心及象征与装饰为两翼――作出概括性的解释。

 面对如此宏大的学术目 标, 凭借单一的、 令人捉襟见肘的现成方法, 对古典学者贡布里希来讲,这简直毫无学术感可言。

 所以还是埃里邦问得实在:

 “我们能否说你没有方法?”贡氏的回答更令人击节:

 “我不想要一种方法, 我只需要常识(common sense) !这是我的唯一方法。”

 贡布里希在编写这书时, 无法印刷在插图里的作品就不选用。

 这对作者有多挑战我是不知道, 但对读者而言, 所有拗口的名字, 神秘的术语, 瞬间几乎都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于是当书中出现类似”雷诺兹的肖像画和委拉斯凯兹的直接布局相比就不那么自然, 精心设计的味道要浓的多“这种话时, 我们这类初学艺术的人就再不用向以往一样翻白眼了, 而是只要按照指示翻两张书页, 对比下两张插图, 然后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咂咂嘴, 表示, 恩, 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而就实用方面, 我觉得在评判艺术作品时, 一方面固然要直面我们的内心,询问这件作品是否真实的打动了自己,(而不是某种附庸风雅的潜意识)。

 另一方面, 对历史上的大师们曾经做到过的, 想要做到的, 没有做到的, 也得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因为毕竟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就是, 当年越是伟大的创举就越是容易被后世无限的模仿, 也就越是容易被我们习惯和以至于认为平淡无奇以至于熟视无睹。这真是对大师们最大的侮辱了 。

 经史论课的老师推荐, 下到了《艺术发展史》 的电子版。

 刚停下, 看完了这本书。

 是一本能静下来欣赏的艺术。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艺术生, 其实艺术真的没有那么神秘, 或是像外人的评价一样, 我们很普通,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艺术不是什么神秘行动的产物, 而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而制作的东西。

 艺术创作的本身并不像它被挡上玻璃、 镶入相框、 挂到墙上那样遥不可及。

 其实艺术的本身是生活。

  几章节看下来, 觉得这本书是应该细细品味的书, 像一个人去欣赏另一个人一样, 反复对比, 用图画, 用语言, 或是一些自身所带的理解力去感受。

 需要全方位的体验。

  我觉得它更重要的是在叫我们怎么去看待事物。

 尽管我们很喜欢某些强烈内在感情的表现, 然而我们必须要首先理解他的绘画手法, 才能真正的理解他的感情。

  正如有一些人比较喜欢言辞简短, 手势不多, 留有余意让人猜测的人一样,可是既然在“原始” 的时期艺术家不像现在这样精于表现人们的面目 和姿态, 然而看到他们依然那样努力表现自己想传达的感情, 往往更加动人心弦。

  生活也是如此, 不论别人看来怎样, 自己要努力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那就一定很生动, 很感人。

  在这里我无意花时间列举和讨论本书的某些重要观点, 我更想表示感谢, 这样的书对每一个有幸读到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恩赐, 一份良缘。

 它只提供有限的知识, 却能引发你无限的思考, 无论何时, 随手翻阅至何处, 进进出出, 总会有新的体会与收获。

 我想, 这种毫不做作的谦逊品质与学术态度才是最令我感动和难忘的。

 它比了 解艺术的故事本身更加让人受益终生。

  最后, 我选取一些体现出贡布里希爵士高贵品格与儒雅风度的语句, 作为结束。

 衷心感谢作者与译者和所有出版人员的所作出的贡献。

 “一个人会有多少事实、 总结和观点分明来自他人却不自知啊!”

 “……我要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一知半解和摆行家架子的危险, 因为它很有诱惑力, 我们都容易犯这个毛病, 而像本书这样的著作又能使它的危害变本加厉。

 我想帮助读者打开眼界, 不想帮助读者解放唇舌。

 妙趣横生地谈论艺术并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评论家使用的词语已经泛滥无归, 毫无精确性了。

 但是, 用崭新的眼光去看一幅画, 大胆地到画中去寻幽探胜却是远为困难而又远为有益的工作……”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 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摈弃陋习和偏见。”

 “……我真心地努力避开此类魔障, 坚持用浅近易懂的语言, 即使书中的讲法听起来像是随便一谈的外行也在所不惜。

 尽管如此, 我并没有回避难以理解的问题, 因此我希望读者切勿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