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8 15:50:03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只有身份,无需头衔,每一位父母,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就是自学成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本是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几天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篇1

只有身份,无需头衔,每一位父母,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就是自学成才的“教育家”。

卡尔·威特本是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几天就天折了,52岁时才得到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小卡尔,可是由于早产,小卡尔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卡尔·威特很悲伤,但并没有绝望,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方法将儿子培养成非凡的人。

一位寻常的父亲,为了自己天赋不高的儿子,用坚定的爱,自修成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卡尔·威特的精心教育下,小卡尔最终被培养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的人生。

卡尔·威特断言:“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卡尔·威特的这一断言,我翻开了《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这本书。这本书从性格、兴趣、生活细节、习惯、礼仪、社交等多方面、分57章讲述了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诸多方法。开篇第一章便是“把孩子教成为完美的人”,什么是完美?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更希望孩子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跟以前的自己比,能有各种各样见微知著的变化、进步和提高,不与他人论长短,只与自己争高下。

其实,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他觉得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卡尔·威特还告诉孩子不要与坏孩子交往,他认为“好孩子感染坏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做到是没有可能的。”虽然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看来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真的是很可贵!

在《父母必懂的卡尔·威特教育法》中可以看出,卡尔·威特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他尤其重视孩子的关键期,这种用心,是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比如,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那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卡尔·威特认为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而且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而愉快是健康的关键,甚至有助于消化。虽然我们普遍认为孩子应该饮食均匀避免挑食,但很显然我们应该偏向孩子爱吃的食物,尽量不用威逼的方式强迫孩子吃她不爱吃的东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是最温馨和睦的时刻,但有时也会评论孩子的学习之类,不自觉就说了一些会让孩子不高兴的话,我想,长期如此,也许多少影响了孩子吃饭的心情,再加上孩子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期,没有重视对她的培养和引导,以至于她对一日三餐没有本能的兴趣和热情——这是我最后悔的事。

卡尔·威特是一名牧师,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把教育孩子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而且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不会“重智育轻德育”,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孩子,你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与幸福,那就够了。”卡尔·威特的这句话让我内心一震,确实,学习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关键是她的求知欲和学习中体会到的幸福感。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每当孩子冥思苦想最终攻克下一道难题,她会欢呼雀跃,甚至喜形于色地要当小老师为我讲解;每当孩子了解一个我不知道的科学原理或是自然发现,她会兴致勃勃地为我解密,我恍然大悟的那一刻,她会笑得像花儿一样;每当她知识学得不好,但依然勇于承认谦卑求教,竟还能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会散发出喜悦的光芒……这些,都足以让她体会学习的快乐。

卡尔·威特的教育法里,有太多值得父母借鉴的经验,结合我与孩子的自身情况,我觉得有几点尤其值得我学习:

1、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做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2、作为家长,不要三心二意。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画画,后天学围棋,结果最后孩子什么都没学会。和孩子一起慎重地做好决定,争取有长性地坚持下去。

3、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愉快甚至能促进记忆。所以,尽量创造愉快的环境。

4、日本的木村久一曾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觉得孩子的兴趣总是不能持久。新买的益智迷宫玩具,到手可以玩半天,但过后就束之高阁了。兴趣和热情不能持久,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5、小卡尔6岁时跟父母去另一个牧师家作客,吃早点时,孩子洒了点牛奶,按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就要受罚,因此他只能吃面包。尽管主人百般劝阻,父母也不加干预,但小卡尔还是坚持只吃面包。孩子能约束自己并出于本心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一点让我很是佩服,说明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我希望孩子未来也能有这种教养和自律。

6、培养孩子正常的判断力。孩子的判断力水平对于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中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判断力水平的提高,显示了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增强。有时候,我们会讨论一则新闻,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她对社会上的人与事有一个基本的是非观。

7、在困难与挫折中学会坚忍不拔,培养孩子承受苦难、走出自我挫败的能力,这对现在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来说很重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毅的精神,以后才能独自面对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的人生。

8、尽量争取,懂得放弃。

卡尔·威特的教育法涉及了方方面面,作为一位母亲,正如他所说的,“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择善而从,做孩子专属的“教育家”。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篇2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篇3

刚来书院的时候,陈老师说要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教育理论比较好,因为我只知道蒙特梭利。院人文报上介绍几种国外经典教育理论,第一个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华德福、铃木镇一……那就先看这个吧。

先介绍一下: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前面一般还觉得讲的挺有道理的,健康的心情、开发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孩子,培养兴趣、回归自然观察事物……

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觉有问题了。

第十章: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手把手教孩子玩会使孩子丧失兴趣、会让孩子失去玩的乐趣、丧失观察能力。

"我尽力将他和那些有相同爱好的孩子组合在一起,他们可以在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相互之间学到一些好的东西。"

"学校是孩子的恶习集中场","如果不加选择的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有可能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品质。"

"我这种让儿子与其他孩子少接触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使孩子能心态平和的处理一些事情。由于儿子在家里没有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容易激动。"

"我并不是绝对禁止让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监督下让他们相互进行有限的接触。"

"我几乎没有给卡尔买什么玩具,因为我认为儿子在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

对于书中的这些内容我有话要说(虽然我可能没有领会到书中要义)。对于为孩子选择朋友的观念和方式,我认为简直就是笑话。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孩子的好坏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孩子们一起玩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跟人接触都会有矛盾产生,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远离和选择,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社交能力,慢慢地孩子只能跟某一小部分人相处融洽。但是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长大没有父母的庇护怎么去生存,怎样去跟别人接触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卡尔小时候是个天才,但是一辈子就只能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教书,他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虽然他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确实很厉害。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跟大部分的人好好相处的,真正有自制力的孩子不会被其他坏习惯感染,是已经深入骨髓,而不是靠其他名义来支撑的,就像真正的素食主义者不是信仰佛教或者尊重生命,而是他就是素食主义者,就这方面来说,我认为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失败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像真的就像序言里说的是在自夸,虽然有提到一些真实的例子,但是没有分析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说明问题和方法,而且老卡尔本身就很博学,这种教育一般人是很难效仿的。只是看看,了解一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篇4

卡尔威特的父亲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老威特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一开始卡尔威特只不过是痴呆的智障婴儿,其父亲通过不懈的教育训练,让他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成长,在1883年安然逝世,享年83岁。

一切的奇迹都来自卡尔威特父亲独创的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出版两百年以来,不知培养出了多少个天才儿童。近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开头就沉痛地讲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几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威特52岁才有了第二个孩子。显而易见,这有可能是个先天不足的脑瘫儿童: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其反应相当迟钝,极为痴呆。

老威特面对第二个孩子,悲痛不已,还在写给弟弟的信上发誓:“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在培养卡尔威特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诸多信奉天赋论的保守教育家屡次围攻,愤然地声明道:“我要说的观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第一章《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老威特在书中十分感谢妻子的贡献,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些经历,并真诚地写出了:“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柏仔认为老威特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确实是可贵难得的!

老威特自从妻子怀孕后,就改掉了熬夜看书的习惯:“因为我知道怀孕的女人特别需要丈夫的体贴。何况,我在深夜看书,一定会影响妻子的休息……在关心妻子上,我自认为是合格的丈夫,为了让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不管是在她的饮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尽善尽美。”

尽管最后还是出了一些疏忽,导致卡尔威特不幸地沦为脑瘫儿童,柏仔认为老威特确实是妻子怀孕期丈夫的典范,值得每一位准爸爸学习!这就是卡尔威特能够成为天才的先天基础!老威特针对贵妇人雇人教育孩子的做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柏仔认为老威特的这一说法值得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职场女性没有多少时间养育孩子,选择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或托儿所幼儿园老师照顾。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影响。

如果可以的话,职业女性还是需要尽量抽时间来教育孩子,这样会更好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强求现在的职场女性一定要做到这些的。而且在大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生物的后代也不是由母亲养育的,也算是符合生态规律的。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父亲或爸爸也是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责任!

在第一章的中间部分,老威特郑重地写道:“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至于终生后悔”。老威特认为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长到两三岁时才注意到这一问题,往往为时已晚了。

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为接近完美的人。这让柏仔想到中国古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

这些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在出生时有很好的起点,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他终究也不会成材。反之,即使天赋不好,但是后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篇5

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习惯,习题训练的习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习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注重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习,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推荐访问:卡尔 读后感 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0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