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菁选8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23 16:35:05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  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理清历史脉络,让我受益良多,也学到了不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来作为开场。在已经进入速度时代的当下,历史类的读物对于现在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菁选8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菁选8篇(精选文档)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

  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理清历史脉络,让我受益良多,也学到了不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来作为开场。在已经进入速度时代的当下,历史类的读物对于现在工作学习都相当繁重的我们来说未免有些枯燥和乏味。但这本《半小时漫画*史》却能通过用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五千年的精彩世界。

  作者用聊天说话的方式,加上现今社会的网络流行用语,把历史事件放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结合漫画的表达,把历史讲成了活生生的小段子,仿佛就在眼前。读者在爆笑中慢慢记住了那些艰涩难懂的历史事件。例如其中有一段,作者将春秋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把周朝比喻成班主任,十分诙谐幽默。让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知道了很多成语的真正来源,如秦晋之好、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着重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历史脉络,避免信息繁杂而使读者产生负担或厌烦,帮助读者通俗易懂地掌握历史主干,让我们在有兴趣阅读其他史书时能更加轻松。

  正如诸多历史学家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读者,我认为正确解读历史,了解历史,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世接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使国家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2

  在我家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很多有趣的图书,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我去拿书阅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本书——《半小时漫画历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作家陈磊。陈磊还有两个外号——二混子和混子哥。在《半小时漫画*史》这本书里,陈磊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在书里,作家陈磊还给一些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巧记方法,让人一看就能顺利记住,比如六国灭亡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可以把秦也加在后面,一下子就变成:喊赵薇去演齐秦!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最好看的当然是隋唐时期里的“玄武门之变”了。它主要讲了李世民和另外两个太子争夺皇位的故事。本来应该是大太子李建成当皇帝的,但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和三太子李元吉,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很多遍,可还是看不够,在被李世民的足智多谋给折服时,也为他们手足相残感到难过。

  《半小时漫画*史》里面的“武则天升职记”,更是看得我爆笑连连。*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才能,真是让我特别钦佩。看到她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生活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有时空穿梭机,我倒真想穿梭到那个时代去看看呢。

  感谢《半小时漫画*史》这本书,里面的那些故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读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我开始不再偷懒,而是决心要好好学习;读了白居易的故事,我懂得了成功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一次吃一个胖子……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半小时漫画*史》,也希望大家读后能和我一样有收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3

  最初了解的*历史是在小小的新华字典的最后一页,当时虽知道春秋战国、五代十国这些词,但并未领会词汇的意思;后来学习历史,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上,那时对历史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分数识记背诵,但是往往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后来看到一本漫画书——《半小时漫画*史》倒是提起了几分兴趣。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本书打破常规,文中不像有的书要么全是漫画,要么全是文字,此书则是诙谐幽默漫画插图加上言简意赅的文字,两者相结合,给我足足的补了一节节美妙的历史课。这本书着重于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大脉络,因此有很多无关的历史细节被有意地掠过,带我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了别样历史,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被比作一个班级的同学,互相斗殴,争老大,后来被秦王统一全国,当了始皇帝。可惜秦王朝命短,只维持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奠定了*后来两千年统一的基石,功不可没。可惜后来奸臣当道、陷害了长子扶苏,二儿子胡亥荒淫无度,任赵高指鹿为马,还施行*,终于激起民愤,让来不及赶去修长城怕被砍头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引来大批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战神项羽与无赖刘邦,将帅之争,最终刘邦战胜建立了汉王朝。

  读完这本书发现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巧合和意想不到,比如魏国人才济济却没有用对人;比如楚王老老实实听秦王的话,不听屈原的告诫;比如项羽鸿门宴上的善心大发放了刘邦;还比如项羽乌江自刎,没有想到隐忍一时,重振旗鼓回头再来…这些改变可能只是某个人一念之间一时兴起的小动作,但影响却是深远的。

  历史是时间的长河,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小小的水滴,不期望能翻起多大的浪,只希望更加了解自己这朵水花的前世今生,走得更远一些。(张慧娟)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4

  最初了解的*历史是在小小的新华字典的最后一页,当时虽知道春秋战国、五代十国这些词,但并未领会词汇的意思;后来学习历史,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上,那时对历史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分数识记背诵,但是往往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后来看到一本漫画书——《半小时漫画*史》倒是提起了几分兴趣。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本书打破常规,文中不像有的书要么全是漫画,要么全是文字,此书则是诙谐幽默漫画插图加上言简意赅的文字,两者相结合,给我足足的补了一节节美妙的历史课。这本书着重于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大脉络,因此有很多无关的历史细节被有意地掠过,带我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了别样历史,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被比作一个班级的同学,互相斗殴,争老大,后来被秦王统一全国,当了始皇帝。可惜秦王朝命短,只维持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奠定了*后来两千年统一的基石,功不可没。可惜后来奸臣当道、陷害了长子扶苏,二儿子胡亥荒淫无度,任赵高指鹿为马,还施行*,终于激起民愤,让来不及赶去修长城怕被砍头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引来大批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战神项羽与无赖刘邦,将帅之争,最终刘邦战胜建立了汉王朝。

  读完这本书发现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巧合和意想不到,比如魏国人才济济却没有用对人;比如楚王老老实实听秦王的话,不听屈原的告诫;比如项羽鸿门宴上的善心大发放了刘邦;还比如项羽乌江自刎,没有想到隐忍一时,重振旗鼓回头再来…这些改变可能只是某个人一念之间一时兴起的小动作,但影响却是深远的。

  历史是时间的长河,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小小的水滴,不期望能翻起多大的浪,只希望更加了解自己这朵水花的前世今生,走得更远一些。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5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半小时漫画*史》,我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呵呵,我乐坏了,原来这是一本漫画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磊,笔名二混子。他非常厉害,能把枯燥的历史用漫画解读的方式给描绘出来。

  这本书的叙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非常乱。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国比作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个舞台,看似荣耀的舞台,其实凶险无比,舞台上轮番出现过五个朝代,它们是:梁、唐、晋、汉、周。台下的是十国。

  书的语言也很幽默。在方腊造反的故事里,戴着眼镜的宋徽宗说:“谁在造反?”一旁的将军回答:“方腊。”宋徽宗接着说:“不要方(慌),好好说,谁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现在,只要我一翻开这本书后,嘴就笑得合不拢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都想看这本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6

  在这个暑假里,我除了作业生涯、娱乐时光,还有那充实的阅读生活。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当属半小时漫画系列,这个系列的书全套12册,其中《半小时漫画*史》共4册。读了它,我才知道: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的诙谐有趣!

  通过这些书,我知道了东周列国的班级纷争、大秦帝国的过把瘾就死、大汉王朝的夜郎自大、三国的男神大卖场、大唐的贞观之治、五代十国的广场舞、大宋风云……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比如它是这样描述唐玄宗的一生:“唐玄宗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45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可是一个身处顶点的男人,人生轨迹非常简单,活是一条抛物线:前半生英明神武,王者荣耀;后半生惨不忍睹,整个垮掉……”

  我一口气读完了*史4部,*史5还未出版,第4部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戛然而止。想到这里,我不禁“悲从中来”,真希望作者能快点更新,我无比期待!

  最后,我想借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半小时漫画*史》:“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通晓历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7

  *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 have a 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8

  我把《半小时漫画*史》看完了,这本书可以说非常好,而且“漫画”这两个字指的并不是像丁丁历险记一样,而是配了一些图片,而且图片比较多罢了,里面的文字其实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会有一种非常简单,有趣的方式讲历史,让人一看就记住,确实值得翻看。

  先说说,他会用哪些有趣的事让人轻而易举地记住历史,在第一本书里的方法是“把东周列国想像成一个班级”老师是周王朝,学生是100个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打架闹矛盾,有时候闹严重了,被打到流血,就背着包袱,走出了教室,这其实是指国家被灭亡了。第一本漫画历史的简介是,这100个小国打来打去,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大国,他们就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而秦国国又特别的强大,你是剩下的六个同学就拉帮结派,要一起对抗秦国,但秦王远交近攻,最终还是破了这个六国联盟,佔领了整个教室,最后还把老师给赶出去了,一个人占一个教室听起来不太实际,但是一听这种方法,我就记住东周列国了,可见他的实用程度还是非常大的。

  在另外两本书里,已经没有这样的比喻了,不过还是让人非常易懂,听一下就记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后两本书用了非常幽默的方式。惯用伎俩: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文景帝一起说“吃牛肉干要两粒一起吃,才最好”那我们就懂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人把汉推向了高潮。还会用非常好玩的方式说明情况,比如说,白衣渡江,上面打了几个大字,白衣是只便衣,不是指白色的衣服,要不然你渡个试试,下面放出来大图片,一群人穿着白色的衣服过河,城墙上的士兵边扔石头边说“有鬼啊”看这种书,感觉不到读历史的.乏味,反而觉得越看越像在看会儿,以后如果我要写历史书,要按照这种方式写,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最好用的。

  书里的画也不错,每一张都搞笑的要死,把人物萌化,当皇帝变成傀儡的时候,就化控制皇帝的那个人手里提了一个皇帝木偶,说起义军是一波一波全国各地起来的,就把他们都画成地鼠,这一波消灭了,另一波又冒出来了,不是漫画,却比漫画更好玩。

  这就是漫画*史,采用最好玩的方法,让人轻松学历史,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阅读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1)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

  *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havea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2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半小时漫画*史》,我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呵呵,我乐坏了,原来这是一本漫画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磊,笔名二混子。他非常厉害,能把枯燥的历史用漫画解读的方式给描绘出来。

  这本书的叙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非常乱。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国比作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个舞台,看似荣耀的舞台,其实凶险无比,舞台上轮番出现过五个朝代,它们是:梁、唐、晋、汉、周。台下的是十国。

  书的语言也很幽默。在方腊造反的故事里,戴着眼镜的宋徽宗说:“谁在造反?”一旁的将军回答:“方腊。”宋徽宗接着说:“不要方(慌),好好说,谁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现在,只要我一翻开这本书后,嘴就笑得合不拢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都想看这本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3

  今天想要分享的也是我刚读完的去年没完成的一本《半小时漫画*史》,读这本书主要是自己也是一个喜欢漫画的人,好奇心趋势下居然读完了,里面图文搭配十分有趣,加上多了解历史对我们自身人生有很多的指导意义;让我们知道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因为历史上已有人做了,可以借鉴参考;俗话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从这本书里面学习了哪些知识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吧:

  一、六国覆灭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谐音就是:“喊赵薇出演齐秦”这样是不是特别好记了,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是这个顺序:

  最靠近秦的3个国家率先灭亡,这也和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有关(这个战略到了二战时期希特勒都在用);这个是范雎提出来的,就是结交远处的做盟友消灭临近的国家;还有一个人叫苏秦为了对付秦国提出了“合纵”,意思是联合南北方向的5个小国家一同对付秦国,但是秦国很快就看出了“合纵”的弱点,就是几个国家各自心怀鬼胎,于是秦国的张仪提出了“连横”的政策,连横就是联合东西方向的国家结成盟友,最后通过给点好处比如土地最后各个击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仪骗楚国的国军楚怀王,说给他600里地要他和齐国断交,最后反悔说当时说的是6里地,这一骗把楚怀王气得不轻,最后楚怀王经过“一骗”;“一打”;“一关”最后死在了秦国。具体过程下面会讲到。那么其他国家是怎么灭的呢,首先是灭了韩国,因为它最弱,其次是赵国,“纸上谈兵”就是说的赵国的将领“赵括”再就是魏国,秦国决了魏国的堤,大水直接灌到首都大梁然后就灭了。还有就是楚国,后面是燕国派荆轲去行刺秦王失败被灭,最后是齐国。

  二、端午节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由于屈原投江;那么为什么叫“端午”呢,因为投江这天是五月初五,古代人称为“初始”为端,所以又叫端五;那么大家都知道屈原是爱国诗人,不忍亡国而投江,楚国是怎么被灭的。大概经历了这几段过程,楚怀王下面有个大臣叫靳尚,被张仪买通了,所以常常骗楚王要亲近秦国,而屈原就是他的死对头,楚怀王被骗给600里地与齐国断交也是这个奸臣大部分的原因;其次是被白起攻打;最后是在楚怀王不争气的小儿子子兰怂恿下去秦国赴约被关2年病逝在秦国,新的楚王(楚襄王)即位后,子兰当了宰相因害得怀王被囚被屈原骂,屈原因此也被流放;最后白起攻破楚国,屈原投江自尽,也才有了现在的端午节和国家的3天长假了。

  三、秦国历史上才存在15年

  是的,你没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很厉害的朝代才生存这么短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原因不在于秦始皇,而是因为他的儿子——胡亥,秦始皇有两个接班人,一个是扶苏,另外一个就是胡亥,扶苏有个大将军蒙恬,而胡亥有个大奸臣叫赵高;始皇帝在的时候为了锻炼扶苏派他和蒙恬去北方修长城抵制匈奴去了,然而始皇帝去世,胡亥和赵高就伪造了遗嘱,逼得扶苏和蒙恬自杀,胡亥就这么当上了皇帝,又叫秦二世,还有赵高当了宰相,秦国在这两人的手里能长久吗?历史给出了答案;奸臣赵高为了除掉反对自己的大臣,没事就拉一条鹿来,让大臣辨认这是什么,回答是鹿的通通杀掉,说明明是马,“指鹿为马”的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四、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荥阳鸿沟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引发了当地的陈胜,吴广起义,而其中就出现了各地的*力量,其中就是我们熟知的刘邦和项羽,但是起义后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国君代表人啊,于是项羽找到了楚国国君的孙子,以他为名义牵出一支队伍,后来刘邦也加入了楚国国君门下,于是新的楚王命令,项羽和刘邦谁先去咸阳灭了秦国谁就当关中王,但是另外一边新成立的*力量赵国也是在被秦国攻打,于是楚王派项羽先去救赵王,但是等救完赵国刘邦就把秦国灭了,项羽很生气慢了一步,,于是找刘邦算账,刘邦知道此时正面打不过项羽,于是让出了咸阳,但项羽此时说:既然来了就吃个饭再走,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大家知道由于此次宴会项羽放过了刘邦,后面再也没有机会杀掉他了,后来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逃离宴会;定居在了汉中,经过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破除了项羽的封锁,一跃冲出关中直捣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此时还在山东镇压一听老家被刘邦打了,赶紧回来,但是一到家就被刘邦打了出来,最后退到了河南荥阳,然后互相对峙着,所以才出现了象棋中的界限。

  好了这本书通篇也就差不多的大概内容也差不多了,讲述了从春秋战国到西汉的故事,里面还有好多细节还没有讲完,大家可以去看这本书,我自己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知识,好多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都包含了,自己看了之后历史脉络重新梳理了一遍;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自己充电才是当下我们应当做的。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4

  在我家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很多有趣的图书,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我去拿书阅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本书——《半小时漫画历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作家陈磊。陈磊还有两个外号——二混子和混子哥。在《半小时漫画*史》这本书里,陈磊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在书里,作家陈磊还给一些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巧记方法,让人一看就能顺利记住,比如六国灭亡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可以把秦也加在后面,一下子就变成:喊赵薇去演齐秦!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最好看的当然是隋唐时期里的“玄武门之变”了。它主要讲了李世民和另外两个太子争夺皇位的故事。本来应该是大太子李建成当皇帝的,但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和三太子李元吉,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很多遍,可还是看不够,在被李世民的足智多谋给折服时,也为他们手足相残感到难过。

  《半小时漫画*史》里面的“武则天升职记”,更是看得我爆笑连连。*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才能,真是让我特别钦佩。看到她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生活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有时空穿梭机,我倒真想穿梭到那个时代去看看呢。

  感谢《半小时漫画*史》这本书,里面的.那些故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读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我开始不再偷懒,而是决心要好好学习;读了白居易的故事,我懂得了成功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一次吃一个胖子……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半小时漫画*史》,也希望大家读后能和我一样有收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5

  众所周知,历史书籍现在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中,其中书籍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些历史书的典例就是我在近期补全的《半小时漫画》系列了。

  《半小时漫画*史》正如其名,是一部简短到病态的历史书目,它只描述了国家历史的主干部分外加各个朝代的主要特点,其中还将大量历史情节转化为国画。这种简化的历史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减少了阅读量,却失去了历史复杂和深奥之美。同时,本作还有着强烈的子供向特质――从本作的文字和图画都能看出。事实上,无论是简短还是子供向严格来说都不是本作的缺陷。《半小时漫画》最严重的问题是其中充滞着大量的梗口嗨情节,例如《*史1》中的“绿帽子”、“丁丁大”等词汇。如果本书真的是想面向低龄群众的话,应减少玩梗情节。

  其次,与故事内容毫不相关的情节经常会出现在书中。例如唐朝史时的李元霸(《说唐》人物)特辑,既然李元霸是《说唐》虚构的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计算他的武力呢。除了添加槽点之外就没有别的作用了。(是个人都不会把《说唐》当真的)

  总之,《半小时漫画》适合历史入门人阅读,如果想进一步的发展,还是去研读真正的历史长篇长书籍更为合理。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半小时漫画*史》。这本书情节幽默,将东周列国比作一个班级,将东周列国的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比作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春秋,比较弱的同学一般都会给强大的同学当小弟,强大的同学(越越、小吴、老晋……)一般也不会下狠手,但都想当个班长。第二个学期——战国,强大的同学开始将弱小的同学们赶出班级,最后小秦(指秦国)统一了班级。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小秦的崛起跟他在别的同学乱打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战术有很大的关系,要不然到最后,他也不会连横战术攻破那个几个同学的横纵战术的。通过这一点,我知道了不能在自己强大时就目中无人,你可能会强大一会,但不会永远强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我想对小齐说:周老师在你眼里地位很高,当别的同学们忘掉他时只有你记得。我还想对小吴说:你不能觉得自己很厉害就老欺负别的同学。我还想对小鲁说:你很有才华,如果让我选王,那必然会选你。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7

  看完此书,不禁想起柏杨先生的《*人史纲》,书中详细介绍了*从传说时代到晚清时代的历史,是*人共同的家族史。《半小时漫画*史》让历史人物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在此,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用一个班级来引申一个时代,让“*最乱的一个时代”变得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我想看过的读者应该都会对这段历史豁然开朗。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从秦大一统到汉朝崛起,此书简述的这一阶段令人深思。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说,古人都懂卧薪尝胆,能屈能伸的道理,你进化了两千多年,怎么还不懂呢?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更多的是对古人的敬佩,成功者都是有共同的特点,虽历经千年,尤有余温。自古英雄多磨难,齐桓公、管仲、伍子胥、乐毅、孙膑、信陵君、苏秦、张仪、商鞅、屈原……太多太多,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才取得成功。

  乱世出英雄,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给我们太多的惊叹和传奇。愚以为,学历史不是为了好奇,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通过学习,与千年前的英雄,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灵魂上的洗礼,使自己变得优秀、坚强,如此而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8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这系列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讲述了*上下五千年、世界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实用又好玩的经济学、连小学生也能读懂的唐诗宋词等。此丛书即有趣的讲述了复杂的难懂的学问,也让你快乐地玩转整个世界,每页都有极其好笑的段子让你捧腹大笑。比如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半小时漫画*史》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单的网络语言,介绍了*古代的历史,利用通俗的比喻,别开生面的介绍了历史大事件。书中把东周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各个国家是有不同特色的同学,大家或是一起学习,或是打打闹闹,在诙谐幽默的.描述中引人入胜,增加了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史这部分,使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同时能够快乐的学习历史知识。

  这系列丛书远远不止我介绍的那样,里面的知识足以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的起源到现在的鼎盛,知道一些世界上深层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喜欢这系列的丛书,通过阅读这套有趣味的课外读物,多了解历史,多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世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2)

——《极简中国史》读后感

《极简中国史》读后感1

  历史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去钻研学习,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极简*史》这本书,作者用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从远古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时期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史。以及从一件件、一桩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中走出的一位位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在书中,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的便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一章节。这一章节中,作者简明扼要的总结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和*交替的情况,又针对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史实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两件事分别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门阀政治".两件事在课本上均有涉及,但并未有详细的史书介绍。《极简*史》上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经过写的十分完整,让读者也悦目娱心,仿佛身处那一段数千年前的历史之中,亲身经历了那一次雷厉风行的`改革。但是"门阀政治"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的繁荣恰恰相反,"门阀政治"体现的恰好是藏在一件件锦衣华服之下那一张张无知的嘴脸与一句句为了家族繁荣而卖力讨好的话语。两种极端,一种是隐藏在艰辛改革之下的繁荣昌盛,另一种则是隐藏在繁荣昌盛之下的破碎不堪。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深了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古人的聪明才智与辛勤的劳动成果,造就了如今源远流长的*历史,泱泱华夏——华夏并非单一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让鲜卑族融入了这个家庭,使得华夏变得多元化。一代代历史先贤的智慧结晶将华夏文化雕刻打磨,使灿烂的华夏文化成为了世界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很多人眼中,历史是非常的无聊、乏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史书虽然文字*淡,可在真正爱好历史的人眼中,史书、史记就好比一块蒙了厚厚尘土的金子,尘土掩盖住了金子的光芒,却挡不住它散发光芒的本质。当有人拂去尘土时,散发的则是耀眼的光芒。在那时,它身为金子便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全世界将一起目睹它的光彩。

  《极简*史》这本书的作者郑连根先生就好比拂去金子上的尘土的人,他用他的知识将史书上一句句*凡无奇的话语,变成跃然于纸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美好祈愿。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3)

——中国史记故事读后感

中国史记故事读后感1

  读了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发达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我们炎黄子孙的坚毅和智慧崇拜的五体投地,对我国自古以来朝代的兴替有了比较清晰、深刻的了解,特别是《五帝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都生活在远古时代,那时既没有文字符号记载他们的故事,也没有安定的生活,人们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炎帝发现许多小鸟在地上啄食细小的植物种子。他就把这些植物种子收集起来,种在地里,收获之后,煮熟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又饱肚子。于是,炎帝向人们介绍这种谷物,推广种植这种谷物的方法。为了耕种方便,炎帝又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了一些农具。从此,这种谷物,也就是粟子开始了大面积种植,人们能够获取较充足的食物。为了感谢炎帝对农业的生产发展的贡献,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

  神农氏尝遍百草,多次误食有毒的食物,几乎丧命,幸亏他又找到了解毒的草药,挣脱了死神的魔掌。为了不让人们重蹈覆辙,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仍然去尝试各种植物。最后,他尝到了一种名叫断肠草的绿叶黄花植物。这种剧毒植物无药可救,神农氏不幸去世了。

  炎氏之后,有一段时期非常混乱,各地诸侯乘机而起。轩辕氏决心消除战祸。他修行德政,安抚百姓,整顿军旅,收复了各地的诸侯。他又在逐鹿擒杀了南方诸侯首领蚩尤,统一了天下。后来,人们称他为黄帝。

  黄帝执政后,仍然不忘天下的百姓,只要发生战乱,黄帝就去征讨,扫*判乱,安抚百姓,帮助百姓解决各种困难。他制定历法,让百姓按季节播种收获;劈山开道,方便天下人往来。他成年辛勤地奔波劳碌,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的居住过。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创造,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我们世世代代的楷模。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无私精神的普照。他们的精神将永世长存,我们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我们还要把他们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发达,永远年青,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4)

——《国史大纲》读后感10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1

  *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

  《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钱老任教于西南*,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要像旁观者一样看待历史,看历史不应该带有感情。《国史大纲》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历史,这对于喜欢尝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诱惑的。

  《国史大纲》是让人兴奋的。继续往书后翻看,钱老没有让人失望。钱老写到*的思想家孔子比西方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早几百年。常常听到*比西方国家落后,对于自信越来越少的中华民族人民而言,看到这页几行字无疑是让人兴奋的!骄傲的!

  《国史大纲》是发人深省的。接着看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详细的税制,农民需要缴纳包括徭、赋、役等多种税,最高时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低的时候也有十六分之一。对比现今*取消农民的举措,令人称赞!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不一定就严格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划分。我们一直的印象是*有长达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不然。因为到了汉朝权力机关已经由之前的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转为丞相代表的士人阶级组成的*和皇帝代表的贵族一起统治。丞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如果不称职也会受到弹劾。王莽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就是很好例子。到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选拔人才也有了公开客观的标准。这表明*已不再是君主专制,而封建社会的标准是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形式的君主专制。因此不能认为*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是具有*特色的。这点可以推广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国史大纲》是简练的。我看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那也是一本好书。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在视角方面可能《国史大纲》逊于《万历十五年》,但是在用词方面后者远逊于前者。*汉字的美在《国史大纲》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国史大纲》是完整的。就像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样,《国史大纲》也有瑕疵。该书在关于民族方面有些偏激,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大师的魅力,恰恰显示出大师不是神一样不可靠近,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具有感情的人。

  《国史大纲》远不止是一本完整的、简练的、发人深省的、让人兴奋的、让人温暖的、让人尊敬的书。有些收获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快乐!

《国史大纲》读后感2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死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国史大纲》读后感3

  1、当知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线上以上的国民,应对本国以往之历史略有所知。

  2、所谓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必随附一种对本国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正处于以往历史的最高点,而将我们自身的种。种罪恶与问题一切推诿与古人。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先生这些话可谓之针砭时弊,有感而发。当人对自身处于深深的自我怀疑时,人就开始怨怼自我,视养我育我的这片土壤为尘世间最肮脏之所,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文化视为最丑陋的文化,而全然不顾这土壤上的民族和文化以往的辉煌。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钱穆先生何以要在这著作上加上这四句话?因为在他的时代中,人们早已经不相信自己的文化了,“打倒孔家店”成了嘴边的用语,“线装书扔厕所”成了身体的行为。爱之深,方责之切,当睿智如胡适先生高唱着“全盘西化”的口号,当斗士如鲁迅喊着“汉字不灭,*必亡”,我们还能期待那群未曾读书识字的农民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吗?是以这看似简单易懂,可有可无的话,其中却蕴含着先生深深的无奈无力之感。

  先生此书,脉络清晰的分析了*的历史,从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演变发展到春秋的华夷之辨,从战国的贵族没落到两汉的士人阶层兴起。先生旁征博引,用简单的语言和严谨的考据将整个*历史发展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读者眼前。

  不同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提倡的客观,先生认为史学是人的史学,不能做号称客观的“无人”历史研究。史学一定要联系现实,但又不能急于联系现实,以免沦落为政治的口号。是以先生此书,看似在慢慢时间长河之中毫无主角,但通读之后我们又能感受到隐藏在这些文字之下的“士人阶层”便是这段历史的主角。有人批判先生此书是走精英主义路线,忽视了历史长河之中的农民,但我觉得*的历史自古便是一种精英参与的历史,无论是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亦或科举制,无一不是从天下元元中挑选出一批精英共建天下。在时间长河最前端的我们,为何要以现在的目光去衡量古时呢?

  先生是一个学者,学者本身就应该以公正的角度来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难道非要看着每次农民起义造成的累累伤痕说着正是如此伤痕让*民族进步吗?从前的教科书告诉我,农民起义都是正义的。但我从没有思考过,正义的事就一定是对的吗?正义的事一定对社会是有利的吗?不,虽然我们都想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但事实上我们都明白,每一次的农民起义对于神州大地都是一次伤害。秦末,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太*天国哪一次的农名起义农民收获了果实?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真相也许残酷,但只有真相才能避免下一次的伤害。

  历史记载的是人的事,是以历史记载的往往都是人和事。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性和动力,每件事的背后都有其原因,愿钱穆先生的这本著作,让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的滚滚烟尘,得到我们心中的答案。

《国史大纲》读后感4

  我一直以来对*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史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史纲》,所以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说起《国史纲要》,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会赢得胜利,但也对*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人写*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史书,让后人知道*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历史。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可是在书中钱穆先生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对*文化无比的肯定及自信。这点让我敬佩不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明,需要保护更需要继承和发展。认可并理解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历史文明抱有崇高的敬意,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民族的凝聚力,会让我们走得更快更好。大多数人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的“熏陶”,熟知不少无用的典故,却对其民族的精髓与意义懵无所知,这犹如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爱国是要有基础的,不知其源,怎知其性,不知其性,何谈爱国;知其原方能爱其本,不懂我国历史怎么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家奉献?历史的意义在于知道我们国家的精神,学习民族的气质,正是这种内在精神与气质,支撑着我们的历史延绵不绝,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骨架,后人如若不知,谁来继续这个庞大构架的扩充?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就是独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所以说历史并非毫无价值。相反,历史的价值是普世的。

  《国史大纲》前言里指出了研究历史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以史为鉴。问题是鉴个什么呢?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后记里说,已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上演,该发生的一千年前会发生,一千年后还会发生,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国史大纲》前言里说,一个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知识线在水*线上的国民,对本国过去的历史,应该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这样的人多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理解更深入,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评判历史人物或历史朝代之所作所为不仅要站在现代的高度去俯瞰全貌,而且要走进当时的环境中去体察其目的、背景。有可能以现代标准谓之野蛮的行为,在当时是进步是科学是有效的。秦皇汉武历来是争议极大的两个帝王。其实争议双方都有道理,暴君也好伟人也罢,因为彼此观察角度不同。我以为如果以秦汉背景分析以后世之影响力去考核,秦皇汉武都是伟大的皇帝。比如始皇帝刑法苛严,然背景是大乱之后的一统,“乱世宜用重典”,不严如何凝聚天下?何况苛严是有法可依,并非任意妄为。当然重典也应有度,只是这个“度”两千年后无法精确计算。若以现代法律衡量,秦皇汉武枪毙一百次都不够,最符合标准的不是*就是伪皇帝溥仪,如此岂不荒唐?再比如修秦陵、建长城,难道劳工们仅仅是被武力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吗?若如此,其工程质量可想而知,然结果却是千年不朽。民工的责任心何来?关于秦*的来源多为汉代史家所载,如同清否定明一样,我们不能否认汉代史家们有偏公允的可能。

  钱老提到了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两个概念,使我恍然大悟,我一直以来所谓的喜欢历史原来只是喜欢历史资料,因为这样能显得自己很博学,在目前史学教育极度欠缺的情形下比较能吸引人眼球,现在想想简直是亵渎了历史,可以说我以前对于历史是急功近利的。其实一开始没想到这是本教科书,一直以来想看久远年代的史书,潜意识里觉得只有这样才陪得上“历史“二字,可是钱老这本书虽是教科书,但其服务于政治的意味不浓,其根本思想乃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探究*是如何兴盛起来,又是如何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钱老期望在这种反思中寻求拯救当下*的方法及思想。

  本书的引论部分详尽地阐述了钱老的历史观,看后受益匪浅。本书成书于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凝聚了作者对于本民族的强烈热爱以及对于当下的社会深刻思考,当时史学界出现了三个派别,传统、革新、科学,作者认为时下的历史俨然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例如,书中写到:“革新派“主张“*自秦汉以来两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又曰:“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他们眼中的*历史皆以“专制黑暗”一语抹杀“,他们把当下之病症,一切归罪于两千年来之专制。显然这是种很偏激的思想。然清帝退位,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改变,他们又把矛头指向文化,曰:“*自秦汉以来两千年,思想停滞无进步,而一切事态,因亦相随停滞不进”、“两千年来思想,皆为孔学所掩弊”。而同时也有极力推崇古代思想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的史学完全沦落为政治的工具,这是作者所不愿看见的,我们对于自己历史要分清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而后择而取之。

  看到南北朝后我就开始看近代史部分了,我觉得目前官方的近代史教材都是经过过多的处理过的,我们都希望知道真实的历史,我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所享有的了解我们民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的权利。钱老生活在那个年代,又以其高度严谨负责的态度撰写的这本书,应该有很高的真实度。

  对比一下现行历史教材的基本体例,区别还是很大的。一是用词概念。钱穆沿袭的都是传统史家的词汇——党争、王霸、民变、流寇……这些在今日教材的话语体系里或已不用,或者变为农民起义,泾渭分明。二是基本立场。钱穆分析北宋军事积弱,包括幽云屏障之失、内政不振、武备朽钝、兵制欠当、地方无权等等,而今日教材几乎只论朝廷腐败一点。相比而言,钱穆至少部分地接受当时的进步观念,认为革命整体是合理的,虽然仍旧视大多数民变为灾难。(但事实上*的全部农民起义的确都不曾给社会带来本质的进步,倒是破坏极大,因为主导者往往本身只是流氓无赖,除非像刘邦、朱元璋广得读书精英辅助,方能成事。)而现行教材几乎是死守“人民必革命进步,朝廷必腐败*”的思维定势雷池不敢稍动。而很显然地,要成为“有知识之国民”,绝不应该满足于信守那些不许讲道理、“不容置疑”的定见。除这两点外,在民族观念、政治局面传承流变等方面,钱穆的观点也与现行教材不同,因为教材是以政治观点为纲组织史实,而钱穆以历史观点为纲,虽然都是“信念决定论点”,然而政治观点显然要比个人化的历史观点僵硬,所以现行教材与这部六十多年前的教材相比,也要僵硬、枯索一些。

  《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现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

  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看本国历史呢?先生说要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历史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鉴古而知今,历史总能带给我们温情。亦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对历史毫无敬意可言)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前人不知后事,只是各行其是,焉能以己之过而责之于前人之身?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带着温情与敬意,带着能够鉴古而知今的心态去学习本国历史,才能学以致用,才能报效祖国

  简单的举个例子,官方历史教科书中,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是以一个正面角色出现的,讲他们如何爱国,而没有提到他们的愚昧和残忍,而本书有较为详实的阐述。不过我要说明一点,知道历史是一方面,如何看待又是一方面,我们知道了义和团的残忍就可以了,毕竟在列强野蛮入侵我们的时候,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对他们的任何残忍都是应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我们要以此时时勉励自己,努力让祖国富强,让中华民族迄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这本书以后我收获很大,对于*古代历史得到了深刻知识,满足了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没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了解还是比较深刻,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加提高了,具有魅力的*古代历史浮现了在我眼前,虽然是过去但值得研究...

《国史大纲》读后感5

  读《国史大纲》的的第二阶段已经告一段落,已经减少了第一阶段看书的那种生涩感,当时看着繁体字相当头大,现在联系着上下文的理解好多了,有可能也是第二阶段所看的内容在朝代上跨度不大,所以没有在借助喜马拉雅了,度娘嘛还是没少用了。看书的速度还是不快,时间调整的不好,这一点还需要好好计划,挤出充足的时间细细读书,但是每年到腊月公司的情况,挤出的时间就想睡觉啊。

  这一阶段看的是西汉、东汉、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刚刚一统的*,又开始四分五裂了。西汉自汉高祖到*帝共经历了二百二十一年,王莽从摄政到建朝灭亡共经历了十八年。汉高祖得天下,“封同姓王,封功臣为侯”,所以*的组*员分为四种,第一类人是宗室,第二类人是以军功受封的侯。第三类是富人,这些人选为郎、吏。第四是杂途即文学、儒士。王莽以后,汉宗室光武复兴,成为东汉,一共十三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这个时期的*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一是王室二是*,王室又分为王室自身、外戚、宦官。东汉诸帝大部分童年即位、或者夭折,以及绝嗣,所以多母后临朝,母后后面是一个大的外戚集团,宦官也在王室与*之判分下也得到了地位。没有向心力,只顾自己的集团利益,这样岂能长久。于是三国魏、蜀、吴鼎立。魏,除曹操后追封为魏武帝外,共五帝四十六年。蜀,四十三年共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位皇帝。吴,孙权,共四位大帝五十九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位成功,继位十六年后,灭吴完成了一次大统,共五帝五十二年,贵族家庭的腐化,贾南风、八王之乱,西晋气数渐散。晋室迁都南京,史称东晋,共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东迁时,衣冠也跟着南渡,北方的*便陷入了纷乱中,割据成了五胡十六国,先后共一百三十六年。东晋的日渐萧条,门第的日渐成长,晋室分崩离析,宋、齐、梁、陈合起来称为南朝。此时北方经历了五胡的长期纷扰之后,也找到了复兴的新机运,北魏、西魏、北齐、北周合起来是为北朝。一路数下来,心情还是跟着跌宕起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无限感慨。

  这一大期间,*的士人入仕的途径经历两个阶段,慢慢的正要走向科举制度。首先是察举制,东汉的两大入仕之径一个是地方察举,另一个公府徵辟。地方察举由贤良方正、能言善辩之士到孝廉。文帝时“孝剃、力田、廉吏”是最深得朕心的,徵辟制,皇帝亲自招是“徵”,待遇极高,朝廷设坛席,带若神明,相当重视,官府叫“辟”。九品中正制,就是魏尚书陈群提出了九品官人法。朝廷用人委托尚书,尚书根据中正所铨定的等级,委以重任。

  州设大中正,中央官兼职,郡设小中正,小中正根据所知给出评价,大中正在根据评价,定品级升迁或者罢免。中正与察举相比较:察举之权在地方官,中正制度下奔集中央;察举制度只为士人入仕的初步,以后官位的升降在于中正之品状,品者履行,状者才能,品可以定,状于入仕之后另有考法,九品中正制上承察制,下衔科举制存在了有四百年之久。其后紧紧衔科举制。每一种纳贤制度在当时都觉得符合当时的社会选材标准,但最终都沦为了党派的工具,结党营私,拉拢自己的关系,挂着纳贤的牌子,赶着利己的勾当。

  “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的一腔豪情壮志,也凸显了这个朝代对文化的重视。西汉*之文治思想,最早由贾谊提出了裁抑诸王国、捍御匈奴、教育太子、尊礼大臣、阐杨文教、转移风俗几大项。汉武帝即位,锐意改革,领军人物董仲舒,重要举措为设立五经博士,专门研治历史和政治,虽不直接参加实际政治,但是还是有自己的见解,也逐渐的在发挥出了作用;为博士设立弟子员,额定五十人,可以入仕;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打破封侯拜相的惯例。民间的儒业普遍发展,博士弟子额日益增添,以此循环,形成门第,后置成“二重君主”的观念。大门第大家族们随晋室东迁以后,随意圈占土地世袭,贵族公子无近忧无远虑,随意肆情放志。北方留下来小门小户为了生存不得不与五胡建立关系,靠自己的才能维持生存,保持着清醒与斗志,两者相较,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看了忘,是现在的状态,多亏还有每天的去打卡可以回顾一下,要不然,一轮过后还真就记住了一个书名。加油!加油!

《国史大纲》读后感6

  《国史大纲》阅读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首先是它的竖排版式,这种版式很考验人的耐性。其次在于它的小字注释,有些比正文更加难懂。对于我们这些文言文不是太好的人来说读国史大纲简直是一种“折磨”。先不讲它的内容,他的书面排版就很锻炼人,就很有挑战性,其次对于自己的文言文水*也很有帮助。虽然全书没有读完,但从中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想。

  这本书是一本简要的*通史,与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不同。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然后我们学生就死记硬背,不质疑书本,没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这样死记硬背却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而该书有简有繁,概述了*从古至今的历史,重点描写了各朝的经济、政治制度及思想状况,重点的重点是以上的种种造成的影响。整本书都突出了他深入理解本民族传统与文化的个性与特性的主张。这本书写出了*曾经的强盛和病态。和强盛一样,《国史大纲》一书也特别突出了*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

  对于书的结构,钱穆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专制的*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所谓的革命,必然发生争斗,那么这样的争斗必然是双方的,钱先生的这种想法有点不符合现实,就拿我们党与国党的斗争,如果不革命,那么我们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吗?显然不能。而且如果只有一方赞成和*解决问题,而另一方不赞同,那么如果和*一方不去斗争,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被非和*一方所灭。

  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可贵的。

  据了解《国史大纲》是37年抗战时,钱穆先生恐怕一旦战争失败,*会彻底消亡,于是抱着写最后一部*人的历史资料的悲壮心情进行写作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的高傲的民族主义情绪。《国史大纲》整本书是一个感情的蕴含物,它传递了钱穆先生对*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一点在所有的历史著作里都是可贵的。一部饱含感情的的书远比一部生硬的书有趣味、有意义。《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他在本书的《引论》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文化观与方法。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以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必要的知识;(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我对这两种目的不能很好的理解,但也知道钱穆先生用心良苦,一方面积极探索救国源泉,回到历史中反思;另一方面又把弊端列出,供世人参考。他还指出,国人不能懒于寻找自己救国的方法,不能一味学习甚至沿袭他人;他还特别强调*历史的特殊性,指出要在实际基础上以*的历史为指导研究*现状并寻找出路。

  钱先生在书的前言曾写到: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但对于历史我们需要了解,需要铭记,但不能总是沉浸于历史,不能总是生活在过去。

《国史大纲》读后感7

  *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

  《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钱老任教于西南*,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要像旁观者一样看待历史,看历史不应该带有感情。《国史大纲》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历史,这对于喜欢尝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诱惑的。

  《国史大纲》是让人兴奋的。继续往书后翻看,钱老没有让人失望。钱老写到*的思想家孔子比西方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早几百年。常常听到*比西方国家落后,对于自信越来越少的中华民族人民而言,看到这页几行字无疑是让人兴奋的!骄傲的!

  《国史大纲》是发人深省的。接着看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详细的税制,农民需要缴纳包括徭、赋、役等多种税,最高时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低的时候也有十六分之一。对比现今*取消农民的举措,令人称赞!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不一定就严格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划分。我们一直的印象是*有长达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不然。因为到了汉朝权力机关已经由之前的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转为丞相代表的士人阶级组成的*和皇帝代表的贵族一起统治。丞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如果不称职也会受到弹劾。王莽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就是很好例子。到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选拔人才也有了公开客观的标准。这表明*已不再是君主专制,而封建社会的标准是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形式的君主专制。因此不能认为*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是具有*特色的。这点可以推广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国史大纲》是简练的。我看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那也是一本好书。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在视角方面可能《国史大纲》逊于《万历十五年》,但是在用词方面后者远逊于前者。*汉字的美在《国史大纲》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国史大纲》是完整的。就像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样,《国史大纲》也有瑕疵。该书在关于民族方面有些偏激,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大师的魅力,恰恰显示出大师不是神一样不可靠近,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具有感情的人。

  《国史大纲》远不止是一本完整的、简练的、发人深省的、让人兴奋的、让人温暖的、让人尊敬的书。有些收获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快乐!

《国史大纲》读后感8

  钱穆老先生的书以前没完整地看过,看的都是节录,当然也读过对他的文章的评论。

  今天终于把厚厚的上下两册《国史大纲》看完了。

  以前只是觉得老先生是一个严谨的治史者,看过他的书后,才明白,老先生的胸中充满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热忱,才明白,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是不可能做好历史学的研究的。

  老先生的书开篇不是绪言,而是没有任何题目的一篇告示(我姑且这样命名它)。我把它摘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位有知识的公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以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我不是一个国粹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相反的是,我可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在学校里就接触外籍教师的中学生,更不要说我大学学的是被认为是最传统最优雅的法语,也不必说我在大学实习时就和那些洋人们成天呆在一起,更不必说我甫一工作就是几乎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让我不得不成为一个从来就能跟上时代、愿意跟上时代的人,时至今日,年近不惑的我照样是MSN和QQ并用,周杰伦与莫扎特同听,“偶”和“我”交替共使,《欧洲史》和《蜡笔小新》齐看的双子星(偶的星座,这个俺也了解),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老先生上面这番话挑动了我想说出我的想法的欲望,多年不写作的我冒险拿起笔来,想直抒胸意。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呈现出让人眩晕的高速发展,无数大戏的幕布不断的拉开,让人目不暇接;天使和魔鬼交替出现,让人心浮气躁,几乎每天都有最新的话题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电视上,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现在几乎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这不奇怪,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它日渐复苏并走向强大的时候,必然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必然想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出支撑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的力量,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示自己这种强大的文化必然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在激烈的辩争中,关于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进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听得很多,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百家讲坛》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到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听到“国史”二字,仿佛我们这些“国学”精粹,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质财富而已,而不是一种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财富,我不明白,不读国史,不知道这些“国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不知道这些“国学”的生成的土壤的质地的人们,能够真正读懂“国学”、继承“国学”,传播“国学”和光大“国学”吗?今天在读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的《艺术哲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史学家和批评家对艺术(一般我们可以认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是、艺术的五大门类)的理解有这样的说法:“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国学”的理解、继承、运用和发场光大。

  读罢老先生的书,才发现以前脑子里的*历史全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残砖断瓦,不见地基,亦不见墙体,更不见屋檐,由此自己那点可怜的“国学”知识,亦不过是一些断章取义的残汤剩水罢了。

  读罢老先生的书,才真正的清醒起来,才知道“国学”不和“国史”并联,只不过等于是一堆支离破碎的“垃圾数据”,没有放进一个数据库里,就算是放进了数据库,也没有设定运算公式,也就无法得出什么运算结果。

  因此我做了决定,在翻出二十年前老爸给买的中华书局出的《四书五经》的同时,再读一遍老先生的《国史大纲》;在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旁边要放上老先生的《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读后感9

  *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

  《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钱老任教于西南*,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要像旁观者一样看待历史,看历史不应该带有感情。《国史大纲》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历史,这对于喜欢尝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诱惑的。

  《国史大纲》是让人兴奋的。继续往书后翻看,钱老没有让人失望。钱老写到*的思想家孔子比西方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早几百年。常常听到*比西方国家落后,对于自信越来越少的中华民族人民而言,看到这页几行字无疑是让人兴奋的!骄傲的!

  《国史大纲》是发人深省的。接着看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详细的税制,农民需要缴纳包括徭、赋、役等多种税,最高时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低的时候也有十六分之一。对比现今*取消农民的举措,令人称赞!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不一定就严格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划分。我们一直的印象是*有长达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不然。因为到了汉朝权力机关已经由之前的.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转为丞相代表的士人阶级组成的*和皇帝代表的贵族一起统治。丞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如果不称职也会受到弹劾。王莽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就是很好例子。到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选拔人才也有了公开客观的标准。这表明*已不再是君主专制,而封建社会的标准是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形式的君主专制。因此不能认为*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是具有*特色的。这点可以推广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国史大纲》是简练的。我看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那也是一本好书。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在视角方面可能《国史大纲》逊于《万历十五年》,但是在用词方面后者远逊于前者。*汉字的美在《国史大纲》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国史大纲》是完整的。就像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样,《国史大纲》也有瑕疵。该书在关于民族方面有些偏激,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大师的魅力,恰恰显示出大师不是神一样不可靠近,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具有感情的人。

  《国史大纲》远不止是一本完整的、简练的、发人深省的、让人兴奋的、让人温暖的、让人尊敬的书。有些收获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快乐!

《国史大纲》读后感10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完成的一部通史性著作,此书以传统社会价值作为其立场,符合传统*人的思维模式。全书共有八编,四十六章,从虞夏时期一直写到民国时期。因其写作之初,是将其作为一部教材来编写,所以力求简要。虽然具体细节虽展开不够充分,并且其中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但其论点皆切中时代之要害,可谓入木三分,很见其深厚的史学功底。所以凡读史者莫不应通读此文章,借以培养自身的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情怀。

  凡读一本书,亦是在读一个人,读此书之作者为人为学之道。史书也不例外,这就和“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同理,《春秋》与孔子其人有脱不开的关系。故欲对《国史大纲》的意义有更为深的理解,必然要对钱穆其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此下凡列与其有关钱穆之故事以增进读者的理解。

  在民国文化革新时期,当胡适学派反对“崇古”与“迷信”,对*传统文化及上古史作存疑与否定态度时,钱穆等人立表异议,说“余任上古史课,若亦疑古,将无可言”。他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也说道:“今求创建新的古史观,则对近人极端之怀疑论,也应稍加修正。”钱先生后来坦率地表明自己不同于古史辨派的一味疑古而是在求真的基础上提出新说:“······而余则疑《尧典》,疑《禹贡》,疑《易传》,疑老子出庄周后,所疑皆超于颉刚。然窃愿以考古名,不愿以疑古名。疑与信皆须考,余与颉刚,精神意气,仍同一线,实无大异。”

  而对于《国史大纲》的创作背景我们也需要明白。当抗战爆发之时,钱穆仓促地从北*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此时*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会赢得胜利,但也对*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人写*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史书,让后人知道*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之心。 而*于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钱穆的最坏打算没有发生。

  所以说钱穆先生著《国史大纲》更多的是在考量历史对于国人的价值。

  近年来,牟经济发展之思维甚嚣尘上,历史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学科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以至于误解。有鉴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碰撞,通过阅读史书,这是在其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凡读史者,先排除其中被迫读历史者,即使有志于历史学科的人也对于历史抱有不正确之思想。我们必须明确,所有欲在国史上有大出路的人,不单单需要丰厚的历史学识以及敏锐的历史视角,更多的则是需要一种研究历史的人文情怀。这在钱穆先生列于书前的诸信仰中一条有关,即“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存与敬意。”这种历史情怀只有在国人上才可发掘到,而西人治国史能难有这样一种情怀。这不免使我想到,治史的眼界取决于一种个人的情怀。就如同面对于黑白两种颜色,有人喜爱白色,竭尽其能去说白色的好。有人喜爱黑色,竭尽其能说黑色的好。而大情怀者则是融黑白于一,但却又不完全囿于黑白之色。

  读完此书,我也对于国史之价值进行考量,若谈及狭义的历史,则便是各类历史书籍上分宗列举之实例,而要谈广义上历史,则便是历史背后所蔓延而出一种精神力量,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价值。狭义上的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而广义上的历史则已经超出具体之实物,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价值符号,我更愿把其当国人的一种普遍的信仰。

  *人与美国人不一样,凡今日*之文艺作品(文学、影视、绘画等)皆重于对待历史元素的回归,而美国人则重于对不可考事物之想象。抛却文艺作品与商业利益的挂钩,我很容易发现所有这些背后的价值倾向。而要将民众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不自觉的思维模式、不自觉的行为动机)之下,对于*人而言,需要源自历史而又更加抽象的一种历史精神,而这也正是《国史大纲》这样一部书真正所要追寻的价值。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5)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5篇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1

  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理清历史脉络,让我受益良多,也学到了不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来作为开场。在已经进入速度时代的当下,历史类的读物对于现在工作学习都相当繁重的我们来说未免有些枯燥和乏味。但这本《半小时漫画*史》却能通过用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五千年的精彩世界。

  作者用聊天说话的方式,加上现今社会的网络流行用语,把历史事件放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结合漫画的表达,把历史讲成了活生生的小段子,仿佛就在眼前。读者在爆笑中慢慢记住了那些艰涩难懂的历史事件。例如其中有一段,作者将春秋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把周朝比喻成班主任,十分诙谐幽默。让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知道了很多成语的真正来源,如秦晋之好、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着重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历史脉络,避免信息繁杂而使读者产生负担或厌烦,帮助读者通俗易懂地掌握历史主干,让我们在有兴趣阅读其他史书时能更加轻松。

  正如诸多历史学家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读者,我认为正确解读历史,了解历史,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世接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使国家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2

  最初了解的*历史是在小小的新华字典的最后一页,当时虽知道春秋战国、五代十国这些词,但并未领会词汇的意思;后来学习历史,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上,那时对历史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分数识记背诵,但是往往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后来看到一本漫画书——《半小时漫画*史》倒是提起了几分兴趣。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本书打破常规,文中不像有的书要么全是漫画,要么全是文字,此书则是诙谐幽默漫画插图加上言简意赅的文字,两者相结合,给我足足的补了一节节美妙的历史课。这本书着重于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大脉络,因此有很多无关的历史细节被有意地掠过,带我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了别样历史,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被比作一个班级的同学,互相斗殴,争老大,后来被秦王统一全国,当了始皇帝。可惜秦王朝命短,只维持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奠定了*后来两千年统一的基石,功不可没。可惜后来奸臣当道、陷害了长子扶苏,二儿子胡亥荒淫无度,任赵高指鹿为马,还施行*,终于激起民愤,让来不及赶去修长城怕被砍头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引来大批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战神项羽与无赖刘邦,将帅之争,最终刘邦战胜建立了汉王朝。

  读完这本书发现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巧合和意想不到,比如魏国人才济济却没有用对人;比如楚王老老实实听秦王的话,不听屈原的告诫;比如项羽鸿门宴上的善心大发放了刘邦;还比如项羽乌江自刎,没有想到隐忍一时,重振旗鼓回头再来…这些改变可能只是某个人一念之间一时兴起的小动作,但影响却是深远的。

  历史是时间的长河,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小小的水滴,不期望能翻起多大的浪,只希望更加了解自己这朵水花的前世今生,走得更远一些。(张慧娟)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3

  这几年漫画科普的风一直很大,关注了混知的公众号之后,断断续续有看到一些关于*史的漫画,因为一直比较零散也没太在意。直到最近突然对历史很感兴趣,很想好好的读点书。但是作为历史小白的我害怕被教材吓退,于是选择了轻松一点的方式进入历史的门槛。花了两周时间看完《半小时漫画*史1—5》,写个简单的读后感吧。

  推荐阅读人群:

  对历史一窍不通又感兴趣的成年人

  买之前本来打算是自己看完再给孩子读一遍,大家一起进步,但是看完以后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套书里面的一些网络用词和颜色幽默不太适合未成年人,作者为了表述更有趣会隐隐的“开个不那么明显的车”。如果是十几岁的孩子,我不太建议用这套书来作为历史书的入门。虽然现在的青少年思想普遍较为成熟,性教育也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事情,但至少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家长或者大人的指导下阅读比较利于身心健康。

  这套书也不太适合“历史通”,因为里面的内容很简略,毕竟*几千年的古代史,历经了那么多的朝代更迭,要浓缩在薄薄的五本书里面,那就只能保留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已经很好的人再看这套书可能就没什么收获,还不如花时间去钻研野史来得有趣。

  推荐理由:

  讲述浅显易懂,总结归纳的历史规律易理解

  这套书很厉害的地方在于作者的历史底蕴深厚,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并且结合趣味性时效性强的笑点进行转述,把朝代的更迭刻画成一个个有趣的短片或故事,阅读起来轻松有趣,好几个晚上我都一不小心就看到凌晨。那些年被历史课支配的困意,终于找到了终结者。

  看完这套书以后,我不止能清晰地理清*古代的朝代更迭顺序,居然还分清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生活的朝代,并且奇迹般地在脑海中浮现那个朝代是繁荣还是衰败,是和*还是战乱。更神奇的是还记住了一些历史大事件,并且明白这些事件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影响力。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极大的进步了,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再开始看深奥的历史书就会容易很多。

  最后用这套书最后一页的内容来总结一下这篇读后感吧。

  海萍说:“我不完美,一路跌跌撞撞,可是我渴望学习,尝试挑战,寻求突破,希望有一天我能健步如飞,昂首阔步。”

  这四本书是我给小迈准备的,经过了王先生这个历史通的鉴定后,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且建议我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内容更丰富,系统性更强,看完以后我的历史感会更立体更强。

  因为小迈哥好多字还不认识,一直都是王先生给他讲,我旁听。我发现懂历史的人讲出来的内容真的会有趣很多,并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历史在他们的脑海中就像一部部电影一样生动,我也想要拥有这种技能……

  所以现在这四本书我正在研读中,越看越觉得当时下单的我很明智嘛!这几本书个人认为就很适合正在学习历史的孩子们看,漫画的形式不会觉得枯燥,而且内容立体丰富,也不会担心过于不正经,认字以后的孩子自己看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半小时漫画*史》是从东周列国开始讲,清朝灭亡结束的。而《我们的历史》和《*历史地图》都是从上古时代,原始部落开始,并且在后面还分类了几大板块,系统性和内容都更全面一些。两套书其实是一个作者,买其中一套就可以了,内容有重复。我当时买两套是因为开本问题,一套小一些便于携带,一套A3那么大,适合和孩子一起读。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4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半小时漫画*史》,我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呵呵,我乐坏了,原来这是一本漫画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磊,笔名二混子。他非常厉害,能把枯燥的历史用漫画解读的方式给描绘出来。

  这本书的叙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非常乱。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国比作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个舞台,看似荣耀的舞台,其实凶险无比,舞台上轮番出现过五个朝代,它们是:梁、唐、晋、汉、周。台下的是十国。

  书的语言也很幽默。在方腊造反的故事里,戴着眼镜的宋徽宗说:“谁在造反?”一旁的将军回答:“方腊。”宋徽宗接着说:“不要方(慌),好好说,谁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现在,只要我一翻开这本书后,嘴就笑得合不拢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都想看这本书!

半小时漫画*史读后感5

  我把《半小时漫画*史》看完了,这本书可以说非常好,而且“漫画”这两个字指的并不是像丁丁历险记一样,而是配了一些图片,而且图片比较多罢了,里面的文字其实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会有一种非常简单,有趣的方式讲历史,让人一看就记住,确实值得翻看。

  先说说,他会用哪些有趣的事让人轻而易举地记住历史,在第一本书里的方法是“把东周列国想像成一个班级”老师是周王朝,学生是100个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打架闹矛盾,有时候闹严重了,被打到流血,就背着包袱,走出了教室,这其实是指国家被灭亡了。第一本漫画历史的简介是,这100个小国打来打去,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大国,他们就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而秦国国又特别的强大,你是剩下的六个同学就拉帮结派,要一起对抗秦国,但秦王远交近攻,最终还是破了这个六国联盟,佔领了整个教室,最后还把老师给赶出去了,一个人占一个教室听起来不太实际,但是一听这种方法,我就记住东周列国了,可见他的实用程度还是非常大的。

  在另外两本书里,已经没有这样的比喻了,不过还是让人非常易懂,听一下就记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后两本书用了非常幽默的方式。惯用伎俩: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文景帝一起说“吃牛肉干要两粒一起吃,才最好”那我们就懂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人把汉推向了高潮。还会用非常好玩的方式说明情况,比如说,白衣渡江,上面打了几个大字,白衣是只便衣,不是指白色的衣服,要不然你渡个试试,下面放出来大图片,一群人穿着白色的衣服过河,城墙上的士兵边扔石头边说“有鬼啊”看这种书,感觉不到读历史的.乏味,反而觉得越看越像在看会儿,以后如果我要写历史书,要按照这种方式写,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最好用的。

  书里的画也不错,每一张都搞笑的要死,把人物萌化,当皇帝变成傀儡的时候,就化控制皇帝的那个人手里提了一个皇帝木偶,说起义军是一波一波全国各地起来的,就把他们都画成地鼠,这一波消灭了,另一波又冒出来了,不是漫画,却比漫画更好玩。

  这就是漫画*史,采用最好玩的方法,让人轻松学历史,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扩展6)

——半小时初中作文3篇

半小时初中作文1

  一

  我闭着眼睛。

  二

  心里却听得分明。小闹钟就在耳旁,那是秒针一声声急促而有规律的叫喊。我揉了揉惺忪的眼,呆呆看着闹钟,八点四十九分左右。跟着秒针,一、二、三、四、五……正纳罕为什么停了下来,最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速度跟不上。秒针每一下的走动,都会迎来一阵摇晃、颤动,似乎要想后退,追回些什么似的。我无奈地看着它,无奈它的速度,无奈它的颤动。闭上眼睛,顺手把它扔到一边去了。

  三

  睡意这家伙,此时毕竟是不属于我的。我转换着姿势,展开,蜷缩,房间虽静,我却不得安宁。我还是张开了眼,看着贴在墙上的海报,思绪不知被牵引到何处,心中空空如也,阳光终究是打破了窗台的隔阂,穿透了窗帘,一缕缕的射进房间,跃上我的脸,企图挑逗我睁得大大却无意识的`眼睛。我转过身,背对着海报,闭上了眼睛。但我感觉到阳光正直射我的心灵

  四

  呵欠连连,泪水也跟着放肆,不晓得这是什么科学理论,只知道她模糊了我的双眼,却不能使我沉睡,时间就在我眼角边流逝。闹钟依然不屈不扰叫喊,我抓起一看,已过去了半小时。

  五

  我把滚轴轻轻往下拉,窗帘便轻轻覆盖住了那一指间的缝隙,阳光顷刻覆灭,被挡在一片粉蓝之外,仿佛是窗帘上百变小樱的魔法,只剩下微微的粉蓝。

  六

  到最后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闭上了我的眼睛,继续虚度我的年华。

推荐访问:中国史 读后感 半小时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菁选8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00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