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1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2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3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孝先的带领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时间,对我县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调研组一行察看了县第一高中、城关镇中心校、鸣皋镇一中、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等学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课教师等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察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学生餐厅、寝室,翻阅教案、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广泛、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个初中教学点,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全县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县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万人上线率逐年提高。xx年,我县上省定普通类本科线1150人,较xx年的1053人增加97人。万人上线率由xx年的14.2提高到xx年的15.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间、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基本形成。鸣皋镇孙村中学学生人数占全镇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师占全镇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学生却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升学率遥遥领先。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撤并非定点初中14所,小学82所,小学教学点36个,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但却是教育弱县。教育基础薄弱局面改变不大,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其它县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一是就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分析。我县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仅为15.6,和洛阳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个百分点,和新安县的54.5相差了近40个百分点,和孟津县的46.9相差了30个百分点,我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在洛阳市各县区中仅排在嵩县和洛宁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练成绩分析。县教育局共分解xx高考三本(文化类)指标1400名,一练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标(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线人数均与下达任务差距较大。
三是就xx年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分析。xx年我县一高新生录取分数线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阳一高是523分。单从新生录取线看,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生源素质已远远落在先进县的后面。
四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进展迟缓,合点并校任务相当艰巨。我县现有定点初中45所,但真正能达到6轨制的只有4所。而经过布局调整的孟津县有初中18所,新安县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见,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县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力度不大,求稳思想严重,怕改革触及一些深层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层层管理、考核等机制没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实,"铁交椅"现象长期存在,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不大,竞争局面无法形成。
2、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原因:一是在办学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以教学点为单位各自为政,发展随意性大。一旦需要合点并校,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食宿、师资等均不能达到并校要求,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合点并校的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及村民对合点并校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使教师缺编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管理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督导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因为执行不力,督导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棚架现象。比如,100元的绩效工资制在部分学校就没有很好执行。二是部分学校校长(包括中心校校长)学历层次偏低(14个中心校校长中有9个是中专学历),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的多,关心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城区中小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县直中学、实验中学多数教学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四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我县在洛阳市和其他县就读的学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而我县中招所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相对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我县高招录取率、万人升学率和名牌学校录取率。五是一些乡镇初中食堂、寝室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问题。一是一些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佳,业务能力有限,攀比现象严重。比成绩、比贡献的少,比工资、比待遇的多。更有个别教师搞第二职业、办辅导班,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二是教师高学历层次偏低,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充裕,农村英语、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50岁以上教师1100多人,占总数近20%。而36岁-46岁的骨干教师1273人,仅占总数的21%。
5、教育经费问题。一是我县的教育费附加现实行的是乡收乡管政策,实际用于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寥寥无几。二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规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为170元,我县实际拨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债务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债350多万元,伊川三高的外债超1千万元,伊川高中外债达28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公和教学。
三、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根本出路
根据伊川实际,调研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争进教育强县行列"的总体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因为没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陈规,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改变我县教育的被动局面,就不可能为伊川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强力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热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竞岗,彻底搬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二是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2、加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优质师资和生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建好、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定点学校,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撤点并校打好群众基础。
3、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备、讲、批、复、考、纠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把考试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学习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开展学术研讨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和优秀学生流失率,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足量、优质生源。五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网吧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创建平安校园。
4、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培养、选拔、评比,大力表彰获得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和校长,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上解县财政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是要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全体同志卧薪尝胆,坚定信心,严格管理,大胆创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教育强县行列。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4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孝先的带领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时间,对我县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调研组一行察看了县第一高中、城关镇中心校、鸣皋镇一中、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等学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课教师等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察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学生餐厅、寝室,翻阅教案、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广泛、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个初中教学点,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全县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县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万人上线率逐年提高。xx年,我县上省定普通类本科线1150人,较xx年的1053人增加97人。万人上线率由xx年的14.2提高到xx年的15.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间、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基本形成。鸣皋镇孙村中学学生人数占全镇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师占全镇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学生却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升学率遥遥领先。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撤并非定点初中14所,小学82所,小学教学点36个,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但却是教育弱县。教育基础薄弱局面改变不大,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其它县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一是就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分析。我县xx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仅为15.6,和洛阳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个百分点,和新安县的54.5相差了近40个百分点,和孟津县的46.9相差了30个百分点,我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在洛阳市各县区中仅排在嵩县和洛宁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练成绩分析。县教育局共分解xx高考三本(文化类)指标1400名,一练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标(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线人数均与下达任务差距较大。
三是就xx年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分析。xx年我县一高新生录取分数线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阳一高是523分。单从新生录取线看,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生源素质已远远落在先进县的后面。
四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进展迟缓,合点并校任务相当艰巨。我县现有定点初中45所,但真正能达到6轨制的只有4所。而经过布局调整的孟津县有初中18所,新安县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见,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县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力度不大,求稳思想严重,怕改革触及一些深层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层层管理、考核等机制没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实,"铁交椅"现象长期存在,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不大,竞争局面无法形成。
2、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原因:一是在办学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以教学点为单位各自为政,发展随意性大。一旦需要合点并校,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食宿、师资等均不能达到并校要求,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合点并校的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及村民对合点并校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使教师缺编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管理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督导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因为执行不力,督导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棚架现象。比如,100元的绩效工资制在部分学校就没有很好执行。二是部分学校校长(包括中心校校长)学历层次偏低(14个中心校校长中有9个是中专学历),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的多,关心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城区中小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县直中学、实验中学多数教学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四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我县在洛阳市和其他县就读的学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而我县中招所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相对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我县高招录取率、万人升学率和名牌学校录取率。五是一些乡镇初中食堂、寝室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问题。一是一些教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佳,业务能力有限,攀比现象严重。比成绩、比贡献的少,比工资、比待遇的多。更有个别教师搞第二职业、办辅导班,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二是教师高学历层次偏低,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充裕,农村英语、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50岁以上教师1100多人,占总数近20%。而36岁-46岁的骨干教师1273人,仅占总数的21%。
5、教育经费问题。一是我县的教育费附加现实行的是乡收乡管政策,实际用于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寥寥无几。二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规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为170元,我县实际拨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债务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债350多万元,伊川三高的外债超1千万元,伊川高中外债达28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公和教学。
三、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根本出路
根据伊川实际,调研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争进教育强县行列"的总体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因为没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陈规,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改变我县教育的被动局面,就不可能为伊川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强力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热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竞岗,彻底搬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二是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2、加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优质师资和生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建好、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定点学校,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撤点并校打好群众基础。
3、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备、讲、批、复、考、纠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把考试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学习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开展学术研讨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和优秀学生流失率,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足量、优质生源。五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网吧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创建平安校园。
4、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培养、选拔、评比,大力表彰获得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和校长,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上解县财政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是要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全体同志卧薪尝胆,坚定信心,严格管理,大胆创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教育强县行列。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5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县小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县各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局有关精神,按照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排,教研室于本学期对全县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地调研。从11月份开始,我对六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现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科学实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查看教学资料等,并检查了解了各校的仪器室和实验室。这次调研听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的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声音,充分反映了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通过本次调研,我闻到了科学课改的气息,获得了诸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既有令人欣喜,让人激动的成果,同时我也看到了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改推进的各种因素,多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可喜成果:
几年来,各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引领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和乡镇科学教研员围绕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在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实验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能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
在所调研的六所学校中,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乡镇中心学校,都在三、四、五、六等四个年级中开设科学课,都能按照每周两课时开设科学课;从总体上讲,各校均能够执行国家的科学课课程计划,基本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课堂教学有了新气象。
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产生。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变化:
(1)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2)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变的多样化。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灌输式的教学已悄然离去,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调研中上课的老师们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明显加强。
(4)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权威式的教师正逐渐远离而去,看到的是能够蹲下来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新课改理念:现在我县广大科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重点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思想,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学科的性质,注意对学生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调研中我们就发现有许多老师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中做的不错。比如,南关小学的张宝霞老师,涞水一小的赵红燕老师,楼村小学的廖春青老师,永阳镇的张卓老师等,特别是张宝霞老师的《四季成因》,和廖春青老师的《认识空气》,较好的诠释了科学课的真谛,演绎了科学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新改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作为重点,学生是否喜欢科学课,是否喜欢科学老师作为与学生座谈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力的投入,学习状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落实,生活经验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通过听课、与老师座谈、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状态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生整体素质有了变化,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交流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位是今年才担任科学课教学的,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和县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XX年课程改革工作中所强调指出的:“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6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及大讨论。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制约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进行整改。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学校只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解决课标、教材的根本问题。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师总数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学校不得不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滑,责任心不到位。
2、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实施不到位、不细化。
3、教研没有实效性,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4、家庭教育重视不到位,学校教育是单脚走路,缺少家庭教育这只脚,教育质量提高举步维艰。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较慢。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抓质量虽然说校长是关键,但仅凭校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去抓好一个学校的质量的。最终,要依靠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学校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理念。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要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要有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乐于奉献的的拼搏精神。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面广,包括每一个学科,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等等。只有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意识都在为提高班上质量思考,为提高学科质量思索,科任老师也把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当着自己份内的事,想办法,出主意,而不再错误的认为教育学生那是校长,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书就行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抓好提前早读时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督促学生早上来到学校,除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外,其余同学一律进教室学习。安排好8:0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除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总之,早上到学校后,学生要自觉进班读书,教师要安排内容给学生读,可以读课文、读古诗、读经典诗文、名言警句、读精彩句段,也可以读报纸,读数学概念、公式。这一段时间,由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负责。
(2)抓好下午提前上课时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许多学生是提前到校的,如果抓好学生提前到校进班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求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班练字,班科老师每天要事先安排好练字的内容,由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负责好纪律。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周领导、值周老师,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巡视检查,并且给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一个依据。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结合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每期每人献一节好课活动,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5)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6)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质量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学科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友好配合,来源于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作用,来源于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先进手段的使用。学校必须致力于处理好与社会、家庭的关系,致力于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优质资源的。选取和使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7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
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xx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评语优秀篇8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
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xx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