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4篇

时间:2022-06-20 17:55:03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4篇

“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篇1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有无数理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和骄傲!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建党100周年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稿。

  2019年7月3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一、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前提与基础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二、学习“四史”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理清历史脉络的必然要求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三、学习“四史”是汲取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四、学习“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五、学习“四史”是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的应有之义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篇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四史”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承载着党对真理的追求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四史”学习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对党的奋斗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始终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透过党的历史,认识党的伟大,感受党的艰难,汲取党的勇气,收获党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行“四使”学习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1.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政治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所在。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

  回顾历史,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才能在曲折前进中保持了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斗争,之所以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伟大复兴的长征路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现实考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力量的支撑,在面对疫情肆虐,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全体党员听党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四史”学习教育,就要求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牢记建党时的宗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2.坚持思想建党,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注重思想建党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变强、从胜利到胜利,不断焕发出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思想建党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和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成就彪炳史册的真理追求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始终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从建党初期的蹒跚起步到井冈山时期的初步探索、延安整风的良好开端和西柏坡时期的创新完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新确立和丰富拓展,党一贯坚持思想建党。我们党的历次集中教育学习活动,都注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并注重用这些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肩负艰巨而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也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学习“四史”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根本性任务,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四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四史”学习教育同新时代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点结合起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体现党的理论的先进性。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成功应对和化解面临的各种挑战,永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3.厚植为民情怀,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格,是党在长期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凝练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100年栉风沐雨、苦难辉煌的奋斗史,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也是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情深史。回顾近代史,之所以共产党被历史、被人民所选择,就是因为党的人民性。因为我们党是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孕育了党的胜利。延安革命根据地是“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创造搞起来的”。历史证明,只要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紧紧依靠人民,就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从sars到今年疫情的控制,每一次应对和成功会让我们更加相信党和国家的伟大,相信人民的伟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厚植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4.培养历史思维,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使命感

  历史是一部“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切实提高历史意识,坚持历史思维,在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增强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在不断积累历史经验、涵养政治定力的同时熏陶个人德性和锻造坚强党性,可以为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的主观保障。

  建党100年来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历史思维,追溯历史源头、回望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判明大势、定位现在、开辟未来、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使命担当史。着眼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余年的探索史,回看我们走过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才能知道今后往哪儿去,从而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历史纪录下了我们走过的足迹,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知往鉴今,以史资政,有助于党员坚守初心,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历史”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了“历史思维”,指出要把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经验运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这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历史思维中蕴含着辩证思维,既注重历史的经验,又注重历史的教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与能量,激发现实的作为。他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为全党同志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树立了榜样。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学习教育要求我们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开阔眼界胸襟,拓宽精神境界。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提升领导水平,永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5.汲取斗争智慧,永远保持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结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学习“四史”就是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需要对时代有理性的认识和时代的自觉。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坐标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去探索新时代的斗争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面对摆在我们党面前错综复杂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本领,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真刀真枪抓斗争,锤炼过硬的斗争本领才能化解未来道路上的各种风险矛盾。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光荣奋斗史。“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内涵。要把斗争同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联系起来。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方法、汲取斗争智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当好斗争的“急先锋”,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四史”学习教育的目标重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历史思维,以古鉴今,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指导实践工作,在工作上见实效。对于党员干部,主要看是否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前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复杂形势,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在当前与长远的统筹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来路、走好当下路、更好奔向前路,不断交出历史新答卷。

“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一、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前提与基础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二、学习“四史”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理清历史脉络的必然要求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三、学习“四史”是汲取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四、学习“四史”是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五、学习“四史”是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的应有之义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四史”学习教育宣讲稿_四史资料素材篇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 时间上 跨越500多年;在 内容上 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 大容量。既然如此,有 效推进“四史” 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 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 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 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 历史经验 历史精神 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 认知 情感 意志 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一 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 事件 人物 关系 环境 思想 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 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 解 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 历史,民族不能没有 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 学习教育,首先是要 学习其 中的重大历史节点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环境 历史思想 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 学习,就少不了 莫尔的[乌托邦] 巴黎公社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 中国史的 学习,就少不了 新文化运动 1921年党的创建 1935年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 中国建立 “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 学习,就少不了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开放 11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 其特色 有 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 割裂的。通过 学习教育,既要清晰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 历史 理论 实践逻辑上 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 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 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 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 新 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 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 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新 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

  二 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假如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 “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 升,在 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 不断熟悉历史规律 总结历史经验 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蜿蜒前进的历史。在 这个意义上 ,“四史” 学习教育 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 学习,更清晰地洞察历史发展 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 前进的道路上 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 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 再上 演。

  “四史” 中蕴含了 很多规律 经验,当然也有 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明,超越了 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 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 重大进步,并在 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照 中彰显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 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 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现代国家建设史上 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在 历史上 也犯过错误,在 探究 中也有 过失误,但善于在 历史 学习 中总结经验 熟悉规律,不断前进。这表此刻 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熟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国家管理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新“两大奇迹”,并实现了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要害。这样的 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 以史为师 以史为鉴,是 学习历史大道 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 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 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三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 建设 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 大庆(铁人) 精神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红旗渠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 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 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 中国历史,这是 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假如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 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 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 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 近期调研考察 中,他又提到了 “西迁精神” 延安精神 “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 陶冶人 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 情怀 责任 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恒奋斗,这正是“四史” 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

  四 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 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 学习 经验和规律 学习 精神 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 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 学习教育 中要逐步形成 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持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 新 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 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 海地方史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 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熟悉到“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 新 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 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 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 没有 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 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 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 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 “多线的”。通过 学习教育,要全面 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 挫折,也要在 历史的环境下 方位上 ,正确看待 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 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 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 历史必定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呈现了 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 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定落后。特殊是,在 “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熟悉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 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 互鉴,充分汲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创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过“四史” 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 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 学习教育,不能为了 学习而 学习 为完成任务而 学习,而要在 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 ,学会历史思维 培养历史视野 增强历史担当。在 学习教育 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 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 工作摆进去 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 上 海落实“三大任务” 持续打响“四大品牌” 加快“五个 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 中,运用历史方法 历史智慧 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 民生痛点 管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 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 更多获得感 安全感 幸福感。这是“四史” 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推荐访问:宣讲 素材 学习 四史教育讲课材料 四史教育宣传资料 有关四史宣讲教育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