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

时间:2022-09-05 17:20:04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党史: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供大家参考。

百年党史: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

百年党史: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

(讲课时长约90分钟,全文约20000字)

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时,来到我们百年老行——中国银行和大家一起学习党史。

大家知道,今年我们的主题教育就是学习党史,这是一项全体党员必须参与的政治任务。

那么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就是如何学习党史?如果按照编年体所著,我们只是逐年来学的话,不大容易融会贯通。但如果只是选择其中的几个关键点来学的话,又缺少对全貌的掌握。那么,应该怎么学呢?

一般来讲,主要有四种方法:

1.按照时间线,来给党史知识“分块”。比如说,我们可以按照《中国******的九十年》这套书的结构,把党史分为三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具体可以参考我公众号里的《中国******历史》阅读笔记,就是按照历史时期来梳理大事的)。我们也可以按照其它党史类书籍的划分方法再细化,但细化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以便于规划为原则来确定。

2.按照重要性,来给党史知识“找点”。“点”是要填充到“块”里的,如果我们只是对每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流水账一样的学习,恐怕效果不会很好。所以,学习关键点是很重要的。而这些点,其实就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也是类似《史记》中“列传”这样的故事。

3.按照逻辑性,来给党史知识“穿线”。如果没有“线”,那么,知识点很容易是散的。我们在学习党史的时候也可以找到这么几根“线”,比如我们可以分别把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方法放到一起来学习,就能够很容易看出这条线是如何发展的,非常有嚼头儿。就我们银行业而言,可以重点学学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领导金融工作的。

刚解放那阵,海内外流传着一些不同声音,认为******虽然打下上海,但却管理不了上海。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党***其实早就运筹帷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专业干部,从事各行的接管工作。

中国银行党支部成立于1938年10月,是上海各大银行中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之一。第一名党员是项克方,曾任******上海地下金融党委书记;第一任支部书记是江春泽。中行党支部不仅在“孤岛”时期的抵制日伪货币侵略、抗日救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配合支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活动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支部还对后来四行二局“六联职工联谊会”(简称“六联”)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六联”创办的员工刊物《联讯》,实际由中行支部负责,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逐渐成为当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进步思想、联系银行职工桥梁的重要宣传阵地。

参加接管中国银行的军方领导中有龚饮冰和冀朝鼎。一些老行员看见身穿军装的龚饮冰和冀朝鼎不禁惊诧万分。龚饮冰曾是外滩附近建业银行的总经理,而冀朝鼎则是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政府平准基金会秘书长、原***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平时西装革履、光鲜亮丽的银行家,竟是深藏不露的******党员。

出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龚饮冰1923年入党,1927年就担任中国******在上海的***机关的主任会计,长年从事地下工作。根据党的指示,1943年,龚饮冰在重庆联手四川实业家范旭东创办了建业银行,并任常务董事,后任总经理,以便掩护地下斗争、管理党的经费。1946年,在他策划下,建业银行将总管理处从重庆迁到上海,他亲自领导上海的三个地下电台,加强地下工作的力度,著名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描写的就是这段历史。1948年,他又奉命赴港后组织掩护李济深等一批著名民主人士乘船秘密北上,到达西柏坡,商议建国大计。1949年初,龚饮冰随军南下,进入上海,直接领导接管中国银行的重要工作。

任中国银行第一副总经理的冀朝鼎,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他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留美深造,获法律博士和经济博士学位,曾任圣约翰大学和暨南大学兼职教授,1927年在苏联加入******。1929年,经周恩来同意,随父赴美为长期深入敌营作准备。1941年回国后,他以留美经济专家的身份,成功打入国民政府金融系统的高层,担任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等多个要职,被外界认为是孔祥熙的得力干部。1944年7月,孔率团出席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冀朝鼎是秘书长,可见其潜伏之深。1948年末,冀朝鼎应傅作义邀请到北平任“华北剿总”经济处处长,曾数次与傅作义商谈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

有了龚饮冰、冀朝鼎、项克方等一批深谙金融工作的专业人士,中国银行的接管工作十分顺畅,实现了平稳过渡。

4.按照代表性,学习重要文献。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一些代表性的重要文献是需要再次拿出来重新学习的,比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等。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心得体会,这是我在读MBA时悟出来的,我理解,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中关注借鉴历史人物在风起云涌、变化莫测的形势里,做决断的方法与魄力,并从中学习如何洞察世界,制定规则,走向未来。

说白了,就党史学习而言,那就是透过一个个党史的历史片断,解读一个个案例,设身处地去思考,把自己放进去,穿越到过去,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当事人,我该如何决策。

我觉得这是学习历史比较管用的一种办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习******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

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思维与认知。我们学历史,关键的就是要提升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

管理知识的层次依次是资料——信息——知识——技法——智慧——感觉,最高层是妙不可言的感觉。

【案例:美国教会医院】美国有一家母婴医院,它之前打的广告都是在说自己家的医生有多好、条件设施有多好、对宝宝的照顾多么细致等,想以此来吸引更多客人。结果效果一般般。

后来,他们采用了边缘市场的思维,去查了查自己的客户里有没有“奇怪的用户”。对他们来讲,什么算“奇怪的用户”?首先,住得远算一个标准。孕妇产检很麻烦,距离远显然是一个不利条件。但他们有发现,一些住得远的用户是开车也要过来生孩子。于是他们就把这些用户单独挑出来做更细致的调研,观察他们为什么那么远还要选择来这里生。

结果那些孕妇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是教会医院,我希望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沐浴在神的关照里”。这其实就像是中国“求好彩头”的心理。

医院听完用户的话后才发现,“教会医院”才是他们的核心,是相较于附近其他医院的一个巨大优势,自此以后,他们不再讲自己医院的医术有多高明,医生有多优秀,而是说婴儿出生后会有牧师给婴儿撒花瓣。这家医院也由此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再举一妇婴的案例)

所以,如果你有一批特殊的用户,他们有一些奇怪的点,这个点只有你有,这个点不一定是更好的定位,但往往是一个更没有竞争的定位,且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打开更大的新市场空间。

这就是思维决定效益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所以,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社会精英的教育,史书是必修科目。

我们来看皇族是如何学习历史的。一般人从小学习历史的方法,便是打开书将人名、地名、年代、事件全部背诵下来。而皇族学习历史的方法,就是我说的MBA案例教学法,老师会要求,当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时,请把书立刻合上,细思如果自己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败之间的原因何在?

为什么从古至今的社会精英要像苦行僧一样天天读史书?比如,毛主席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

其实,这是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历史是所有祖辈经验的总和。

比如,我们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常常会面临的决策:

18岁,报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

22岁,出国留学还是考公务员?

25岁,做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创业?

30岁,在大城市继续打拼,还是回老家安稳生活?

再看我们党的历史,看看当年的决策,同样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革命,是从农村还是从城市?

长征,是南下还是北上?

抗日,是联合还是单干?

决战,是济南还是锦州?

建国,是划江而治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

我以前所在公司的一把手——魏杰董事长,作为红三代,也是反反复复学习党史,一部电影《大决战》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他把这些智慧用在指导公司创业上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从“创业”的角度来解读党的历史,也是魏总给我的启示。

史书里有无穷无尽的案例库,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洞察力,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看清人性的纠结,看准经济的规律,在一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哈佛大学本杰明教授曾说:“越是到了高等教育的阶段,人们就越重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尤其是精英阶层。

且不说梁启超、胡适、林语堂这些文学大师,如今纵横商界的马云、任正非等人哪个不爱历史。

曾凭3万白手起家大赚20亿的地产大佬冯仑说:“历史是个望远镜,你一看远了,什么妖魔鬼怪都能看清”。

这种高瞻远瞩的人生视角,在读世界史时尤为明显。

超广角的视野使你看清全人类历史的演变,对你今后工作、生活上的大局观很有帮助。

在瞬息万变的当代,通读世界史的你会比它人更懂判断时势,心态上更平和、不轻易焦虑。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上学时接受的历史教育无非就是时间、地点、人物的简单相加,然后背下来标准答案应付考试就行了。我虽然是文科生,高考时历史满分150分,我考了142分,但是考完试照样还给老师了。

工作了,读历史书、追历史剧,也只是图个轻松娱乐,看看当年的职场宫斗,也没有功夫去联系当下思考问题。

我也是直到读了MBA,在课堂上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我慢慢领悟到,学好历史大有用场,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当国家领导人,但通过学习历史,就能知道一个社会顶端的人,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从军打仗,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明白怎样去规则来组织一群人共同奋斗;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法跨入“精英阶层”,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懂得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精英。

那这些历史里,为什么我们要重点对党史有一个学习、了解呢?我觉得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创业史,里面充满着大智慧。尤其是建国前的那段历史,试想,我们身边,有哪家公司的创业团队能在28年做到如此这个规模?

我们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四大行,而且有着百年历史,业务遍布全球,应该算很牛了,中国银行是唯一连续27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是唯一连续4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新兴经济体机构,比我们宇宙第一行工商银行还要牛。但是我看了我们的总资产,截止到2019年,大概在万亿元(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银行总资产为2276974400万元)。

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党建党100周年了,所以这是一支快拥有100年历史的创业团队,也算是百年老店了。

1921年公司注册,资本金接近于0,靠共产主义故事拿到了天使轮和A轮,历经艰辛打败了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

经过100年的经营,目前市值突破100万亿人民币,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大关,达到了万亿。与2019年相比,同比增长了%。在疫情扩散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经济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没有之一。目前居全球第二,与美国进一步接近,达到了美国的75%左右,未来市值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最近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大家好不好奇,我们******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成功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首先从创业史的角度,带着大家一起简要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党的创业史回顾】1921年,初创团队在上海召开团队成立的第一次筹备会,在上海召开期间被同行业垄断对手不断地干扰,后转移至一艘船上,最终顺利完成注册。初期注册资本接近为零,靠着马恩列的商业计划书,拿到了北极熊创投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

大家知道,搞革命是很耗钱的。你看,1921年10月4日下午,我们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与包惠僧、柯庆施等人在家聚会,当场被法租界巡捕逮捕。这次多亏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用重金聘请了法国律师巴和帮他辩护,后来还帮他缴纳了100元的罚款。这次突如其来的被捕经历,让陈独秀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白色恐怖统治之下,搞革命光靠勇气与坚毅是不行的,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然连自己的同志也营救不了。

1924年,为了打破传统行业的垄断,联合了友商发起新战略,但是后来由于友商CEO孙中山早逝,继任者蒋介石反目和恶意陷害,造成了最终计划的失败。

从当时的环境来看,******确实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完成民主革命。而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性比较强的政党,有这样的合伙人,共同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确实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中国******在艰难的创业初期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是******历史上唯—一次“双重党籍”现象。

1935年,在多次项目地推受到竞争对手打击之后,纠正了团队内海归所领导的错误路线,行业内天才CEO毛泽东在实践中逐步成为领导核心。

1937年,东洋大财团妄图以强力的措施兼并中国市场,消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团队重新和友商联合,巩固用户市场。

1945年,击败了东洋财团的不正当竞争,东洋财团彻底被驱逐出中国市场。

1946年,国内竞争对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友商,撕毁了公司联席合并发展的协议。

1949年,在广大用户的支持下,通过拿下了决定性的三个市场的份额,并最终一鼓作气,击败了竞争对手。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上市,正式加入全球市场。

这个段子故事来自网络,但最初的版本来源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1948年11月,全国即将获得解放,毛主席给******一大代表李达去了封信。当时李达在南方,由于要通过国统区,毛主席担心信被识破,于是就用暗语给李达写了一封信:“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信用暗语写成,以“本公司”巧妙指代中国******。

这虽是段子,却也格外贴合。现在回过头看,九十九年,岁月峥嵘,在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民族命运空前危急的时刻,中国******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把一个五千年的古文明从衰落导向复兴,当之无愧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所以,纵观我们党从成立到壮大,再到执政的历史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创业史,在其中能读到人事的代谢,更能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从中总能发掘无尽的智慧。

因此,可以负责任地说,读懂了我党创业史,人生至少可少走十年弯路!

那么我们应该从党的创业史中汲取哪些智慧,从而更好地走好人生之路呢?

今天我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的历史片断,一起来琢磨这些智慧。

按照创业的步骤,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找到突破口,二是怎么有效突破,三是怎么守住阵地。我们一起去寻找这个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

一、怎么选准风口——创业方向如何选

方向问题为什么重要?说的简单点就是人一定要看清大方向,看清了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站错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最后都是事倍功半,甚至可能离成功背道而驰。

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不在,何来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黄光裕和黄峥的例子】我们来看买东西有三个阶段:人找物,物找人,人找人。

最近零售业并不太平,一个是前首富、国美的黄光裕出狱了,另一个是苏宁的张近东则由于资金紧缺,可能要卖掉苏宁易购23%的股份——当然,买家不是黄光裕,而是深圳国资。所以,有评论人士惊呼:没想到张近东辛苦经营了十几年,竟然还没有混过狱中的黄光裕!当年,他们那个时代,代表的是“人找物”,黄光裕能捣腾到稀缺的家电,所以发家了。那个时代还有永乐、苏宁,后来国美以亿港元的价格鲸吞了永乐家电,将家电零售市场上国美、苏宁、永乐的三足鼎立改写为了国美和苏宁之间的“美苏争霸”。黄光裕当年曾向张近东抛出收购苏宁的建议,收到了一个十分强硬的回复:“你不要买苏宁,我做不过你就送给你。买,你是买不起的!”这场恩怨没想到若干年后会以这种形式波澜再起,但是当年他们的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再往后,互联网的发展,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发展起来,马云一下就起来了,这代表的是“物找人”。东西很多,我们想买什么东西,打开万能的淘宝,很多东西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我们挑选。

再往后,突然拼多多火了,截止3月3日,市值达到了2069亿美元,目前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黄峥身家已达631亿美元,超过马云(512亿美元)和马化腾(56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仅次于农夫山泉钟睒睒(778亿美元)。

为什么黄峥一个年轻的80后能成功?

黄峥的成功关键就在于他找到了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黄铮说:拼多多的爆发是源于底层逻辑的迭代。社交的流量和电商转化,改变了以往的电商模式,避开淘宝和京东,进行错位竞争。

而这一切之所以可能,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中国的一个现实。中国有近43%人口的家庭月均收入在1090元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有约84%的人口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95%左右。

中国的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倾向于物美价廉,而拼多多就是为他们而生的。

我们曾经都没看懂,甚至马云刘强东也没看懂,可是黄铮看懂了,他就一飞冲天了。

我们说拼多多就是一种“人找人”的模式,一起拼团,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东西。

那么现在,“人找人”更直观的模式,就是电商主播,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新生势力,再次创造奇迹。

去年双十一的第一场“大战”落幕。超3亿人深夜蹲守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凌晨抢付定金,开启预售,创造了80亿的销售额,带货能力超强。

现在,黄光裕出狱后,在元宵团拜座谈会上表示“我们要以创新开启新一年”,国美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更要以创新引领拼搏,以全新的用户思维、科技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为指引,以“真”“快”“乐”为经营要素,全速提升自我,全面赋能伙伴,全力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大家也可以去体验一下。51岁的他依然雄心勃勃,即使在狱中,也并没有停止过对零售的思考,这些思考在他复出后迅速变成新国美的新探索。他也还在努力寻找风口,到底是走京东的路子,还是拼多多的路子,我们静观其变,也许敢想敢干的他依然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当然,能够了解趋势本身是极为困难的,但再困难也要去了解。

再来看我们党的历史。大家知道,我们党早期创立时受苏俄老大哥影响很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既有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又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社会。

(【“卡夫丁峡谷”典故】什么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实际上是马克思引用的历史典故,典故出自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意即遭受最大的侮辱。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灾难。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发达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虽然不是一个肯定的结论,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对于当时刚刚面临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新文化运动的失望,而又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的年青的中国******人来说,是无需思考而信心十足的革命道路。

而且,共产主义革命的口号更符合近代中国似汪洋大海的农民小资产阶级革命急躁情绪,加之党在“二大”以后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以十月革命的道路作为中国革命的道路,即“走俄国人的路”就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题。

从而逐步形成“照抄”、“照搬”的教条思维;“一次革命论”的政治路线;服从共产国际的宗派倾向;工人总同盟罢工和“城市武装暴动”等等活动方式。

所以,开始的时候,中国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但事实证明,敌人的实力恐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不仅南昌起义如此,其他地区的起义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即使是发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呐喊的毛泽东也遭遇失败。与南昌起义一样,秋收起义也是以大城市为既定目标。但这次起义比南昌起义更艰难,连城都没有攻下。接连受挫的毛泽东,将目光开始投向井冈山,揭开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重大战略序幕。

“农村包围城市”,光听名字就很厉害。

因为中国******自建党以来,一直奉行着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也就是先攻占大城市,然后由城市来包围农村,南昌起义如此,秋收起义也是如此。对年轻的******来说,没有任何革命经验,苏联的革命实践对我们来说,就好比神一样的存在啊,“—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而毛泽东能够打破“城市包围农村”,从农村去包围城市,其效应可想而知。

但厉害归厉害,最重要还是可行性。为此,1928年5月20日,在宁冈茅坪召开的******湘赣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针对红四军部分官兵对边界斗争缺乏信心的情况,着重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性,新生的红军和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10月5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25日,毛泽东为红四军起草给*********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这两文进一步指出中国红色政权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红四军”的由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成立于中华民国时期,归属中国******领导,曾参加***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等战役。红一方面军就是在这个红四军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后,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编入红一军团。1932年底,番号撤销。一共存在了4年半。

“朱毛红军”缘何始称“红四军”?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

这支******军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先生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四军各部均有******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师。“四一二”政变后,第四军“东征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8月1日,四军由中国******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不久,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该部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中国******将其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系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接着,他从五个方面分别总结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新旧军阀的割据混战提供了绝处逢生的时间与空间。不得不说,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和创新创造的天才,他能够直接指出“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根源,而这个问题却整整困扰了蒋介石一生,至死不得其解。

但从农村包围城市,在当时无疑是颠覆革命导师的“非主流”创造,这在很多******人心中是万万不能的,当然也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尤其是一些黄埔毕业的军官,甚至认为停留在井冈山,无异于落草为寇,沦为绿林。

1929年1月,为摆脱困境,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由于当时屡遭挫折、处境困难,红四军内部、包括高级领导干部当中,开始对井冈山时期以及下山后的政策和行动,产生议论。

1929年2月7日,党***(主持实际工作的是周恩来)给红四军前委写了一封信,即“二月来信”,由刚从莫斯科学习归来的刘安恭带到红四军。

由于“二月来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29年4月,刘安恭来到红四军后,进一步加剧了红四军内部的争论。

1930年元旦,当时担任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的写了一封信,陈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看法。在信中,林彪流露出了严重的悲观情绪,对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缺乏信心。他建议采用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力。

对中国革命前途持悲观态度的,在当时远远不只林彪一个人。他只是个典型代表而已。大革命失败后一系列的挫折,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暴动,使得党内和红军内始终笼罩着一种悲观主义情绪。

这种悲观,在林彪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早在跟随朱德上井冈山不久、就流露了出来,且越来越严重。那个时候,林彪经常说些“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之类灰心丧气的话。

与林彪同时战斗在井冈山、时任一纵参谋长的肖克,后来回忆说:“在井冈山,林彪曾提出‘井冈山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

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林彪这种言行的影响很恶劣。但在毛泽东眼中,林彪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只是个“娃娃”,他曾对何长工说:“林彪的说法是小孩子之见。”

古田会议后,重新担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决定对红四军内部弥漫的悲观情绪进行一次系统的批评,而林彪的元旦来信,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1930年1月5日,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毛泽东秉烛夜书,写下一封六七千字的长信。这就是著名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封信中,毛泽东再一次分析了具体国情,即国民党新旧军阀混战、割据,并明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高瞻远瞩、给正处于低潮的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同时,这篇文章的完成,也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已基本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到底行不行,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对于当时的毛泽东来说,不仅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更要直接面对物质贫乏的现实问题。刚上井冈山的时候,条件的艰苦简直无法想象。别看现在的井冈山风景秀丽,衣食充足,特别是当地的土菜味道那是相当好。但当时,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与军事进攻,井冈山要啥啥没有啊,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衣食住行举例】先说衣吧,毛泽东刚上山时就只拿着两身单衣,穿着一双草鞋。到了冬天,零下啊,积雪有二尺多厚,毛泽东还是两件单衣,一双草鞋。战士们也是一样,当时连搓绳的麻都没有,他们只能用稻草来编草鞋。

再说说食,当时战士们中有—句顺口溜:“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还有一句叫:“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这说明南瓜在当时就是最奢侈的食物了,能够天天吃上南瓜就是战士们日盼夜盼的美好生话了。提起南瓜,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南瓜饼、南瓜汤确实挺美味的。但是,当时可没有油,也没有盐,做出来的饭菜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那画面简直不忍直视。其实,对于战士们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据有人回忆,“一个连队80多个人只有三斤米下锅,锅里都是野菜、南瓜、茄子”。

住呢?当时有一床夹被子,就是很不错了。很多战士都是把树皮铺在地上,盖着禾草。冬天的井冈山,天寒地冻,战士们就这样穿着单衣,睡在潮湿的地上。

那行呢?爬过山的人都知道其中滋味,更何况还是原生态的山间小路。走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还需要挑着扁担把粮食运进来。当时朱德已经42岁了,体力与精力上都没有办法跟20多岁的年轻人相比,但他仍然坚持与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为此军需处长还专门给他做了一根扁担。战士们心疼军长,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开会,研究作战方案,不再让总司令挑粮。但我们的朱老总屡劝不听、“明知故犯”。于是,为了让总司令休息,战士们居然把扁担偷偷藏起来。朱老总却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又让人重新削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

再举个例子,当时红军有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根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只准点一根灯芯,供带班、查哨使用。为什么对点灯如此苛刻呢?就是因为当时山上没油,仅仅靠一点自榨的茶籽油实在是不够用啊。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也是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的,按照规定,毛泽东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却只坚持点一根。我们所熟知的他的很多名篇大作,就是在这一根灯芯所产生的微弱灯光中诞生的。

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正是在全体军民的同甘共苦下,毛泽东等人克服了种种物质困难,用实践检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真理,也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很快燃成了“燎原之势”。到1930年夏,全国主力红军已经发展到10多个军7万余人,地方红军近3万人,创建了遍及11个省10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又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1931年9月,******临时***政治局在上海成立,由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组成,博古负总责。就在***机关在上海东躲西藏的时候,全国已形成***、湘鄂西、鄂豫皖、琼崖、赣东北、湘鄂赣、湘赣、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不二法门。

讲完这段历史,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毛主席能够在创业的早期给大家指条明道,我觉得关键是有自知之明,能够明白各种利害关系。

任何一项创业,都会有其利益相关者,都会产生某种利害关系。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敌我不同的阵营,创业者需要分清楚敌我才能妥善处理好相关矛盾,确保创业能够稳步推进。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都无法回避一个冷酷的现实,就是敌人随时可能出现,随时可以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攻击,而友军却迟迟不出现。

所以,作为一位伟大的创业者,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创业的角度而言,这就是创业的首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系统性的思考与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处境、心态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正确的创业道路。

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开创性地提出了农民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的观点,开启了中国革命创业的新篇章。

进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向,无疑是我们党革命史上伟大创新,不再把农村作为兵丁和粮草来源,而是实实在在用心去经营农村,用“土改”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用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伟大理想,凝聚最广大的群众力量。

【毛泽东亲自修改《施政纲领》故事】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到毛主席对农民是多么用心。

1928年1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攻下遂川县城。为巩固红色根据地,他指不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起草一个遂川工农兵政府施政大纲。

陈正人连夜写好了《施政大纲》初稿,总共30多条,涉及方方面面,马上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后认为:“内容可以了,但有些条文不够通俗。当地老表都是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学堂门,他们就不一定懂了。”他拿起笔来,从头看起,一条一条地认真修改:把初稿中的“废除债务”,改成了“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把

推荐访问:党史 史上 团队 百年党史: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成功密码 党史中的创新创业故事 党的创业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