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党性修养 ——主题教育党课【完整版】

时间:2022-08-30 16:40:06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党性修养 ——主题教育党课【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党性修养  ——主题教育党课【完整版】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党性修养

——主题教育党课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党性养》,希望同志们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更加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树立******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首先,我们文化的基本含义说起。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说

(一)从文化基本含义

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实质,就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并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文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和人们的饮食起居,还体现在规范社会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电影文化、饮食文化、制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建设的重要源泉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面对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前,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以下特质: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贯穿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特征: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以耕读传家为根本治家之道;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以直观意象为基本思维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的要求

中国******诞生后,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和做法,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更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

(一)从传统“民本”思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重民”的思想十分丰富。如: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中国******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不再把“利民”当作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人的唯一宗旨和出发点,发展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崭新思想。

(二)从传统理想人格到******员修养和党员干部廉洁标准

在理想人格标准方面,中国古代各家思想都把改造社会、治国安民视为人生的最高归宿。《大学》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设计的人生道路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就是要培养极高的道德修养,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为他人、为社会尽责的思想、意志和能力。这种理想人格的力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人从理论上批判继承了这一思想精华,把它作为******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洁标准之一,纳入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体系,并亲身实践。

(三)从修身内省到******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自我批评

中国古代儒家十分重视“修身”。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端正思想信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意志、知识等修养。毛泽东同志强调,******在思想建设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自我批评。这便是对传统文化“内省”思想的扬弃。自我批评,就是要自我反省,自己自觉地用******员的标准来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而且还要依靠集体、组织的帮助,让每个党员成为他人自省时可相对照的镜子。

(四)从“严刑禁贪”“以教为本”到******“先教而后惩”

西汉董仲舒认为,“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隋朝思想家王通也颇为赞同以德化人、以刑禁贪、以教为本、以刑为用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对“以教为本、以刑为用”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五)从中华传统美德到******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美德内涵极其丰富。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规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经世方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态度,等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绵延至今,经过中国******人发扬光大,概括提炼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员的党性修养

(一)******员的党性修养

中国******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最深刻、最本质的反映。《中国******章程》对党性作了权威表述: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员的“党性修养”,就是******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做合格的******员”,从自身角度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

(二)******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性修养的根本问题,是培养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尤其要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强调马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亡党亡国。

同时,******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倘若丢掉了中国自己的“老祖宗”,等于中断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同样要亡党亡国。

只有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梳理、提炼和科学总结概括,取其精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四、******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目标

(一)守静笃坚定理想信念

“守静”是中国传统修身之道的一个主要原则,并认为这是修身的起点,同时也是修身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意思是说,在虚极静笃的状态下,才能够看清楚万物生发的次序,才能明了自然运行的规律。由此,才能笃定地坚守正道,按照万事万物应有的秩序来推进事物的发展,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达成相应的结果。这看似被动的应对,实际上是非常高明的一种境界。对于“守静”的修身之道,《大学》中也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讲在静、定的前提下,才能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所把握,有所得。

对于党性修养来说,党员干部只有沉下心来,笃定地坚守共产主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义理想信念,而不为外在的喧嚣所动,才能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同时,在落实的过程中,才能更深一层地体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即其合规律性。守静笃,党性修养方能事半功倍,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人政治本色。”

(二)慎独保持党性警醒

“慎独”,是中国传统修身之道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强调的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约束,即“心律”,也就是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此,《中庸》里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也讲到:“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就是说,君子做事,即便没有人看见、听到,也一定忠诚于自己内心的信念、良知,而不会无所顾忌、放任乱为。这就是在隐微之处、在心念发动之处自觉地加以觉察和纠正,以求君子人格的确立。

“慎独”同样是******员进行党性修养必须遵循的方法和达到的境界。******在《之江新语》中讲到:“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三)内省提升党性修养境界

内省强调自我反思、自我反省的道德自觉,它是人在主观思想层面自觉地剔除不良因素,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使人的内在品性日趋完善、纯净。《论语》中数次强调“内省”的重要性。如《学而篇》中讲“吾日三省吾身”,《里仁篇》里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颜渊篇》里讲“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都是强调内省在传统修身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传统修身之道还指出了内省的方法路径,即“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也就是说,内省是随时觉察自己主观上的情绪体验,并在这种情绪体验中把握好主导方向,而不至于放肆恣意,导致行为的失控和不检点。

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就是保持内省的有效方法。批评,是外在的指导与修正;自我批评,就是党员个人内在的自我反省与纠正。******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并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他在讲话中还多次引用“吾日三省吾身”“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等经典名句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警示自己、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筑牢思想篱笆,在内心深处守住党性原则的底线,提升党性修养的境界。

(四)俭以养德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俭朴”同样是传统修身之道非常关注的重要方面,因为俭朴的反面就是奢侈,而奢侈往往是品行不洁、志向动摇、行为放荡的起点,所以,历代先贤都非常重视俭以养德,对于物质的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左传》讲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也讲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即是说,士人君子应致力于对“道”的体悟和推行,如果志于“道”,而又耻于“恶衣恶食”,也就是说,不能接受俭朴,甚至是困难的生活,那么这个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对于“俭”为什么能够养“德”,石成金在《传家宝》中指出,“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俭可养德也”。

我们党一直倡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之前就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曾引用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强调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五)知行合一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自觉

“知行合一”是传统修身之道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强调理论上的认知要落实到人的实际行为上来,只有这样,修身才有实际的效果和意义,否则,只是“徒为空言”。《周易系辞下》中说:“履,德之基也。”就是说,践履是增进德行的根基。《荀子儒效》中也讲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是强调“行”的重要性。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是强调知与行的合一。“知”一定要落实于“行”之上,做到了才算真正的“知”,不然,就只是“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知行合一”与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息息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理论上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事实,要能正确地反应实际情况,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实践才能进一步促进理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由此,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伟大梦想”。

推荐访问:党课 助力 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助力提升党性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