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费下载

时间:2022-07-04 12:20:02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费下载,供大家参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费下载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 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 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 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

 但是, 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 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

 从国际形势看, 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 中国已难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盟消费力下降, 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 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 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 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 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同时, 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 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

 就业压力正在增大,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 当前国际势态 ( 一)

 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 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

 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 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

 希腊、 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 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

 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 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 储蓄率将逐渐下降, 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 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

 为此, 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 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 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 日本的政府债务 2015 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 250%, 大大高于希腊的 140%。

 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 2 倍的沙袋。

 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 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 二)

 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 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 而是有加剧态势。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

 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 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 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 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 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 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 资本市场动荡加剧, 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 国际股市、 债市动荡加剧。

 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 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 三)

 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 中国、 印度为代表, 21 世纪世界和平发展, 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

 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 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 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 WTO 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 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 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

 比如, 推翻卡扎菲政权, 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 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 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 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 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

 还有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 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 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

 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 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 当前国内形势 ( 一)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自 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 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 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 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 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每年创造 GDP 增长的两个百分点。

 当下, 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 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 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 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 二)

 国内消费需求不旺, 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 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 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008 年以来, 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 但是效果仍然有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1 年 10 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546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 17. 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10 月份,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4355 亿元,同比增长 17. 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191 亿元, 增长 17. 4%。

 2002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外贸依存度从 40%左右提高到 2007 年的 66. 2%, 2011 年 3 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 30447 亿美元, 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 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

 2005 年 7 月汇改后的三年,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 21%, 2010 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 3. 1%左右, 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

 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 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 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 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 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 三)

 资产泡沫继续发展, 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 2010 年 1 月以来,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 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 已连续5 个月高出 3%的警戒线, 11 月份同比上涨 5. 1%, 涨幅创 28 个月新高, 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 既有国内因素, 也有国外因素, 既有成本推动原因, 也有供求紧张原因。

 从国外因素看, 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全球流动性泛滥, 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从国内因素看, 近年来, 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 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 随着国内经济转暖, 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 节能减排、 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 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

 此外, 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 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 形势可能更严峻。

 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 以后一段时期, 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 四)

 资源短缺已成“瓶颈”, 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 9. 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被誉为“中国奇迹”。

 在耀眼的光环背后, 不可否认的是, 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

 当前, 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 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 能源和环境压力。

 高消耗、 重污染、 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总体能源效率看, 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 11%, 产出只占世界的 3%, 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3 倍。

 1980 年以来, 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 5%, 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 3 倍。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 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 煤炭等重要能源, 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1%、 4. 5%和 7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

 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 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 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

 以石油为例,

 2030 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 74%。

 一旦石油危机重现, 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 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 通过对中国 7 大水系 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 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 58%; 全世界 20 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 16 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

 有资料表明, 在过去高速发展的 30 多年里, 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 GDP 总量的 10%。

 1. 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

 中国、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韩国、 印尼、 墨西哥等

  2. 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

 理解今天的俄罗斯, 就必须评估其这 20 年的发展进程。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 但在接下来 10 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 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

 社会转型期, 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 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

 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 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 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 机制转轨、 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 人们的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 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 日 本按文章里写的, 不是处境很危险, 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

 参考:

 日 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 据最新的统计, 日 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 200%多, 日 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事实。

 但是日 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 日 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 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 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 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 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 下降的趋势, 尽管如此日 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日 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 但是由于日 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 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 下降的趋势, 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 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 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 10 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

 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 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 1990 年到 94 年日 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

 但随着 90 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 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日 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

 加上经济危机、 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 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 日 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

 据日 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 截至2009 财年, 日 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 883 万亿日 元, 约合人民币 70 万亿元左右, 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月 的数据, 日 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

 目 前, 由于日 本国债的持有者 90%以上来自 日 本国内, 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 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 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

 但日 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 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 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 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 汇率是怎么回事? 什么因素可以引 起汇率变化? 政策施加( 比如直接说人民币 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

 有用吗?

 参考:

 ( 一)

 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它对一国货币 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且, 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 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 因此它们也决定了 汇率的基本走势。

 例如自 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 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 而日 元正好相反, 一直不断升值, 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而日 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

 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的贸易部分来看, 当一国进口 增加而产生逆差时, 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 这时, 在外汇市场就会引 起外汇升值, 本币 贬值, 反之, 当一国的经常项目 出现顺

 差时, 就会引 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 本币 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 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在纸币 流通条件下, 两国货币 之间的比率, 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

 因此, 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 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 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

 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 通货膨胀, 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 两国货币 间的名 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 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 一般来说, 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 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 汇率下跌, 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 汇率上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 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 必然提高其商品, 劳务的国际价格, 从而削弱了 该国商品, 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影响出口 和外汇收入。

 相反, 在进口 方面, 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 通货膨胀会使进口 商品的利润增加, 刺激进口 和外汇支出的增加, 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 状...

推荐访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费下载 国际国内 形势分析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