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汇报材料精选,供大家参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提升服务质效 1 1
XXX 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新“1557”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2019 年 xxx 市公众安全感指数为 97.29%,位居全省第 17 位。
坚持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一是开展基层党建综合体建设。扩大全市村(社区)党建综合体覆盖面,发挥党建综合体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创建方面的统领作用,加强自治、德治、法治建设。二是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上档升级,对四类党支部(示范、先进、达标、未达标)实行动态调整。三是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专项整顿。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共排查 26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 2 个脱贫攻坚薄弱村,建立了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四是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楼院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全市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楼院“双报到”,构建“党员+群众志愿者+党群议事会”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补齐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短板。五是开展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明确市综治中心正科级规格,设一正两副领导职数,落实 13 个财政全供事业编制;明确 11 个乡镇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为政法委员,统筹组织协调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工作;综治中心同步接入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等系统,集治安防控视频调度、矛盾纠
纷调解远程指挥、突发事件应急拉动等功能于一体。
建强“五个组织”,为基层社会治理构筑力量支撑。以“五个组织” 为载体,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凝聚力。一是建强民调委,化解矛盾纠纷。
建成了市乡村三级矛调平台,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调解员每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走访重点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 216 起,已全部化解,全年无“民转刑”命案发生。二是建强治保会,排查消除治安隐患。乡村治保会每天察看重点部位治安状况,积极组织队员每天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全市乡村共排查治安隐患 283 起,全部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建强警务室,解决疑难杂症。全面建立“1(社区民警)+1(社区辅警)+N(律师和网格员)”协作联动机制,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重点做好人口大走访、基础信息大采集、特殊群体大稳控、矛盾纠纷大调处、平安建设大联防“五大”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计入户走访 46720 人,调解处理矛盾纠纷 2800 余条,开展单位安全、消防检查 4000 余次,宣传、法制教育 1520 次,举办恳谈会、治安例会 930 次。四是建强法律服务团,零距离推行便民服务。为每村配备法律顾问、平安建设宣讲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员,组建法律服务团,积极开展法治宣讲、平安建设宣讲、扫黑除恶宣讲等活动,为人民群众全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法律服务团共计解决问题 760 余项、各种宣讲 9300
余场次,受教人数达 30 余万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5000 余万元。
五是建强义务巡防队,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广泛动员,吸收和招募“平安建设志愿者”,参与平安家园创建,实现“万民大巡防,人人享平安”,大街小巷闪耀“志愿红”,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全市群众性“红袖标”治安巡逻队员达到 3000 人,平安建设志愿者 7460 人。健全“五项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设立运行规范。以“五项机制”为抓手,强力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一是领导责任奖惩机制。制定了《XXX 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奖惩办法》,对履行基层社会治理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给予记功、优先提拔和发放资金等奖励;对组织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单位及领导,实施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权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责任追究。二是社会治理报告机制。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展,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作出具体安排。市委、市政府每年落实专项经费,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坚强保障。三是精准分析研判机制。市委政法委每月召开一次基层社会治理专题会议,对发现的社会治理、社会治安和稳定问题,研究制定强力措施,精准防范、精准治理、精准打击。四是干部业务培训机制。每年采取常委授课、以会代训、业务指导、观摩交流等形式组织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五是绩效考核通报机制。坚持不定期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坚持每月排名、每月通报、每月点评,通过有效运用督导通报工
作机制,确保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开展“七无”创建,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新型路径。以“七无”村(社区)创建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一是无民事诉讼。法治宣传深入,群众法治观念强,人民调解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良好,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化解,不发生法院成诉案件。二是无越级上访。落实重点信访事项领导包案,强化信访问题化解,不发生因排查化解、处置不力进京赴省到焦作上访和极端恶性上访事件。三是无造成一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工作,不发生因村(社区)工作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四是无恶性案件。加强社会治安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不发生“八类”恶性案件和重大涉交通、寄递物流等案件。五是无邪教类案(事)件。邪教人员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定期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主动发现并及时上报邪教人员线索,不发生邪教人员外出滋事、非法聚集和书写、喷涂、悬挂大幅反动标语及 散发反动宣传品等案(事)件。六是无负面舆情炒作。强化网络舆情监 控,落实“三同步”工作措施,严防易引发负面舆情的事件发生。七是无突发事件。加强重点特殊人群管控,严格落实“五位一体”监护措施,不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不发生未成年人溺水事件,不发生“民转刑”命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汇报材料 2 2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因势而谋、主动作为,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治理模式。社会治理创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思想大转变推动工作大突破。一是转理念。彻底转变工作理念,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变“单向治理”为“双向互动”,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强化法治思维,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综合施策,深化源头治理,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协商社会事务、共同投入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协商议事组织、小区物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二是转职能。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建立村社区工作清单和行政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厘清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村社区之间的权责边界,解决好社会治理中缺位越位错位问题,引导基层组织和网格员回归主责主业,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三是转方式。变领导为引导、变命令为协商、变管控为服务,坚持事由民议、策由民定、财由民理、效果民评,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多元组织参与,综
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引导和协商,真正形成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以群众评价为准则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四是转形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进一步规范制度设计,强化过程管理,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基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在陪伴中让群众成长为现代公民和基层自治的“主人翁”,形成从自治、法治、德治到善治的良性循环。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治理活力。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活力。一是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体的利益分化中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功能,注重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将社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框架,把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主体凝聚起来,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突出价值引领中增强党组织动员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新时代张湾讲习所,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凝聚信念共识、制度共识、政策共识,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二是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基层党建“整区推进”,重点加强对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口袋党员、退役军人党员、零散分布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对零散分布党员实行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在人口流动和组
织形态变化中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重点抓好“两新”组织、社会组织、物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的基层党建工作,把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培养成团队带头人,把优秀的非党员团队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壮大党的社会工作队伍,扩大党工青妇组织覆盖,形成党建带社建工作格局。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落后局面,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院落、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推动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村外出务工党员、退休返乡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种养大户党员积极参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牵头领建产业基地、领办农业合作社,发挥先锋作用,争创“十星”党员。引导城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协管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社会治理,结合自身岗位和兴趣特长,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创文创卫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等系列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依托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党员微信群、QQ 群等新媒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党员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四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盘活整合社区闲置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搭建公益性服务平台,大力建设党群服务综合体。把社会组织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与传导党的执政理念精准对接,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中传导党的执政理念,让社会组织成为党在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资源。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新模式,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开发智慧党建 APP 软件,搭建党
组织、党员、居民双向互通的网上平台,推行党建“项目认领”“菜单式服务”“双向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
坚持辨证施策,提升治理实效。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利益调整,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辩证思维、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一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科学发展是前提、是根本,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效治理是途径、是方法,是实现善治良序的必然选择。二者相互依存、互促共进,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要准确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二是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的关系。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多元共治是社会治理的时代趋势。坚持党建引领,不是让党组织大包大揽,来承担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所有问题,而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回应社会关切,践行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基层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善于把党组织的主张通过社会协商等方式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的负责人,把党的组织意图通过多元互动变成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措施,引导多元主体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和服务,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三是正确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共建共享的关系。
行政推动是实现治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共建共享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二者不可偏废。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规划引领者、政策制定者、社会建设者;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主动开放公共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人民群众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基层组织要充分依靠群众,善于发动群众,主动引领群众,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四是正确处理好治理创新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率先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有政策依据,有经验借鉴,有实践基础,也有一定的风险。但创新是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长治久安,绝不能因为社区减负增效就推卸责任,绝不能因为社会治理创新影响发展稳定大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创新、堵漏洞、补短板。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1+3+N”多方联动机制,探索开展院落自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推荐访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汇报材料精选 党建 基层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