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思路,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确立了“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转变”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新路径。
一是提升组织引领力,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头号工程”,成立了由党委(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超前谋划,精心部署。立足重点区域地理构造,在高山区、浅山区、川道区打造了不同类型的乡村建设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在高山区突出绿化亮化,打造了美丽乡村示范点。如千户镇老山村实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广场、乡村记忆主题街、农耕文化墙等景观小品,提高村居宜居水平。在浅山区突出休闲特色,打造生态宜居示范点。如在西川镇姜湾村建成了乡愁文化园、乡村记忆体验馆、木质观赏步道等。在川道区突出文化兴旺,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点。如在西川镇牌楼村,绘制了秦腔文化、孝道文化、农耕文化、节气文化、民俗文化、乡愁文化、家风文化等为主题的彩色墙绘,实现文旅融合。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力,实现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融合并育。县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整合力量,统筹协调,全面铺开共建幸福家园的美丽画卷。依托县域内花椒产业呈现的田园风光和文化内涵,找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最佳平衡点,努力打造美丽乡村与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格局。如在泾甘路沿线将昔日一处修路遗留的破旧垃圾点进行了清理平整,建成了花椒中药材产业园,形成集花椒和七月菊等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5村栽植七月菊和金银花1000亩,户均增收2000元,辐射带动脱贫户900余户。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规划建设集休闲、文化、产业、生态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目前已完成休闲漫道景观园及廊亭古韵、花圃步道、平台观菊等建设,为游客提供休闲漫步的田园综合体。
三是突出组织创新力,实现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各级党组织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载体,以创新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辛福感。在实践中创新推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如利用城西片区撂荒土地实施黄河流域鹤山生态治理工程,栽植绿化苗木80余万株;
在6条主要沟壑内栽植树木8万余株,撒播种籽1000多公斤,种植三叶草、爬山虎等绿化草本300余亩,鹤山生态效应凸显。同时,创新推出“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模式,号召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村内小生态建设。按照“清垃圾、拆破墙、整三堆、种花草、涂外墙”的思路,开展逐村逐组全面清理柴草堆、土堆和粪堆,并在群众房前屋后及拆除后的空心院中栽植草木花卉,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村容村貌得到美化净化,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力,实现环境整治由点到面改善提升。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强化组织保障,持续增强相应的制度供给,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整治三创建两提升”八大行动。完善日常保洁机制,依托乡村公益性岗位项目,为全县配置乡村保洁员912人,全面推行巷长负责制,抓好村内巷道环境卫生整治。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累计投资3.6亿元,先后建成4座垃圾焚烧站、16座压缩站、1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1座污水处理厂、41.7公里污水管网、445座乡镇公厕,集中采购转运车辆242台、手推车1600辆、垃圾桶4500个,初步形成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收运体系,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模式。完善日常监管机制,突出基层党组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主要、最核心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完善组织村两委、乡贤理事、巷长、群众为核心的日常监管机制,引导群众“当家作主”,力求实现农村生态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
,
推荐访问:人居 助力 党建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