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背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深化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考察探究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2篇,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
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深化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考察探究能力,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带着问题去春游——走近木兰溪”的实践活动。
木兰溪是330万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河,她及其360条支流如同纵横交错的掌纹,长久地执掌全流域1732平方公里山水的历史变迁,与广袤的海洋一起造就莆田大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母亲河,她发挥着如何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莆田人民是如何治理?未来,我们又应该如何与她和谐相处?作为莆田人民及其子孙,走近木兰溪,走近母亲河,去探究、去了解,去改造,去利用,去保护,责无旁贷!
活动目标:
1、以“走近木兰溪”为主线,融问题研究、资料搜集、绘画摄影等为一体,培养学生项目设计和考察探究的能力。
2、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在实践中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树立公德意识,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活动年级:
五年级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放眼莆田瞰“木兰”
1、创设情境,导入春游。
2、欣赏家乡美景,引出木兰溪。
【设计意图:把摄影师镜头下的木兰溪图片与“我爱家乡河”优美的旋律融合,制成电子相册,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对木兰溪的概况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纵观古今知“木兰”
1、结合地图简介母亲河2.古代对木兰溪水患的治理3.现代对木兰溪水患的治理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重现历史长河中的木兰溪改造历程,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三、聚焦变化思“木兰”
1、分组提问题。
2、交流、整理问题
【设计意图:基于对木兰溪充分的"了解,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提出问题、交流问题、整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春游埋下点睛之笔。】
四、安全出行游“木兰”
1、点明春游具体地点2.交流春游中的注意事项
A、善于观察、善于记录、善于访问
B、注意安全与文明
总结:不管是去哪儿旅游,都要在充分的了解后,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去实践,这样更有收获。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带着工具、带着方法、带着安全与文明的意识,走近木兰溪,开启了学生外出考察攻略,这攻略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2
一、教学背景分析:
选择 “让陶艺扮靓校园”这个陶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学校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凭着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创作。第二、选择陶艺这种艺术手法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设计和制作为一体的三维空间,既让学生动脑又动了手,提高了学生设计、思考和制作的能力,以及实际的生活能力,领悟了劳动创造的愉快。第三、陶艺是综合实践课程之一,用陶艺这种艺术手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第四、新课改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在以往的陶艺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其间学生心情偷快,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集思广益,激发了更完美的创意,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惊喜,给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本案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而本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合作,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集体合作能力。教案引导学生讨论目标、设计方案、制作陶艺、扮靓校园、总结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本案内容设计为四课时,本节课40分钟的时间展示为第四课时,要求学生在前三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三、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陶艺的历史、分类及制作方法,对陶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艺的兴趣,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3、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简单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陶艺,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利用已掌握的陶艺制作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
五、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材料准备:陶泥、木板、纸;工具准备:塑刀、铲刀。
七、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师:近段时间,同学们围绕陶艺这个话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陶瓷的知识并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陶艺世界,用陶艺扮靓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复习技法、设计方案
1、复习陶艺制作技法(捏、揉、搓、压)
[这一环节让学生看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边复习,再加上老师的示范,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艺制作方法。]
2、合理分工,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让他们知道并有这样一个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单独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会分析、比较和联想,更利于发挥想象力,说不定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片,也适合用陶艺的手法表达而且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使其了解劳技课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与劳动方法、操作要领相联系的道理及规律。]
(三)制作陶艺、扮靓校园
1、开展活动,制作陶艺
[课堂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由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时应该注意到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地平均分配时间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别的重点指导;指导个体时要边指导具体的个体,边环顾整体班级。在学生创作环节,有个别的亮彩学生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如有失误要给予及时纠正与指导。]
2、展示作品,扮靓校园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作品和制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从作品制作方法、制作过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劳动习惯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劳技素养。教师的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对于小组教师要提出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们将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开展一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能牢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体会到温暖,让学生学会反思,加强自律,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学校少队部号召全体师生开展“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即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关爱;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集体。
二、教育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三、活动主题:
《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3----11月 30
五、活动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渲染气氛。(11月3日---4 日)
1、开班会专门学习感恩教育实施方案文件。
2、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11月5---11月26日)
五个“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
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
1、感谢父母养育我(11月5—9日)
(1)开好一次主题班会。
(2) 唱好一组感恩父母歌曲。
(3)、完成一套感恩作业
2、感谢老师教育我 (11月10日—12日)
(1)开展“感谢老师”活动,表达自己的决心。
(2)开展“给打一个电话”活动,汇报学习成长情况,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3)开展一次感恩绘画比赛活动。
3、感谢同学帮助我 。(11月13日—17日)
积极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活动,并作好记录。
4、感谢社会关爱我 。(11月18--22)
(1)、学习一首“爱国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2)、召开《感恩祖国》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关怀培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感谢自然赐予我 (11月23—25日)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保护校内外绿地,不乱扔纸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人。结合每日检查,开展环境卫生保洁评比。
三、总结评比阶段(11月26日---28日)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感恩教育评比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活动总结会进行表彰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在内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情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
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3、参加地方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根据上级指示,本学期本校3至6年级活动主题如下:
三年级:“认识自我”
活动建议:
活动一:我的名字的由来
活动二:认识我自己(我的优缺点)
活动三:展望未来的我
四年级:我爱我家
活动建议:
活动一:我的家庭成员
活动二:我的父母
活动三:我的小天地(布置我的小居室)
活动四:我的成长足迹(制作我家庭相册)
五年级:我可爱的校园
了解学校的历史(如什么时候建校,当时学校的规模,历任校长、师资变化等),学校历年所获得的荣誉,学校未来的发展展望等。通过这些探究,感悟学校的变化。
六年级:我的家乡
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建议:
活动一:家乡的昨天
了解家乡原来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生活、经济状况、医疗等情况
活动二:家乡的今天
了解家乡的现状,家乡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经济
状况、医疗设施等变化。
活动三:家乡的展望
了解家乡未来发展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开展一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能牢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体会到温暖,让学生学会反思,加强自律,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学校少队部号召全体师生开展“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即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关爱;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集体。
二、教育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三、活动主题:
《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3----11月 30
五、活动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渲染气氛。(11月3日---4 日)
1、开班会专门学习感恩教育实施方案文件。
2、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11月5---11月26日)
五个“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
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
1、感谢父母养育我(11月5—9日)
(1)开好一次主题班会。
(2) 唱好一组感恩父母歌曲。
(3)、完成一套感恩作业
2、感谢老师教育我 (11月10日—12日)
(1)开展“感谢老师”活动,表达自己的决心。
(2)开展“给打一个电话”活动,汇报学习成长情况,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3)开展一次感恩绘画比赛活动。
3、感谢同学帮助我 。(11月13日—17日)
积极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活动,并作好记录。
4、感谢社会关爱我 。(11月18--22)
(1)、学习一首“爱国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2)、召开《感恩祖国》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关怀培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感谢自然赐予我 (11月23—25日)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保护校内外绿地,不乱扔纸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文明人。结合每日检查,开展环境卫生保洁评比。
三、总结评比阶段(11月26日---28日)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感恩教育评比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活动总结会进行表彰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具体活动内容:
1、寻找春天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调查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5、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7、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8、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具体活动内容:
1、寻找春天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调查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5、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7、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8、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的: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秀传统,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去给予老人呵护和关怀。所以我决定,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的寒假假期过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活动过程:
1)走进养老院
在院长的带领下,我敲响了一家老人房间的门,原来是王爷爷。坐下之后,我打量了一下老人居住房的条件,真的很不错,房间里供水供暖的设施都很齐全,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平板电视,非常清晰。房间里有两张床,是王爷爷和老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们在养老院的居住生活环境还是很好的,作为儿女的在这一点还是放心的。
2)慰问王爷爷
我帮王爷爷收拾了一些床铺,扫扫地,擦了擦地板。一切都忙碌完之后,王爷爷说要去找张爷爷下棋,正好我要帮他们扫扫院子,于是我拿着扫把和王爷爷一起前去。来到张爷爷的房间,他正一个人看电视呢,老人挺喜欢戏剧的,我们进去说要找他下棋,二话没说,马上拿棋盘。还是去院子里吧,今天阳光很好。我帮他们把棋桌摆在院子之后,就去扫院子了。我看他们下的很认真,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我的手也开始痒起来,想杀一盘。把院子彻彻底底的打扫完之后,我请求来一盘,张爷爷笑着说来吧。我赶紧和王爷爷摆上一盘,在张爷爷的微笑中,我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本以为自己下棋的技艺还行,和王爷爷下起来却一盘也没赢,我有点自不量力啊。可以体会到,老人在生活中还是挺开心的,说明老人在养老院找到了开心的源泉。
到了中午,王爷爷让我留下来吃午饭,我说我去打饭吧。于是我来到了养老院的食堂,老人们有说有笑的排着队打饭。我一看饭菜,很丰富,而且还不贵,我买了三个人饭花了十块钱,各种菜也是五花八门,王爷爷还是想吃白菜炖豆腐,打了三份菜,几个馒头。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费不用很多,每天也花不了十块钱。可以看出,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还是能接受这里的花费。王爷爷向我说,老人不喜欢吃油腻的东西,大鱼大肉一般不吃,喜欢清淡的,而且有营养。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饮食挺了解的,知道自己的喜好。我们作为儿女的也应该多给老人买点补品。
到了下午,我问老人有没有要洗的衣服,我去用洗衣机洗洗。王爷爷说不用,还是在这里聊聊天吧,我高兴地答应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和我说的那些存在最心底的话。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了解到,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才是最开心的。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他们的儿女虽然不能经常来看望他们,不过也能尽最大的孝心赡养老人,这一点老人们还是很满意的。老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赚很多很多钱,给自己买很多很多东西,他们希望的仅仅是自己的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能够团聚在一起,这比啥都强。
3)感悟
老人还和我聊了他们的过去,与老人们的深入接触,使我们感触很多。感触历史的变迁,人生的沧桑。通过本次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实践中把理论变为实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一门必修课。他们曾经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明白了老人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子女的记盼,更明白了他们对下一代的希望。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
我还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的老故事,老人年轻时候经历的事很有趣。当然也能够听得出他们的生活很苦,和现在的生活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勤俭节约。老人曾经辛辛苦苦拉扯大自己的孩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老人们的生活,减少他们的一些心理和精神压力,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和他们聊聊天。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受到老一辈的艰辛,更学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事。在这次做出自己绵薄之力的贡献之余,提高了自己的与人相处的沟通交流能力,让我更深刻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让我感受到关爱老人的社会重任。的确,空巢老人的问题确需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的老人确实需要儿女的陪伴和呵护,咱们做子女的,空闲之余,勿忘——常回家看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9
一、 开课原由:
我校部分同学有不按时就餐而到校外购饭的习惯,不只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而这对学生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学校提倡学生就餐应选择在校内食堂及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饮食店或商店,尽量减少到校外就餐,不去卫生条件较差的马路餐桌或个体摊点进餐或购买食品。
二、 活动目标 :
通过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食物与我们的健康有密切关系,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维护健康。学习饮食与健康、健康与饮食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康饮食,通过健康膳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实践过程:
1、开题报告。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身体健康,校园饮食卫生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2、引导学生分组。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经营及校园内餐厅进行质量和卫生的调查研究。
3、将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内容、分析、归纳记录在册。
4、小组总结、交流结题答辩。维护我校周边食品店的经营秩序,营造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经营环境,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注重改善食堂条件,尽量让学生在学校餐厅就餐。
四、总结与评价
通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做到按时就餐、卫生就餐、校内就餐。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0
一、主题产生背景
3月份学校大队部开展了“学雷锋,做雷锋”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但几个苍白的故事、象征性的在校园里捡点费纸、做几件好事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活动过后,孩子们依然故我。很多孩子对学雷锋活动冷漠,不以为然,也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雷锋,怎样学雷锋,还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为了让德育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班级决定开展《走近雷锋》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搜集雷锋资料,了解雷锋事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雷锋精神,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雷锋严于律己、真诚待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乐于助人、真心奉献的精神,弘扬文明新风,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3、让学生走入生活,增强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
1、了解雷锋。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雷锋。办手抄报、讲雷锋故事、背雷锋格言、唱雷锋歌曲。
2、寻找身边的雷锋。通过上网、调查等方式搜集生活中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
感受雷锋精神。
3、通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雷锋精神相差很大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共同制定学雷锋方案。:
四、活动过程
(一)、你对雷锋知多少
1、播放采访录像(社会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2、雷锋知识问答(班级对雷锋的了解情况)
3、发书签:雷锋格言
4、图片:介绍雷锋画像
5、雷锋故事书:讲雷锋故事
6、视频:唱雷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二)、寻找身边的雷锋
1、图片: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母亲
2、图片: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伟大的教师
3、视频:可敬的环卫女工——孙美兰
4、社区的雷锋
5、学校里的雷锋
6、三句半:班级里的小雷锋
补充:家里的雷锋
(三)、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主持方式)
1、应该学习雷锋什么
2、汇报调查结果,寻找和雷锋的差距
(1)实物:学习用品的浪费情况
(2)照片:食物的浪费情况
(3)不尊重长辈的现象
(4)学习懒惰的现象
(5)不文明乘车的现象
3、主持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出和雷锋精神的差距
(1)乱扔垃圾
(2)值日不负责
(3)不自觉遵守纪律
(4)作业不认真
(5)不乐于帮助他人
4、主持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学雷锋应该怎样做
(1)乐于助人
(2)干一行爱一行
(3)刻苦学习
(4)勤俭节约
(5)做好身边的小事
(6)学雷锋不搞形式
5、倡议书
(1)读小组拟草的倡议书
(2)补充倡议书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1
一、教学背景分析:
选择 “让陶艺扮靓校园”这个陶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学校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凭着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创作。第二、选择陶艺这种艺术手法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设计和制作为一体的三维空间,既让学生动脑又动了手,提高了学生设计、思考和制作的能力,以及实际的生活能力,领悟了劳动创造的愉快。第三、陶艺是综合实践课程之一,用陶艺这种艺术手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第四、新课改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在以往的陶艺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其间学生心情偷快,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集思广益,激发了更完美的创意,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惊喜,给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本案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而本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合作,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集体合作能力。教案引导学生讨论目标、设计方案、制作陶艺、扮靓校园、总结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本案内容设计为四课时,本节课40分钟的时间展示为第四课时,要求学生在前三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三、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陶艺的历史、分类及制作方法,对陶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艺的兴趣,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3、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简单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陶艺,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利用已掌握的陶艺制作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
五、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材料准备:陶泥、木板、纸;工具准备:塑刀、铲刀。
七、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师:近段时间,同学们围绕陶艺这个话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陶瓷的知识并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陶艺世界,用陶艺扮靓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复习技法、设计方案
1、复习陶艺制作技法(捏、揉、搓、压)
[这一环节让学生看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边复习,再加上老师的示范,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艺制作方法。]
2、合理分工,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让他们知道并有这样一个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单独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会分析、比较和联想,更利于发挥想象力,说不定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片,也适合用陶艺的手法表达而且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使其了解劳技课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与劳动方法、操作要领相联系的道理及规律。]
(三)制作陶艺、扮靓校园
1、开展活动,制作陶艺
[课堂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由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时应该注意到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地平均分配时间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别的重点指导;指导个体时要边指导具体的个体,边环顾整体班级。在学生创作环节,有个别的亮彩学生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如有失误要给予及时纠正与指导。]
2、展示作品,扮靓校园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作品和制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从作品制作方法、制作过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劳动习惯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劳技素养。教师的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对于小组教师要提出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们将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课程落实。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本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2、我校已经稳步实践,形成模式。教师依据主题,放手让学生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初步形成:“确定主题,搜集信息,汇报整理,定向研究,制定计划,社会实践,资源共享,交流展示,拓展延伸”的活动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定期开展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听取有经验老师的栽培技术知识介绍。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锻炼了同学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推荐访问:综合实践活动 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暑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零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神奇的影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看家乡新变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节约调查与行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