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党课【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13 09:05:02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疫情时代的党课【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优秀范文】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后疫情时代,社区“温度”如何延续?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 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在 65万个城乡社区从事着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对于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城市而言,社会治理工作如何从疫情防控中积累经验、整吅资源,从而推劢社区工作的全面迚步? 特大型城市人口集聚,数据能否成为治理能力?未来如何做社会劢员?邻里守望可持续吗?……自 6 月 1 日起,上海新闻广播《市民不社会》栏目携手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大调研、上观思想汇等媒体推出系列节目: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乊治大讨论,“面对突发事件”,五里桥、花木、虹桥、天平街道和吴泾镇率先交出答卷,为未来社区治理提供新方法.五里桥街道,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高密度居住型社区。既有“弄堂迷宫”也有高端住宅。四通八达的弄堂里,谁来了?谁走了?很难知道,因为流劢性太大。而高端住宅区,迚入需要三道电子门卡、人车分流、电梯分类,社区工作者很难迚入。

 迚不去的门迚去了,以后还迚的去吗?

 疫情来了,如何不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推迚社区防疫工作的展开? 讨论现场,五里桥街道铁一居民区书记徐玮捷说:“我负责的小区是临滨江的高档社区,小区有特别严的门禁系统,迚小区首先门外要刷卡、迚楼道要刷卡、迚楼层要刷卡,经过‘三重卡’乊后才能和居民联系上。” 而通过此次疫情,徐玮捷说,“我不该小区的 60 户人家建立了联系,“这里境外返沪居民丌少,我们将他们平安接回家,在隔离期内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提供酒精等防护用品,同时缓解其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

 这样丌仅打开了“房门”,更打开了居委会不居民乊间的“心门”,有接受过帮劣的居民向居委会捐赠了三大盒消毒湿巾,他说,“丌知道以后的路多长,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社区里熟悉的陌生人,除了居民,还有这里的商户和企业主。疫情期间,种种联络,将他们系在了一起。水果摊老板冯永,曾是一名从丌和社区打交道的个体户,但此次疫情中,生意遭受严重打击的他却主劢联系街道,捐款 1 万元用于防疫。

 谈及这个爱心丼劢, 冯永总是沉默丌语,城管执法人员倪俊靖告诉大家,冯永的商铺曾遭受火灾,当时,他儿子所在的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为他捐款 7000 余元,这让冯永非常感劢。因此,这次疫情到来的时候,冯永毫丌犹豫将曾经得到过的惠劣回馈给了社区。

 名盛苑业委会主仸赵俊还说:“小区里有一栋楼,最多同时有 5 户人家在隔离。他们的取快递、倒垃圾基本都是对门戒者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做的。甚至有以前对整个小区非常丌满的业主,这次也加入到为居民隔离家庨服务的志愿行劢中来。” “等疫情过了,邻里乊间还会拿快递吗?” “疫情期间是有求于社区,疫情过后呢,会丌会又变回原样?”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阮俊说:“关键就是我们要有共同目标。疫情期间,‘把疫情控制住,保卫自己的家园家人和自己的健庩安全’就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丌管我们政府、社区还是我们的居民,都有这样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走到了一起。哪怕他有意见,在本着共同目标去的过程中也暂时搁置了。” 社区“温度”如何延续,共同目标是什么?

 疫情过后,社区不居民乊间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脱离了“防疫”这个大前提,此前建立起来的社会链接还能维系吗?群防群控机制又该如何转化为常态化的社会劢员和公众参不机制? 阮俊提出:“我们的共同目标其实是一样的,在社区来讲,就是安全、健庩、有序、整洁、和谐,这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社区共同目标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基层政府共同的需求。回顾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小区里原来敲丌开的门敲开了,说明居民群众对安全感的需求不社区当时提供的公共服务、迚行的社区管理是高度契吅的。” 五里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仸王小尚说:“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必须充分掌握居民群众的真实需求,通过我们沟通、对话的渠道,了解他们各个层次的需求,分析、甄别,在我们基层政府充分理解辖区居民的需求乊后,再来根据需求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产品,这样我觉得我们就能走到一起去。” “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结构分化很大,需求分化也很大,很多时候基层政府只能尽量去满足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找到最重要、最紧迫的那一项。”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黄晓春指出,

 回应需求是特别复杂的问题,这是上海基层政府迈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时面临的重要治理能力挑戓。而正因如此,居民自治更凸显其重要价值。

 “今后的需求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而且有的需求相互矛盾。其实五里桥街道本身就有很好的办法——‘三会’制度,我们让居民自己讨论。基层街道和居委会就是搭平台、建机制,然后做服务。” 阮俊说道。丌过,搭平台幵丌容易。桑城居委会主仸张旻静坦言,居民协商时也会出现“吵成一锅粥”的情况,“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她指出,居委会搭平台乊前,必须事先走访居民、了解民意,把居民自治议题迚行集中和梳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为居民议事搭建平台。

 如何搭建公共空间,找回社区这个“家”? 而通过此次疫情应运而生的社区治理新方法,又有哪些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呢?黄晓春教授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居民们因自身安全的需求找到社区,原本是一个私人性的问题,但由于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相互作用,所以形成了一个“公共空间”。

 “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许许多多的故事从丌同的侧面讲到了公共空间的形成,比如一些陌生人,甚至可能这辈子丌会有交集的人突然建

 立起联系和依赖。”黄晓春认为,未来在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让所有人亲如一家人一样很难,但由于公共空间的出现,很多陌生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连接,于是,一些重新的社会关系就建立起来了,相互的依赖建立起来了。

 “志愿组织和社区组织等自发社群的出现,更迚一步稳固了公共空间——而这正是疫情过去后,我们能够延续下来的一般性的机制。” 黄晓春说:“今年年初,澎湃研究所做了一项抽样调查,参加过志愿活劢的人对于社区更有认同感,你越参不小区的自我组织,越对各级抗疫部门有信心。” 黄晓春还认为,这次戓疫,信息化成为重要的沟通渠道,比如很多人提到的“群”,各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网上迚行交流,这样解决了公民不政府乊间的信息丌对称。

 “在五里桥,在其他街道,在特大城市的丌同地区,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来重建公共性。我们可以依托三会制度等居民自治制度和平台,让各种人群有表达自己的渠道,让丌同的利益碰撞,丌同的声音交织……最后完成基于现代公民的社区认同和公共性基础上的文化重建。”

 “我相信已经播下了爱的种子,就丌会迷失爱的方向。我们把心理意义上的‘家’重新找回来了。” 黄晓春说:“我想,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劢,正是上海这座特大城市未来重要的竞争基础,因为这里有来自基层的社会治理的支撑体系,幵且居民是安全、被认同、被尊重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劢城市治理。”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应对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渐进入返校复学阶段,中国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那么,逐渐恢复教学秩序的学校如何以课程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教师如何调整心态和策略应对疫情之后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衔接与融合?周刊特别策划“后疫情时代的学校变革”议题,呈现相关思考与实践成果。

 优化返校复学的九项策略 丁玉祥

 随着国内疫情总体上得到遏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谋划师生返校复学工作,分批次组织学校开学。由于前一阶段疫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受惯性思维影响,缺乏防控与教学“两手抓两手硬”的辩证思维,对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疏于研究和准备。因此,加强疫情防控期中小学返校复学阶段的教学策略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生学情及时摸底。开学除了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外,更重要的是对“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教师要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可以采取纸笔测验,也可以进行线上测评,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在线学习的成效。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根据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课程计划科学调整。因疫情防控假期较长,学校要在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指导下,做好“两个统筹考虑”: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在线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或暑假休息时间的衔接。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不缩水、不走样,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精细编排。适当统整课时并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与合理压缩。如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减少测查频次。

 教学容量合理控制。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厘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

 教学方式多样选择。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学会、能讲解清楚的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避免以讲代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课后辅导精准定人。各学科课程计划偏紧,部分学生会出现掉队现象。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内容。课后辅导要突出精准到人,具体落实“四定一保”的辅导要求,即定辅导对象、定辅导时间、定辅导地点、定辅导内容,保辅导效果。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

 学习评价多元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在线教学情况纳入课程的总体评价中;评价形式上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学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复习备考统筹管理。因复习时间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毕业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三是统筹作业安排,避免各学科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氛围,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六是统筹群体复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生心理细化指导。“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在线学习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以及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四种心理状态:一是担心假期在线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心理;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在线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心理;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心理;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感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心理。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在线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统一思想,以人为本,个性施策,确保师生认识到位,激发师生主动作为,实现课程落实不停步,学习效果不降低。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在“不一样”中寻求教学改进 王旭东

  即将开始的这个新学期非常特殊,不管是师生还是教育教学都会有很多“不一样”。作为教师,如何面对这些“不一样”,应该采取哪些不一样的改进行为呢?

  学生“不一样”

 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备课“先备学生”,上课“心中有学生”。受疫情影响,新学期的学生与以往常态的学生明显“不一样”。

 这次疫情不仅给学生带来生命健康危险,还带来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中小学生主观体验上已经出现对学习抗拒心理、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烦躁、慌张、恐惧等现象,行为上已经表现出生活不规律、沉溺于电子产品、拖延症、乱发脾气等现象。尤其是毕业年级学生,线下复习时间大大缩短,原计划被打乱,面对升学考试,心理问题更大。这些重大疫情的应激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贯穿整个新学期。

  教师“不一样”

 教师本身就是学校最鲜活、最有影响力的课程。教师的言行时刻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有责任担当的教师教出有责任担当的学生,智慧创新的教师教出智慧创新的学生,乐观积极的教师教出乐观积极的学生。

 在新学期,教师除了常规教学工作外,还要会指导学生抗疫防控,会缓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规模区域质量监测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业发展。所以,疫情过后,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抗疫防控工作细节要求,学会一点心理疏导方法,方便自己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表现,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师,主动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教师还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行为,带领学生走出疫情阴霾,与学生一起享受在校学习的好时光。

  计划“不一样”

 目前,线下常态教学时间大大缩短,教学任务总量没有压缩,考核范围没有调整;中高考改革命题倾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学校既不能赶教学进度,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健康问题,又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必须制定科学、周密、有效的教学计划,做好顶层设计,让课时结构和内容结构尽量优化。

 开学初,学校需要做一次网课教学效果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和网课作业情况做精准分析,科学确定网课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并做个性化设计。学科教学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还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时安排要以专题或单元为单位,优化课时结构。课型方面要精简考试、讲评课和习题课数量,补上一些实验课;学科能力方面要侧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高级思维,简约一些低价思维教学。

  教学“不一样”

 新学期,教师要树立精品课意识,每一节课都要实现预设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在难度结构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课程标准,特别要注意网课引起的学生层次差异;在教学方式上,要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益;在课堂互动上,要关注那些疫情应激现象比较严重的学生、网课学习期间退步明显的学生;在课堂管理上,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学习环境;在作业设计上,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供学生弹性选择。

 另外,在返校网课复习阶段,教师要首先做好线上线下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由居家学习回归正常校园学习,线上学习回归线下学习,独自学习回归班级学习,引导学生心理现象回归正常。

  评价“不一样”

 教师的评价是双刃剑,正向评价会缓解学生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负向评价会引发学生心理问题,也抑制学业发展。

 新学期考试较多,考试命题就要充分考虑考试结果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根据本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试卷难度,提高平均分;减少区分度,缩小标准差。试卷批改给分从宽,数据分析则诊断从严,既要发挥考试的诊断价值,又要发挥考试成绩的激励功能。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会与自己比较、与课程标准比较,让学困生考出进步的希望,让中等生考出竞争的意识,让学优生考出自我挑战的激情。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也要多一些肯定表扬,少一些批评指责;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要审时度势,要关注变与不变。疫情过后,教育者要研究学生的变化,研究自己的变化,改进计划,改进教学,改进评价,让学生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发展齐头并进。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质量评价科科长)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MEDIA REACTIONS 2020 后疫情时代的媒介投资策略

 随着一颗颗圣诞树在街头亮灯,圣诞音乐在商场里响起,2020即将告别我们。当我们站在岁末的门槛眺望新的一年时,每个人都想了解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究竟造成了哪些改变。进入 2021 年,品牌主和营销人员应当如何迎接新的世界? 凯度最新发布的《Media Reactions 2020》报告调查了全球七大市场的 700 多名品牌主和营销人员,以及超过 4000 名消费者。报告探究了两类人群对于媒介渠道和广告的看法,为品牌在 2021 年更好地掌握媒介投资方向提供了大量洞察。

 新冠疫情长期改变了 一、 媒介投资策略 尽管从新闻报道来看,各国的新冠疫苗开发已经接近完成,也许“2022 年春我们或许能出国走走”(注),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受访品牌主和营销人员来说,新冠疫情对媒介与广告投资的策略产生了“长期的改变”。在亚太地区的受访者中,只有 6%的人认为“新冠疫情没有长期影响”。

  在具体的变化中,营销人员更依赖数字渠道的营销灵活性,更愿意尝试创新的营销形态,更重视广告的效果。

  二、 通过" 广告价值" , 指导未来决策 为了更精细化地指引品牌主和营销人员做出数字媒介投资决策,提升创意效果,在今年的报告中,凯度通过两个新的维度来梳理消费者对广告形式的态度。这两个维度分别是:

  1、广告接受度(Ad Receptivity)

 消费者对不同数字渠道和平台上的广告的接受程度如何,即“我能够容忍在 A 平台上出现广告”; 2、广告态度(Ad Attitude)

 消费者对不同数字渠道和平台上的广告的喜爱程度,即“我喜欢在 A平台上看到的广告”。

 凯度进一步综合消费者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反馈,推出了全新的广告价值(Ad Equity)概念,测算各平台/形式的广告带来的价值 。指数越高,说明广告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越强,为品牌带来的机遇更多。

 三、 不同形式与平台的广告价值排名 以广告价值为标准,今年中国数字广告形式的前五名依次为:

  这一结果显示,KOL 营销内容在中国是特别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广告形式。这一结果也反映在了媒介平台的广告价值排名上。

 01 以天猫/ 淘宝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均呈现出较高的广告价值 一方面,消费者接触这些电商平台时已经做好了购物的准备。他们在这些平台上愿意主动研究产品,也乐于看到产品的广告信息;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不断优化大数据的运用,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出贴合消费者生活的广告内容。

  02 小红书荣登最具广告价值的媒介平台 小红书所主打的以种草为主的营销方式,贴合消费者偏好的图文内容,以及 KOL 强势的引导力,持续吸引着消费者的关注。正因如此,我们的调查发现,对小红书的广告表现出“消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是所有数字渠道中最低的(24%);总体来说,消费者对小红书广告的消极评价的总量也是最少的(即广告态度的雷达图中,水平线下方所围出的面积最小)。

 03 抖音特有的广告体验 抖音同样善于挖掘 KOL 的影响力,搭配泛娱乐的平台氛围及创意广告形式,为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广告体验。

  平台好感≠广告价值 品牌主和营销人员经常陷入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消费者喜欢某个平台,就也会同样喜欢该平台上的广告。《Media Reaction 2020》的数据显示,平台自身价值与平台的广告价值的关联性仅占 39%。这也意味着,用户活跃度高的超级平台同样面临低转化率的风险。

 因此,品牌需要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实时追踪消费者使用媒介的习惯和广告偏好的变化,要综合评估消费者对平台和通过平台所投放的广告的态度,动态宏观地评价各媒介平台和广告形式的价值。

 四、 对品牌主和营销人员的启示 1、我们当然需要关注各媒介平台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但同时也要考虑这些平台在消费者眼中的广告价值; 2、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他们对各媒介平台及广告形式的期待,决定媒介投资方向和形式,分配媒介预算; 3、探究不同媒介平台独有的调性,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展示与这一平台调性相符的品牌形象元素; 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投放广告之前,针对不同的平台和形式测试广告创意,最大化媒介投资的回报。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后疫情时代全球发展之路

 2020 年即将过去,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却仍未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全球感染人口,面对超过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冲击,面对动荡不稳的局部紧张形势,全球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我们必须看到,挑战是全人类的挑战,发展是全世界的发展。为“普遍安全”而建立的联合国、为“重建家园”而建立的世界银行、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而成立的二十国集团、为应对气候变化而签署的巴黎协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各国人民息息相关,共存共融早已是既存事实。2020 年 11 月 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须坚决践行多边主义,走合作共赢之路。

 多边合作是维护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必由之路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消除分歧和偏见,加强国际联防联控和远程医疗,以最大合力构筑起全球抗疫防火墙,这是对全人类生命的尊重,也是推动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向前发展的基础。后疫情时代,必须进一步巩固防疫成果,提升疫苗研发和生产水平,降低感染患者治愈之后的其它风险。这要求各国不断加强信息沟通,积极主动开展国际协商与合作,毫无保留分享抗疫防疫方法与经验,迅速提供国际社会所需物资援助和全力派遣医疗专家团队。从援助物资到防治经验、从医疗专家到病毒研究,国际社会互相支持、守望相助。通过多边合作,不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推进全球疾病大流行防范应对,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促进全球医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推动全球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凝聚更大共识,形成更大合力,使全人类都能共享疫情防控的胜利成果,以“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团结合作精神直面全球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多边合作是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的必经之路 如何走出经济深度衰退,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命题。自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国际经贸往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中,各国早已站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一端,要想尽快地恢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只有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在后疫情时代,要保证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平稳上升,保证国际商品市场、货物和服务市场、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保证经济增长动能的快速恢复,都要求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这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类交往全面加深的重要内容。开放是多边合作的基础,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开放融通,加强多边合作,通过降低关税、减少壁垒,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公平和自由,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互联互通、绿色发展,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深入和密切,建立起多领域、多层次、多平台的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只会更加阻碍其自身经济的发展,逆全球化的极端利己主义根本行不通。在越来越紧密的世界经济关系中,各国只有坚持多边主义,不断深化合作,才能实现利他与利己、利势与利局、利民与利国的多赢,才能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不断开创新未来。

 多边合作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然之路 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新冠疫情与地缘战略紧张局势、气候危机、全球范围互不信任和数字技术阴暗面等并称为危及人类共同未来的五大威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叠加,和平与发展遭遇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挑战。全球范围内所出现的核扩散、恐怖主义、全球经济失衡、世界贫富不均、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现象都充分暴露出当前全球治理模式失灵,无法应对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的相互依赖不断强化;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逆全球化现象更加凸显。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挑战不可能凭一国之力得以解决,只有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寻求合作路径,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中寻求共赢发展,强调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后疫情时代,通过多边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社会新秩序建立,解决世界共同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各国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确立全面合作观,在国际重大事件中构建起责任共担、共同应对的合作机制,在全球社会发展中构建包容、开放、平等的合作体系,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应对全球问题的必然选择。

 后疫情时代,作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多边合作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唯一路径。大国在推动国际多边合作中展现了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还需要更多的力量汇集起来,共享信息、共同合作,更好应对共同危机、把握共同机遇。而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共同努力。”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公交企业的后疫情时代 财务科

 王建飞 2020 年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为打赢疫情保卫战,举国上下共同应对。在疫情防控中,人们尽量减少公共出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即使到了疫情得到控制的今天,人们也难以一下子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电动车这些出行方式比率的大幅提升,对公交企业的收入乃至正常运转带来致命打击。各地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的政策态度,对于公交企业的扶持认识,导致各地公交企业的影响恢复程度。

 咸阳市区地方有限,疫情期间,共享单车异军突起,这给咸阳公交的运营带来重重困难,运营收入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从 2020 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我公司完成营业总收入6216.03 万元,比上年的 12579.26 万元减少了 6363.23 万元,增长率为-50.59%。从目前的日收入来看,10 月份日平均收入 30.19 万元,比上年的 44.57 万元减少了 14.38 万元,减少32.26%。10 月份是今年以来营业收入恢复最好的一个月,但受天气和疫情等影响,收入恢复具有不确定性,时高时低。预计 2021 年,我公司的营业收入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面对低迷的营业收入,无法降低的刚性成本费用,公交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后疫情时代,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凝心聚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创新思维,让本职工作干有特色,想有新略,让全局工作协作创新,高效提质。一切为了创收,一切为了节约。站在这一起点,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使大家目标一致,认识明确,行动统一。

 其次,后疫情时代要更加重视创收,要更加重视节约。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坐公交需求的乘客,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不浪费任何一件修理配件和办公用品,修废利废,厉行节约。要完善创收节约制度的细节,落实创收节约制度的执行力,让创收成为一项时尚,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

 第三,要采取各种办法吸引后疫情时代乘客回流。公交优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放弃或疏缓这一理念。作为公交企业,要不断给政府相关部门渗透这一理念,要让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公交乘客回流,限制共享单车数量,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公交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安排出车率和发车间隔,做到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用我们自己的服务行动吸引乘客回流。也可以采取联系第三方,共同做一些促销活动等方法吸引乘客回流。

 第四,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让公交渡过后疫情时代难关。

 人心齐,泰山移。相信全体干部职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

 的带领下,遇涌流而不退,遇风雨而直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公交的后疫情时代我们依旧活得精彩。

 2020 年 10 月 26 日于咸阳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 秦唏

 新冠疫情的世界大流行虽然为世界带来全方位影响,但也为我国带来新的机遇 新冠疫情的世界大流行对各国经济、外交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也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速我国经济转型,构建稳定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

 经济转型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了超 40 年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各行各业一种“多快好省,大干快上”的惯性思维方式。有关“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其实就是对大干快上、高速发展思路的一种提醒。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增强信心,而不是盲目自信。应遵循“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如果说 2013 年提出新常态是中国对高速增长模式的主动刹车,那么新冠疫情就是对中国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的被动刹车。所带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是—高速增长和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应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慢工出细活”的时候了,也是见证大国工匠技术、水平、专业和能力的时候了;过去赚快钱已经成为中国不少行业运作的不二规则,但现在只有做得比他人好、比他人强的产品才是行业生存的王道。

 第二,此次疫情冲击让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再次体会到更好地平衡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重要性。自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我国多年来以外向型加工贸易方式拥抱全球化,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辛勤付出,逐步占领了世界制造市场。同时,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工业园、出口加工区遍地开花,它们通过将具有分工关联性的生产环节、服务环节集聚在较小的区域内而创造生产效率、运输效率和服务效率打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奇迹。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但世界疫情仍在延续,且大概率在短期内难以控制。中国经济的率先复工复产,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担当,也为处于疫情之中的世界送去必须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还送去了中国经济对抗疫情的信心与精神。今天,我们应该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接下来的三至五年,应该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加便捷的企业服务、更加低廉的制度成本、更加高效的监管服务等制度改革和举措来不断刺激国内消费,重振国内旅游、贸易、餐饮、展览、影视、娱乐等产业活力,这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

 第三,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基本走的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的发展道路。而疫情的出现迅速让中国虚拟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如在线会议、在线办公、在线影视、在线娱乐制作、在线医疗、在线保健、在线培训、在线研发、在线公共服务、在线购物、电子商务等,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服务业普遍采取的转型路径。它不仅大大减少了人际交流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而且它大大节约了来往通勤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和交通压力,对于资源消耗和环保都起到了正向作用。今天的中国经济已进入实

 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的阶段,甚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在逐步向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发展。

 第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区域经历了几次重心转移,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的贸易和人员往来绝大多数还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和一线城市,只有较少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和内陆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班列的发展,无论是贸易还是人员,都会较快形成东西双向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西部特别是乡村地区的治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尚偏低,仍是今后中国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只有夯实农村经济,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才是应对疫情等其他冲击的可靠保证,也是疫后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

 外交机遇 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新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大国关系、全球治理等都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局面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尚存在缺陷,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来进一步深化全球治理,反之自我封闭的民粹主义之路很可能让部分地区和人民陷入水深火热。

 尤其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将会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要素,对该领域的关键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更大程度的赋权与赋能成为当务之急。共同建设和提升以联合国为中心、协调各国共同行动的应对机制刻不容缓。区域及全球性相关治理机制的完善将会成为国际关系格局重塑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尺。

 疫情之下,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声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化解疫情的能力,以及其对国际疫情缓解所做的贡献。这个过程也将对该国外交带来正面影响,使其成为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其他相关领域的国际典范。病毒没有国界、身份或种族意识,盲目追求“本国优先”、单边主义和霸权地位的国家不但会出现本国抗疫“独木难支”的现象,也会破坏国际应对疫情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中的优秀表现,会客观上巩固中国在世界心中的地位,中国的外交理念也将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疫情会影响国际贸易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而中国克服疫情的成功表现,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信心,让世界对于中国有了更积极的认识,这对于推动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外交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速我国经济转型,构建稳定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擘画“后疫情时代”新蓝图

 国家主席习近平 1 月 17 日在北京出席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战胜疫情和建设疫后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坚定不移健全机制,民生保障因时而进。我们需要在大局、大势、大考中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构建新的治理伦理和价值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这次疫情大考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后疫情时代应聚焦社会治理方式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健全完善符合历史发展现实、惠及全体人民的民生保障制度安排,构建疫情防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定不移创新发展,消费经济方兴未艾。当前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重要原料等方面受制于人,导致产业链、

 供应链上的循环短板问题较为突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战略应变和数字化实战能力;推动各类优质要素加快向主导产业聚集,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传动轴”。要牢牢把握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业态新增长点,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良好互联网健康生态,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全民健康福祉。

 坚定不移构建共同体,抗疫战役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国际社会持续不懈努力。我国需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加大在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研发领域合作,提高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直至全球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后疫情时代应该是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不仅在自然生态层面上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也要在更加广义的社会生态层面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

 政策,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实现后疫情时代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浅析 “ 后疫情时代 ” 继续推行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 的意义和可行之途径

  摘

 要:所谓“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新冠疫情期间,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大纲指引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实践探究出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交融的、基于网络开放资源支持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适应未来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变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教师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针对教学目标,线上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更适宜学生自主探究的资源和信息,以学生的先学为主,以学定教;线下教学主要以过程汇报、学情反思、成果展示为主。

 关

 键

 词:后疫情时代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产Th的背景

  特殊背景下的“不停教”之“教”和“不停学”之“学”, 蕴含着有别于常规意义的教与学的机理。单纯的线上教学与教育的真谛相去甚远,不管是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机理,还是形成能力的机理,乃至学习的客观环境等,都不是同等而论的。线上教学在疫情中遇到的困难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值得甄别。

 学生有自律意识吗?即便有自律意识,那么自律能力怎

 么样呢?能够保证积极参与达成学习目标吗?在线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自由度、自主性增加的同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难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也很难实现。在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搞笑娱乐段子层出不穷, 名目繁多的游戏铺天盖地的时代,学生很难摆脱其诱惑是可 想而知的。

 2. 其次,家庭给予的支持也不尽理想。

  从近期我校对“学生网课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中,就可见一斑。其中,选择“环境吵闹受干扰,家务琐事常打搅” 的同学就占到了 49.2%,“在网课学习中,家长能否陪伴” 中选择“否”的同学高达 57.8%,在“网课学习中遇到疑难不能解决时,你往往求助于”,选择“求助于家长辅导”的也仅仅占了 43.37%。另外,在“当你不按时提交作业或者没有完成预期学习任务时,你的家长持什么样的态度”中,选 择“责罚甚至动手打骂”的家长也高达 47.4%。因为我们学校处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从生源统计来看,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占到了 75.07%。农村家庭中,由于农忙和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农村年轻体壮的劳力外出务工等诸 多原因,对孩子学习疏于辅导也是再所难免的。

 3 3. . 线上教学缺少了师生间的交融性,学生的真正学情总

 是隔着一层 “ 纱 ” ,这是线上教学的硬伤。

 疫情猝不及防,网课突如其来,顶层缺失设计,课堂缺

 少经验,教师仓促上阵,学生被动应战,如此种种,注定大 部分网课教学都如同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用传统课堂 的已有经验支配从未涉足过的网课教学是普遍现象,使得教师心有余而力不显,学生雾里看花一片茫然,家长心急如焚 却又没得抓手,于是乎灌输式的直播课堂随处可见,而探究 性、生成性的课堂难以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尽管都付出 了巨大的努力和支持,但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更糟。

 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尽管线上教学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种种短板,但是网课必然加速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的到来。这次经历和体验会 深深影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会悄悄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这无疑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基因,就像春天里埋下的种子,难以抑制,不可逆转,必定加快教师重构教学方式的进程,实现教学转型,必定加快构建“学校+ 互联网”新常态的进程,实现教育结构性改变,推动中国教 育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智能教育的伟大变革之中。在这之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育变革的最终到来起 着承上启下和催化促进的作用。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模式 ” 是师生乐于接受的教学

 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师生双方都是一种课堂减负的

 好办法,而且减少不必要的精力耗费,激活更多教育能量。

 (2)对于教学实施者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和互补单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短板。

 (3)对于课程而言,这种模式有助于弥补课程设计中的不足。如一套教材中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均很难全面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习俗的需求,就是一个很客观的例子。另外,像中小学艺术体育类课程中,仅仅设计一些宽泛的教 学框架而不对教学细节做硬性要求,也是这个原因。

 2 2. . 运用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有效途径。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基于课标的学科融合教学能便捷地找到学科之间的核心交叉点,然后依据教材内容,理出相关知识点背后的学科内 在逻辑,搞清楚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勾连关系,从而为科学 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便利,因此,研究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未来时代的人,具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生活能力、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创新和创造能力。

 3. 倡导和探究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 ,有益加速教育 “ 大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 的来临。

 我们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各种多媒体手段,虽然在

 很大程度上,多层次的改善着教育教学行为和体验,也确确实实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但是依然严重受制于传统教育 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大信息化、智能化教育”被分割得 支离破碎,难成系统,形不成合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育

 “大信息化、智能化”在课程设计层面,还缺少一个顶层设计,甚至从国家层面来说,依然处于一个尝试、探究、总结 和不断完善的层面。而“后疫情时代”坚持和不断探究“线 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必将为教育大变革时代的到来,提 供有益的前期准备。

 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多次失败和不断探索,逐渐摸清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有效策略。大致流程是教师线上提供资源、信息、建议和要求, 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然后在线汇报学习经历,交流成功经验,学习成果在线展示,教师再次点拨和给出建议;相关学生对相关作业二次修改后形成最终学习成 果,教师给出成果性评价。

 1 1. . 线上线下教学初次尝试取得成功 —— 疫情下的主题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别样的课程理念,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

 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特殊的生活状况下,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课本,全

 民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经历对学生来说是直观生动的课程,

 更能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为此,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倡议下,学校自上而下统一部署,逐次分层实施了主题式探究学习。①爱国情怀:我身边的志愿者;②民族脊梁: 从“非典”到“新冠”——钟南山爷爷的人生掠影;③医者仁心:由一张勒痕满满的脸所想到的;④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为主题创作:可以是演讲,小视频制作,海报拼图等;⑤自力更生,战胜疫情:烹饪一道菜,自制一个口罩, 日常家务我能行等任选其一。

 2 2. . 在接下来的网课教学中,线上线下教学科学搭配,取

 得阶段性成果。

  (1)在网络授课之初,我们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探讨授课的具体实施策略,预测授课中遇到的困难,未雨绸缪, 为授课做了前期准备。

 (2)在网络授课一段时间后,我们学校教科室召集年级组长会议(网络视频形式),根据各教研组在授课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专题研究(前后举行了三次),并给出有针对性的“网课实施方案”,以便全校实施网课的老师及时修 正自己的不足。在此期间,教科室向所有学生发放问卷(“问 卷星”平台支持),再次收集信息,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修 正下发“网课实施修正方案”。

 (3)网课结束,开学之初,学校又组织了网课授课成果

 展示和交流。所有这些,都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

 可行性操作和最终定性,起到了重要的实践理论支持。

 从疫情期间的实践过程来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线上教学的短板,也有效转变了传统课堂下教师形成的传统理念,以及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课堂单一僵化现象,促进了学科融合,整合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媒体 与互联网综合教学手段。

后疫情时代的党课

 

 后疫情时代的出版 徐海 摘要: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对国内外出版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认识其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变化,包括对出版形态、出版生产方式、阅读需求与习惯的冲击,是出版人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后疫情时期图书出版须面对的紧迫问题。文章从出版实践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性探讨,以期对未来出版有所启示。

 关键词:后疫情出版发展生产方式 当前国内外新冠疫情正对出版业产生影响,在既有讨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疫情后的出版”,抑或“后疫情时代的出版”。如果疫情迟迟不能结束,“疫情后的出版”或“后疫情时代的出版”就只是一个伪命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思考,即疫情对出版已造成的影响、疫情后阅读需求的变化、疫情后出版形态的变化、疫情后出版生产方式的变化,以期对未来出版有所助益。

 一、疫情对出版的影响 1.实体书店长时间停业,图书消费的线下空间和时间被缩减 在中国,疫情暴发时正值学校寒假时期,这本是图书尤其是学生读物的消费旺季。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实体书店关闭近两个月,目前正陆续恢复营业,但书店何时能够重新开业仍未可知。国外信息也显示,书店重新开始营业可能要到 6—7 月份,甚至到 9 月份,①实体书店长时间停业会对全年图书销售量产生一定影响。而图书并非刚需产品,一部分消费需求会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消失。实体书店的长时间停业,不可避免地会延迟甚至割断一段时期内的图书消费,影响较大。

 2.除实体店停业,电商物流运行不畅,线上消费受阻 受疫情影响,电商物流运输受到了冲击,如图书网络消费中的快递业务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美欧诸国,电商亚马逊将药品和食品列为重中之重,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线下物流首先保证药品和食物的供应,而书籍并非必需消费品,在疫情突发阶段暂不提供图书交易和运输,这对图书网络消费的影响巨大。曾以为实体店不行就通过电商售书,结果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行。

 3.大型交易场所和交流也被迫停止,地区及国际业务开展受限 目前,巴黎书展、伦敦书展均已取消,纽约书展也可能会停。①在国内,江苏新华书店的馆配会线下交易已取消,其他地区召开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国际书展目前还在线下招商,但最终能否开展尚不确定。2020 年 7 月的江苏书展是否受影响,很难预测。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的出版物消费和交易基地,由于受疫情冲击,短期和未来的订货情况极不乐观。

 4.疫情影响生产人员的流动,正常生产过程被迫停止或调整 出版生产环节中,印刷工厂人员不到位,编辑、发稿、排版缓慢,书稿不能及时完成或不能及时交流等,都会对出版产生诸多不利影响。2020 年出版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疫情后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对选题的影响

 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势必改变人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

 1.出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对社会变化有着深入的感知 “文章合为时而著”,“出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丰富着人民的生活”。[1]2003 年“非典”之后,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出版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选题。一批图书出版后受到关注,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讲述中国面临的江海湖河的环境挑战,再版多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汤姆斯河: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讲述美国一个癌症村的故事,影响广泛。②前几年国内一些地区雾霾严重,在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之前,一本讲述洛杉矶雾霾的书,受到市场追捧。[2] 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条件的关注,先进国家如何治理环境的图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青睐。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一颗星球”系列图书,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人尊重植物、动物、河流、土地。商务印书馆、译林出版社这几年也出版了较多反映人与植物、动物关系的图书。最近进入《中华读书报》月度榜的《美国海:墨西哥湾的历史》,[3]也是这类型题材。这些图书选题的出现与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当前疫情的全球蔓延会促使人们进行更多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写作。

 2.疫情促使未来几年或数十年间,全球出版人、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总结过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非典”以来的反思和总结并没有完成,对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并不统一。新冠肺炎的蔓延和暴发,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很

 多人从多方面进行概括,包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未来会怎样改变人类的生存方法?这些将成为永恒的话题,未来的选题会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去开发。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一个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但人的基本问题始终困扰着世界。十几年来,除应对大自然的挑战,人类社会对自身也进行了挑战,特别是老龄化问题。近几年出版的反映老年人生活痛苦的图书,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生、老、病、死的折磨,并不因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减轻或消失。此次疫情后,包括作者在内的出版人将更加关注“病”这样一个古老而未解决的问题。病毒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这些都值得出版人反思和探讨,并推动这类选题的出版。

 编辑会不断关注社会发展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笔者作为《英国通史》第二卷的责任编辑,当时并未关注英国很多城市在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突然发生的巨大衰落,现在再研究,发现那时正好是英国黑死病高发导致欧洲大量人口消亡、城市衰落的时期。过去兴旺的城市突然衰落了,过去不繁荣的城市突然繁荣了,是因为疾病带来了人口的流动。编辑发现了过去编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认识了书稿之外的历史细节以及现象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4]对编辑工作很有启发。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梳理出版过的图书,核实以往出版物是否反映了历史上的那些灾难,结果发现确有一些图书有比较深入的描述,如《日本早期的人口、疾病与土地:645—900》。公元 735 年,日本发生了导致整个国家当时 25%~35%人口死亡的流行病。[5]最近各界都提及的加缪的《鼠疫》,

 反映的就是一个时期的灾难。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作者和出版人,去关注这些选题,并从 2020 年人类遇到的罕见的重大灾难的角度去思考。

 此外,重大应急事件和空前灾难发生时,政府、民间组织、媒体和文化人,特别是能用自己的文字去感染、号召民众的文化人,以何种精神状态和具体举措投入灾难的防御、防范和救治,也是出版人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话题。如果治理体系没有完善,悲剧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3.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冲突的选题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存在诸多理解差异,对彼此的做法并不能完全认同,仅是否戴口罩一事就可见一斑。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全球化,全球化又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化,而在全球化的背后,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并没有完全改变。产品可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流通,供应链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但思想不可能全球统一。因此,关注不同文化和文明的选题会在未来拥有更大的读者市场。

 4.这次疫情使得各种社会思潮大爆发 近期,人民论坛发表了一篇文章,表明这次疫情之后各类思潮蜂拥而至,形成激烈的冲突。[6]因为人们有很多的时间在网上交流、探讨和反驳,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社群主义、无政府主义、反智主义、泛娱乐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潮都在各种场合爆发。疫情之后凝聚共识,寻找共同的价值观,为国家的富强和现代化做贡献,是未来一项重要任务。过去五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社会思潮怎么看》和《社会思潮怎么看 2》两本书。[7]普通民众对社会思潮没有体会,多是专家学者去深入挖掘,但这次疫情后这些思潮彻底显露出来,浮于表面,被人们洞若观火地感受。如何看待这些思潮?哪

 些有利于社会进步、哪些无利于社会进步?哪些是愚昧的、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有利于团结、哪些是导致社会撕裂的?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产生如此多元的社会思潮,促使出版人去进行更多的思考、反映和辨析。

 三、后疫情时代出版形态的变化 疫情发生后,国家提出要积极发展新的产业形态,包括速递、快递、线上教育、线上培训、物流业等。未来的出版业态也必然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2003 年“非典”期间,中国出版界就出版了大量抗疫读物。[8]这次疫情期间,中国出版界同样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出版了一大批抗疫题材出版物,有的着眼于疾病防护,有的着眼于公共治理,有的着眼于心理健康,有的着眼于环境改善。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几百种有关抗疫的出版物。其中,电子出版物占较大部分,因为电子出版物无须物流成本,不用纸张,不要印刷,在疫情期间便于快速传播和阅读。这一阶段的电子出版物为未来出版物形态的大规模开发开启了新的模式。如同2003年“非典”催生了大量电子商务平台,这次疫情期间大量防治新冠肺炎图书的出版,能促使出版机构更快、更全、更好地做好出版业形态转变。

 后疫情时代出版业态转型有两个方向将会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出版的数字化更加深入。数字化不会导致图书的消亡,正如剑桥大学汤普森教授所言:“事实上,数字出版使得图书具有了永垂不朽的潜力。”[9]数字化阅读会因这次疫情的全球化而深化,电子阅读在未来出版领域会成为更具权重的形态。二是碎片化阅读会进一步增加。过去将时间的碎片化作为阅读碎片化的原因,但疫情期间,居于家中,在时间整体化的情况下,阅读仍然是碎片化形态。

 四、未来出版选题内容的变化 从题材角度来看,未来两到三年传记文学作品的出版数量会有很大提升。根据全球和中国开卷数据统计,①目前文学作品的销量是下降的,只有传记和学生非虚构读物销量在上涨,后者包括考试用书、教师用书、教学辅导用书和一些学生用书,都是刚需。虽然文学作品销量有所下降,但今年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会给所有的作家,特别是有责任心的作家提供很大的思考和写作空间,文学会在未来重新成为出版重点。只有文学这个题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家庭、社会、国家和人类心理的变化。未来几年应是文学出版的一个爆发期和繁荣期,希望文学创作和文学出版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五、未来出版生产方式的变化 这次疫情将对出版的生产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很多东西都是多余的,可以抛弃之。当需要居家隔离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水、电、气,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必需非常少,这个“少”也反映在出版的价值观念上,少而精是今后出版物产出的重要方向。

 阅读方式决定出版方式,出版方式决定生产方式。过去体量大的出版物较多,各类资助、奖励的规划都是大部头巨著,单本书小册子书很少。事实上,阅读本身是一种个体体验,而写作是一种生产方式,是思想的生产和传播过程,写作把这些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都是个人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所谓的知识生产应是个人生产,而非工业生产。现在人们把所有的知识生产纳入工业生产体系这个模式中,当任何写作变成个体劳动行为时,大部头著作就会减少,就不会像在生产线一样成批量地推出。大部头出版物需要组织生

 产,而未来一段时间内组织生产可能依旧困难重重。同时,大部头出版物有选择地生产也符合出版物的市场需求。

 除出版物数量变少,未来在发行营销模式上还会出现如下几个变化。第一,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而线上营销会更广泛地得到应用。至少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线下大规模的聚集是人们心理上难以跨越的一个障碍。出版人未来会更多利用线上营销。第二,疫情之后电商的发行份额可能会更大。人们避免聚集,电商将成为将来图书交易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可以看看美国著名图书营销专家约翰·克雷默的《1001 种图书营销方法》中的一些具体方法。[10] 结语 2020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筹划之年,所有出版人应去思考:写作主体是机构还是个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还是没有思想也没有情感的法人?出版人希望疫情之后知识生产回归个体劳动,回到本源中去。这样,今后看到的将会是一本本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单本图书。

 参考文献  [1]张志强.现代出版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  [2]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利.洛杉机雾霾启示录[M].曹军骥,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72.  [3]杰克·E.戴维斯.美国海:墨西哥湾的历史[M].丘梦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644.  [4]孟广林,黄春高.英国通史:第二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1-380.

  [5]威廉·韦恩·法里斯.日本早期的人口、疾病与土地:645—900[M].刘俊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66-87.  [6] 贾 立 政 , 王 慧 , 王 妍 卓 . 深 刻 ! 抗 疫 时 期 , 社 会 思 潮 有 何 新 动向?[EB/OL].[2020-03-27].http://www.rmlt.com.cn/2020/0326/574093.shtml.  [7]王燕文.社会思潮怎么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72-98.  [8]方舒阳,张志强.非典类图书出版的分析与思考[J].出版广角,2003(6):43-45.  [9]约翰·B.汤普森.数字时代的图书[M].张志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437.  [10]约翰·克雷默.1001 种图书营销方法[M].张志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1-735. Publishing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XU Hai Abstract:The global spread of the epidemic,"COVID-19" is hav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abroad.How to understand its subsequent results and influence on publishing form,production methods,reading needs and habits,has turned to be very important to publisher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ing practices,this article makes a thoughtful discussion on the above issues with a view to enlighten the future publishing. Keywords:post-epidemic, publishing, mode of production

推荐访问:党课 疫情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