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3-01-13 13:35: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例如:一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条裤子42元,买5套共要多少元钱?如果学生掌握了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应用题老师不用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列出算式来。

  二、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谓复合应用题是指两步以上的计算应用题,那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才能确定相应的解题步骤。如在解两步的应用题时,在所需要的两个数中,往往把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一个数隐蔽起来,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来,才能进行计算。例如:小明以每分钟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学,花了30分钟才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家了,问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复合应用题中就隐藏了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多长,我们必须先求出全长,然后利用速度=全长时间的`关系,求出小明回家时的速度。

  三、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时,一般就教学生二个分析方法。第一由条件入手分析,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第二由问题入手分析,分析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从教小学20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吴正宪,张齐华,杨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师展示高水*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心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传统的认知理论多认为只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才会用到实验,实际上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知识因其抽象性,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形象性的描述、实物显示和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体悟抽象的概念,进而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确立实验意识,强调实践模拟的重要性,借此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简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更新观念,深刻认识教学方式变革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水*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自觉参与到教学方法改革的活动中去。同时提高创新积极性,勇于探索,寻找实验方式,从传统的单一的讲解、演算模式中跳出来,采用包括实验、实践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使数学教学更为丰富、生动、形象。

  (一)通过实验帮助理解知识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相对贫乏,对逻辑性强、内部关系复杂的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多采取一些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最终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

  在导入时可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比较生疏,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两个实验强调体积的概念。一是把小石块放入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说明石块占据空间。二是把大小不同的2个石块分别放入水面等高的2个烧杯中,观察水面的不同变化,来说明石块大小不同,占据空间大小也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橡皮、文具盒、书包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从而加强 “体积”概念的教学。教师教学 《体积单位》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计量长度和面积用什么单位,然后说明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模型、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晰的表象。例如,用一颗蚕豆、一个粉笔盒来近似地表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大约有多大,也可以让学生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帮助记忆体积单位的大小,使学生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在学生理解体积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认识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知识,为下面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作准备。

  (二)借助实践巩固数学技能

  实践能使教学回归生活,使数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所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具体地接触数学问题,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巩固数学技能。应该说,借助实践巩固学生数学技能,是最具意义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角的认识》,这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故重点应放在射线知识的构建上。可以先从生活经验出发,用一根绳子引出线段,再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点。教师用学生常玩的激光灯,先投射到墙壁上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与灯泡之间此时是一条什么线?接着慢慢将亮点移到窗户上,投射到窗外,这时射出的光线还是一条线段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那个亮点已经无限向外延长了。学生通过看亮点移动,发现射线的特点是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再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线,画射线,加深对射线的理解,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学习直线时,可以直接从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体会直线的特点。由于有了射线做基础,学生对学习直线自然轻松了许多。学完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后,笔者让学生在五秒钟内过一点画直线,比一比能画多少条?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的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画射线,从无数条中选出其中的两条组成角,顺利引入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找“角”、画“角”,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觉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引入实验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乐意去学数学,更能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王光明.教育实验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1994,(3).

  [2]卢高东.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N].教师报,20xx-5-2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4月20—21日,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和本校的5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应邀主讲者乃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小学数学6位特级教师、名师,他们围绕会议主题,自主选择切入点,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动态生成等方面进行公开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各具风格的精彩课堂。这次研讨会,汇集了贵州省很多地区学校的教师,整个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历时两天的活动中,我听了11节观摩课和4节议课+互动质疑交流+研讨式总结节报告,还有一些名师的课后分享。示范课型涉及“计算教学”、“问题解决”、“图形与几何”等不同主题,有陈述性知识(概念)的教学,又有程序性知识(规则、公式)和规律性知识(策略、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参会教师对小学数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加深对不同知识类型教学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坐在大会堂的下面,近距离的观看各位名师的教学,心里特别激动,但激动的背后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观念碰撞,在比较辨析中提升思维

  研讨会的6位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名师对课堂教学的卓越追求。不同教学追求的相互碰撞,可以产生精彩的思维火花,让参会教师在比较与辨析中发现共通的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思维。

  二、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

  研讨会上,台上教师投入地教学,台下教师专注地记录,每节课虽因教材、地域而异,但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活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和“经典”,“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沉醉于其智慧的芬芳,享受着思想的盛宴,让我明白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行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他们敢于创新设计理念,课堂极富感染力,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三、学无止境

  特别是聆听强震球老师的数学课,还是被他那娴熟的教学技能深深吸引了。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作为一个男老师,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仅仅拥有巧妙的设计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而强震球老师抓住教学中结果性知识并把知识还原于原始发现,是学生成为一个对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教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过渡巧妙自然,让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新知,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无止境。

  四、放手,孩子会飞的更高

  这里面的“放手”而不是放任不管哦!张齐华:全国优秀青年名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张老师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教,更多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是的,只有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领悟到的知识才能更全面。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的是我来讲,学生一味的接受,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我要真正学习和要做的。张老师在上观摩课的时候呢,之前是没有上过的,而且用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上的很真实。效果特别好。这里面呢我还想提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张老师所教班是四年级的,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就模仿张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学不来的,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上我也应该思考出自己独特的贯彻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五、教无止境

  聆听完郭莉老师的课你才会觉得:原来教书还可以这么愉快的。说句实在话,让学生自主充当小老师,教师巧妙引导,自然大气,把整节课交给学生,学生在欢快中学到了知识,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教无止境。

  这次的学习让我意外、惊喜、满足、期——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明白了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我要把这些思考和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一定要把这丰硕的收获带回我的课堂,把快乐带给我的孩子们,把幸福带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和努力,在此,我主要针对四年级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教学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进一步分析,以便于和大家共同探讨,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不仅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而且在各方面上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一、基本工作情况

  由于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差,本人在担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师以来,感觉总体上不是很理想,虽然,这学期以来,学生从*时的表现来看,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马虎,作业胡乱应付,上课不够专心听讲,爱讲话,课堂纪律时好时坏。当然作为我来说,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同时,我也进一步采取了奖励的办法,对于那些上课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作业做的比较理想的学生,以及在单元测验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我都对他们进行了奖励和表扬,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众所周知,由于数学科目的灵活性以及逻辑性比较强,加之这个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不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而,始终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比如:有的学生虽然记住了数学公式,却不会应用;有的对于应用题不求甚解,盲目乱列式子;有的在计算上连基本的乘、除、加、减都不能够计算正确,针对这一些,我对这些学生采取了课后辅导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办法,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确实,要在总体上提高这个班的成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对于这个班来说,我认为应该在学风、班风上还有待于提高,有个别学生无心学习,满口脏话,在班里称王称霸,也有的学生骄娇二气较重,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无形中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本人作为副班主任老师,积极主动的管理,对于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对学生之间的吵架,打架等一些行为进行制止,并妥善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说:讲脏话,乱买东西,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我也能够采取批评说服教育的方式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教学工作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今后努力方向

  作为我来说,今后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学中都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为进一步全面地贯彻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10月25日,我到稳坪镇铁坑完小参加了贵州省小学数学安云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研讨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听课和课后研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现自己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努力。通过几位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授课及其他老师的评课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1、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数学学习环境就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计算、感悟计算、领会计算。

  2、创设情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课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得出认知的理念。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计算练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只有营造浓厚的计算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兴趣就能倍增。

  3、过程重于结果,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所以教师要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具备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当然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其中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一些优秀的前辈老师的交流,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求圆柱体容积的时候,带了一只木水桶,让学生主动测量,计算,检验。学生们兴趣十足,他们竟然能自己得出结论:计算时要使用内直径和内高。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做探究延伸题,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去设计的。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习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1)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两个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本学期本人共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备写每一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班成绩相对其它*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6、群体育人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加是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七、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

  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有x年了,也带过很多个班级的学生。数学一向是很多同学觉得难的地方,一些同学说起数学就头痛。在我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的教学下来,我也有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待学生对数学不一样的感情,我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学数学呢?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我采取的方法是改变上课的方式,让数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于有趣的事情总是会更加的感兴趣,这样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提问,但是不要问他们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只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提问那些在数学的学习上比较弱的同学,在他们回答出问题之后夸奖他们,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的把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现在教师不再像之前那样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学习的作用。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的学习,在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学生不再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听课,是因为喜欢而听课。

  在课下,我也会经常和同学聊聊天,拉进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会让我更加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不爱学数学的原因,也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看法和想法。我认为是没有笨学生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不会,肯定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不适合学生。在课下,我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生作业给我的反馈,我就能够知道我哪些地方讲的学生没有听懂。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不会做的可以不做,但绝对不能抄作业。抄作业的话我收到的反馈就没有那么准确。当然,如果有同学因为不想做作业而假借不会的名义不写作业,我也会分辨的出来。我也会根据同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我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但我认为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之后我会继续学习,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找到最合适的那个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学期我支教到兵营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上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本届九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班级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到目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备好课。本学期我每一节课前都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的基础上,及时的补充他们的缺陷,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会他们。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简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潜能生辅导工作。初中阶段的.潜能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到了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这一部分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期末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尽量让学生多练,加强解题过程训练。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我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为预防错误的发生,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1)审题能力差;

  (2)分析能力差;

  (3)缺少创新思维。

  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单独辅导,效果较好。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种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达到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我抓住典型加以评述,效果很好。

  四、自我提高

  本学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了部分材料。

  在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岗位练功,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新情况下如何教学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做了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总之,初三上学期是中考前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初中数学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成绩迅速伪降低、稳定、提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持一个都不放弃,这也是我校十年来所坚持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学期我支教到兵营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上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本届九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班级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到目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备好课。本学期我每一节课前都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的基础上,及时的补充他们的缺陷,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会他们。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简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潜能生辅导工作。初中阶段的潜能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到了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这一部分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期末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尽量让学生多练,加强解题过程训练。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我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为预防错误的发生,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1)审题能力差;

  (2)分析能力差;

  (3)缺少创新思维。

  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单独辅导,效果较好。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种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达到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我抓住典型加以评述,效果很好。

  四、自我提高

  本学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了部分材料。

  在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岗位练功,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新情况下如何教学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做了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总之,初三上学期是中考前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初中数学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成绩迅速伪降低、稳定、提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持一个都不放弃,这也是我校十年来所坚持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学期我支教到兵营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上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本届九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班级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到目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备好课。本学期我每一节课前都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的基础上,及时的补充他们的缺陷,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会他们。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简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潜能生辅导工作。初中阶段的潜能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到了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这一部分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期末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尽量让学生多练,加强解题过程训练。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我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首先,为预防错误的发生,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1)审题能力差;

  (2)分析能力差;

  (3)缺少创新思维。

  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单独辅导,效果较好。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种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达到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我抓住典型加以评述,效果很好。

  四、自我提高

  本学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了部分材料。

  在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岗位练功,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新情况下如何教学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做了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总之,初三上学期是中考前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初中数学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成绩迅速伪降低、稳定、提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持一个都不放弃,这也是我校十年来所坚持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四、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五、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七、多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增强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通过函数的表达式及图像等知识,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相关的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和思维能力差别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其它附加的题目,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系统把握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索;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分层教学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初三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C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到黑板做题,加强面对面的个别辅导。

  2、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设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设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简单知识点题目。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四、分层训练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例如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 4

  (2)(x-2)2 = 4

  (3)9(x-2)2 = 4

  (4)(x+6)2 -9 = 0课外作业也应分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的作业:

  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

  3、4,求第三边长。

  2、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3、在*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0、3),B点坐标为(5、0),求△A0B斜边上的高。

  要求:A、B层次学生完成全部题目;C层次学生完成(1)、(2)题。

  五、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C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B层次的学生也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对于A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效果。

  (1)采用分层教学后,以往课堂上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在分层时,以“A、B、C”层命名,不出现差生等词汇,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C”层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优生增多。其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一、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 加强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习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2)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一期自己的数学教学,自己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下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 我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 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

  3. 引导“思”

  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

  4. 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

  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 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 上截取 ”;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乱来。

  总之,我在教学中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创设正迁移条件,矫正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成绩不太好的那些学生,除了少数学生不努力,还有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都很好,但成绩就是不理想,这就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思维方式上找原因。在我*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

  一、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在讲课前能针对新课的初中知识背景,给学生归纳概况,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已学到的相关知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顺利接轨。比如我带的两个班,学生情况不同,其中一个是优班,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好,在讲新课前只需将涉及到以前学

  过的知识简略复习一下;另一个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较差,那么在每一节课前,需将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比较详细的复习一下,也就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的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防止过早两极分化,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的概念、*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有些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衔接不上。不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强有力武器,但我们说的基础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获得的内容。而是指想通悟透其实质,彻底理顺其来龙去脉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可能顺利的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例如“在周长为定值的扇形中,半径是多少是扇形面积最大?”在解决这道题时,出错的有这么几类:1、扇形概念不清楚,2、将周长表示成两半径之和,3、认为周长就是弧长,4、扇形面积公式不清楚,这说明有些同学头脑中缺乏扇形周长、面积等知识,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讲课前及时复习帮助学生弥补以前学过知识。而最好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灵活、善变的思维训练,就是填空、选择题训练,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限时操作训练,注意掌控时间、难度、数量。

  二、重视课本知识的挖掘和归纳

  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的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例如:高一代数关于幂函数y=x(n∈N)的图像和性质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图像规律难懂。学生难以接受,为突破这一难点,在讲授课本中n>0和n<0时的性质以后,与学生一起通过几个图像的观察以后,概括关于幂函数的四条规律:(1)n

  定点n>0时,图像过定点(0,0)、(1,1)。n<0时,图像过定点(1,1)。(2)方向:在第一象限,当n>1时图像向上递增延展,当0

  三、重视定理、结论的推理过程的理解

  数*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其性质,从已知数据和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过程。数学推理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在数学公式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更能得到体现。通过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揭示数学思想和方法,尽可能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看到教师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这种示范作用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和提高推理能力会有很好的影响。

  数学中公式、定理多,在教材中绝大多数都进行了证明,但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只记结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分析思考其证明的思维方法,忽视其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如:在学习数列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书本上都给出了证明,但有的学生不关心公式的由来,而是死记硬背,这样当然能解决一些直接应用公式的问题。但是在遇到下面这样的题目时:1×2+2×2+3×2+2×2+??+n×2,求Sn就无从下手了。这样要用到推导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细心的同学发现很多推导公式定理的一些方法,经常用来解决问题。因此*时学习应该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初一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初一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年来我对初一数学的几点体会:

  明确学习目的性

  初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初,我对班级进行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0。2%

  学习为国家,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占27%

  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转载自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此外,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衡。

  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通过一天的集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铮老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老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么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来自江苏的吴冬冬老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而这节课,吴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学生的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江的学俞老师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用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老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我曾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新课前安排了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一个月日历中竖列相邻三天的和告诉教师,教师就能“猜”出这三天是几号,这个游戏对小学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猜”对日期后,他们对教师就非常佩服,认为教师是不是会“神算”,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算”惊叹时,教师进一步的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答:想。教师紧接着说,等你们学习了这个问题后,你们也能和同伴或家人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实践下来效果很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教师愿不愿去开发。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同时,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集。

  时间如梭,转眼已经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工作几年了,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册《连加》一课中创设了打气球的游戏,气球从下面一点一点往上飘,上面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看谁算的快打得准的情境。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还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册《连加》一课中,我给学生放了一段早晨他们打扫卫生的录像片段,在录像中有学生打扫卫生的生活场景,又有身边熟悉的同学。当看完录像后我问他们: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当我再问:为什么用加法列式时,孩子们说:“开始有3个同学扫地,一会儿来了2个拿扫帚的同学,一会儿又来了1个拿扫帚的同学,一共有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们不仅理解了连加算式的含义,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3+2与3+2+1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连加》一课时我还创设了一幅“风景图”的情境,在图中有鸟、有蝴蝶、还有大树,分别有不同的姿势和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列连加算式,有列6道的、有列7道的、还有列10道的,学生对自己的列式都有充足的理由,小鸟和蝴蝶一共多少只?列式是:2+3+2+4+3+1对于学生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因为我认为这种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备课时对教材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五、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潜能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潜能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总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段时间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每天的练*是不会少的。经过几天的练习,学生似乎有些厌倦了,上课时那饱满的热情少了很多,回答问题也没以前那么积极了,整个课堂都很死。

  这节课是评讲学生做的一课三练.我发现学生们的热情不高,懒懒的,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再激起他们的兴趣呢?正巧讲到第三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看做整百数,再估算结果。(这种题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掌握得比较好的,不仅能估算,还能很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那就让他们比比赛吧.“咱们来比比赛,把自己估算的想法说出来,一组一个题,比一比看看哪个组说的最好。一个组说的时候,其他的几组就作为评委”

  “……”(第一组同学开始说他们的想法说估算的过程)

  “他们说的不是很整齐……。”(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评论第一组)

  轮到第二组了“……”(我注意到了孙盛伟同学根本就没有说,他在那里玩自己的手,似乎在想些什么。) “孙盛伟没有说……”第二组的还没说完,就已经有些同学在小声地议论了。

  “在第二组里面,有一个小‘叛徒’,咱们现在请他到第三组去和和第三组一起说吧!(我一说完,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指着孙盛伟同学。这时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活跃很多。)

  “……”(第三组的说着自己那一题的过程。瞧,孙盛伟同学多卖力啊)在接下来的评讲中,每个学生似乎都来了劲,特别是那个小“叛徒”,每一次提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比任何一个学生都积极。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

  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

  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

  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

  五、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六、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page]-->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

  (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数学应该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材里,编者更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我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能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很多,比如水桶底,汽车的轮子等。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下一步,就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再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可让学生都用手势比划一下,与此同时,马上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接着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可装进多少个同学?这样,在同学们兴奋惊奇的目光中,完成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如在讲授《按比分配》时,可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某和李某合伙开一间小店。张某出资7万元,李某出资3万元。小店第一个月益利1万元。可是在益利分配时,李某要求*均每人分5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行交易。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是1元2角的圆珠笔两支,单价是5角的橡皮一块,售票员应找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可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算面积。又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由此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不同的内容,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材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因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的情绪,*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教,学生同样花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很不理想。我认为对于这情况,在教学中先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何相关的联系,然后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迁移使他们较易而且较快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函数周期性的引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周而复始的例子:星期、时钟、季节、年、月、日、天体运动等。分析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每隔相同时间事物的现象重复出现一次。把时间与事物重复出现的现象,看成是时间x与事物f(x)重复出现的对应关系,比如今天是星期一,七天后还是星期一,可表示为f(1)=f(1+7)。若f(x)表示星期几,则f(x)=f(x+7),即七天后仍表示是星期几,从而引入周期函数。讲完定义后,我说白居易是是“数学家”,学生们大吃一惊,这时我说他有一首诗早就揭示了周期现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前两句揭示了周期函数问题,后两句还说明了若T是函数的周期则kT(k∈Z,且k≠0)也是函数的周期,学生会意一笑,课堂气氛掀起了小高潮。再如集合教学中,子、交、并、补的概念比较抽象,我让学生举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子集——母子公司,子公司的产品都是母公司的产品;交集——产研结合,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是他们的公共产权;并集——名校合并;补集——优势互补,*是全集, 港澳台为其子集,大陆也为其子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通过这些学生熟悉、贴近的生活例子,把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或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生活化,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建立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数学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

  例如在复习对数函数这一章节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你认为对数函数的特点、应用范围如何,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回答举例。学生大多只能答到一两点,不能回答到问题的本质,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深入,使他们脑子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例题:(自编题)已知函数y = log4( x2—— 2x —— 3 ) … 为了照顾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并没有要他们马上动笔,而是以提问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道题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得比较热烈,十五分钟后,我抽问了几个小组,并把他们的回答总结归纳及条理化。在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满足感的同时,我改动了例题中的底数4,以a代替,又引发了他们第二轮的讨论…这节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中发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如在学习球体体积公式时,如果直接提出问题V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但如果教师先出示一个半球及底面半径与高都等于球半径的圆锥与圆柱,让学生观察三个几何体,引导学主进行猜想,并且用细沙实证猜想,再通过细沙实验的启示引导学主证明猜想,那么问题就会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三、创设思维情境,给学生营造民主*等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以*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家紧跟老师的思路,朝着 预设的轨道前进,突然有位学生冒出一句与教学设计可能完全不同的“意外”发言打断了教师的思路,如果这时对这“意外”发言给予重视,抓住其合理成分施教,则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我曾讲解过这样一道例题:三角形的

  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17/22,cosC=1/14,

  求a:b:c。当时我是用了有关的三角公式,比较繁琐,学生也听得比较烦闷,讲解完后,有位学生站了起来,他的小结:

  “我构造了这样一个三角形(如图)就得到了答案,这样可以吗?”我当时眼前一亮,借形论数,真的是妙照。试想,如果我当时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而不给学生插问的机会断言否定或搪塞过去,不但会错过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的教学契机,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如讲授《抛物线》一节时,我让学生画“在同一*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时,一位同学竟然与众不同地画出一条直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可是笑后反思,不无道理:原来这位同学把定点画在定直线上,满足条件的轨迹确是过定点垂直定直线的一条直线。似乎谎谬,却蕴真理。同学们填补了教材中的疏漏,给出抛物线更确切的定义,在笑声中得到“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数学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一些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的开放题,它在考查学生思维水*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功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更高的要求。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我分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五、学已至用,强化应用意识

  一切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例如,在学习“直线方程”时,我引用了一道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行,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价的三分之二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用坐标图表示。这道题以“家庭旅行”为背景,介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社会调查题“本市的一名普通工薪者,积储有限,能否为他设计出一套可行的供楼方案?”让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本市的银行、房地产开发部,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通过自己的计算与思考,提出了比较好的方案。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六、教学创新必须具有开放意识

  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心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时空,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方面追求个性与开放,使教学活动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现代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直接与学生对话的一线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教学内容要透过教材向外扩张(开放),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现代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不必片面追求课堂的完整,要适当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寻找结论。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现代数学教学的空间已拓宽到校内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数学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同时数学已被很多人认为是新时期每位公民整体素养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3)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要让学生会学,得让学生想学,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而后,我让画好的学生说是怎样画的。学生说:“先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这个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这条直线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线的地方上点上一点,把刚点的这一点和直线上的这一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我又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出这种画法的,学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画出90度的角。”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孩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丁莹同学非常聪明,他能把我们刚学过的“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垂线相交的角是直角”联系起来思考,他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会动脑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新的问题时,会像这位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解决新问题。此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更积极了,思路也很广,也很特别,在他的带动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就是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能解答哪些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一一提出来,根据已知条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些能帮助解答最后的问题;或者看最后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条件中是否给出这些条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题里有条件能解答新问题为止,最终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进行这种分析思考的训练,会逐渐养成勇于探索问题的好习惯,变得思维敏捷,聪明好学。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打啊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是作过激励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给学生,取代学生思维,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试试看,一开始我们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训练有数后,你的收获是惊人的,可喜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教育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4)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在省二实验举行的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刘延革、、钱守旺两位专家的2节示范课和新颖别致的讲座。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领略到了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

  尤其是刘延革老师《推理简单》一课,让我领略到了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

  一:初步感知推理

  课的伊始,刘老师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猜的年龄是37岁、36岁、35岁,这时刘老师并不急于给孩子们答案,而是用课件出示出信息:1、刘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我今年参加工作18年了。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凭借信息,猜出刘老师今年36岁或40岁,这时产生了异议,学生发现只凭借这两条信息不能得到刘老师的准确年龄,刘老师微笑着说:我再提供给大家一条信息:刘老师22岁开始参加工作。这时学生们准确说出刘老师今年40岁。刘老师温和而亲切的话语,恰如其分地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正当我们还在回味着琢磨着刚才的情境的时候,刘老师板书今天上课的内容《推理》。通过猜老师年龄初步感知推理。

  二:用生活经验进行推理

  出示了一条信息:画面上有辆公交车,不知它开往去北京方向还是去上海方向,问同学们如果去上海能否坐这辆车?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说出车头是开往北京方向的,但理由不够充分,刘老师并没有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在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说看中间的线,汽车应该靠右行驶,所判断这辆车不是开往上海方向的;刘老师及时给予和评价,有的学生说:看反光镜在哪边就决定了这辆车不是开往上海方向的。教师再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通过推理解决了问题。在此过程中刘老师只是学生课堂中的引领者,始终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并说出理由,使学生感悟到推理的方法,来源于生活经验。

  三: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还需要有能力

  出示一条信息: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去找工作,问一家贵公司员工每月收入多少元。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告诉他员工*均月工资1500元,问这位年轻人能否在这家公司就职。这时课堂中鸦雀无声。过了几秒种,有的学生的手竟然高高地举了起来,刘老师很快就发现了,她和善的眼神,自然的手势。示意让学生回答,并且说了一句:你是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你真勇敢,恭喜你!接着又站起来名学生进行回答。刘老师很高兴地说:她回答得很完整,亲切的鼓励的话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下面的几个问题中随着刘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讨论,课堂气氛越来越浓,情绪越来越高涨,学生们有解决了某个问题后的欣喜,有迫切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渴望,也有因考虑不完整的遗憾,有回答错误之后的不安……在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很活跃的状态,在和谐的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利用推理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策略。

  四:按条件进行推理并找出有用的条件

  赛车比赛

  信息1 C车驾驶员是一位法国人

  信息2 B车在A车前2千米处

  信息3 C车D车后10千米地方

  信息4 A车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行进进着

  信息5 D车在A车前5千米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知道按条件推理找到有用的条件。学生经历了“捕捉—筛选—分析—判断—结论”进行推理。

  我静静品味着刘老师的课堂韵味,我不得不深深地佩服刘老师与学生灵活的交流技巧。她善于及时鼓励学生为学生解围,善于捕捉学生的疑难为学生解惑,善于让学生发生错误然后让她体验之后心服口服……这节课由开始的鸦雀无声渐渐变得有声有色,高潮起伏,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我们沉浸在课堂气氛之中,融入在问题探讨之中,领悟到了一些我们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是展现自我的空间,学生的每一次举手都是一份勇气的表现,所以,最起码要给予学生肯定,这样的课堂,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才能让学生敢学敢想敢说,排难解惑。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 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北河庄学区组织教师到民主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司蕊丽老师上二年级的认识乘法,司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司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司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司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司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14日和15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来自扬州和兰州数学特级教师的6节精品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水足,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学教学,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又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点滴心得如下,愿与同行筹商。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准备期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一个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既能使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愿望,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2、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准备期,更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例如教学两个5是10的内容时,我从学生身上、生活入手,找到了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一张5元是10元,一排有5个小朋友,两排有10个小朋友等。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鼓励质疑、争论,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准备期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利用课件演示有关5的分法,到了最后几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几种情况猜测应该还有哪两种情况,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被激发出来了。

  4、动手操作,增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在学习准备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听一听、比一比,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是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将一段,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书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看,边看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我想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停课不停学,也不停教研。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约于20xx年3月10日在线上开展,这次数学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思考颇多。

  一、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提出,数学教学要有系统性,即小学数学的全部知识是系统的,是具备逻辑性的,是结构化的。同时建议所有小数人应该通读小学数学六个年级十二册课本,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教的年级,这样才能够发现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才能够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性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才能提高自己教学的整体水*,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在*时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的主次性

  吴正宪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要聚焦数学核心内容,实现少量主题(多个单元知识整合)的深度覆盖。深入把握小学教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建立1—6年级知识结构和数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要求小数人要能够在*时教学工作中梳理出来学科知识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然后加以归纳,把数学知识的基础打牢固,才能在基础之上创造更多的教学模式。

  三、本人对此次教研活动的思考及下一步行动

  1.自己的数学教育知识必须要系统化,下一步要通读和精读小学十二册课本,逐步整理出知识架构和脉络;

  2.要在系统化的基础上梳理小学数学的“承重墙”和“隔断墙”并想办法打通各单元教学的“隔断墙”。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在这短短的两天内, 我观摩了8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学经验。8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震球老师的《认识分数》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结合图片和练习,引导学生一遍遍说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同时,在做题过程中,他不断提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四分之一”,“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数不一样”等,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都被学生内化吸收,效果显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杜海良老师在讲《体积和容积》时,先是往空杯子倒水,让学生体验空间,为学生正确认识“体积”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摸一摸桌肚,进一步对空间增加感性认识,最后往水里丢石子,通过“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概括出体积概念。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最后验证,逐渐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难点,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上好一节课。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顾志能老师指出,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顾老师的《比万大的计数单位》这节课最让我影响深刻。他并不像强老师那样的激情洋溢,儒雅的外表下是对数学的热情,对问题的洞悉。

  他先由拨珠引出计数单位,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和进率,发现满十进一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顺理成章让学生猜猜万后面会是什么计数单位并且辨别。学生和老师顺利确定好了十万,百万和千万的顺序,然后再猜:后面的计数单位到底是什么呢?众说纷纭,学生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顾老师用拨珠证实了“万万”的猜想,并用一个个的数字和同学讨论合理性,最终得到“亿”这个计数单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计数单位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了,但是顾老师他却花了大量时间和学生探究计数单位,为什么万后面是十万,为什么千万后面是亿呢?可能我们都没有思考过,对啊,为什么呢?整节课,学生一直跟着老师走,一直在思考,所有老师也在思考,我想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顾老师良好自身素质,独特的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教给学生的老师。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张老师先是创设情境:要解救大海某一处的船只,然后给了一些基本信息和一个问题,然后大胆放手,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船只的位置,老师只是在一边引导和总结。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恰恰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每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对数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思考都是让我深深感慨的。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非常荣幸能参加于都县小学数学名师二团的数学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城关小学段育华老师,来自天润实验学校的罗慧琼老师,来自实验附小的刘才军等五位老师的课,并聆听了专家们的现场点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于实验附小的刘才军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刘老师开课大气,关注时事热点,选材贴近生活,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景,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几位老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如刘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他利用机器人导入新课,用股票中的数学、旅游中的数学、商场中的数学,对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巩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位名师的课都很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让我更加认识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向老师们学习,认真研读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同时,我们也要在*时的课堂中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方法,具备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教育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5)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我有幸到xx市参加了xx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名师授课和专家点评、讲座组成。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

  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习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教师的课堂评价对课堂学习氛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为老师的评价是一种导向,有的评价激励性强,就会燃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有的评价刻薄犀利,就会导致学生不敢说话,整个课堂渐变为死水一潭。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风格的形成,都是基于课堂评价的方式。在反复的课堂实践当中,我认为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发言表象下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必在意学生结论的对与错。

  我在数学课堂提问时,通常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回答问题所反映的思维过程上,而不纠结于学生结论一时的对与错,比如说,在学习《*方根》一节时,我提问到:-5的*方的*方根是几?我提问了一位*常胆子比较小、数学成绩一般的林晓同学。她经过思考之后回答:是-5。有几个同学立即小声说错了。林小同学顿时红着脸低下了头,本身就很内向啊,此时显得格外的紧张。这时候如果我也立即否定他的结论,无疑会对他造成很大的打击,我说没关系,你能给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吗?她停顿了一下说:“-5的*方再开方,等于说这个数没有变化,因为*方与开*方是互逆的”。我立即意识到她在数*算的逻辑关系还不够深刻,我必须以这个题目为契机来帮助她克服这一点,我就继续问:“-5的*方是多少呢?”她回答:25,那么这个题目其实就是问哪个数的*方根是多少?她说:25,那么25的*方根是几?她的眼睛突然有了亮光:老师我知道了,答案是5和-5。那么通过这个题目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她想了想说:“数*算必须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不能切断前后联系而片面理解”,顿时班上响起来掌声,我想所有的同学在类似的问题上应该是印象深刻了。

  所以说,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与错,对集体学习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正因为有对错之分,才会引发同学们的比较和思考,才能推动学生的思维水*的提升。教师如果一味的嫌“错”爱“对”,那么就会错失很多宝贵的教育契机,同时也会使得课堂渐失活力,最终演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xxxx年11月22日,我听了海口市英才小学杨明丽专家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报告,感悟颇深,印象深刻,收获很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教师要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进行适当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再通过拓展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水*。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向高效课堂靠近呢。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之外,自然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我个人认为,这个课前准备我们不光是指教师的课前准备,还要讲究学生的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或一些活动的准备完全是有必要的。

  第二、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无味的课堂,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我们的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教会学生一定的能力;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要学会随时能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不可能完全自觉学习,他们往往只有喜欢数学老师、喜欢数学课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略显枯燥,显示的更多的是逻辑推理。所以,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让数学课不再显得枯燥,从调动学生兴趣着手去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三、对全体学生的关注。

  其实每个班都会有相对来说资质差点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各方面能力从少缺乏一定的开发,导致不少学生起跑落速;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导致学生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有的孩子潜意识里就有一种自卑感和不自信。因此,给学生关注建立起他们的信心是关键,尤其是学困生。

  我们可以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能从我们的目光和微笑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营造能给学生自信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营造让学生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营造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让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营造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还能修养其人格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不少对数学学习患有恐惧症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陷入做题慢→_→用时多→_→解题少→_→做不完→_→心情差→_→变讨厌→_→心恐惧→_→能力差→_→做题更慢→_→解题更少恶性循环的怪圈,甚至到最后提起数学就头疼,看到数学心理就抗拒,学生一旦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不从自身内部打破,就会变得苦恼难堪。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恶补,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玩的时间进行恶补,把缺的东西补回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变回正常的学习状态了,特别是因为各种原因原来学习好,忽然变差的那种学生,会在短时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恶补说起来简单,但是补哪些东西呢?可以补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就是大楼的地基,就是经商的本钱,基础知识越扎实,你才能盖出更高的楼,你的本钱越多,才能获得更多得利润,所以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等进行恶补,这些是基础。学生可以先进行自我弥补,就是把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忘掉的知识再复习巩固一遍,增强知识的联系性,学生可以借助资料书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补基础知识要注意自己是在哪个层次上,例如会基础知识就有知道→_→理解→_→记住→_→会用→_→推广等不同层次,会解题也有会做一道题→_→会用不同的方法做一道题→_→会做一类题→_→会自己出题进行变式训练→_→会灵活运用和创新不同层次。 不要放松现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想着我把前面的基础巩固一下就能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就放松了现在的学习这样也是不好的,这时的你更应该认真听讲,听老师如何分析题目,理清思路,选择方法,灵活运用,听同伴是如何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教训,要尽可能做到提前预习使自己课堂听讲更有效,要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总结方法技巧,增强解题能力,提升解题信心。

  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认清学习是自己的事,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同样的班级中,使用同样的课本,同样的老师上课,结果却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在个人,不要用老师讲的不好,同学总影响我听讲等借口掩盖自身的原因,这样起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另外在这个时候家长,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会使学生信心倍增。 通过一段时间的恶补,相信你会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进入做题快→_→用时少→_→解题多→_→能力强→_→成绩好→_→有信心→_→喜欢学→_→做题更快的良性循环的圈子里。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扩展6)

——读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菁选3篇)

读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青岛版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的评价。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读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必须朝着适应未来的方向进行深刻的变革。自20xx年9月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的课堂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已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初见端倪。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而且需要适切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第一,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长期以来,教师们普遍认为系统而复杂的教学理论不易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事实证明,理论必须与实践不断结合才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同样,也只有经常性地反观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梳理,才能使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套《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正是积极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课程的推进既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应看到,它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好机遇。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机械的重复。教师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作为专业人员还必须遵循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谙熟他们的需求,掌握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第三,在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中指出,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已经过时、百科全书比老人老得还快的大变革时代里,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而需要“唤醒不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因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圳市南山区正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对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知识的建构过程,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这套丛书中的教学设计虽然侧重活动性,但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力图向人们反映一种理念:只有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