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看了《芳华》,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虽说人类的悲欢并不能相通,我们无法体会到上个世纪人们的悲欢,但我想有一点一定是相通的,那就是人性。你看过《芳华》这部影片吗?感受如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1近日,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在全国热映并热评。元旦期间,我也陪着爱人、孩子共同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七十年代部队文工团部分战友的芳华岁月,有雷峰式人物刘峰的奉献和善良,有家庭出身不好的何小萍的倔强和正直,有独唱演员林丁丁的自私自利……但是,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影片中,刘峰带领连队护送骡马队往前线运送弹药途中,突遭伏击的战斗场景,虽然,战斗的场景很短,仅六分钟,但是很惨烈、很振憾。有被敌人打中手榴弹炸碎的,有深陷泥沼被吞没的,有被敌人的流弹打穿身体的,也有解放军救援部队来后,我军用火焰喷射器火烧敌人的……可能是因为我也在部队服过役,这些战斗的场景深深的刺激着我,虽然我没有上过战场,但当看到这样惨烈的战斗时,我也更深深的知道当时的战斗可能比影片中更加惨酷、壮烈。虽然那场战争也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多年,虽然我们大部分人民的生活已衣食无优基本步入小康,但我们更要深深的懂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这些英雄们,我们更要感恩这些英雄们!
正是因为不管在革命年代,还是离当今最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因为有了无数的英雄英勇献身,才有了我们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幸福生活。我们感恩这些英雄们,在尊重和善待他们的同时,我们要更进一步学习他们。虽然我们上不了与敌人搏斗的战场,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工作岗位的“战场”上“战斗”,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发挥“螺丝钉”的精神,卯足劲、不松懈,为我们国家的不断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只要我们14亿中华儿女不断向英雄学习,努力拼博、英勇奋斗,定会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界时定会国富民富、人民安康,也会离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更近一步!
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2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严歌岑
最开始关注《芳华》是因为那张一只军鞋一只舞鞋的海报。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代表生机,搭配在一起,显得无比的美好。心里想着哪天有时间一定要去看。利用休班的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时长,想着再不济也会有个彩蛋,可等到最后,收尾却全是电影里的画面。
其实,《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讲了大量的真话。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也不是指定某一个人,而是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而主要的人物还是那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何小萍和刘峰。首先,刘峰是那个时代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最具美德的人。那么,一个英雄或者说一个“活雷锋”到底可不可以爱?答案是肯定的!而何小萍就是一直爱着这个“活雷锋”,但故事是悲惨的,时代的洪流席卷了这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也致使他们的命运颠沛流离!
电影从刘峰接何小萍开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相遇,也从此难于割舍;而电影的结束则以刘峰和何小萍两人相拥在蒙自的一个角落,也映衬了两个人相依为命不可割舍的命运。这也是电影有趣的地方,承上启下。不仅如此,电影还用了三次完美的长镜头却演绎青春,应该说是我理解的《芳华》。
首先,第一个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电影开篇的开场舞蹈,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唱着歌跳着舞,镜头也是一镜到底。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青春的绽放。
第二次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边境的战争上,以刘峰为视角,纵观全场战场,接近10分钟的长镜头,拍摄也相当难,也演绎的非常好,战争的残酷,战友的友情都完美的表现到位,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青春的湮灭,因为这次战争之后,很多东西都物是人非了.而第三次完美的长镜头,表现在了何小萍和刘峰在蒙自祭拜战友之后,两人长谈了一翻,相依相靠,嘘寒问暖,这个镜头也是电影的结局,其实我理解为了,这是释然,就如刘峰所说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要看跟谁比,比起那些躺在陵园里的兄弟,我敢说不好吗?”而且,经过十几年了,也是时候该释然了。
最后,我想说:所有本性善良、积极阳光的生命,在历经苦难后的绽放,抑或湮灭,抑或茫然,依然不能阻挠我们阳光灿烂的初心!所以感谢我身边所有善良的人,愿你们的善良都能被温柔以待!
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3看完电影《芳华》,我心里莫名涌现出了一股对那个时代的人和生活的感受。看到最后,泪水如泉般落下。
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悲哀。那个英雄如白云般被人忽视的时代,好人如草芥般被人漠视的时代,命运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却总被一些投机分子占尽便宜。
那个时代,仿佛把这些急端伟大,无私的人,和那些命运急端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的人都诞光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幸运。是那些伟大的人为我们挣下的,他们都没舍得用,給了我们这一代。就像他们那时候,都不舍得用东西,可他们不知道,他们不舍得用的,已经被“八旗子弟”挥霍光了。
他们伟大得忘私,却忘了把它继承到下一代,成为了上一代的产物。
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悲哀。
电影看到结尾,两泪纵横的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让别人认为你干好事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不会看到你的善良。这是人性。是现实。
可能把这个道理提前讲给那些无私的人知道,他们也不会加以理会。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受够苦难,才会更加的感恩,才会更多的回报。
就像电影里说的:他们的芳华已经落幕,就像炮火声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响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们现在写缅怀前烈的文章,或许无法磨平他们心中的创伤,经历过这些种种的他们,暮年时或许更加平和,在这最后的芳华里,他们被命运温柔以待。耳中再也没有刺耳的炮火阵阵,他们不再被往事所困,只有那动听的歌曲,谱写出曾经属于他们的时代的芳华。只有他们还记得,他们也拥有过芳华绝代……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4知晓世态炎凉之后,我们仍要选择善
大家都喜欢刘峰,但少有人爱他;老师、家长教导我们成为刘峰,但少有人愿意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私欲的人。
从小被妈妈教导要善良,也确实被人喜爱和善待,也容易被人欺负。进入青春期后,有一段时间特别厌恶那时的自己,会觉得那是懦弱的一种体现,向往的则是那种有个性的大姐大。她们霸气、自带光环,而善良的人却显得那么渺小而卑微。
慢慢长大后我发觉,善良的人是会长久幸福的。善良也许不能给你带来金钱名利甚至是一个体面的工作,但会永驻人们心中。像雷锋,英雄虽早逝却流芳百世。而且善良的人有张和善的面容,有颗温和包容之心,这是在经历过岁月洗涤之后愈显珍贵的。
我不愿看到善良的人在经历世事沧桑后对整个社会抱以失望的态度,而是希望他们在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
有一种快乐是助人之乐。即使善良看上去那么微不足道,我们也要选择善良去尽力温暖身边的人。
恰当远离自私自利、口蜜腹剑、阳奉阴违、反复无常之阴恶小人,对待此种人能一刀毙命就一刀毙命,要不然就离心离德敷衍完事。
尽量挨近一些济困扶危、以诚待人、心口如一、说一不二之仁惠正人,这样你不知不觉中也会受他们所影响感染,变得活跃进步,成为谦谦正人。”严歌苓说,这部芳华是冯小刚的命题作文,但她自己也没彻底依照要求写。
热情、夸姣的芳华回忆之外,人道,带来了更深入的抵触点。夸姣确实绚烂,但在纷繁复杂的人物联系中,更让人深省的,是那些穿越年代照旧见效的交际规矩。
电影芳华观后感心得5看了《芳华》后感触颇多,也是现实社会真实写照. 感觉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
有钱有势的后代依然有钱有势,善良淳朴的穷人的后代依旧是穷人. 好人一定不会在财富上富有;物质生活上富有.想要做好人除了得有能力本事外还得经得起诱惑,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名节.
电影《芳华》看到男主角刘峰听了邓丽君的歌曲《浓情万缕》后深有感触,感觉是在说自己一样,把自己多年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浓情爱意)给点燃了,向女主唱丁丁表白并拥抱丁丁,不幸被人撞见,最终丁丁为了自保而告发刘峰,从而使刘峰受到处罚去了前线战场丢了一条胳膊.在当时邓丽君唱的这类逆天的情歌毒害了不少有志青年,某种程度上可以幽默和嘲讽地说刘峰是被邓丽君的情歌给害的.
想想现在社会离婚率那么高,多少与五花八门现代情歌有关,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听着听着好像就是在唱给自己的故事,然后不少已婚男女就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真的是歌里写得那么一回事,把藏在心底某处的潜意识给挖掘出来了,一根筋地认为“我要为自己活一次”或者“我想再活过一次”,忘却了自己此时的身份和责任,也不记得社会还有条无形道德底线,它比法律的惩罚还要恶毒.寂寞的夜晚听了几遍情歌后只想着如果不按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意识行事的话,活着也就没意思了。于是他们思想和行为开始走向背叛,出轨,婚外恋,最终以付出的2的N次方代价而告终.
电影《芳华》还有一幕:当说到刘峰道德败坏了后进行审判他的时候,一定要他说出或者写出摸了哪里?怎么摸的时候?让我感叹不已,甚至有些当代45岁以下的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导演要拍这一幕呢?是啊,为什么要拍这一幕呢?
这让我想起作家王小波写得一篇小说《黄金时代》也是写得《芳华》里演的那个年代的事情,里面的男主角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事情被抓去审问,那些审问的人也是要男主角写出他和女主角发生关系的一切细节,那时还让男主角重写了好几遍,作者王小波说:那些审问的人是自己没用尝试也不敢去尝试的那种带有既担心害怕又刺激的性爱过程,只能在读了他们的描写性爱过程的细节里获得快感,让这些所谓的道德败坏的男女改写了一遍又一遍只不过是文字表达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然后改写几遍后虽然文字上达到他们想要的高潮后,他们还要不断地折磨这些所谓作风不良的男女的精神和肉体,摧残和践踏他们的自尊,是因为看了这些“偷情人”的性爱细节后而他们自己没法享受这种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他们只能站在所谓的道德至高点上滥用职权在他们的精神上肉体上发泄,从而使得心理上达到平衡。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写得这些东西有点过了,现在终于能理解了他的用意了。只能说这一幕故事情节是那个年代带给某些人的一种特色的社会迫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