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观看《长津湖》心得体会、观后感汇编(8篇)

时间:2022-09-30 17:2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观看《长津湖》心得体会、观后感汇编(8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观看《长津湖》心得体会、观后感汇编(8篇)

观看《长津湖》心得体会、观后感汇编(8篇)

目录

1.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3

2.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4

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9

4.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11

5.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13

6.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15

7.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16

8.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17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和女儿一起看了《长津湖》,第一次见女儿看电影看哭了,看完电影,女儿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日本一样吗?

我想了又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大约,打仗对美国是一笔生意。毕竟一战二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于是,他要延续这种生意。毕竟,美国从未停止战争,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哪怕到了2021年,美国也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女儿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

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所以,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

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xx,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2021年x月xx日,我借公司几个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之机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我的感觉是,震撼人心,感动心灵,净化灵魂。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分为三部分,一是肉体,二是心智,三是灵魂。“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的灵魂更加高尚一些。”“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观影后,我真的洒下了热泪,我也瞬间觉得自己高尚了。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使自己变得高尚了,而是因为我看到了高尚的人民志愿军,我的心灵才得到了净化。当我走进电梯,给贾敏几位同事交流我的感受时说,这个电影真的可以推荐给正在享受着和平阳光的那些斤斤计较、纠结个人得失的人好好看一看。可以说,在这部电影面前,一切的斤斤计较和利益权衡,都显得那么狭隘和渺小!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毛泽东及中国******的英明决策,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面对装备精良的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敌人,毛泽东及中国******没有畏惧,而是果断地决策:打!当看到毛泽东在菊香书屋给彭德怀义正言辞地、斩钉截铁地说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坚定有力的话语时,我心中一下子激荡出了一种力量;当毛岸英匆忙冲出屋外拦下准备离开的彭德怀而说下的那一句“我想成为抗美援朝第一个向您报名的士兵的时候,我感动了;当毛泽东手持着香烟、缓缓地走出来、眼睛包含着泪水深情地说“你去吧!”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一位父亲博大的胸怀和艰难抉择后的果断。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美帝国主义有所畏惧的一定是我们伟大的党英明的决策和无数次胜仗事实证明了的强大的力量所决定的。麦克阿塞狂妄的预测要在圣诞节前期结束战斗,而他们美国人提醒了他,说:“将军,你是否低估了金日成背后有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支持?这些典型的对话,足以说明了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有所畏惧的,也是佩服中国的。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的力量和中国人民坚强后盾的力量。抗美援朝志愿军匆忙地登上火车、没有来得及配备过冬的棉衣等供给,当自发地来到车站送行的人们奔跑着、呼叫着,脱掉自己的棉衣帽子扔上火车的时候,我再一次被这种高涨的抗美援朝热情和支持人民解放军正义之战的氛围感动了。调动了各条战线的力量、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就是我们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彰显出的强大的力量。我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真正理解了、也做到了“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初心和使命。

第三,让我感动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那种不辱使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高度的军人责任感。解放战争结束后,白发苍苍的父母坐在船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够载誉归来,然而父亲看到的是自己的二儿子抱着一个罐子,他就知道是他哥哥的骨灰;刚刚复原回家的军人伍千里又接到了“天亮之前”赶回部队的命令,临走的时候他答应父母“立春以后回家盖新房”的承诺,终将成为终生的遗憾。三儿子伍万里,在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没有经过他二哥伍千里许诺的情况下,偷偷地私自跑到了部队去当兵,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情怀?

哥哥伍百里在牺牲之前非常痛苦,向他的弟弟伍千里请求“帮帮我”结束他的生命,他就不会感到那么的痛苦。伍万里听了这段故事后,请求他的哥哥也把他调到一个连里去,好在他需要得到他哥哥帮助的时候,他的哥哥也能“帮助”他。谁都知道这种所谓的“帮助”是什么意思;然而,又有谁能做到呢?这种帮助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这种话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一个志愿军最富有个性的“言语”,表现出了志愿军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和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决心。

让人感动的还有,残酷的战争和惨烈的场面。在还没有离开祖国的土地,还没有到达朝鲜的战场,就遭到了敌机的轰炸,伤亡了一大半。为了防止敌机的轰炸,志愿军全部假扮尸体,躺在满山遍野的岩石之上,即使发现了自己搂抱的是骷髅头也不敢乱动。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敌人把活人当靶子,练习打尸体的比赛,而我们的志愿军仍然一动不动,伤亡惨重,场面惨烈,鲜血染红了漫山遍野的石头。

感动啊!可爱可敬的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的英雄们!为了防止敌机的发现,在零下xx度寒冷的天气下,他们埋伏在悬崖峭壁之上,被活活冻死,当我看到了满山遍野的人体形成的冰雕造型,我的眼睛湿润了。

感动啊!伍万里。面对迎面开来的坦克,随时都被压死或者中弹的危险,而他却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敏捷的身手。毫不畏惧的精神;他那“从小打水漂”的技艺,在战场上百分之百的掷弹准确性的大显身手。

感动啊!雷公。那个人送外号叫“雷公”的英雄雷睢生,在临死之前,满脸绽开的血肉和痛苦的叫喊的镜头,现在好像还在我眼前定格,再次地感动着我。雷睢生发现敌机一直围绕着标识弹轰炸射击而造成我军伤亡惨重时,他果断地冲上去,抱着通体发红的、不断喷射着明亮火焰的标识弹,放在一辆战车上,他开着这辆战车向前面的山谷不顾一切地开去——敌机一直跟随着这个标识弹在不断地轰炸着,炸断了他的腿,炸翻了车,炸得他血肉模糊;当战士们把他的车翻过来救他的时候,他痛苦地叫喊着“太疼了,太疼了。”这叫喊声一下子飞到了所有观众的心里,把所有观众的心脏都撕裂了;所有的观众也都感到了“太疼了!”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这就是只选择成功目标而不管生命牺牲的中国军人!看到了这个镜头,我彻底理解了什么叫“不为失败找原因,只为成功找方法。”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典型性的语言,表现出军人朴素无华的最真实的想法和那不断成熟的军人理念。当雷睢生问起伍万里为什么要当兵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要想让我哥瞧得起我”这样最朴素无华的话语,这是最真实的语言,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语言;然而雷睢生告诉他“不是要让你哥瞧得起你,而是要让敌人瞧得起你,才算硬气”,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伍万里的心里,他此时此刻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灵魂升华了,由一个感情用事的小毛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令我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会写故事的编剧和会用多种震撼的镜头表现军人独特性格的导演。被哥哥赶回去、躲在巷子里弟弟伍万里“诡秘”的眼神,这种特写的伏笔,已经告诉了最后的结果——我就知道弟弟会偷偷地跑到部队当兵;“爹,我立春回来就给你盖房子。”我就知道这种军人的承诺,最后会化为泡影,会成为父母的遗憾,因为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而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对比的镜头,是文学手法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最能说服问题的手法。伍万里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吃着坚硬的硌掉牙的土豆的场景,和美国军队过圣诞节吃的大鱼大肉、喝着咖啡的场景,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都是预言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坚定不移地预言说:“美国军队还想在圣诞节前期结束战斗,我要让他们在圣诞节里生个蛋!”

用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为主人公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它就预示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会把自己千千万万个儿女送到百里之外、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的战场上去保家卫国,表现出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这就是象征的文学手法。

当伍万里问张小山胸前挂着的银锁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张小山说:“不告诉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伏笔的手法,我就知道张小山肯定牺牲在这场战役中;当张小山牺牲后,伍万里从他身上取下这个银锁,问张小山家的具体地址是哪里时,他的师傅告诉他是山东沂蒙山区张家屯村的时候,我告诉我身边的同事说,伍万里在战争结束后一定会找到张小山的家里的。编剧和导演又一次在这里打下了伏笔,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不仅仅是这些细节的描写,还有,师傅欺骗他的没有子弹头的一把无用的弹壳,“杀死xx个敌人才算英雄”的善意的欺骗,“雷公”右耳朵被炮弹震聋了而欺骗他让他去骂他师傅的谎言……还有,他在战场上单独行动、个人英雄主义的鲁莽,回来后做检讨时的那么多的错别字,战士们故意嘲笑他的那种气氛,这些都表现出了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浪漫主义精神。

这部电影,不仅仅使我有这么多的感动,更重要的是,这xxx分钟,真正洗涤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我真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们这些关键少数,我想让更多的中国人都进行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净化。

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和平时代,来得真不容易啊!让我们再一次为抗美援朝牺牲的xxx,xxx名志愿军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xxx万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

这是全影片我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一名即将退伍,又重返战场的军人所言。他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曾独自开着卡车,叼着手雷冲进敌人内部,哪怕被炮火弄得头破血流,也一往无前。同时,他也是一个盼着早日归家,辅导女儿算术的父亲。见证亲密队友离去的他,虽然脸上已显憔悴,眼神却无比的坚定,拿着被火焰烧剩一半的女儿的照片,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

而倒下的人,正是入团时间最长的战士,也是大家的“雷爹”。就在那之前,为了让其他队友免受轰炸,他独自驾车把标志弹转移,在炮弹肆无忌惮的轰击中,不幸牺牲。

他们的经历很类似,可能是为了击倒敌人的信号塔,也可能只是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离,他们常常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去铺设前进的道路。而这样经历相似的人,上千上万,我们在影片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

我很记得影片里的一段话: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

是的,所有奔赴战场的军人,都是英雄,都是中国的荣耀!

三个小时的电影,演绎了几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看的时候我的心都跟着提到嗓子眼,看着士兵们无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眼泪已不自觉地留下。就像毛岸英所说,每个战士都是有父母的孩子,但他们在号召下都义无反顾地上战场。这能不让人钦佩吗?我们知道,有太多的战士,其实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在正值花季的年纪,埋葬在了荒无人烟的山野中……

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吹着凉风,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楼房以及闲暇散步的人群,我深呼一口气,由衷地感慨,今天我们幸福而安稳的生活,正是当年无数战士艰苦奋斗而来的,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而更应该独立而自强,过好每一天。

感谢祖国给我们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也祝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生日快乐!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今天和女儿一起看了《长津湖》,第一次见女儿看电影看哭了,看完电影,女儿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日本一样吗?

我想了又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大约,打仗对美国是一笔生意。毕竟一战二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于是,他要延续这种生意。毕竟,美国从未停止战争,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哪怕到了2021年,美国也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女儿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

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

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xx,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

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这个电影一句话来概括:“太感人啦!”幸亏我随身带了一包纸巾。

这场电影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候,我军如何在长津湖一带阻击美军。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电影场面宏伟壮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回来的路上,爸爸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影拍得越来越像美国大片啦,我回应到“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影视方面!”是的,确实是这样,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去,都是革命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

我辈当自强。正如片中指导员所说“我们这一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

现如今,我们依然在和老美打仗,从未停止,不是用枪弹,而是用科技,经济等。当然,我们的国家现在的地位,更加不会对老美做出让步和妥协,必要时候,即使使用武力,我们也有这个资本。希望能够影响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国家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

回想自己过去的三十几年,仿佛没有那么强烈的要为了国家如何如何的感觉,即使有,可能也是口号之类的,心里的触动并没有那么的强烈。可是最近几年,心里的触动和感动特别的频繁。也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比我提前懂得这些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总想着带孩子看这一类型的内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今年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峰爆,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电影,是应该要带孩子好好了解。让娃娃们从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和朋友约了《长津湖》,结果她今天值班没空,我就自己去了。

去之前只在包里捞了几张餐巾纸,结果开场前喝了一杯拿铁就被霍霍掉了。整场电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泪,默默吸鼻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雷公开车那一幕;还有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

我一直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至一度拒绝电影院里的战争片或者苦情电视剧。这几个场景更是眼泪止都止不住。

《长津湖》比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二遍观看挖掘。大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块。镜头转换自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缺点,因为群像又是电影因此在人物饱满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场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几位去世的战士没记住名字。有好多镜头给到美方战士被枪打中死去,却很少单独给到我方被打中的战士,其实也应该多拍一点,毕竟我国军人也并不是铁打的,他们被子弹打中被炮火击中也是会死的…

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拍摄了美国下层军人的日常,比如海报歌曲食物…这大概实在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稳的生活吧。

抛开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胜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战士都是主角,有灵光一闪有突出的投掷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们都只是血肉之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应该说中国所有为独立自主和平进行胜利战胜,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献血铺就的。

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工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党***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开篇就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期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我们恐怕很难想到,今天的和平安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拼死较量换来的,也很难想象抗美援朝战争的交战双方力量是怎样的悬殊。正如电影《长津湖》所反映的,志愿军第x兵团的武器装备与美海军陆战第x师差距甚大。美海军陆战第x师约x.x万人,下辖x个陆战团、x个陆战炮兵团,并在作战时加强大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可直接得到x个陆战航空兵联队(xx余架飞机,最多时xxx架飞机)的空中支援。而志愿军第x兵团是紧急入朝,他们从温暖的华东地区进入冰天雪地、极度严寒的盖马高原,战地是海拔xxxx米以上的大山区,一无村庄二无粮食,很难就地补给,随身携带的粮食为了防空也往往不能烧熟,有时把好不容易煮熟的土豆送到阵地上很快就会冻成冰块,没有热水喝只能吃冰雪。“吃了三个地蛋(土豆)打一次冲锋”,在部队是普遍现象,有时几天几夜粒米未进,只能以雪充饥。然而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爬冰卧雪,克服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冻伤减员严重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x师和步兵第x师,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由于没有空军掩护,运输条件又差,第x兵团的重武器无法前送,有时甚至连重机枪也不能用了,作战中的主要“重武器”就是手榴弹。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第xxx团第x连连长杨根思,奉命率该连x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xxxx.x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他指挥x排打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x次进攻,直至弹药耗尽。在美军冲上阵地的危急时刻,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在追击作战中,许多冻伤的指战员只要还能走,就坚决要求参加追击,有的人说:“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前线去”。《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志愿军取胜靠的是发扬自己的优长专找敌人的弱点来打,靠的是勇敢加战术、勇敢加智慧。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钢多气少”,步兵怕近战、夜战,他们离开飞机大炮的支援,战斗意志就会大减。志愿军则大胆地实施近战、夜战,大胆地实施穿插、迂回和包围,经常将美军步兵和坦克的联系割断,经常组织小分队直捣敌人指挥所和炮兵阵地。《长津湖》艺术化再现了作战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胆有识,令人印象深刻。伍千里、雷公排长等基层指挥员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思想,指挥机动灵活。新兵伍万里,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勇敢又灵光。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象征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军人中永续传承。

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长津湖》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长津湖战役这一战争史诗,让观众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可以告慰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电影《长津湖》应运而生,值得庆贺。我们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更多像《长津湖》这样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作品。

推荐访问:观后感 心得体会 汇编 观看《长津湖》心得体会 观后感汇编(8篇) 长津湖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收看长津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