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9篇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1
以“历史的标尺”检验脱贫“深度”,确保稳脱贫、防返贫。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作,既要有打持久战的韧劲,也要有灵活作战的能力,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不断解决脱贫新问题,不断丰富扶贫新经验,不断收获致富新成效。
2015年以来,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各地要紧盯党中央脱贫工作重点落实情况,既要掷地有声也要抓铁有痕,既要集中精力处理当前新矛盾,也要时刻关注已开展工作的完成情况,防止老问题再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狠抓扶贫工作中要“弹好钢琴”,不能分段各自独奏,要注重整体交响,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统筹用好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手段,不断释放和扩大“培育一批主体、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产业效应,让脱贫攻坚的活水一直长流,不断焕发活力。
以“实践的标尺”检验脱贫“硬度”,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刚刚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面向全党全国全社会进行决胜脱贫再动员、再部署,就是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咬定目标、克难攻坚,把党的坚强领导和优良作风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是脱贫线上的中流砥柱,要向黄文秀等优秀扶贫干部学习,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真抓实干和过硬作风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到摘帽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扶上马送一程,继续更大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扶贫项目发展,推动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严格考核开展普查。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回头看”工作,突出扶贫成果精准有效、不掺水分,经得起实践检验。
以“人民的标尺”检验脱贫“纯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收官之年,脱贫“大考”更要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地要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因地制宜推出“三农”工作方案,将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以农民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为落脚点。
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各地要全力以赴啃下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的最后“硬骨”。巩固9300多万人的脱贫成果,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不断提升“两不愁”质量水平,努力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追求真理永不歇脚。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决胜脱贫攻坚之路,犹如追求真理之路,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致富也没有最后的终点,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不变的。我们要用好“三把标尺”,全面检验各地脱贫成效,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2
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7月1日上午9:00在贵阳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将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共同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高中教育城四中学术报告厅收看电视直播,认真观看的同时积极进行谈论学习,并深入思考。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四个全面”,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2020年稳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检测指标,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四“严”保障机制,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党员干部帮扶结对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帮扶人。要以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户数量为主要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贫困群众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不行,各行各业各自为战也不行。∝须要加强统筹、转变思路、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做到长短结合、点面结合、主次结合,使扶贫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好体现扶贫的社会性、底线性、公平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社会合力。要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号召全社会合力共建,积极动员私营企业主、社会团体、在外地的本籍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群众各尽所能、伸出援手,结对子、想点子、捐善款、当义教,献一片爱心,点一盏希望,举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向小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通过收看盛市表彰大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孙志刚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区大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3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啃下这些“硬骨头”,还需保持慎终如始的态度,做到思想不松懈、力度不松劲、措施不松动,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思想不松懈,以一鼓作气的冲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担一篙松劲退千寻。战斗没有取得全胜,稍微松懈或放松警惕,就会导致阵地失守,甚至前功尽弃。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以大决战的状态、倒计时的节奏,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决战决胜,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力度不松劲,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以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扶贫”的骄人成绩。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党员干部越要扛起政治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面推进剩余脱贫任务,打通脱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措施不松动,以一以贯之的干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重心不转移、频道不更换、措施不松动,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自觉把实现稳定脱贫、长期脱贫、高质量脱贫作为工作目标。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时刻关注已脱贫群众和有返贫风险群众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情况,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扶上马送一程,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高脱贫攻坚质量与成色。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4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正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关于脱贫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心得体会最新优秀大全2022年有哪些呢?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小编整理的2022年最新脱贫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心得体会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5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这是一则暖心的消息:今年春节前夕,各地走访慰问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和各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1万多人。这些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集中体现了脱贫攻坚精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梦圆,再启新程。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跟脱贫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接力加油干,用心用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亲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我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驻村届满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大宗村第一书记和银光,选择了继续留任。
精兵打硬仗,一锤接着一锤敲。和银光联系对接帮扶单位,带着乡亲们一起投工投劳,大宗村陆续补上了入户路、卫生公厕、快递物流等发展短板,村子更加宜居宜业。为了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和银光翻山越岭寻找新水源,肩挑背扛建水池、连水网,挨家挨户看水量。村民阿南破说:“如今,再也不用为喝水而发愁了。”看到村民们露出甜甜的笑容,和银光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奔忙一个个帮扶项目,办成一件件民生实事,把党的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满面笑容的“幸福指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守住这条底线,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务实努力、一户一事的精准施策。
去年夏天,河南济源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济源示范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成富营和帮扶干部一道,顶风冒雨,走村入户,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救助受灾群众,一项项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实现了“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不少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用脚步丈量山乡村寨,织密织牢防贫网,为脱贫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工作有力度、有温度,助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
这几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种粮大户王银忙着给村民培训稻虾绿色种养技术。王银出资建起多媒体培训教室、帮扶车间。目前,他带动周边14个村庄农民一起发展立体种养,吸纳务工群众200多人。
聚焦脱贫产业,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既送技术、送信息,也立志气、鼓信心,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短板,做大做强乡村富民产业。
让脱贫基础更稳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找到了新的发力点——靠乡村游富民。不少人慕名来到班彦村,参观学习交流。“立足特色顺势而为,我们把发展研学游作为致富新门路。”五十镇党委副书记、班彦村驻村干部李玮说,去年全村接待观摩参观团队400多批次,生态农庄接待近8万名游客,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稳岗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用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让脱贫群众务工有门路,“饭碗”端得稳。
“通过苏陕劳务协作,我到南京务工3年了,月工资涨到了8000多元。”日前,陕西省柞水县脱贫户宋波开始了新一年的打工生活。
柞水县委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让脱贫群众好就业、就好业,要在精准务实上下足功夫。”柞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吴正锋说,县里与浙江、江苏等地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设就业服务站,搭供需平台,订单式培训,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的柞水老乡越来越多。
采取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先进模范接续奋斗,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建在山脚下的山泉水厂一派忙碌,生产的品牌矿泉水每年为村集体创造60万元收入。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八洞村打造“花垣十八洞”公共品牌,山泉水、山茶油、腊肉、苗绣特色产业驶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家门口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电商、民宿等新业态越来越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不只十八洞村。河南省兰考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乡亲们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塞罕坝机械林场依托“绿色银行”开启二次创业,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蹚出生态致富路;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村发展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模范采取更有力的举措,铺展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帮县带村奔共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更忙了,她刚与30个村签订合作协议,携手发展火龙果种植。“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件件都是乡亲们关心的要紧事,一刻也耽误不得。”苏秀清说,她将扎根山乡,倾尽全力,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在一个个脱贫县、脱贫村,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们干事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脱贫地区人气越来越旺,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苦干实干,一定能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6
今年2月25日,是我国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周年。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精神感召下,从伟大胜利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建功立业。
初心永恒,奋斗不息
新年春节过后,2月21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正式开学,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内。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又一次踏上了熟悉的家访路。尽管她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但这样的家访10多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这位近65岁的校长,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这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至今已帮助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
“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带着这份信念,她抱着病躯点亮万千大山女孩的梦想,照亮她们的前程。
为斩断穷根、防止返贫,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不断取得新成绩——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更健全。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6.9%,增速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6.4个百分点。
脱贫劳动力就业更稳固。2021年,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增加乡村公益岗位等举措,共促进3145万名脱贫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4.2%。
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更快。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全年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52.6亿元,支持180万户发展生产。
精神之光,激励斗志
多年来,“夏森”这个名字,温暖着贫困地区孩子的心。
夏森14岁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江西等地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并设立“夏森助学金”,帮助许多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出现感人一幕:领奖台上,当坐在轮椅上的97岁的夏森老人,颤巍巍想站起身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弯下腰双手颁给了她证书。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以奉献铸忠诚,以生命赴使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白晶莹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她担任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成功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数千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为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在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终于让47万名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然而,刘虎因劳累过度和未及时治疗,病情不断恶化,于2021年7月逝世……
脱贫攻坚期间,全国1800多名扶贫干部或工作者用生命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2021年清明节,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墓前摆满鲜花,当地百姓一直深深怀念着她。她墓前汉白玉的扶贫日记雕塑,令人动容。
如今的百坭村不仅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还办了村集体企业,砂糖橘、清水鸭、油茶产业更兴旺。村里又多了几位主动回村的大学生,他们表示要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踏上新征程。
脱贫攻坚精神之光,永照来者。
开拓创新,振兴乡村
1月20日一大早,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脐橙基地里,村民们忙着为新订单打包发货。脐橙丰产,村民们满心欢喜。
前一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在朋友圈为“下庄天路”脐橙带货。
当年,毛相林为打破世代闭塞于大山的宿命,誓言“路不通,不罢休”,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出山路。如今,村民们在这位老支书的带领下,又一次立下誓言:“不致富,不罢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为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进深山、走边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吉林汪清、浙江庆元、山西临县、贵州铜仁、河北阜平……食用菌已在全国多地形成大产业,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
“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本乡本土的特色产业,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李玉说,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等特性,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中央还将推动财政、金融、土地等帮扶政策以及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力量等帮扶资源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快补齐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短板。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坚信,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力奋进,谱写新征程最美华章。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7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xx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崇高追求,极大振奋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气和干劲。
脱贫摘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脱贫群众生活变化看,脱贫摘帽让群众摆脱绝对贫困、走出困难生活,焕发出拼搏奋进的精气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曾经被病魔困扰的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这进一步增强了脱贫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看,实现脱贫摘帽,让贫困地区一处不落、贫困人口一人不少地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不懈努力,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看,脱贫摘帽对于摆脱贫困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然而,历朝历代都没能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疑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从世界范围看,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中国减贫奇迹,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摘帽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坚持不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能只是一时的结果,而应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有的遇到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
持之以恒追求更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从而确保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接续奋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继续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脱贫摘帽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战略引领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在新起点上绘就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新蓝图,为新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需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长远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8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这是一则暖心的消息:今年春节前夕,各地走访慰问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和各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1万多人。这些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集中体现了脱贫攻坚精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梦圆,再启新程。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跟脱贫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接力加油干,用心用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亲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我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驻村届满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大宗村第一书记和银光,选择了继续留任。
精兵打硬仗,一锤接着一锤敲。和银光联系对接帮扶单位,带着乡亲们一起投工投劳,大宗村陆续补上了入户路、卫生公厕、快递物流等发展短板,村子更加宜居宜业。为了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和银光翻山越岭寻找新水源,肩挑背扛建水池、连水网,挨家挨户看水量。村民阿南破说:“如今,再也不用为喝水而发愁了。”看到村民们露出甜甜的笑容,和银光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奔忙一个个帮扶项目,办成一件件民生实事,把党的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满面笑容的“幸福指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守住这条底线,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务实努力、一户一事的精准施策。
去年夏天,河南济源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济源示范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成富营和帮扶干部一道,顶风冒雨,走村入户,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救助受灾群众,一项项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实现了“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不少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用脚步丈量山乡村寨,织密织牢防贫网,为脱贫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工作有力度、有温度,助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
这几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种粮大户王银忙着给村民培训稻虾绿色种养技术。王银出资建起多媒体培训教室、帮扶车间。目前,他带动周边14个村庄农民一起发展立体种养,吸纳务工群众200多人。
聚焦脱贫产业,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既送技术、送信息,也立志气、鼓信心,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短板,做大做强乡村富民产业。
让脱贫基础更稳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找到了新的发力点——靠乡村游富民。不少人慕名来到班彦村,参观学习交流。“立足特色顺势而为,我们把发展研学游作为致富新门路。”五十镇党委副书记、班彦村驻村干部李玮说,去年全村接待观摩参观团队400多批次,生态农庄接待近8万名游客,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稳岗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用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让脱贫群众务工有门路,“饭碗”端得稳。
“通过苏陕劳务协作,我到南京务工3年了,月工资涨到了8000多元。”日前,陕西省柞水县脱贫户宋波开始了新一年的打工生活。
柞水县委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让脱贫群众好就业、就好业,要在精准务实上下足功夫。”柞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吴正锋说,县里与浙江、江苏等地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设就业服务站,搭供需平台,订单式培训,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的柞水老乡越来越多。
采取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先进模范接续奋斗,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建在山脚下的山泉水厂一派忙碌,生产的品牌矿泉水每年为村集体创造60万元收入。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八洞村打造“花垣十八洞”公共品牌,山泉水、山茶油、腊肉、苗绣特色产业驶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家门口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电商、民宿等新业态越来越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不只十八洞村。河南省兰考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乡亲们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塞罕坝机械林场依托“绿色银行”开启二次创业,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蹚出生态致富路;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村发展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模范采取更有力的举措,铺展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帮县带村奔共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更忙了,她刚与30个村签订合作协议,携手发展火龙果种植。“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件件都是乡亲们关心的要紧事,一刻也耽误不得。”苏秀清说,她将扎根山乡,倾尽全力,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在一个个脱贫县、脱贫村,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们干事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脱贫地区人气越来越旺,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苦干实干,一定能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读红色的起点心得体会篇9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崇高追求,极大振奋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气和干劲。
脱贫摘帽具有重大意义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脱贫群众生活变化看,脱贫摘帽让群众摆脱绝对贫困、走出困难生活,焕发出拼搏奋进的精气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曾经被病魔困扰的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这进一步增强了脱贫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看,实现脱贫摘帽,让贫困地区一处不落、贫困人口一人不少地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经过不懈努力,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看,脱贫摘帽对于摆脱贫困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然而,历朝历代都没能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疑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从世界范围看,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中国减贫奇迹,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摘帽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坚持不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能只是一时的结果,而应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有的遇到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
持之以恒追求更加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仍需持之以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目的在于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从而确保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接续奋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继续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脱贫摘帽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战略引领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在新起点上绘就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新蓝图,为新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需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返贫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长远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红色 起点 红色的起点感悟体会 《红色的起点》读书心得 红色的起点读书体会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 红色的起点阅读心得1500 读红色的起点有感800字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第一部分 读《红色的起点》有感1000字 红色的起点感悟 红色的起点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