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7篇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1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发展之本,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级国企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好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引”“育”“服”上狠下功夫,激活国企人才“三种效应”。
在“引”字上发力,激活“头雁效应”。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的引进,有助于发挥“关键少数”“率”的作用,带动“绝大多数”“跟”的效果,打破国企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从而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灵活创新的引才方式,才能破解“引才难”的问题。国企党组织要实施人才强企计划,通过“引入源头活水”注入人才队伍,积极参加人才博览会、高校人才专项引聘活动,加大人才引进需求宣传推介,全力向人才抛出“橄榄枝”。要聚焦国企发展目标,围绕国企发展项目,以“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等柔性引才模式,把“头雁”引进来,充分发挥其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格局。
在“育”字上着力,激活“链状效应”。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促进人才不断涌现的根本举措。要使人才在“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就必须让人才的根系更加发达,这就要求国企党组织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搭建历练舞台是成才的关键。国企党组织要积极与知名企业、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等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推动人才向项目第一线、生产第一线集聚,敢于推动人才领衔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梯次递进、相互衔接、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改进评价体系是成才的保障。要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建立完善国企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估制度,突出德才兼备、业绩贡献,在科学合理的培育机制环境中,让人才在“润物细无声”中练就过硬本领。
在“服”字上倾力,激活“蝴蝶效应”。人才引进来、育得好,关键还要留得住。千方百计地引育人才更要倾情用心地服务人才,打造服务效率最高、服务体验最好、人才获得感最强的人才服务环境,才能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安下心。人才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人才政策的执行到位是落脚点。国有企业在项目立项基金、核心技术支持等方面当给予大力支持,让人才感受到企业投入的“真金白银”就是企业对人才的“真心实意”。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是推动人才留得安心、留得舒心的重要举措。要帮助人才解决好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安居住房等具体的问题,以优质的服务获得人才点赞的评价,让他们在企业发展得好,就会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才来到企业,激活人才工作的“蝴蝶效应”。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2
黑龙江省塔河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三个一批”夯实人才发展之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塔河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集聚磁场“引”一批。出台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7项政策,形成“汇才”政策包,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周期间,发布招聘岗位33个,接收报名登记208人,签订意向协议195人,三方协议4人。2021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07人、选调生8人,事业单位120人。全力抓好基地建设,在原电商产业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扩建,为5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成立了塔河县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设有“三区一馆一社一厅一堂一站”,可容纳100人参观学习。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为人才队伍积蓄“源头活水”。
厚植沃土“育”一批。发挥党校、新时代文明中心、职业技术学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依托“云端大讲堂”,采取“实践+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培育实用型人才,邀请省农科院2位专家就春耕种植和大豆植保技术对新型农民进行网络培训,选派8名骨干人才到先进农村党支部考察学习,组织青年人才深入二十二林场开展“忆艰苦岁月,做时代先锋”情景党课,重温大兴安岭人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储备库,对选调生实行“一对一”培养,选派2名县直单位青年人才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1名优秀事业单位青年人才调任到机关,1名青年人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方位培养锻炼人才。
建设港湾“留”一批。加大对人才的扶持激励力度,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安置补贴、工资待遇、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服务,逐步构建覆盖全县、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春节期间为各类专家发放慰问金2万元。累计投入人才发展资金110万元,用于设立人才安置补贴、人才培训补助等,为人才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举办了“拔尖人才”评比和实用人才技术技能比武大赛,进一步体现人才价值,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打造以重才、爱才、育才、用才为主题的人才文化走廊,营造了“人才之家”的温馨氛围,为专家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助推广大人才服务塔河、扎根塔河。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3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70年前,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不是一个民族、多个民族或是人数多的民族的,而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就没有实现伟大复兴的可能,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各民族才有凝聚力,才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梦想。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提振民族团结进步的信心,用实际行动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民族地区彻底告别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就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堡垒。引领各族人民在紧紧凝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从而克服前行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迎来灿烂宽广的光明前景。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5
近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综述》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和谐乐章。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释放出磅礴力量。神州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诚然可视,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人才至关重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抓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核心要义,招才引育并举,用好“千里马”,激发发展新动能。
慧眼引才,绘制“政策图”。人才政策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人才政策好不好,吸引力强不强,既要看“新意”,也要看“诚意”。人才政策贵在“有效”。要围绕“人才”这个中心,“量身”制定灵活的政策,不能只片面注重“礼包”大小,要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优势,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保障配套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避免与其他地方的政策“同质化”。同时,要积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劳模、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激励保障方面着手,改善政策待遇及发展空间,让本土人才留下来、在外人才回得来。
精心育才,勾勒“发展线”。人才作为特殊的资源,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须抓紧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瞄准创新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积极主动从影响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破题”,转变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方式,为人才“减负松绑”,把人才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树立凭实绩、凭贡献、凭能力的评价导向,让他们少一些“瞻前顾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上;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支持人才提升自己,推动人才合理流动;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不能把人才当“花瓶”摆设,尊重个性、用好特长、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让人才有尽其所长的舞台,用良好的干事环境“栓心留人”。
务实用才,构筑“暖心房”。人才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悉心经营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关心关爱人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也要努力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要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强化跟踪服务,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了解人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纾解压力,解开心里“疙瘩”,在感情上“厚爱一分”,在工作上“高看一眼”、在解难上“多帮一把”,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用心构筑人才发挥的阵地和平台,给位子、压担子、定任务,让“千里马”在广阔的赛场上摸爬滚打、锤炼本领,切实催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新征程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让人才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让各级组织党员干部都具备“伯乐识马”的管理本领,期许挖掘更多的“千里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6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级组织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为乡村提供人才支撑关乎振兴的成效,组织部门要认真“选”出好苗子,“练”出千里马,“用”好实干家为大国事业再发力。
“试玉要烧三日满”,要更多地把好苗子“选”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优中选优、讲求质量,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降格以求。”组织部门要用好初心、使命、担当三把“筛子”;把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本领好的优质“苗子”筛出来,并根植在基层的“沃土”中;通过基层长时间的磨炼和“风吹雨打”后破土而出,成长为为民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为党排忧解难的“忠诚干将”,为国勇挑重担的“栋梁之才”;如此“驻村”干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带领群众振兴乡村、再创佳绩。
“千锤百炼始成钢”,要更好地把千里马“练”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理论强、学历高的90后、00后年轻干部的主要特征:从小生活优渥,吃苦少是他们的生长环境;但基层经验欠缺,对社会各方面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是他们的短板。常言道:“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一遛”,纵然你有千里马的特质也要有驰骋千里的耐力;如何让“温室花朵”开出“铿锵玫瑰”的艳丽,需要年轻干部经历基层和艰苦岗位的磨练。唯有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才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才能面对百年复杂局面。
“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更快地把实干家“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人单位要深刻理解讲话内容,破除人才发展束缚,摒弃唯“学历”选才,唯“资历”用人的思想;坚持把经验足的“土专家”能力强的“实干家”用起来,以实绩论“英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选”对苗,“练”出千里马,“用”好才,同时关心关爱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推动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心得体会篇7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个孕育生机的季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精准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号文件要求,要继续坚持发挥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作用,通过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和加大政策保障与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答卷,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让人民吃饱饭也是历代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近百年的反抗历史中,农民始终是改革与革命的坚实力量与基础,促进乡村建设成了乡建派孜孜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率先支持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最为生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始终是事业的核心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当前,乡村振兴是“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与使命,做到一切为了农村发展、一切服务农村治理、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共享。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三农”事业发展更需要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实施“神农英才”计划,打造一流的农业科技领军队伍。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解决好保基本的粮食供给“够不够”问题,保多样保质量的“优不优”问题,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的“有没有”问题,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到了非壮大不可、非强健不行的时候。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和优质人才的持续外流,广大农村地区也急需各类新鲜的血液与力量。“三农”事业的发展需要拓宽人才来源来激发振兴的源动力,尤其需要的是拥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农科学子。
强农兴农为己任,稼穑青年勇担当。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培育农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个战线上为三农事不懈奋斗。忆往昔,一代代农大学子不改朴实与奋斗的底色,有的长期致力于攀登学术的高峰、有的长期扎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与岗位,都在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与富庶之梦不遗余力地努力着、奋斗着。看今朝,农大学子更是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锐意进取、笃行不怠。农大青年参与社会实践调研的身影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躬耕砺读、投身劳动的汗水滴落在作为劳动教育基地的涿州教学实验场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笑容也永远留在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和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的纪念册上。走进中国农大的校门,就是开启了终身相伴的稼穑之缘;走出中国农大的怀抱,就是踏入了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的未来,辽阔而美好,任重而道远。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定能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农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青年一代施展才华抱负、实现人生理想的广阔舞台。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农大青年当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谆谆教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成长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