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家课本摘抄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为政 2. 24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045 八佾 3. 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 对曰:
“不能。
”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051八佾 3. 1 2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 055 八佾 3. 1 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 何谓也?” 子曰: "不然!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
056 雍也 6. 21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 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 126 雍也 6. 27 子见南子, 子路不悦。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 天厌之!
天厌之!”129 述而 7. 20 子不语怪、 力、 乱、 神。
145 述而 7. 22 子曰:
“天生德于予, 桓雎其如予何? ” 147 述而 7. 34 子疾病, 子路请祷。
子曰:
“有诸? ” 子路对曰:
“有之。
《诔》 曰:‘祷尔于上下神祗’ ” 子曰:
“丘之祷久矣。
” 157 子罕 9. 5 子畏于匡, 曰:
“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 180 子罕 9. 9 子曰:
“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 184
子罕 9. 1 2 子疾病, 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 曰:
“久矣哉, 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 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 予死于道路乎? ” 185 先进 1 1. 9 颜渊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 217 先进 1 1. 1 2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 218 宪问 1 4. 35 子曰:
“莫我知也夫!
” 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 ” 子曰:
“不怨天, 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
310 宪问 1 4. 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 曰:
“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 子曰:
“ 道之将行也与, 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
310 季氏 6. 8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 365 阳货 1 7. 1 9 子曰:
“予欲无言。
” 子贡曰:
“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 ”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 389 尧曰 20. 3 孔子曰: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 无以立也;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
” 428
孔子相信天命, 对天命的理解也是坚定地。
对天命的解释恐怕需要很大的篇幅。
这里不详细展开。
下面我着重来讲一讲孔子对鬼神的认识。
在以前中小学的学习中, 对孔子于鬼神的态度的概括就是‘敬鬼神而远之’。
其原话出于论语中‘雍也 6. 21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 ’ 。从‘述而 7. 20 子不语怪、 力、 乱、 神。’ 中也可以看出。
但是在书籍中我们看到孔子是信奉鬼神的。
那么 孔子对神到底是社么 态度呢? 是相信, 还是不相信? 我认为他还是相信的。
孔子在生活中提及鬼神之处并不算少,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探讨一下。
例如, 为政 2. 24 中,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孔子一生以维护周礼为己任, 礼中便有规定鬼神各有分工, 管辖社么, 就保佑社么, 越权的事情不做。
人们祭祀的时候也要守礼,不祭祀自己该祭祀的鬼就是谄媚。
可见, 孔子已将周礼融入自己对鬼神的认知之中。
又如八佾 3. 1 2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
鲜明地反映了 孔子的尊神思想, 孔子在祭祀的时候, 便如同祖先(神)
真的在那里一样, 可见, 在孔子的脑海里是真的有神的形象存在的, 也就是说孔子是信神的作用的。
对于祭祀他是一点也不马虎的, 十分虔诚的, 这与其重礼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重礼是注重的过程, 而信鬼神则是其重礼的重要原因之一。
孔子说, 我不能亲自参加的祭祀活动, 是不会请别人代理的, 体现了 孔子笃信鬼神之说, 事必躬亲。
再如述而 7. 34 子疾病, 子路请祷。
子曰:
“有诸? ” 子路对曰:
“有之。
《诔》 曰:
‘祷尔于上下神祗’ ” 子曰:
“丘之祷久矣。
”
孔子是相信鬼神能够帮助他驱走疾病的, 因此他必然相信鬼神的存在。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 上天也是为了 保证礼的需要。
天子是上天的儿子, 是上天的法定代言人, 是“君权神授”的产物, 作为维系封建社会关系的重要精神支柱, 儒家思想中, 必然有神灵上天的一席之地。
那么孔子为社么会有前后自相矛盾的话语呢? 因为孔子虽是圣人, 但毕竟生活在古代, 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对鬼神没有彻底、 详细的认知。
因此, 无法向学生言说社么, 故当学生问起时, 就采用迂回的说法, 要学生‘敬鬼神而远之’, 对别人也表明自己不言鬼神之事。
推荐访问:儒家课本摘抄与心得体会 儒家 摘抄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