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4篇

时间:2022-06-15 08:5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4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篇1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于五四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见证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峙、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下创建的,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与实践的突破与发展对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启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学习与总结,让我对领悟党的方针、坚定党的信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摆脱阶级的压迫和失败的厄运,把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通过不断坚持学习、研究、认识、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但能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实际难题,同时该理论也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指导纠偏。

  二、紧跟党的实践创造

  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更是贯穿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集中成果,成为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始终坚持真理、敢于正视问题、勇于刮骨疗毒,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屡屡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时先进并不代表永远先进,如果放松了自身建设,淡化了性质、迷失了方向、动摇了理想信念,这种政治上的先进性就会丧失,一切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源不断地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陷入低潮,然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尚然屹立世界东方,我想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好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在我们依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我想,除了向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奋进的决心,还有一代代的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品格,是每一位党员入党宣誓时的政治承诺。“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杀敌报国、严守秘密、视死如归是对党忠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坚守本色,是对党忠诚;“对党忠诚”也是实践的,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践诺,自觉主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勤感努力工作。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这代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同时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我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沉淀下来,以淡薄的心态进行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小我“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成大我"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篇2

  一、发展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树立正确的参政议政观

  今年是我第二届当选政协委员,记得第一届刚刚当选政协委员时,有人告诉我,政协提案根本无用,提了也是白提。事实真是这样吗?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深知没有经过调查和实践检验的说法不能妄信。

  本着要对得起政协委员的称号、要对百姓负责的朴素想法,2013年,我在当选后的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急救能力建设的建议》的政协提案。由于提案基于我多年采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且数据扎实、方法可行,在提案的推动下,我市拨出专款、专区,不仅新建了吉林市急救中心,而且增加了10个急救分站和100名公益岗位。吉林市急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当市急救中心的医生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说感谢时,我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更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通过这件事,我备受鼓舞,真正的了解到所谓提案无用的说法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只要我们委员提出的是真正有用、可行的提案、建议就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定会通过政治协商的平台,通过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式得到体现,并给我们的城市、人民和生活带来改变。

  因此,发展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参政议政观。如果每位委员都能积极的参政议政,那么我们政协提案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得以提升。

  二、发展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孟子》中说达则兼济天下。每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我看来,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帮助,施加有益的影响。

  我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时刻把党的政策方针、百姓的需求和百姓的呼声放在心里。具体体现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时,要多提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少提个体问题;要多为百姓说话,少为自己说话;要多站在全市的角度思考,少站在局部的角度考虑;要多从有益长远发展的方向提出问题,少从短期利益的方向解决问题。

  三、发展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

  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实践中,我感到增强参政议政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增强学习能力。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随时关注我市和国家、国际形势;对新推出的相关规定要及时学习、及时了解,这样才能做好参谋。

  其次,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当某一种现象或事件引起我们的注意时,这时往往需要我们进行走访调查、多方了解,并进行分析,以此来发现问题的共性、分析原因。

  最后,增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提案不仅是能发现问题,更在于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打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提案的可行性。因此,我们不能只管提出问题,却把解决问题抛给相关部门,而是应该自己通过思考提出解决的好办法、好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委员的作用。

  四、发展政治协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善用平台善于商量

  我认为,只要是好的提案、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益的提案,就应该充分利用政协搭建的平台和委员自身的力量,共同努力促进提案的实施。

  比如,今年我同时参与提出了《关于破解我市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我市下穿隧道安全的建议》两个提案。在政协组织相关部门答复的会议上,我认识并了解了负责我市下穿隧道交通标志施划的具体部门和负责人。通过后续和交通管理方面的采访和合作,我多方和交警进行交流,最终取得了他们的认可,在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我市主要的下穿隧道,施工设置了交通反光条和标志。每当我晚间开车经过下穿隧道时,看到反光装置能发挥作用,促进过往车辆的安全,就非常开心。

  因此,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篇3

  1919年我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了改变民族的悲惨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尝试了各种变革,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基本胜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绝非偶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们要从近代史中感悟到党形成“初心和使命”的历史背景,从党史中感悟到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信念力量,更加深情地感悟在新时代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一)树牢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意识

  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在逆境中奋起,提出并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战指导方针,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民众,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坚持八年之久,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通过学习我们党的革命史,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锤炼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补足“精神之钙”熔铸“信念之魂”,激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不竭动力。

  (二)理解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提高政治三力

  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公开发动全面内战。为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奋起反抗。我们党准确分析双方在军队力量、经济力量及外来援助等方面的形势,以精准的政治判断力、高超的政治领悟力、过硬的政治执行力,迅速决断,以排山倒海之势,在短短4个月内,相继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我们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逻辑和历史渊源,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意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背好装有信仰、使命和担当的“初心行囊”,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不断修炼自我、在政治生活不断淬炼自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践行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

  革命年代,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国民党没有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真诚地解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民生问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需要当成工作重心,才解决了千百年来桎梏农民的土地问题。为人民谋幸福,在任何时代都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必须发扬和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切实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想事情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原则落实到本岗的具体工作中去。比如在我们法制室信访工作中,惟有把信访人、信访件、信访事当成家人、家书、家事来对待,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我想这就是践行初心使命最的直接的做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心得篇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前进的征程上,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始终保持的正确方向和坚持走的康庄大道。人类现有历史上的一切抗争和革命,从本质上说都是在寻求一种文明,科学,公平,自由,以人为本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社会政治环境。人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幸运的,因为中国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宜中国实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而欧洲以法国为例,他们的大革命表面上看,是翻天覆地的,但是最后却依然换汤不换药,革命在缺失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没有了成果。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群众中走来的政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脉相连。中国人民的真实需要和渴求是什么?我们的党心中最清楚。中国人民的这种渴望和需要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现代史就开始萌发、开始唤醒的。

  老百姓当家作主人,是旧社会中国百姓的最大梦想。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奴役,根本没有民主可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人民民主专政取代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否定了极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使国家机器、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回归到人民手中,人民从此获得了彻底解放,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梦想。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什么是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念念不忘深刻思考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问题,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我们首先就应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以及我们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怎么想,如何做。

  一、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国人民的决定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要在这条大道上走的稳,走的远,走的坚定要把握好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新就新在他在不断的发展,好就好在他在不断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仅党中央部门就集中进行了五次改革,国务院机构集中进行了八次改革,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保障。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制度上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构成的“四梁八柱”。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支持和保证着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他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他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政治协商,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协商,是协商民主重要的制度化渠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则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为制度载体,共同体现着人民民主。在上述制度中,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的原则和精神都得到了贯彻,再加上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党内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基本形成了科学完备、协同配合的制度体系。在结构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都有各自相应的制度安排,它们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的制度体系;在功能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相得益彰。由此可见,这一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政治制度体系,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支撑着“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并将其特点和优势由抽象落地为具体、从理论转化为现实。

  三、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保证强有力的民心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民主地形式、拓展了民主地渠道、加深了民主地内涵。

  实现民主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地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地评判标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地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拓宽民主协商渠道,深入开展多种协商,建立健全多种协商方式,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推荐访问:心得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