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3-11-26 08:2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什么是“作风”?我认为,“作”就是作为、行为;“风”就是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作风,就是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4篇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篇1

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

什么是“作风”?我认为,“作”就是作为、行为;“风”就是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作风,就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的东西。一个干部工作出现失误,你要看是偶尔失误,还是经常失误。偶尔失误不能说是工作作风问题,因为它不具有经常性;一个问题首次出现,也不能说是作风问题,因为不具有一贯性;一个干部出问题,不能说是整个单位作风有问题,因为不具有普遍性。作风的本质是思想,思想的表象是作风。观作风就是观思想,转作风就是转观念。

如何观作风、转作风?本质上就是如何从作风看待干部问题。简而言之,四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变,考其绩。

一要听其言。

看干部,首先要听其言,言由心生。语言不仅反映干部的表达能力,而且反映干部的知识素养、理论功底、工作思路和精神境界;语言不仅能反映干部的工作业绩,还能看出干部的发展潜能。长期不学习的干部,张嘴就听得出来。俗话说“只要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对工作没有研究和思考的干部,谈工作不可能娓娓道来;没有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干部,只能报一点手头上的流水帐;学习不上心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陈词滥调;说都说不出来的人,很难指望他能做得出来。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潜能释放不出来的原因,是被自己的认识水平所制约,被自己的思想、思路所束缚。所以,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风决定作为。语言的表达力,反映了你的思想力和工作力,反映了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考察干部中,专门在最后安排一个考察组与被考察人集体面谈环节。

如何提高干部的表达力、思想力,关键是提高学习力。干部的能力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如何学?学什么?一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总遵循和方法论。二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三要学习先进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包括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等。四要学习基层的首创精神,很多创新做法都是发端于基层、首创于群众。五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最大的实践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全部来自实践锻炼。智慧和才干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实践甚至苦难。所以多干活不吃亏,吃亏是福。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意加强对工作的总结、对经验的积累、对失误的修正、对教训的吸取,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二要观其行。

观其行,就是观作风。根据作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要做到“五看”:

一是不仅要看干部怎么说,更要看干部怎么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知道,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但语言是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说得好,不等于做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干部,才是可堪重用的干部。有的人善于夸夸其谈,成天摇头晃脑点评别人,自己却一事无成,要警惕这种现象。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一贯表现,还要看干部的现实表现。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反之,过去落后不等于现在落后,现在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世界在变,干部也在变。我们考察评价干部,既要前后分析看干部发展变化,还要横向比较看干部之间差异优劣,但主要是看现实表现和当前工作。最近,市委根据换届后干部出缺情况,调整了一批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正职。干部工作是动态的,原因是干部是动态的。有的过去干得好,在新的岗位上同样干得好,说明这种干部有潜质,还可以给他压担子;有的过去干得好,到了新岗位不适应,工作打不开局面,我和组织部长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调整!

三是不仅看干部在日常工作上的表现,还要看在关键时刻、大是大非上的表现。有的干部平常表现倒也过得去,但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时就斤斤计较、固执己见、经不起组织考验;有的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差,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有问题,缺乏政治定力;还有的干部工作也算努力,但每到干部选拔时想法太多,甚至躲在背后搞小动作等,这些都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的。

四是不仅要看干部执行组织决定和上级指示的态度,还要看对待下级、对待群众的态度。看干部有三个维度:一是俯视,就是站在领导岗位上看干部,看到的是干部对待上级的态度,无疑这是干部最阳光的一面;二是平视,就是同级之间相互看,大家长期相处、知根知底,对其思想境界、为人处事、工作能力的判断,应该不会有大的出入。但相互之间也会有所保留,有些干部欺骗性、隐蔽性很强,生活中不乏一致公认的好干部,突然间出了问题。三是仰视,就是从下往上看干部,也就是群众看干部,往往和领导看干部的结论不一样,这时做领导的就要多打几个问号:是大胆改革、坚持原则、顶真碰硬得罪人了?还是侵害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呼声?对前者,我们要坚决保护,为负责的人负责,为担当的人担当;对后者,我们要及时教育和纠正。所以在干部推荐和考核中,专门设计了a、b、c三种票,根据就在这里。在这里我还想说,赢得群众的支持,不是放弃原则,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真正要赢得群众拥护的,必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敢于化解工作矛盾和破解工作难题。这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顶真碰硬的干部,在x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的:“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五是不仅要考察干部在八小时内工作期间的情况,还要了解八小时外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的情况。有少数干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种干部在八小时之内的表现是带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的,其本来面目只有在他极小的圈子里,或在面对物质诱惑时才暴露出来。有的干部在体制内很本分、很老实、也很敬业,干部职工的印象很好,但在体制外表现怎么样?在和老板打交道时素质如何?在铜陵工作期间,我经常向投资商了解干部情况,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近省委巡视组反馈了对我市两县一区的巡视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说明在很多干部心目中“四个意识”扎得不够牢。有的干部没有敬畏,不知道害怕,这是糊涂胆大。国英省长有一句口头禅:“没有文化,不知道害怕”。

三要察其变。

什么叫“察其变”,就是把干部放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利益导向下来观察和考验干部。比如面对岗位变动,有的干部很快进入角色,不仅原来的岗位工作出色,而且在新的岗位上很快打开局面,说明这个干部素质很全面,可以多压担子。所以组织上强调干部要多岗位轮岗,一个目的是观察和锻炼干部。多一个岗位历练,就多掌握一门工作规律,多熟悉一个领域的工作,几个岗位一锻炼,干部就全面了,综合素质就强了;另一个目的是考验干部。看有没有这个潜质。如果一个干部只能干好某一项工作,那就说明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再比如面对表扬和批评,有的干部宠辱不惊,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一如既往干好工作,这种干部有定力,可信任;有的干部面对成绩和表扬,骄傲自满,心浮气躁,取得一点成绩就不知道接下去怎么干,似乎在等着组织提拔似的,这种干部没大出息。还有的干部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面对批评或者满腹牢骚,或者内心抗拒,这种干部自我评价高于组织评价、高于社会评价、高于群众评价,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组织、对待他人,有“骄、娇”二气。《道德经》第三十三篇开篇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看这种人既不“知人”,也不“自知”,既不明、也不智。比如面对权力考验,有的干部在没有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前,尚能做到谦虚谨慎、勤学苦干,一旦手中掌握实际权力,便变质变色,最后被权力这把“双刃剑”所伤。还比如面对领导和群众,有的干部对待领导和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一样,甚至对待台上领导和台下领导的态度变化还很大,这种干部很势利,往往这种干部很有欺骗性,其欺骗性只有离开领导岗位后才能看得清。比如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的干部两袖清风、公私分明、不谋私利,只谋事业,这种干部经得起考验;有的干部只要别人稍不留意,就钻着空子、变着法子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大家要防范这种人;有的干部热心打小报告,甚至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班子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公开化、扩大化、复杂化,看热闹不嫌事大,妄图从中讨好谋利,这种干部一般不会有好下场。还比如在对待分内和分外工作,有的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善于协调,注意沟通,主动协作,积极补台,甚至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局观念。也有的干部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事情,从不愿为别人多做一点事,生怕好了别人,实际上有得必有失,这种人失的多、得的少。

四要考其绩。

实绩是衡量和评价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干部所有的能力、素质,最终都会在工作实绩中体现出来。如何看待实绩?一度有人提出: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对不对呢?乍听起来是对的,看干部用干部不凭实绩凭什么呢?但深入分析一下,简单凭实绩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这就涉及一个实绩分析问题,也就是要用正确政绩观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因为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首先,实绩具有过程性。一个领导上任或一个班子换届后,其实绩要到两三年后才能初步显现。无论是工作推进、项目建设,还是班子建设、队伍管理,包括作风建设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其次,实绩具有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实绩表现在发展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有些可以量化,有些不能量化;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一个干部的思想、作风、口碑都是政绩,如焦裕禄、牛玉儒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的政绩和影响,更多的是精神的、是无形的。再次,实绩具有整体性。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很难说工作取得成绩仅仅归功于某一个人。工作成绩是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甚至相互包容的结果。反之亦然,工作中出现问题也不是一个人的,班子成员都有责任,只是不同岗位责任不同而已。如出现腐败问题,能说是纪委书记一个人的责任吗?不能!首先领导班子要承担主体责任,书记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纪委书记负专责监督责任,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负其责。所以我们提倡: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实绩不等于德才,衡量干部的主要标准还是要通过工作实绩看其德才素质。

根据实绩分析的观点,我们考核评价干部,必须做到“四看”:

一是不仅看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看取得实绩的工作基础、难易程度及未来影响。看干部,首先要看他所在的部门工作是不是进步了、发展了,简而言之,就是看他干不干事、出不出活。干好事,坏人反对;干坏事,好人反对;不干事,好人坏人都反对。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所以,当干部首要任务是干事、干好事、不干坏事。其次,要对业绩进行分析。同样的工作业绩,工作基础不一样,难易程度肯定不一样;同样的工作业绩,是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留有后患的政绩,还是实事求是、留有后劲、科学发展的政绩?也就是说,政绩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关键看你怎么选择:是拼搏进取、酣畅淋漓地干一番事业,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地虚度光阴。尽过心、尽过力,死而无憾;不上心、不上进,遗憾终生。当干部的成就感在哪里?是职务的高低,还是收入的多少?我认为,人在社会上,职务和收入不能说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职务和收入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那么我们的行为取向就会出现异化。追求职位的会不遗余力地去谋官,追求收入的会不择手段地去捞钱。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的人即使当上省部级干部仍然心不满足,最后身陷囹圄;有的人身价过亿,仍然违法乱纪,最后鸡飞蛋打。那么,当干部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对群众有利的事,由此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当干部的成就感,就是体验干事的艰辛和成事的喜悦,做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事情。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可谓“政声人去后,人品闲谈中”。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投入程度和敬业精神,还要看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样是敬业精神强的干部,还要看他工作思路是否正确,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对思路清晰、具有潜力的干部,应多压担子,多指路子,鞭策多于鼓励;对勤奋敬业、竭心尽力的干部,应多给支持,多予帮助,鼓励多于鞭策。

三是不仅要看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政绩,还要看干部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从实绩看德才,实绩不等于德才。但德和才也不能完全划等号。用干部凭德才,但首先看德,其次看才。为什么要“以德为先”呢?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德不厚者物不载。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有德有才,有的干部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甚至也有无德无才的干部,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干部都是德才兼备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干部推荐和考核中的票数,要有科学的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防止“唯票”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推荐票只是一个方面,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党管干部嘛!都靠票来定,党管干部怎么落实啊?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正常情况下,选人用人还是要从得票靠前的干部中去选,得不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人不能用,至于得票名次倒不一定要太在意。但是,如果得票情况与党组织平常掌握的干部德才和实绩情况相差悬殊,就一定要慎重对待,是投票环节出现了不正常情况,还是组织上平时掌握的情况失真,要深入进行考察、甄别,作出正确判断。”同时还特别指出“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应该由党组织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德才和业绩好的干部,即使得票相对少一点也可以用;德才和业绩差的人,即使得票很高,组织上不仅不用,还要追查票是怎么得来的。新修订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纠正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唯票、唯分、唯年龄、唯学历的现象,真正落实了党管干部原则。

四是不仅要看到在重要岗位、显著位置上展示才干、作出成绩的干部,更要关注那些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干部。现实生活中,身处重要岗位做出一定的成绩并不难,因为你的岗位重要、资源丰富、领导支持、社会关注。而身处生冷部门做出一定成绩却不易,甚至要付出比别人高出几倍的努力。因为你缺乏资源、缺乏关注,支撑你干工作的只有党性和责任。所以,对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要做到三句话:格外关注、多加留意、不能亏待。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篇2

同志们:

近日,xxx同志以“践行严实作风,在忠诚、干净、担当、实干上做表率”为题,为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讲了一堂主题鲜明、精彩生动、语重心长、发人深省的党课,使我们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学习贯彻好xx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更加坚实地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这次党课,是贯彻落实xx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干部的实际行动。借此机会,围绕汲取典型案件带来的深刻教训,结合对xx书记讲话精神的初步学习,谈一些体会和认识,给同志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其中第一个就是忠诚。对党忠诚是修身之本,忠诚才可靠,可靠才可信,可信才可用。如何做到对党忠诚?我认为就是既要把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高线”,同时,还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底线”是堤坝,起保障作用;“高线”是灯塔,起引领作用。只有守好这“两条线”,才能真正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第一,要坚持理想信念宗旨这条“高线”,挺起精神脊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不是“同路人”的“俱乐部”,也不是谋生糊口的“利益集团”,更不是“先得月”的“近水楼台”。党要求每一个成员应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于那些在政治上走歪、在经济上走邪、在生活上走乱的党员干部,说到底还是改变了理想,信仰发生了偏离和动摇,由信仰共产主义变成了信神信教、信奉利益之上。理想信念是宏观远大的,但又是具体实在的。完成好这一毕生任务,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四立”:一是立志。总书记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最根本的是靠永不放弃的坚定信仰。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二是立德。古语讲,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腐败分子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失德。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一旦被抓,就成了最大的讽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做人与做官结合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结合起来,站稳党的宗旨立足点,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三是立行。客观的说,即使是在领导岗位上锻炼多年的同志,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失误,但是关键要认识错误、修正错误。要经常以党规党纪为标尺,以正反两方面典型为镜,检身正己、常思不足,以内省之心为思想系上“安全带”、给行为加装“防护栏”。特别是要把慎初、慎微、慎独、慎友作为一种操守,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独处之时反躬自省、谨言慎行,细微之处保持警觉、警醒,这样也就把政治安全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四是立学。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在变化,任务在变化,人也在变化。现在合格,不等于永远合格;现在优秀,不等于永远优秀。我们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把世界观改造作为终生课题,特别是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坚定政治立场,提升理论素养,提高践行能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第二,要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对党绝对忠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从过去的教训来看,一些干部出现腐败问题,往往都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也往往都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导致的。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必须让纪律规矩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首先,要把纪律规矩的意识立起来。我们党成立伊始就是个纪律严明的党。蒋介石在反思国民党失败教训时,曾概括了共产党的七大优点,排在首位的就是“组织严密、纪律严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就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唤醒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修对党忠诚之身,做对党忠诚之人,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其次,要把纪律规矩的标准明起来。现在有些人违纪被查了才知道党的纪律规矩,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规矩包括4个方面: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特别是《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一个正面清单,一个负面清单。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真学习、真研究、真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绝不能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作表面文章。第三,要把纪律规矩的实施严起来。党的纪律规矩不可谓不多,但仍然有些人突破底线,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治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作为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纪律规矩,既要心向往之,更要力尽行之。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中央提倡的要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法律规范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决不允许搞一言堂,坚决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严肃性。

从大量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分子来看,有一些人起初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的出身寒门,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才成长起来;有的经过奋斗,也做了不少贡献。为什么这些人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以身试法,直至沦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的腐败分子?我感觉,主要是他们内心惯性心理、侥幸心理、交易心理、攀比心理“四种心理”在作祟。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以案为鉴,自我反思拷问,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

一要牢记“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永远没有休止符”,消除惯性心理。腐败问题可以说是积弊已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但最严重的当属形成了所谓的“官场文化”。正是这种落后的文化,使得升官发财的没落心理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大势之下,这种惯性心理一直没有根除。对此,大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对反腐败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查处的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铲除腐败的强大决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部署,决不能冥顽不灵、我行我素,否则必然是自掘坟墓。

二要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消除侥幸心理。客观地讲,一些违纪违法者对党纪国法不可谓不清楚,但面对各种诱惑,仍然飞蛾扑火、以身试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心存侥幸。有的自以为行为隐蔽、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可以高枕无忧;还有的认为小贪不要紧,只要不大贪就没事,等等。这种侥幸心理,实际上是低估了党铲除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高估了自己的伎俩和本事,错估了党纪国法的威严和力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是本分,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也就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自由当儿戏。如果不能抵御金钱、名利、美色的诱惑,等待自己的必将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三要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滥用则引火烧身”,消除交易心理。“官本位”、“利本位”和“等价交换”思维,是催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一个重要诱因。对于身居要职、手握实权的腐败分子来讲,他们不是把权力用来为民造福上,而是当成捞取利益的“资本”。错误地认为,给别人操心了、办事了,多少拿点好处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大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全然不想自己的权力从何而来,手中的权力又该为谁而用。我们要明白,权力来源于人民,只能用来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权力。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党组织长期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到今天确实很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始终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慎重用权。同时,要十分注重家风建设,对家里人、身边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着力营造崇尚廉洁、遵纪守法的家庭文化,做到自己清、家人清、身边清。

四要牢记“当官发财两条道,为官心中要有戒”,消除攀比心理。一些腐败分子在入仕之初,尚属两袖清风,但是与市场中各方利益交集久了,与一些企业交往久了,心态就发生了变化。耐不住了清贫,心随“风”动、魂随“浪”摆,在多变中迷失方向,在多元中丧失原则,在多样中动摇立场,最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用在了为自己谋取私利上。这里关键要解决一个十分现实的核心问题,就是“当官”与“发财”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天职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必须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在欲望诱惑的面前心神宁静、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从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发展规律来看,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重要原因。我们要坚决贯彻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关于落实“两个责任”,我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这里再给大家讲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部门在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面前,一定要敢于作斗争、敢于唱黑脸,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职责。对于党委(党组)来讲,履行主体责任重点要抓好五件事:一是选好用好干部,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四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五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这里面,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党委(党组)其他同志必须履行好“一岗双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防止出现重大问题。对于各级纪律监察部门来讲,就是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纠“四风”、反腐败,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党内关系要正常化,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防止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对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深入研究、抓好落实。

第二个关键词:查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查处问题、查办案件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高悬反腐利剑,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确保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主业,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巨腐”案件,努力取得群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三个关键词:纠风。经过“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变化,但绝不能认为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实际上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到位,病源还在、病根未除,稍有松懈,就极易死灰复燃。这就需要我们抓常、抓细、抓长,推动形成自觉、形成习惯、形成常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决不能心存侥幸,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打擦边球、变换花样

第四个关键词:创新。创新,居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各个方面。我个人理解,创新也理所应当涵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要作为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比如,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如何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权力运行监控。这里我只是把题目提出来,希望大家按照上级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落实。

同志们,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事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燃烧激情,奋发作为,努力推动xx市高质量发展!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篇3

同志们:

近日,xxx同志以“践行严实作风,在忠诚、干净、担当、实干上做表率”为题,为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讲了一堂主题鲜明、精彩生动、语重心长、发人深省的党课,使我们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学习贯彻好xx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更加坚实地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这次党课,是贯彻落实xx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干部的实际行动。借此机会,围绕汲取典型案件带来的深刻教训,结合对xx书记讲话精神的初步学习,谈一些体会和认识,给同志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其中第一个就是忠诚。对党忠诚是修身之本,忠诚才可靠,可靠才可信,可信才可用。如何做到对党忠诚?我认为就是既要把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高线”,同时,还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底线”是堤坝,起保障作用;“高线”是灯塔,起引领作用。只有守好这“两条线”,才能真正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第一,要坚持理想信念宗旨这条“高线”,挺起精神脊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不是“同路人”的“俱乐部”,也不是谋生糊口的“利益集团”,更不是“先得月”的“近水楼台”。党要求每一个成员应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于那些在政治上走歪、在经济上走邪、在生活上走乱的党员干部,说到底还是改变了理想,信仰发生了偏离和动摇,由信仰共产主义变成了信神信教、信奉利益之上。理想信念是宏观远大的,但又是具体实在的。完成好这一毕生任务,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四立”:一是立志。总书记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最根本的是靠永不放弃的坚定信仰。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二是立德。古语讲,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腐败分子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失德。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一旦被抓,就成了最大的讽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做人与做官结合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结合起来,站稳党的宗旨立足点,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三是立行。客观的说,即使是在领导岗位上锻炼多年的同志,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失误,但是关键要认识错误、修正错误。要经常以党规党纪为标尺,以正反两方面典型为镜,检身正己、常思不足,以内省之心为思想系上“安全带”、给行为加装“防护栏”。特别是要把慎初、慎微、慎独、慎友作为一种操守,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独处之时反躬自省、谨言慎行,细微之处保持警觉、警醒,这样也就把政治安全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四是立学。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在变化,任务在变化,人也在变化。现在合格,不等于永远合格;现在优秀,不等于永远优秀。我们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把世界观改造作为终生课题,特别是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坚定政治立场,提升理论素养,提高践行能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第二,要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对党绝对忠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从过去的教训来看,一些干部出现腐败问题,往往都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也往往都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导致的。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必须让纪律规矩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首先,要把纪律规矩的意识立起来。我们党成立伊始就是个纪律严明的党。蒋介石在反思国民党失败教训时,曾概括了共产党的七大优点,排在首位的就是“组织严密、纪律严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就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唤醒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修对党忠诚之身,做对党忠诚之人,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其次,要把纪律规矩的标准明起来。现在有些人违纪被查了才知道党的纪律规矩,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规矩包括4个方面: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特别是《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一个正面清单,一个负面清单。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真学习、真研究、真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绝不能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作表面文章。第三,要把纪律规矩的实施严起来。党的纪律规矩不可谓不多,但仍然有些人突破底线,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治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作为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纪律规矩,既要心向往之,更要力尽行之。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中央提倡的要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法律规范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决不允许搞一言堂,坚决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严肃性。

从大量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分子来看,有一些人起初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的出身寒门,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才成长起来;有的经过奋斗,也做了不少贡献。为什么这些人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以身试法,直至沦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的腐败分子?我感觉,主要是他们内心惯性心理、侥幸心理、交易心理、攀比心理“四种心理”在作祟。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以案为鉴,自我反思拷问,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

一要牢记“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永远没有休止符”,消除惯性心理。腐败问题可以说是积弊已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但最严重的当属形成了所谓的“官场文化”。正是这种落后的文化,使得升官发财的没落心理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大势之下,这种惯性心理一直没有根除。对此,大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对反腐败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查处的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铲除腐败的强大决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部署,决不能冥顽不灵、我行我素,否则必然是自掘坟墓。

二要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消除侥幸心理。客观地讲,一些违纪违法者对党纪国法不可谓不清楚,但面对各种诱惑,仍然飞蛾扑火、以身试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心存侥幸。有的自以为行为隐蔽、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可以高枕无忧;还有的认为小贪不要紧,只要不大贪就没事,等等。这种侥幸心理,实际上是低估了党铲除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高估了自己的伎俩和本事,错估了党纪国法的威严和力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是本分,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也就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自由当儿戏。如果不能抵御金钱、名利、美色的诱惑,等待自己的必将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三要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滥用则引火烧身”,消除交易心理。“官本位”、“利本位”和“等价交换”思维,是催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一个重要诱因。对于身居要职、手握实权的腐败分子来讲,他们不是把权力用来为民造福上,而是当成捞取利益的“资本”。错误地认为,给别人操心了、办事了,多少拿点好处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大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全然不想自己的权力从何而来,手中的权力又该为谁而用。我们要明白,权力来源于人民,只能用来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权力。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党组织长期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到今天确实很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始终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慎重用权。同时,要十分注重家风建设,对家里人、身边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着力营造崇尚廉洁、遵纪守法的家庭文化,做到自己清、家人清、身边清。

四要牢记“当官发财两条道,为官心中要有戒”,消除攀比心理。一些腐败分子在入仕之初,尚属两袖清风,但是与市场中各方利益交集久了,与一些企业交往久了,心态就发生了变化。耐不住了清贫,心随“风”动、魂随“浪”摆,在多变中迷失方向,在多元中丧失原则,在多样中动摇立场,最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用在了为自己谋取私利上。这里关键要解决一个十分现实的核心问题,就是“当官”与“发财”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天职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必须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在欲望诱惑的面前心神宁静、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从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发展规律来看,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重要原因。我们要坚决贯彻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关于落实“两个责任”,我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这里再给大家讲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部门在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面前,一定要敢于作斗争、敢于唱黑脸,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职责。对于党委(党组)来讲,履行主体责任重点要抓好五件事:一是选好用好干部,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四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五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这里面,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党委(党组)其他同志必须履行好“一岗双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防止出现重大问题。对于各级纪律监察部门来讲,就是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纠“四风”、反腐败,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党内关系要正常化,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防止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对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深入研究、抓好落实。

第二个关键词:查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查处问题、查办案件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高悬反腐利剑,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确保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主业,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特别是要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巨腐”案件,努力取得群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三个关键词:纠风。经过“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变化,但绝不能认为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实际上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到位,病源还在、病根未除,稍有松懈,就极易死灰复燃。这就需要我们抓常、抓细、抓长,推动形成自觉、形成习惯、形成常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决不能心存侥幸,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打擦边球、变换花样

第四个关键词:创新。创新,居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各个方面。我个人理解,创新也理所应当涵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要作为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比如,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如何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权力运行监控。这里我只是把题目提出来,希望大家按照上级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落实。

同志们,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事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燃烧激情,奋发作为,努力推动xx市高质量发展!

思想作风心得体会总结关于思想作风方面心得体会篇4

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

什么是“作风”?我认为,“作”就是作为、行为;“风”就是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作风,就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的东西。一个干部工作出现失误,你要看是偶尔失误,还是经常失误。偶尔失误不能说是工作作风问题,因为它不具有经常性;一个问题首次出现,也不能说是作风问题,因为不具有一贯性;一个干部出问题,不能说是整个单位作风有问题,因为不具有普遍性。作风的本质是思想,思想的表象是作风。观作风就是观思想,转作风就是转观念。

如何观作风、转作风?本质上就是如何从作风看待干部问题。简而言之,四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变,考其绩。

一要听其言。

看干部,首先要听其言,言由心生。语言不仅反映干部的表达能力,而且反映干部的知识素养、理论功底、工作思路和精神境界;语言不仅能反映干部的工作业绩,还能看出干部的发展潜能。长期不学习的干部,张嘴就听得出来。俗话说“只要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对工作没有研究和思考的干部,谈工作不可能娓娓道来;没有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干部,只能报一点手头上的流水帐;学习不上心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陈词滥调;说都说不出来的人,很难指望他能做得出来。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潜能释放不出来的原因,是被自己的认识水平所制约,被自己的思想、思路所束缚。所以,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风决定作为。语言的表达力,反映了你的思想力和工作力,反映了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考察干部中,专门在最后安排一个考察组与被考察人集体面谈环节。

如何提高干部的表达力、思想力,关键是提高学习力。干部的能力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如何学?学什么?一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总遵循和方法论。二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三要学习先进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包括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等。四要学习基层的首创精神,很多创新做法都是发端于基层、首创于群众。五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最大的实践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全部来自实践锻炼。智慧和才干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实践甚至苦难。所以多干活不吃亏,吃亏是福。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意加强对工作的总结、对经验的积累、对失误的修正、对教训的吸取,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二要观其行。

观其行,就是观作风。根据作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要做到“五看”:

一是不仅要看干部怎么说,更要看干部怎么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知道,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但语言是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说得好,不等于做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干部,才是可堪重用的干部。有的人善于夸夸其谈,成天摇头晃脑点评别人,自己却一事无成,要警惕这种现象。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一贯表现,还要看干部的现实表现。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反之,过去落后不等于现在落后,现在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世界在变,干部也在变。我们考察评价干部,既要前后分析看干部发展变化,还要横向比较看干部之间差异优劣,但主要是看现实表现和当前工作。最近,市委根据换届后干部出缺情况,调整了一批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正职。干部工作是动态的,原因是干部是动态的。有的过去干得好,在新的岗位上同样干得好,说明这种干部有潜质,还可以给他压担子;有的过去干得好,到了新岗位不适应,工作打不开局面,我和组织部长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调整!

三是不仅看干部在日常工作上的表现,还要看在关键时刻、大是大非上的表现。有的干部平常表现倒也过得去,但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时就斤斤计较、固执己见、经不起组织考验;有的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差,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有问题,缺乏政治定力;还有的干部工作也算努力,但每到干部选拔时想法太多,甚至躲在背后搞小动作等,这些都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的。

四是不仅要看干部执行组织决定和上级指示的态度,还要看对待下级、对待群众的态度。看干部有三个维度:一是俯视,就是站在领导岗位上看干部,看到的是干部对待上级的态度,无疑这是干部最阳光的一面;二是平视,就是同级之间相互看,大家长期相处、知根知底,对其思想境界、为人处事、工作能力的判断,应该不会有大的出入。但相互之间也会有所保留,有些干部欺骗性、隐蔽性很强,生活中不乏一致公认的好干部,突然间出了问题。三是仰视,就是从下往上看干部,也就是群众看干部,往往和领导看干部的结论不一样,这时做领导的就要多打几个问号:是大胆改革、坚持原则、顶真碰硬得罪人了?还是侵害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呼声?对前者,我们要坚决保护,为负责的人负责,为担当的人担当;对后者,我们要及时教育和纠正。所以在干部推荐和考核中,专门设计了a、b、c三种票,根据就在这里。在这里我还想说,赢得群众的支持,不是放弃原则,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真正要赢得群众拥护的,必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敢于化解工作矛盾和破解工作难题。这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顶真碰硬的干部,在x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的:“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五是不仅要考察干部在八小时内工作期间的情况,还要了解八小时外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的情况。有少数干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种干部在八小时之内的表现是带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的,其本来面目只有在他极小的圈子里,或在面对物质诱惑时才暴露出来。有的干部在体制内很本分、很老实、也很敬业,干部职工的印象很好,但在体制外表现怎么样?在和老板打交道时素质如何?在铜陵工作期间,我经常向投资商了解干部情况,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近省委巡视组反馈了对我市两县一区的巡视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说明在很多干部心目中“四个意识”扎得不够牢。有的干部没有敬畏,不知道害怕,这是糊涂胆大。国英省长有一句口头禅:“没有文化,不知道害怕”。

三要察其变。

什么叫“察其变”,就是把干部放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利益导向下来观察和考验干部。比如面对岗位变动,有的干部很快进入角色,不仅原来的岗位工作出色,而且在新的岗位上很快打开局面,说明这个干部素质很全面,可以多压担子。所以组织上强调干部要多岗位轮岗,一个目的是观察和锻炼干部。多一个岗位历练,就多掌握一门工作规律,多熟悉一个领域的工作,几个岗位一锻炼,干部就全面了,综合素质就强了;另一个目的是考验干部。看有没有这个潜质。如果一个干部只能干好某一项工作,那就说明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再比如面对表扬和批评,有的干部宠辱不惊,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一如既往干好工作,这种干部有定力,可信任;有的干部面对成绩和表扬,骄傲自满,心浮气躁,取得一点成绩就不知道接下去怎么干,似乎在等着组织提拔似的,这种干部没大出息。还有的干部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面对批评或者满腹牢骚,或者内心抗拒,这种干部自我评价高于组织评价、高于社会评价、高于群众评价,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组织、对待他人,有“骄、娇”二气。《道德经》第三十三篇开篇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看这种人既不“知人”,也不“自知”,既不明、也不智。比如面对权力考验,有的干部在没有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前,尚能做到谦虚谨慎、勤学苦干,一旦手中掌握实际权力,便变质变色,最后被权力这把“双刃剑”所伤。还比如面对领导和群众,有的干部对待领导和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一样,甚至对待台上领导和台下领导的态度变化还很大,这种干部很势利,往往这种干部很有欺骗性,其欺骗性只有离开领导岗位后才能看得清。比如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的干部两袖清风、公私分明、不谋私利,只谋事业,这种干部经得起考验;有的干部只要别人稍不留意,就钻着空子、变着法子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大家要防范这种人;有的干部热心打小报告,甚至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班子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公开化、扩大化、复杂化,看热闹不嫌事大,妄图从中讨好谋利,这种干部一般不会有好下场。还比如在对待分内和分外工作,有的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善于协调,注意沟通,主动协作,积极补台,甚至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局观念。也有的干部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事情,从不愿为别人多做一点事,生怕好了别人,实际上有得必有失,这种人失的多、得的少。

四要考其绩。

实绩是衡量和评价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干部所有的能力、素质,最终都会在工作实绩中体现出来。如何看待实绩?一度有人提出: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对不对呢?乍听起来是对的,看干部用干部不凭实绩凭什么呢?但深入分析一下,简单凭实绩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这就涉及一个实绩分析问题,也就是要用正确政绩观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因为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首先,实绩具有过程性。一个领导上任或一个班子换届后,其实绩要到两三年后才能初步显现。无论是工作推进、项目建设,还是班子建设、队伍管理,包括作风建设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其次,实绩具有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实绩表现在发展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有些可以量化,有些不能量化;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一个干部的思想、作风、口碑都是政绩,如焦裕禄、牛玉儒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的政绩和影响,更多的是精神的、是无形的。再次,实绩具有整体性。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很难说工作取得成绩仅仅归功于某一个人。工作成绩是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甚至相互包容的结果。反之亦然,工作中出现问题也不是一个人的,班子成员都有责任,只是不同岗位责任不同而已。如出现腐败问题,能说是纪委书记一个人的责任吗?不能!首先领导班子要承担主体责任,书记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纪委书记负专责监督责任,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负其责。所以我们提倡: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实绩不等于德才,衡量干部的主要标准还是要通过工作实绩看其德才素质。

根据实绩分析的观点,我们考核评价干部,必须做到“四看”:

一是不仅看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看取得实绩的工作基础、难易程度及未来影响。看干部,首先要看他所在的部门工作是不是进步了、发展了,简而言之,就是看他干不干事、出不出活。干好事,坏人反对;干坏事,好人反对;不干事,好人坏人都反对。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所以,当干部首要任务是干事、干好事、不干坏事。其次,要对业绩进行分析。同样的工作业绩,工作基础不一样,难易程度肯定不一样;同样的工作业绩,是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留有后患的政绩,还是实事求是、留有后劲、科学发展的政绩?也就是说,政绩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关键看你怎么选择:是拼搏进取、酣畅淋漓地干一番事业,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地虚度光阴。尽过心、尽过力,死而无憾;不上心、不上进,遗憾终生。当干部的成就感在哪里?是职务的高低,还是收入的多少?我认为,人在社会上,职务和收入不能说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职务和收入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那么我们的行为取向就会出现异化。追求职位的会不遗余力地去谋官,追求收入的会不择手段地去捞钱。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的人即使当上省部级干部仍然心不满足,最后身陷囹圄;有的人身价过亿,仍然违法乱纪,最后鸡飞蛋打。那么,当干部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对群众有利的事,由此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当干部的成就感,就是体验干事的艰辛和成事的喜悦,做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事情。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可谓“政声人去后,人品闲谈中”。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投入程度和敬业精神,还要看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样是敬业精神强的干部,还要看他工作思路是否正确,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对思路清晰、具有潜力的干部,应多压担子,多指路子,鞭策多于鼓励;对勤奋敬业、竭心尽力的干部,应多给支持,多予帮助,鼓励多于鞭策。

三是不仅要看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政绩,还要看干部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从实绩看德才,实绩不等于德才。但德和才也不能完全划等号。用干部凭德才,但首先看德,其次看才。为什么要“以德为先”呢?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德不厚者物不载。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有德有才,有的干部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甚至也有无德无才的干部,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干部都是德才兼备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干部推荐和考核中的票数,要有科学的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防止“唯票”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推荐票只是一个方面,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党管干部嘛!都靠票来定,党管干部怎么落实啊?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正常情况下,选人用人还是要从得票靠前的干部中去选,得不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人不能用,至于得票名次倒不一定要太在意。但是,如果得票情况与党组织平常掌握的干部德才和实绩情况相差悬殊,就一定要慎重对待,是投票环节出现了不正常情况,还是组织上平时掌握的情况失真,要深入进行考察、甄别,作出正确判断。”同时还特别指出“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应该由党组织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德才和业绩好的干部,即使得票相对少一点也可以用;德才和业绩差的人,即使得票很高,组织上不仅不用,还要追查票是怎么得来的。新修订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纠正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唯票、唯分、唯年龄、唯学历的现象,真正落实了党管干部原则。

四是不仅要看到在重要岗位、显著位置上展示才干、作出成绩的干部,更要关注那些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干部。现实生活中,身处重要岗位做出一定的成绩并不难,因为你的岗位重要、资源丰富、领导支持、社会关注。而身处生冷部门做出一定成绩却不易,甚至要付出比别人高出几倍的努力。因为你缺乏资源、缺乏关注,支撑你干工作的只有党性和责任。所以,对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要做到三句话:格外关注、多加留意、不能亏待。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思想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