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10-07 12:55:02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一、基本情况(一)区域位置灵马镇位于武鸣区西部,与平果县、马山县、隆安县毗邻。20323国道、灵马到马山县周鹿镇两条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10篇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区域位置

  灵马镇位于武鸣区西部,与平果县、马山县、隆安县毗邻。20323国道、灵马到马山县周鹿镇两条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灵马圩,距武鸣城区50公里,是武鸣区主要汉族聚居地。灵马镇高楼村距离镇政府9公里,交通便利,大小车辆均能行驶。

  (二)高楼村的规模

  高楼村位于武鸣区灵马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1005户,总人口4530人。村总支部下辖五个支部,共有党员62名。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7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耕地面积4761亩,其中水田1219亩,旱地3542亩,适合种植水稻、辣木、玉米、木薯、花生、水果等农作物。

  (三)村集体经济经营发展状况

  由于高楼村集体经营项目的欠缺,除每年财政拨给的村级办公经费3万元外别无其它的经济收入,没有其他资产资源,可以“造血”来增加村集体收入,由于缺乏经费的保障,导致村级组织建设不规范、集体活动缺乏,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和修缮不完善不及时,只能通过“等、靠”上级资金扶持,村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村民“自谋生路”,难以体现和发挥村集体“领航者”和带头作用,村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难以突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情况

  自20xx年7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古巴,把辣木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同时和古巴芬莱研究院签订《辣木技术合作备忘录》后,辣木这一树种才慢慢被国人认知,并悄然在大江南北兴起了辣木热潮。

  辣木的用途超级广泛,因其天然的抗生素特性和天然的抗氧化特性,主要作为天然生态饲料及日化类产品的重要原料。此外,还能用于生产辣木茶、辣木饮料、辣木保键品、营养品、食品等。辣木也因其超多种类、超高含量、超全面的营养成份和超呼想像的生长速度,将作为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重要资源而无可替代。2017年初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委依托《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辣木种植农民合作社,并在灵马镇各村屯开展了83场辣木推广交流会,同时把辣木产品免费送给300个有便秘、三高、糖尿病、失眠等亚健康慢性病的农户服用两个月时间,其中有221个坚持服用的患者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给农户进行辣木科普活动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2017年6月3日,我高楼村委带领合作社种植了130亩的辣木作为试点,长势良好,说明我们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辣木的生长,第一批辣木种植共有26个农户参与,其中有3个贫困户,26户农户当年增收8000元—25000元不等,农户们对合作社十分支持和拥护,纷纷动员其他农户和贫困户把土地转入合作社,几个月时间就整合了1300亩土地。2017年底,合作社成立辣木茶加工厂,当年生产辣木茶6500斤,我们的辣木茶是由制茶名师《中国科学管理会》委员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辣木茶在《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产品质量和功效深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刚上市就有300多名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2018年年初至今不断有农户和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来,增加种植了辣木达600多亩,辣木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生产,帮助了180多个农户和贫困户就业。今年7月,武鸣区组织部部长王智平同志亲自带队前往灵马镇深入调研辣木项目,看到辣木长势喜人,农户和贫困户增产增收,辣木产品品质优越,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今年8月份,武鸣区电视台又到灵马镇高楼村辣木种植专业合作进行采访报道,我们辣木基地和加工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国各地区政府、单位、个人自费前往灵马镇考察,考察人数多达2000多人次。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1)考虑所选产业抗风险能力,我高楼村资金基础较为薄弱,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如果与《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让村集体经济能获得稳健收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考虑所选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应具备一定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领航者”和“火车头”带动村民集体致富。扶贫车间的投入使用将带动高楼村的“一村一品”的形成。

  (3)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目标,让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变为“造血”,同时又能为村中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致富门路,帮助贫困人群尽快脱贫致富。

  四、合作项目内容和目标任务

  (1)经高楼村村三委的讨论决定:为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高楼将以“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共同修建经营一新的初制茶厂扶贫车间,初步预算共投入资金为150万。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车间使用面积为2000平方米。该项目已经武鸣区发改局进行了备案;项目用地也经城区土地局到实地勘察确定能够修建扶贫车间。

  (2)项目建成后产权属于高楼村村委,由村委出租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主体将是《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辣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生产,自负盈亏,同时每年支付给村委会固定租金30万,租期18年。村集体所得到的30万租金,将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五、项目建成后将给社会带来的益处

  (1)扶贫车间建设好后,将带动灵马镇新龙、方和、坡江三个贫困村每个村200亩的辣木推广种植,扶贫车间制茶设备将在现有的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增加四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安排30人就业,届时可安排180人以上的农户及贫困人口进厂工作,按现有的辣木茶厂的人均收入计算,每人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带动周边数百人的村民劳动力就业,每年给农户及贫困户增产增收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目前,灵马镇的很多农户都想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辣木,我村干部群众已经明确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村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新兴的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的“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3)结合我高楼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村“一村一品”辣木种植的特色农业,我们采用的联营模式,将有效的提高农户及贫困户的收入。让农户真正发家致富,让贫困户从真正意义上去脱贫。

  六、财政安排资金情况及资金使用方向

  如果我们能争取得到南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50万元,我村将用此笔资金建设茶厂扶贫车间,每年所收到的30万元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向,确保通过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全村经济水平,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

  七、村集体成员对项目发展意愿情况

  发展集体经济可使高楼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让农民不用外出,在家乡就可以务工,而且收入可宽。高楼村日前已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会议就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进行表决,参会的全体户主代表同意建设扶贫车间。

  在此,我代表灵马镇高楼村全体干部群众,真诚的请求各位评委领导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若本届村集体经济项目落户我灵马镇高楼村,我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成最优秀的项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此,我顺便提一下:我们高楼村委20xx年在灵马镇政府的领导下,引入政府专项资金把我们高楼村三塘屯进行了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仅花了400多万做出了1000万的改造建设效果,在绩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荣获了“南宁市百佳示范屯”称号,如果这一次“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也要进行项目绩效评比的话,我们依然有信心,有能力拿第一名!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2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总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实现形式,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2.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6.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社,依法兴办二三产业(经营性项目用地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机制,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程度,筹措村庄建设资金;允许有条件的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公开出让,获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2.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对留用地使用范围、对象,留用地指标经济补偿价格等问题予以调整。对原留用地采用货币安置所欠的款要抓紧兑现到村。对不能落实资金的单位,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落实留用地政策;对不能落实资金、土地尚未使用的单位,要督促进行留地安置,返还留用地,鼓励村级组织自主开发,也可把土地租赁给用地单位,保障村级组织的权益。同时在留用地开发建设时,通过置换土地折扣的方式,对村的发展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获得经济收益,扩大收入来源。

  3.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对即将撤村建居村及符合条件的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推开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构建集体经济稳固增长机制。

  4.深化“三资”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代理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前监督。

  5.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全市村级深入实施基层廉洁工程,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控管理费、招待费等支出,对非生产性开支超出规定幅度的,按比例扣减村干部报酬。严禁盲目举债、高息借债办实事,同时要整合各类评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3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总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实现形式,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2.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6.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社,依法兴办二三产业(经营性项目用地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机制,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程度,筹措村庄建设资金;允许有条件的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公开出让,获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2.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对留用地使用范围、对象,留用地指标经济补偿价格等问题予以调整。对原留用地采用货币安置所欠的款要抓紧兑现到村。对不能落实资金的单位,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落实留用地政策;对不能落实资金、土地尚未使用的单位,要督促进行留地安置,返还留用地,鼓励村级组织自主开发,也可把土地租赁给用地单位,保障村级组织的权益。同时在留用地开发建设时,通过置换土地折扣的方式,对村的发展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获得经济收益,扩大收入来源。

  3.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对即将撤村建居村及符合条件的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推开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构建集体经济稳固增长机制。

  4.深化“三资”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代理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前监督。

  5.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全市村级深入实施基层廉洁工程,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控管理费、招待费等支出,对非生产性开支超出规定幅度的,按比例扣减村干部报酬。严禁盲目举债、高息借债办实事,同时要整合各类评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用好十条措施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摸索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办法和发展模式可资学习借鉴。如,资源开发型,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物业经营型,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资产盘活型,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资本运营型,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基金运作型,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国资公司负责运作,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村庄经营型,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美丽经济,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型,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生产服务型,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村落建设型,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等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土地股份合作型,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福州市日前出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全市要用好这十条措施,对标对效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抓好顶层设计“铺路子”,县乡要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创办企业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财产,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选优头雁“强班子”,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实行行业党组织对接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实施村后备人才县管计划,强化政策激励,将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绩效挂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导向清晰;三是推行入村帮扶“四个一”(即1名县领导联系村、1个工作分队驻村、1名第一书记挂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重点协助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制度;四是精准把脉“开方子”,以县为单位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梳理盘活资产资源、发展产业、领办合作社、投资入股促增收等路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五是考核激励“压担子”,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齐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县委书记带头联系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和村,乡镇党委书记联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最大的村,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责任,实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三级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到逢会必讲、下村必看、考核必查、有责必问。

  在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做法,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通过不断努力,解决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共享问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结出累累硕果。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够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就能够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帮助和引导农民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其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能够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进一步发挥好村集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村集体有更大的经济实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还能够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改变村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破旧习俗,而在全村向下能够形成一个生活文明作风良好的新农村面貌。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举措

  1、盘活集体资源,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多元发展的思路,充分盘活各村“四荒”地、果园、水域、场所等资源,推行村级经济组织+扶贫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1+n”运作模式,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合作形式,打造产业带动、区域辐射、资金撬动、城郊综合、旅游开发等集体经济增长示范村。对村集体所有的老村部、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将各级财政对村投入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对这些新增资产加以利用,形成一定收入。

  2、鼓励租赁经营,推进土地流转。重视推进土地流转,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对撂荒地、林地的综合利用,土地优先安排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在村“两委”的主导下,在自愿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反租倒包”,把土地租给当地经济能人、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新兴新型产业发展,有效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3、清理“三不”合同,规范集体资产利用。对不合理、不公平、不规范合同开展集中清理,把闲置资产开发建设为村级市场、厂房、商铺并以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获取稳定收益,与企业联营开发规模较大的闲置资源和低效低值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再盘活、再开发、再利用。清理工作严格做到专项行动合力抓。区各部门联合各镇(街道),全面开展集中清理规范“三不”合同专项攻坚行动。明确评判标准。为准确评估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坚持“五个是否”的研判原则,即:合同签订是否履行法定程序、合同权责是否符合法规政策和市场规律、合同期限是否超出法定范围、合同履行是否及时到位、合同效益群众是否满意。实行“四级联审”。通过调查评估提出意见、法律顾问初审、镇级复审、区级总审程序,对各村的集体经济合同实行“四级联审”、逐一筛查。对村集体林场、水面、耕地和未利用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

  4、投资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政府投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安排道路、供水、供电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支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5、注重示范引领,共享成功经验。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濟示范村,注重从本地企业、社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中物色能人,鼓励支持能人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能人“言传身教”,示范村通过经验交流会对薄弱村进行经验交流和指导帮扶,为弱村挖潜力、搞建设,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实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抱团发展,整体推进。

  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入股、贴息、担保、奖补等形式,重点支持农村资源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支持,主要对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物业经营等进行补助。国家直接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除拨款时明确产权的以外,原则上归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在集体组织和成员之间量化的可按股权比例量化。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开展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依法处置违法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监督力度,严肃查处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损公肥私、弄虚作假、逃避监督等违纪违法行为。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能够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就能够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帮助和引导农民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其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能够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进一步发挥好村集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村集体有更大的经济实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还能够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改变村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破旧习俗,而在全村向下能够形成一个生活文明作风良好的新农村面貌。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举措

  1、盘活集体资源,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多元发展的思路,充分盘活各村“四荒”地、果园、水域、场所等资源,推行村级经济组织+扶贫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1+n”运作模式,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合作形式,打造产业带动、区域辐射、资金撬动、城郊综合、旅游开发等集体经济增长示范村。对村集体所有的老村部、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将各级财政对村投入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对这些新增资产加以利用,形成一定收入。

  2、鼓励租赁经营,推进土地流转。重视推进土地流转,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对撂荒地、林地的综合利用,土地优先安排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在村“两委”的主导下,在自愿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反租倒包”,把土地租给当地经济能人、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新兴新型产业发展,有效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3、清理“三不”合同,规范集体资产利用。对不合理、不公平、不规范合同开展集中清理,把闲置资产开发建设为村级市场、厂房、商铺并以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获取稳定收益,与企业联营开发规模较大的闲置资源和低效低值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再盘活、再开发、再利用。清理工作严格做到专项行动合力抓。区各部门联合各镇(街道),全面开展集中清理规范“三不”合同专项攻坚行动。明确评判标准。为准确评估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坚持“五个是否”的研判原则,即:合同签订是否履行法定程序、合同权责是否符合法规政策和市场规律、合同期限是否超出法定范围、合同履行是否及时到位、合同效益群众是否满意。实行“四级联审”。通过调查评估提出意见、法律顾问初审、镇级复审、区级总审程序,对各村的集体经济合同实行“四级联审”、逐一筛查。对村集体林场、水面、耕地和未利用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

  4、投资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政府投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安排道路、供水、供电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支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5、注重示范引领,共享成功经验。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濟示范村,注重从本地企业、社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中物色能人,鼓励支持能人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能人“言传身教”,示范村通过经验交流会对薄弱村进行经验交流和指导帮扶,为弱村挖潜力、搞建设,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实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抱团发展,整体推进。

  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入股、贴息、担保、奖补等形式,重点支持农村资源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支持,主要对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物业经营等进行补助。国家直接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除拨款时明确产权的以外,原则上归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在集体组织和成员之间量化的可按股权比例量化。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开展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依法处置违法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监督力度,严肃查处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损公肥私、弄虚作假、逃避监督等违纪违法行为。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8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用好十条措施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摸索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办法和发展模式可资学习借鉴。如,资源开发型,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物业经营型,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资产盘活型,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资本运营型,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基金运作型,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国资公司负责运作,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村庄经营型,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美丽经济,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型,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生产服务型,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村落建设型,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等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土地股份合作型,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福州市日前出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全市要用好这十条措施,对标对效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抓好顶层设计“铺路子”,县乡要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创办企业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财产,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选优头雁“强班子”,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实行行业党组织对接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实施村后备人才县管计划,强化政策激励,将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绩效挂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导向清晰;三是推行入村帮扶“四个一”(即1名县领导联系村、1个工作分队驻村、1名第一书记挂村、1名乡镇领导包村),重点协助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制度;四是精准把脉“开方子”,以县为单位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梳理盘活资产资源、发展产业、领办合作社、投资入股促增收等路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五是考核激励“压担子”,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齐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县委书记带头联系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和村,乡镇党委书记联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最大的村,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责任,实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三级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到逢会必讲、下村必看、考核必查、有责必问。

  在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做法,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通过不断努力,解决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共享问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结出累累硕果。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9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无钱办事及活动开展难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构建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和平镇基本情况

  和平镇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地形复杂,干湿分明,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不少于280天,海拔在1640米―2420米,平均海拔在203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大。13个村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总人口2.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5%,主要为彝族、苗族、傈僳族。耕地总面积31756亩(水田16889亩,旱地xx867亩,人均占有耕地1.40亩。林业用地3xx546亩。水资源相对溃乏,并且东西片区分布不均衡。基础建设设施落后,以烤烟为主要经济支柱。

  2当前和平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村委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2.1村集体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2.1.1村属集体资源资产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荒”出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林权均山到户,资产拍卖到户,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很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难以“筑巢引凤”。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

  2.1.2“空壳村”基数大。全镇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和“空壳”村现象仍然突出。

  2.1.3收入渠道少、来源比较单一。目前村集体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取渔塘、山林承包、石厂沙厂矿山协调管理费等。通过集体企业生产或集体经营的收入几乎为零,有些村委会靠镇财政转移支付和各方面赞助资金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2.1.4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途径,自我积累能力十分脆弱。经营性、资产性固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太少,靠赞助及镇财政补贴资金占了较大份额,由于这些收入为动态性的变数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切性,因而不能作为正常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2.1.5村级集体经济难以跨越信贷筹资门槛,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2.1.6因招商引资工作不力,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不能规模化流转,无法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1.7发展不平衡性大。由于爱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及领导水平高低不同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平掌村委会7050棵小枣基地已经初见成效,但有些村委会连基本的发展思路都不清楚。

  2.1.8村集体经济建设面临市场风险,村级经营水平和能力与抗风险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容易亏本,亏损之后很难再次继续筹资发展。

  2.2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主要表现在:

  2.2.1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少部分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发展缺思路,生产缺门路,收入缺财路,安于现状。有的村干部过度依赖上级扶持,积极性不高,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办法、找路子,“等、靠、要”思想严重。

  2.2.2部分村级领导干部畏难情绪突出。特别是经过前些年发展乡镇集体企业的实践,成功的较少,失败的较多,村组干部思想有包袱,一方面怕搞不好,怕背负骂名;另一方面,又怕这届搞好了下届选不进村“两委”,白忙活一场,不愿意放手去干,有“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思想。

  2.2.3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文件不深刻,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方法和优惠政策等不明确,特别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政策的不确定,村组干部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缺乏“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的工作连续性。

  2.2.4部分村民集体意识淡薄。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集体意识淡化,一些群众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无关自身发展,农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

  2.3村委会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人员不配备或兼职,还有部分村干部存在新官不理旧事、新干部不接老账、换一拨人变一种想法和做法的现象,致使集体经济发展无规划、盲目性大,没有延续性。

  2.4上级下达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很少,扶持资金额度低,上级只下达项目经费,无配套工作经费,给项目申报、实施、监督、检查带来困难。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3.1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库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硬、致富本领和劳动能力强、文化高、观念新的各类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能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2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开发、企业带动、依靠服务创收等哪种发展路子,都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比如①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引导东河水库周边及公路沿线的村委会大力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果蔬及稻米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东河米”、“九头山大白菜”、“和平油桃”、“和平冬雪梨”等小有名气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平掌、邓家湾、杨梅山、大白石岩高寒冷凉山区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山反季蔬菜,如青早蚕豆米、豌豆等,其品质及市场前景相当不错。②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正确组织群众做好土地流转,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引进好的项目,还可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等工程,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东河水库、五台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通过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等服务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④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开展服务创收。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经营服务,鼓励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开展家政、环卫、养老、道路养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代理服务,增加集体收入。⑤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进一步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如将集体闲置的厂房,已死亡的无儿无女“孤寡老人”的土地、房屋,废弃的学校等收归集体所有进一步盘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3.3加强领导,认识谋划部署。继续巩固和拓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已有的成果,核准各村发展基数,因地制宜研究确定各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项目以及具体措施,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各村委会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3.4建立保障机制、落实责任、兑现奖罚。①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各帮扶单位及工作人员在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都要做好指导督促和协调服务等工作。②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协同推进、合力发展”的原则,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一些优惠政策优先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倾斜。③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镇党委与各村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载体,并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④建立“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监管机制。继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和资产经营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搞好村级账务公开。完善“村账乡代管”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完善村级账务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推荐访问:集体经济 心得体会 培训 村集体经济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