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在长江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有幸赴延安革命老区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培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1
在长江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有幸赴延安革命老区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培训。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抗大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并深入延川县梁家河村感受和学习;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实景教育课——红秀《延安延安》;在宝塔山上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延安十三年革命史,重温了革命歌曲。通过现场教学、现场参观和实景教学,近距离接触延安,我亲身感受到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的丰富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收获满满。
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担任过党支部书记的地方,是对他确立世界观、选择人生道路、磨砺意志产生很大影响的地方。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过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的现场教学《习近平的知青生活与他的群众观》了解到,习总书记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当年15岁的习近平从城市到山沟农村,在这里过了跳蚤关、饮食关、思想关、劳动关,并且一住就是7年,当时和他一起来的知青,能坚持到最后的就他一人。听到这里,我被习近平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事迹所深深感动。走进梁家河,沿着习总书记当年的足迹探寻,我脑海中闪现出了总书记当年带领乡亲们修建淤地坝、挖沼气池、打水井、创办铁业社、缝纫社、磨坊等情景。通过现场讲解和参观,我明白了习总书记有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并矢志不渝,不为任何困难所阻,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应加强学习的。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通过丰富的人物模型、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我深刻体会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奋斗的十三年,蕴含了需要我们传承弘扬的伟大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展示着这样一段话:“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反复研读这段话,让我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每一种精神都有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我应以这次在延安培训学习为契机,做一名延安精神的传承人,敢于担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自身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延安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延安精神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大型红色历史实景教育课——红秀《延安延安》,就是通过延安革命军人的回忆,为大家再现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一段红色故事,演绎了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形象地诠释了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观看表演时我感同身受,仿佛回到了那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年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回顾党的历史,是为了汲取奋进动力;重温入党誓词,是为了坚定理想信念;追寻党的根脉,是为了牢记历史使命。我将以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执行力;以身作则,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2
6月17至6月19日,以国开太白教学点“一村一”大专班学员身份在上级领导和太白农广校老师们带领下前往延安及周边地区和铜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三天的参观学习,感受颇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弘扬延安精神,用“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乡村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个人认为弘扬延安精神应着重从“学、思、践、悟”入手,在平常的工作中践履。
一、“学”。
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逐字逐句的学,原原本本地学。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特别是要下大功夫、长功夫,注重坚持经常学、持久用力学上,不搞“一阵子热”,不刮“一阵子风”。
二、“思”。
就是联系我们高校思政教师的实际,把我们的工作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认真思考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认真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新时代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三、“践”。
即弘扬延安精神,重点是落在践行上。学习研究宣传延安精神是基础,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自觉行动,以延安精神为我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指南,将延安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以刘少奇提出的“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以“艰苦奋斗”作为做事的精神内核,以“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一刻不停歇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研究,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止步的劲头,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严实深细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四、“悟”。
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照延安精神的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和本领。我党的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善于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把表象的感觉具体化,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自我,对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通过“悟”,进一步深化认识我们的工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只要是对党有利、对人民有利的事,不论有多难,我们都要做好。
延安精神是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内核,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员以延安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是弘扬延安精神的关键之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鹜、躬身实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3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蕴涵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学习是最好的传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中华民族已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大力弘扬井冈山等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锻铸坚强党性的时代之问。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的要求,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两学一做中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不断增强党性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这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时时事事处处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决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两学一做强党性,维护核心须看齐。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是纯洁党内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固本之策。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统筹红色资源、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涵养党内政治文化,解决好思想源头和价值观念问题,从红色资源、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和营养,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发挥好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4
6月6日-10日,在民革淄博市委会组织下,我们一行40余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接受了一次庄严的红色教育洗礼。大家先后参观了梁家河、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通过瞻仰遗迹,缅怀先烈,感受当时艰苦的环境,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见识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宏图大略,欣赏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光辉业绩……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创造出以小克大、以弱胜强的人间奇迹,把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带向了民族独立、逐步富强和全面振兴的崭新时期。
在革命圣地,触碰历史,回首过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对新时期民革人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是政治信仰必须坚定正确。苍松环抱,依山耸立的中央大礼堂后墙上的标语“同心同德”四个字,告诉我们老一辈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了民族解放大业结下的革命友情,睹物思人、抚旧思新,深感继承传统的责任重大、开拓创新的使命光荣。当前,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光辉道路上,作为新时期的民革人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不仅自身把握好,而且引导带领我们的党派成员坚持这种政治信仰,只有解决好方向问题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才能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参政议政必须积极主动。随着我国“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有新的考验,特别是我市正处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也注定是一条漫长、艰难的道路,既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需要我们新时期民革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长期努力,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建言献策,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讲好淄博故事,讲好民革故事,以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把参政议政作为一种职责和使命,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着眼大局,服务中心,注重收集各界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制定与实施的意见建议,针对一些我市出现的带有全局性、倾向性、动态性、苗头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是有为有位必须敢于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新时代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吹毛求疵的批评家,而是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建设者。作为新时期民革人应当重塑责任,勇于担当,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在新征程上站到前台,走在前列。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就是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增强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同时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适应时代要求,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担当起改革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建设者的职责。一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豪迈宣示:“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5
一、主要感受
我接受红色新中国教育是从小学课本启蒙的,《杨家岭的早晨》、《为人民服务》等文章,让我对延安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黄土地上孕育红色政权。这次实地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打开了心中的组工情结,感受颇多。
首先,这是一次党性教育之旅,找回了初心,坚定了信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这次培训让我初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历史起源、形成过程和主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我深刻领会到延安精神的精髓在于坚定信仰,在延安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信仰。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党性上升为思维定式,升华为活的理论,固化为行为标尺,深入肌肤,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报告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组工干部讲政治首先体现在党性修养上,只有党性强了,才会有树立“安专迷”的敬业精神上。“敬业”是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不仅要敬重组织工作,做到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树立可敬、可亲、可信、可爱的新形象;而且要忠于组织工作,坚持公道公派,培养明知工作难却能知难而上的勇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为党的建设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这是一次学习提升之旅,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或许是13朝古都所赋予当地人的自信,这次培训所经历的每个人都能够讲述西安丰盈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砖一瓦都是故事,特别是知青岁月中的梁家河,书中的故事在这里都能找到印迹,很应景的让我们为这个中国梦升起的地方做了见证。这次培训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避免了一味填鸭式的教学,让我们在流动的参观学习中打开了思维的羁绊。几位老师各具特色,XX老师的亲和随性、XX老师评书般讲课风格、XX老师的诙谐幽默,所讲述的内容看似非组工业务,却满足了组工干部原始的客观需求,满满的正能量。作为组织科长,我在这次培训中领悟到,组织工作的特点是具有相通性,当地组织部门能把方案中的口号、材料中的方法和经验做实、做细,让我很受教育。回顾XX(地区)的党建工作,虽然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对党建工作规律把握上,在于抓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上。总体上感觉,XX(地区)的党建工作不缺理念缺手段,不缺资源缺坚持,因此需要回归党建工作的本意,把重心放在基层和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等基础工作上下硬功夫,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发挥出来,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
第三,这是一次自我净化之旅,修整了身心,完善了自我。在革命伟人曾经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珍稀的文物前,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毛主席打着补丁的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浮现出在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这些场景对我心灵是一次次强烈的震撼,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组织工作日益庞杂而又繁重,身边个别同志偶尔会出现懈怠和抱怨情结,但是我们面对的困难与当时延安的环境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议论和评说,更应学习延安精神,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延安精神作为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种承诺。组工干部要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宁静平和的心境,面对繁重、单调、枯燥的组织工作;要坚持用感恩的心,对待组织、对待领导、对待帮助过自己的人;要管住小节经住考验,在原则与情感发生冲突时,讲原则、讲政策、守规矩,做到务实、勤奋、廉洁,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工作启发
培训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延安整合各类党史党建方面的文化研究资源,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研究,推出在全国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延安三大教育基地的作用。这种以党建工作引领红色文化市场的作法以,借得我们借鉴。
一是大力培育成熟、完善、活跃的红色文化市场。延安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成功之处在于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比如,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培训,在鲁艺旧址、延安新闻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政法部门的干部培训,到陕甘宁边区法院的旧址学习民主法治建设。结合XX(地区)实际,可以重点培育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市场,扶持和发展各类红色文化开发和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红色文化消费。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重点镇和美丽乡村拓展,形成红色文化大网络,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红色文化市场体系。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6
20**年10月28日,我跟随城郊联社党员们开始赴延安红色教育之旅。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杨家岭、宝塔等革命圣地,亲身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经过长途的颠簸,一路感受延安革命老区的面貌,黄土高坡,天高地阔,丘壑纵横,古朴浑厚,只有这样的风土才养育出勇敢淳朴的老区人民吧。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居住在杨家岭。
到达杨家岭革命旧址正是早晨,朝阳初上,霞光万丈,群山中的圣地一片安详。青砖灰瓦的建筑,门前一片青草,两棵翠柏,里面几排破旧的桌椅,若不是门口的牌子,任谁也想不到这就是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吧,从小学的课本里就看到的照片,充满了神圣的地方!华丽丽的游客与闪光灯,充斥着不大的会堂,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享受着老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时代的我们,如今回到这里,心里只剩下铭记和感恩!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主席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怀着无限的崇敬,我走过屋里屋外的每一个角落,当我停下来仰望东方的时候,太阳正跳上远方的山岗,一片清澈明亮!
让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条件的简陋,更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革命前辈带领人们坚持度过中国历史、党的历史上最为困难、关键的几年,在困难中完成解放全中国的艰巨任务。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我越发相信,在坚定信念的鼓舞下,任何想象不到的困难都能克服。老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出今天的世界,我们又有何理由再找任何借口、再为自己分辨呢?这一趟红色之旅,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我们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让信用社的发展更上层楼!
学习延安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把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好,才能增加党史学习教育“三味”,从中深刻认识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再现历史“原味”。挖掘红色资源的目的是通过活化红色资源,再现历史“原味”,不断增强其可看性、可听性、可读性、可续性。要协同相关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立足本地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对党史资料进行仔细翻阅、对革命先辈回忆录进行认真研读、对历史遗迹进行实地勘察,探访域内党史专家和知情人士,深入挖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发生的战斗故事、革命先辈事迹等,以访谈、札记等形式对红色资源进行记录。要认真撰写红色故事,投入专项资金、集中专业人力完成相关书籍撰写,以学习资料形式发放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全力保护红色资源,保障历史“真味”。全力保护好红色资源是保障历史“真味”的前提。倘若没有将红色教育相关的遗址遗迹保护好,就没有了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的场地,更无法激发情感共鸣。要聚焦主题主线,紧扣本地文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集结整合人力物力在保护红色资源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在史料编撰、场馆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完善扩建本地党史馆、修缮当地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历史书斋等方式,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阵地保障,方便现场教学。要落实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依托“党建引领、社会共建、志愿服务、层层包保”工作模式,细化分工、压实责任,设立红色保护监督员、划清责任区域、加强日常检查,切实保证红色资源原真性。
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历史“趣味”。能否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能否一改以往单纯现场解说的方式,增加新内容、注入新元素。应当积极开展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教学,不断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趣增味”。多讲故事。邀请老干部、红军烈士后代、老党史工作者、熟悉本地红色文化的党校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当地的红色故事和革命事迹,增强党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用视频影音。通过播放相关历史音频、视频的方式,将声、光、电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再现革命场景,尽可能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多进行研讨交流。大力推进党史“七进”宣教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课程中专门加入研讨学习环节,将参训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讲体会、讲感受、讲变化,让学员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趣味性。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更指示着未来的方向。让我们全力做好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工作,使得党史学习教育增加“原味”“真味”“趣味”,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好起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