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3-09-14 09:15:02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第一,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10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1

第一,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前,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和谐社会建设又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目标导向。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此,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又一重要制度保障。为此,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才能让全社会更加充分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朝着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时代,我们要以制度保障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更好保持和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新的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中,具体制度的种类有很多,规范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这对于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体现到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中。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当前,在文化建设的个别领域,一些人还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比如,在美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对西方艺术标准生搬硬套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原有的艺术标准。这就使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独特节奏和韵律,体悟不到中国画意象的独特韵味,无法进入中国画深层的精神世界,更别说进行独到的创造了。可见,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推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事实上,西方美术的发展是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共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不可能复制西方的道路,而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唯有如此,中国美术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因此,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制度的导向作用,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胸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3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4

先进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世界上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刻苦耐劳、勤俭持家、不畏强暴等民族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稳定和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先进文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先进文化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各项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先进文化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也是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核心内容。只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不断在执政实践中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本领和能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夯实执政的文化基础。看过“先进文化的特征”的人还看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5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目标导向。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此,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又一重要制度保障。为此,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才能让全社会更加充分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朝着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时代,我们要以制度保障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更好保持和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新的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中,具体制度的种类有很多,规范的领域也有所不同,但价值取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这对于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体现到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中。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当前,在文化建设的个别领域,一些人还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比如,在美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对西方艺术标准生搬硬套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原有的艺术标准。这就使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独特节奏和韵律,体悟不到中国画意象的独特韵味,无法进入中国画深层的精神世界,更别说进行独到的创造了。可见,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推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事实上,西方美术的发展是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共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不可能复制西方的道路,而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唯有如此,中国美术发展才能生生不息。因此,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必须始终着眼于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制度的导向作用,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胸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6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先进文化的发展在通常情况下,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人类的文化是不会脱离人类的物质生产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往往对文化有其直接影响。恩格斯曾强调指出:不论哪个国家“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85页至486页)。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经济发展的高潮必然带来文化发展的高潮。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判断中国先进文化的首要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和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凡是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凡是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腐朽的甚至反动的文化。

(二)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任何先进文化都是科学的文化,都有其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坑蒙拐骗都是非科学的、落后的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科学性是水火不相容的、也有人认为,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就是高科技,这是机械的、片面的认识。诚然,高科技的发展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甚至有时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高科技只是一种硬件,而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先进的文化能促进高科技的发展。文化作为观念形态和精神灵魂的东西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相对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前进的。应把弘扬科学理性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统一起来。科学的文化能高屋建瓴地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指导和统帅人类历史的前进。科学的文化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说先进文化一定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三)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特征先进文化不应当受固有的文化糟粕和外来消极因素的影响,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以宏大的气魄,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先进文化是现代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现代人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并且面向未来的创造。任何先进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文化,都注入着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活力、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倾听一首乐曲,欣赏一幅书画,阅读一部小说,就能把我们带进一个历史时代。先进文化直接反映先进的经济、政治,任何经济、政治都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的文化。要面向世界,就要开放;要面向未来,就要有相对的前瞻性、导向性和方向性。

(四)具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特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是其他领域进步的基础,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保证。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也必须要享受与之相应的文化。先进文化必须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审美要求,必须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必须对人民群众有陶冶、教育和愉悦作用。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而成为少数人的贵族文化,那就不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文化,就个能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先进文化具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特征,是凝聚和鼓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五)具有博采古今中外的容纳性特征先进文化有其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海纳百川,博采古今中外,广集世间百家的文化。先进文化有着对其他文化慷慨吸收、鉴别采纳的特点。先进文化的宽容特征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中国唐代的文化、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都具有这种特征,古罗马文明源于欧洲、北非及小亚细亚文化,后来向世界敞开大门,以至罗马人后来强大到把地中海称为“我们的海”。中国唐朝时代具备对域外文化取舍由之的从容,使得长安城成了世界文化博物馆,造就了人类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无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有益的外来文化,都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流”而不是“源”。中国先进文化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源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不反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7

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8

先进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凡是能成为一种先进文化者,都必然在先进的理论或思想作为指导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建等方面的完备的科学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文化,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内涵,即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核心,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在当代社会,有先进的文化,有落后的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动的文化。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9

第一,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前,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和谐社会建设又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心得体会篇10

先进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世界上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刻苦耐劳、勤俭持家、不畏强暴等民族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稳定和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先进文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先进文化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各项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先进文化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也是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核心内容。只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不断在执政实践中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本领和能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夯实执政的文化基础。看过“先进文化的特征”的人还看了: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