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篇1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
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这门课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感谢老师的认真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
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 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
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篇2
四史概括
党史:开天辟地、可歌可泣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100年来,从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赢得了14亿多中国人民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作出精辟概括,满怀自豪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100年间,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毅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绝处逢生的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建设、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跋山涉水的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干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作出三大历史贡献、实现三个伟大飞跃,书写了光照千秋的雄伟诗篇。这100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汗水与泪水,充满着苦难、辉煌与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壮丽篇章,为我们继续奋勇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征程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座里程碑连着一座里程碑。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由此奋斗到2035年,我们党将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党史,就是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完全正确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中国史: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70年后,同样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新中国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经济总量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的小康憧憬不再是空想。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由温饱不足迈进全面小康。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从新中国成立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近60倍,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事难事接连办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服贸会,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嫦娥奔月、北斗开通、火星着陆、高铁成网……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社会长期繁荣稳定。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景象处处呈现。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先后同180个国家建交,全面加入了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了100多对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充分发挥。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倍加珍惜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进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改革开放史: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久旱等来甘霖,一个古老民族积蓄已久的巨大创造热情,以此为起点,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向前、尽情释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大踏步向前迈进。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系统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闯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开放全面扩大、多层布局、深入展开,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激荡起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改革开放,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是不舍昼夜、勇猛精进的上下求索。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到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带来的“史诗般的进步”,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按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社会主义发展史:曲折探索、生机蓬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形成作出精辟总结和概括。
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多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正在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挫折中奋起振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创立发展到不断完善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融汇于今天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四史”的新篇章正在中国人民手中创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四史”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满怀信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
重要地标、重大事件、重要精神总结(部分)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因暗探袭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征程就此起航。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感慨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难曲折的伟大长征。江西于都,正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此后的13年里,党中央以延安为中心运筹帷幄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革命战争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金寨人民以鲜血和生命为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贡献。
——阜平:太行丰碑。
1937年到1948年的11年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在太行山深处以河北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我党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来到阜平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城南庄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短短10个月里,党中央不仅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而且为筹建新中国进行了精心谋划,以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迎接革命胜利做好准备。
——香山:为新中国奠基。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期间,党中央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党中央在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8月,党中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同志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并在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湘南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重大实践。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千里,来到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的烈火燃遍湘南,波及湘粤赣边境地区,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们党从八七会议至1928年底所领导的100余次武装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湘江战役: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广西境内全州、兴安一线的湘江边。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布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着炮火冲去,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1934年冬,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抵达湖南通道。在敌军抢先进入阵地、张网以待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中央红军临时转兵西进,避免了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可能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通道转兵,为此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等一系列重大决定,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越来越多人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有能力战胜敌人。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冬,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参战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随着战役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形成百团大战之规模。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有力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8年11月6日,党中央决定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击退两个兵团的援军。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此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70多年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走向胜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深刻阐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在致延安的复电中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太行精神:“太行浩气传千古”。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要求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
——吕梁精神:贫瘠土地生长出的绚丽之花。
吕梁山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核心地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赋予吕梁儿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铸就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东南部的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诞生了沂蒙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不折不挠、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领导,1939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一处名为“红岩嘴”的地方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培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光荣革命历程和革命传统,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红岩精神,要求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2年8月,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2月,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要求全党全军“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就一代代传承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需要我们从党的光辉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反复学习领悟。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红色”二字。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历届党代会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21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
时间:2001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篇3
四史概括
党史:开天辟地、可歌可泣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100年来,从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赢得了14亿多中国人民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作出精辟概括,满怀自豪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100年间,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毅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绝处逢生的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建设、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跋山涉水的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干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作出三大历史贡献、实现三个伟大飞跃,书写了光照千秋的雄伟诗篇。这100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汗水与泪水,充满着苦难、辉煌与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壮丽篇章,为我们继续奋勇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征程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座里程碑连着一座里程碑。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由此奋斗到2035年,我们党将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党史,就是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完全正确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中国史: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70年后,同样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新中国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经济总量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的小康憧憬不再是空想。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由温饱不足迈进全面小康。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从新中国成立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近60倍,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事难事接连办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服贸会,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嫦娥奔月、北斗开通、火星着陆、高铁成网……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社会长期繁荣稳定。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景象处处呈现。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先后同180个国家建交,全面加入了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了100多对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充分发挥。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倍加珍惜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进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改革开放史: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久旱等来甘霖,一个古老民族积蓄已久的巨大创造热情,以此为起点,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向前、尽情释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大踏步向前迈进。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系统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闯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开放全面扩大、多层布局、深入展开,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激荡起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改革开放,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是不舍昼夜、勇猛精进的上下求索。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到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带来的“史诗般的进步”,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按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社会主义发展史:曲折探索、生机蓬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形成作出精辟总结和概括。
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多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正在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挫折中奋起振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创立发展到不断完善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融汇于今天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四史”的新篇章正在中国人民手中创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四史”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满怀信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
重要地标、重大事件、重要精神总结(部分)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因暗探袭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征程就此起航。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感慨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难曲折的伟大长征。江西于都,正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此后的13年里,党中央以延安为中心运筹帷幄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革命战争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金寨人民以鲜血和生命为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贡献。
——阜平:太行丰碑。
1937年到1948年的11年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在太行山深处以河北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我党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来到阜平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城南庄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短短10个月里,党中央不仅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而且为筹建新中国进行了精心谋划,以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迎接革命胜利做好准备。
——香山:为新中国奠基。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期间,党中央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党中央在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8月,党中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同志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并在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湘南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重大实践。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千里,来到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的烈火燃遍湘南,波及湘粤赣边境地区,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们党从八七会议至1928年底所领导的100余次武装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湘江战役: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广西境内全州、兴安一线的湘江边。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布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着炮火冲去,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1934年冬,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抵达湖南通道。在敌军抢先进入阵地、张网以待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中央红军临时转兵西进,避免了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可能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通道转兵,为此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等一系列重大决定,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越来越多人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有能力战胜敌人。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冬,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参战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随着战役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形成百团大战之规模。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有力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8年11月6日,党中央决定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击退两个兵团的援军。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此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70多年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走向胜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深刻阐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在致延安的复电中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太行精神:“太行浩气传千古”。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要求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
——吕梁精神:贫瘠土地生长出的绚丽之花。
吕梁山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核心地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赋予吕梁儿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铸就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东南部的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诞生了沂蒙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不折不挠、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领导,1939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一处名为“红岩嘴”的地方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培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光荣革命历程和革命传统,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红岩精神,要求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2年8月,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2月,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要求全党全军“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就一代代传承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需要我们从党的光辉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反复学习领悟。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红色”二字。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历届党代会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21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
时间:2001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描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篇4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
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这门课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感谢老师的认真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
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 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