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心得体会2016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四个全面是总书记在2016江苏调研时提出的指导方针,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全面依法治、全面从严治党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5篇,供大家参考。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
2016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是总书记在2016江苏调研时提出的指导方针,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全面依法治、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的前提,下面是这篇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面临“发展的烦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否敢于直面并破解矛盾,显得十分重要
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哲学基础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里,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年年初,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旨在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基础。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首先是面向“问题”的哲学。总书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倡导问题导向。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的,要理解其治国理政思想,就要把握他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把握他所关注的问题,才能更好理解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今天,我们党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显然,总书记注重的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其实,哲学发源于疑惑和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哲学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它是面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及其问题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今天,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面向“文本”,更应面向“中国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应增强我们的担当意识,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坐在矛盾的火山口上,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尤其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都会面临“发展的烦恼”,是否敢于直面并破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人不敢直面矛盾,遇到矛盾绕着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错失了解决矛盾的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要善于自觉主动地直面各种矛盾,并积极提高解决矛盾的本领。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化解矛盾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上来。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就揭示出“问题—矛盾—化解—打开工作局面(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在工作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矛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通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又要从各种问题中揭示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工作发展。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或看家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专心致志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上来。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可使我们既抓住重点,又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唯物辩证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两面性”看问题以及矛盾双方的协调式发展。它要求在总结经验教训、观察社会形势、制定方针政策、处理复杂问题、评价人物事件时,既讲重点论,又讲“两点论”,反对片面性和走极端。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正确地看问题。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中,处处体现辩证思维的“重点论”和“两点论”。他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既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也是体现全面性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每一个“全面”都体现了全面性。然而,在互联网上,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人看问题做事情,往往走极端,具有片面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方法论上缺乏辩证思维,在“两点论”中只看到一点,多看到事物的负面看不到事物的正面,并把负面加以夸大,走向了极端。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分析理解“四个全面”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性质、定位和内涵?对此,目前的观点比较多。我认为,还是要回到总书记在谈到“四个全面”时所讲到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这一哲学基础上来,即要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分析。
第一,运用战略思维来分析。具体地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从历史来看,“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设计”:“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姊妹篇”,任重而道远,要有长远的战略追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战略定力。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来看,“四个全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事关中国的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从严治党是实现前面“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战略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从现实地位和作用来看,“四个全面”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事关中国的根本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总之,从性质定位来看,“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战略);是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方略);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理论创新)。
第二,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这里需要把握几对关系:一是“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治国理政是整体,“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直接相关,但又不能取代“五位一体”,它是贯穿于“五位一体”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实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三是“四个全面”与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系:“四个全面”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在把人们的无谓之争引导到集中解决“四个全面”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一些人的短视、碎片化、满足于枝节的倾向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上来,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引导到破解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建构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四是“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不仅每一个“全面”讲的是全面,而且“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
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全文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紧紧扭住这一主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两年多来,依据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牢牢把握“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渐次展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展现出治国理政的系统逻辑和主线轨迹。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四个全面”的提出,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不是头脑中先验的构想,而是来自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依据于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一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牵引;二是要解决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利益固化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机制;三是要解决好治理方式不相适应、人治传统根子很深的现实矛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路径选择;四是要解决好“四风”泛滥、腐败严重的紧迫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局枢纽。这些矛盾总起来说,就是民族复兴目标与前进道路障碍的矛盾。“四个全面”的提出,基于矛盾的逻辑、问题的逻辑、实践的逻辑。清醒认识主要矛盾,才有“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集中推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步步构建。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就能对“四个全面”的现实根据有充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基本要义。“四个全面”的基本思想,已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存在于精神之中。同时,“四个全面”包含着新的重要内涵,也就是把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保证综合一体,拎起了全面建设、创新发展的纲,凸显了开创未来的新视野新高度;以一种新概括表述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筹划,描绘了系列重要讲话的主要轮廓,展现了统筹全局的新思路新方式。“四个全面”的显著特征是全面推进。当代中国发展的系统性耦合性更为增强,国家总体与各个领域都是如此。因此,每个方面都要注重全面性,“四个全面”的整合又构成了“一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四个全面”的鲜明风格是攻坚克难。无论是全面小康、深化改革,还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既是关键也是瓶颈,必须不回避、不畏惧,动真格、见实效。要以“四个全面”为基本线索,深入学习一系列重要论述,掌握包含其中的“四个全面”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领会“四个全面”蕴含的思想方法、领导艺术和精神风范。
深入领会“四个全面”的系统逻辑。“四个全面”自身构成一个体系,这就是“一个目标系统、三个支撑系统”:全面小康是目标系统,动力系统、治理系统、领导系统是支撑系统。“四个全面”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系统紧密相连,是总布局与总方略、社会结构与社会动力、现代化道路与中国道路、制度建设与政党建设、治党治国与强军兴军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既是组成部分,又是主体框架,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四个全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创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将随着思想的深化、实践的拓展而更加彰显。“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成果,不是一个完成的封闭的体系,还会在回应和解决新的矛盾问题过程中,产生新思想、形成新表述、引领新实践。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3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社论文章。《新闻联播》、新华社、各地党报都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密集的报 道,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我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深有体会。
“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道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对新情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楚、内在逻辑更加周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提法新。“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 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主攻目标、保证力量四个方面,是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当今中国现状与发展的深入思考。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四个全面”内容新。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看出来: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这些提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四个全面”思想新。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
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我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四个全面”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精神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时,要结合实际,立足本职工作,严格遵守组织原则,保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把“四个全面”与推动平安浦江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切实用“四个全面”的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扎实推动平安、综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4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重视理论创新、善于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党的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期党中央治国理政总方略在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党建工作总抓手等方面的具体展示。
一、目标明确,方向坚定。党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方向坚定,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有深沉的思考,让世界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二、任务清晰,重点突出。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反映了解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与风险的最为突出与最为现实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党建创新,“严”字当头。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只有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建工作总抓手,把“严”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建设坚强有力的党,这样才会面对挑战,摆脱危机,解决矛盾,才会使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凝聚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所以,要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贯穿于工作实践的始终,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职尽责。
一、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勾画的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xxxx大、xxxx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以说,这个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鲜明特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博,集中精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总书记还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七条意见。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就不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彼此互关互联、有机统一、互促共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求全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求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进行,紧紧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来推进,紧紧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来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为此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娣妹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没有法治中国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图景再宏大美好也难以实现;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推进,尤其是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的改革工作骨头难啃,矛盾多发,更需要以法律明晰各利益方的权利边界、行为边界,为改革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清爽的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成本;党的领导是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离不开从严治党,通过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能在法治之下运行而为民造福。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力量,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全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将“四个全面”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论述,并自觉贯穿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之中。
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理想信念当作指引前行的灯塔,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灵魂深处深刻认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将宗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注重落实,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象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总之,只要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要崇尚法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卢梭说过,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它才形成国家真正的宪法。同样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将法治意识铭刻心中并认真遵守,才能使之成为保护我们的护身符和有效屏障,在人生道路上少犯乃至不犯错误而奋勇前行。为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将宪法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绝不违法行使权力,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加强对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深入学习,不断增长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努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遵守党纪,廉洁奉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我们党肌体健康的自净工程,更是关乎社稷稳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肌体强健才会百毒不侵,坚如磐石方能稳如泰山。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严生威、以威促严,才能让管党治党变为严格的约束行动,完成好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为榜样,严格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性地对照“四面镜子”查不足、找差距,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6
按照会议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在学习过程中,使我对“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新的提高。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也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认识的新境界、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四个全面”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另外三个“全面”是重大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二、努力落实好“四个全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就城镇化而言,我市是45%,全国小康目标是城镇化率60%,我市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还要提高15个百分点,必须大力推动全市城镇化。为此,我市制定了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0__年主城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行动计划和百姓安居工程行动计划,主城区实施“两环、两桥、__路、__口”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__市区实施“一街、一路、一镇、一社区”改造工程,建设实力县城和风情小镇。结合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面貌。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习开宗明义的这一要求,是真抓实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又一动员令。目前我市主城区正在进行城市管理事权下划的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少事项已落实到位,必将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诸多考验。无论是推动保障科学发展,还是有序推进改革;无论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作表率。
从严治党,还必须严肃党纪,坚决惩治腐败。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改进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比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慎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自身做起,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7
“四个全面”心得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党和国家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四个全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事实充分证明,越是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越需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群众广泛、各方人才荟萃的优势,越需要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更有效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四个全面”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习近平去年底考察江苏的时候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都不能实现,有了这一笔其他就都鲜活起来。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为具象、接地气。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已为历届中央所重视强调。为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特别强调在都冠以“全面”二字,并强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所以在这些施政方略前面加上“全面”,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这两个字非常提气,给人勇气和信心,鼓舞士气。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8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贯穿于工作实践的始终,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职尽责。
一、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勾画的新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__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同志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用这些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进一步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他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说,这个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鲜明特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博,集中精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以来,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判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我们说,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党的以来,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20__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__年3月,刚刚当选,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简言之,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总之,我们党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沿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我们一定能在“四个全面”相互激荡的伟大进程中,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脚到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还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七条意见。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就不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从党的以来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可以看到,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全面”是基础,它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它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标和治本的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这一党建战略思想,开创了党建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党建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探索、新认识、新创见。
二、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彼此互关互联、有机统一、互促共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求全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求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进行,紧紧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来推进,紧紧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来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为此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总之,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娣妹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没有法治中国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图景再宏大美好也难以实现;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推进,尤其是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的改革工作骨头难啃,矛盾多发,更需要以法律明晰各利益方的权利边界、行为边界,为改革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清爽的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成本;党的领导是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离不开从严治党,通过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能在法治之下运行而为民造福。
换言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力量,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正是基于“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忧患意识,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才能更好地消除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为此,全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将“四个全面”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完整地展现出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论述,并自觉贯穿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之中。
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党的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进一步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理想信念当作指引前行的灯塔,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灵魂深处深刻认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将宗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注重落实,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象所要求的那样,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总之,只要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要崇尚法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卢梭说过,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它才形成国家真正的宪法。同样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将法治意识铭刻心中并认真遵守,才能使之成为保护我们的护身符和有效屏障,在人生道路上少犯乃至不犯错误而奋勇前行。为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将宪法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绝不违法行使权力,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加强对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深入学习,不断增长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努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遵守党纪,廉洁奉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我们党肌体健康的自净工程,更是关乎社稷稳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肌体强健才会百毒不侵,坚如磐石方能稳如泰山。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严生威、以威促严,才能让管党治党变为严格的约束行动,完成好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为榜样,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性地对照“四面镜子”查不足、找差距,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9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推进”四个全面”,践行“依法治国”贵在知行合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知”,内化于心。从“知”入手,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使“依法治国”思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内心要存有法,以法为价值追求,有法的理论、法的思维。内心要信仰法,以法为信条,有法的信念、法的坚定。内心要敬畏法,以法律为准绳,有法的公正、法的公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行”,外化于行。要从“行”处落地,把学到的“知”外化于实践的“行”,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做学法的模范,先学一步、学深一点、高出一筹,带头学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做尊法的模范,思想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带头维护宪法法律尊严、权威。做守法的模范,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法律的红线不触碰,法律的底线不逾越,带头做守法公民。做用法的模范,注重实践锻炼,更加主动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谋发展、化矛盾,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合一”,固化于制。思“知”笃“行”,合二为一,使法律得以人人敬畏、信仰,法律得以不折不扣地实施、贯彻,法律作用得以真正地发挥、彰显,治本之策从机制上完善,最终还要靠固化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科学立法,加强立法过程的制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提升法律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严格执法,整合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推进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过程监督,促进法令得到严格执行。公正司法,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司法审判去“行政化”,建立倒查、追责等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健全法治宣传、学法、文化机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0
3月18日,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贯彻新要求,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坚定不移朝着“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目标奋进。
会议指出,“四个全面”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确立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省政府党组各位成员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理论创新,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科学理念指导全面小康建设,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以务实举措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以坚决态度全面从严治党,为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要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都放在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既坚持整体推进又注重重点突破,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现实意义,注重研究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拓展思路举措,探索发展新路,扎扎实实地把“新江苏”建设推向前进。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具体工作成效上来。要坚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把“四个全面”贯彻落实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具体实践中。一要抓好第一要务,在全面小康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发展定位,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经济强夯实全面小康基础,以百姓富共享全面小康成果,以环境美提升全面小康质量,以社会文明程度高深化全面小康内涵。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改革攻坚上取得新成效。按照“努力走在前列”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攻坚意识,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抓好改革任务统筹协调,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关键之年有关键作为。三要树立法治思维,在推进依法行政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依法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四要落实从严治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认真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牢固确立宗旨意识,着力强化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担当,坚决履行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做到政治上过硬、能力上过硬、作风上过硬,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1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从国情世情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还强调小康社会要“全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能丢了农村这头”“一个民族不能少”。可见,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群体没有小康,无论“五位一体”发展的任何方面有短板,都不能算是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奋斗目标,更是党和国家进步发展的任务和成果,能够转化为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青海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地区,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客观上难度大、任务重,只有准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结合省情实际,注重问题导向,凝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才能实现全面小康。首先,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建立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为保障民生和保护生态提供强大支撑力。其次,青海各地区发展水平和要求不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措施必然存在差别,应秉承“分类指导”的理念,找准差距和关键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第三,切实推进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高原环境,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让全省人民享有蓝天绿水和健康身心。第四,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立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探索内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新模式。
四个全面的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2
2月26日,市委中心组举行2015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市委书记白玉刚在集体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局良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廉素,市人大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市法检两院主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各有关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利用一天时间,特邀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博士生导师刘春,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分别就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作了专题讲座。刘春和姚景源围绕学习主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对中央的一系列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使我市领导干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白玉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为契机,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际行动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基本目标,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基本方针,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行动上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要把“四个全面”落实到方方面面中。
白玉刚强调,我市2015年工作任务重、考验多、要求高、时间紧,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要迅速从节日氛围中收身收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紧、从实、从严抓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把完成任务作为最起码的纪律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日常考核,拿出真办法、硬措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往成做、往好做,确保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白玉刚要求,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率,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度的自觉自信,团结带领本地区本单位领导干部全力完成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系列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队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3
2016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是总书记在2016江苏调研时提出的指导方针,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全面依法治、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的前提,下面是这篇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面临“发展的烦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否敢于直面并破解矛盾,显得十分重要
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有必要从哲学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哲学基础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里,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年年初,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旨在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基础。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首先是面向“问题”的哲学。总书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倡导问题导向。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的,要理解其治国理政思想,就要把握他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把握他所关注的问题,才能更好理解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今天,我们党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显然,总书记注重的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其实,哲学发源于疑惑和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哲学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它是面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及其问题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今天,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面向“文本”,更应面向“中国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应增强我们的担当意识,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坐在矛盾的火山口上,处在矛盾的包围当中。尤其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都会面临“发展的烦恼”,是否敢于直面并破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人不敢直面矛盾,遇到矛盾绕着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错失了解决矛盾的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要善于自觉主动地直面各种矛盾,并积极提高解决矛盾的本领。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化解矛盾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上来。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就揭示出“问题—矛盾—化解—打开工作局面(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在工作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矛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通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又要从各种问题中揭示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工作发展。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或看家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专心致志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上来。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可使我们既抓住重点,又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唯物辩证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两面性”看问题以及矛盾双方的协调式发展。它要求在总结经验教训、观察社会形势、制定方针政策、处理复杂问题、评价人物事件时,既讲重点论,又讲“两点论”,反对片面性和走极端。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正确地看问题。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中,处处体现辩证思维的“重点论”和“两点论”。他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既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也是体现全面性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每一个“全面”都体现了全面性。然而,在互联网上,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人看问题做事情,往往走极端,具有片面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方法论上缺乏辩证思维,在“两点论”中只看到一点,多看到事物的负面看不到事物的正面,并把负面加以夸大,走向了极端。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分析理解“四个全面”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性质、定位和内涵?对此,目前的观点比较多。我认为,还是要回到总书记在谈到“四个全面”时所讲到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这一哲学基础上来,即要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分析。
第一,运用战略思维来分析。具体地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从历史来看,“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设计”:“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姊妹篇”,任重而道远,要有长远的战略追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战略定力。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来看,“四个全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事关中国的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从严治党是实现前面“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战略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从现实地位和作用来看,“四个全面”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事关中国的根本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总之,从性质定位来看,“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战略);是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方略);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理论创新)。
第二,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这里需要把握几对关系:一是“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治国理政是整体,“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直接相关,但又不能取代“五位一体”,它是贯穿于“五位一体”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实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三是“四个全面”与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系:“四个全面”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意在把人们的无谓之争引导到集中解决“四个全面”中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把一些人的短视、碎片化、满足于枝节的倾向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问题上来,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引导到破解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建构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四是“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不仅每一个“全面”讲的是全面,而且“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
领导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全文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贯穿于工作实践的始终,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职尽责。
一、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形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勾画的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xxxx大、xxxx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以说,这个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鲜明特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博,集中精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作了深刻阐述,这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总书记还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等七条意见。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就不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彼此互关互联、有机统一、互促共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改革是途径,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求全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求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进行,紧紧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来推进,紧紧依靠全面从严治党来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为此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娣妹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没有法治中国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图景再宏大美好也难以实现;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推进,尤其是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的改革工作骨头难啃,矛盾多发,更需要以法律明晰各利益方的权利边界、行为边界,为改革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清爽的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成本;党的领导是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离不开从严治党,通过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使权力能在法治之下运行而为民造福。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力量,也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全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将“四个全面”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论述,并自觉贯穿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之中。
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理想信念当作指引前行的灯塔,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灵魂深处深刻认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将宗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注重落实,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象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总之,只要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踏踏实实地干,勤勤恳恳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要崇尚法治,依法办事。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卢梭说过,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它才形成国家真正的宪法。同样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将法治意识铭刻心中并认真遵守,才能使之成为保护我们的护身符和有效屏障,在人生道路上少犯乃至不犯错误而奋勇前行。为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将宪法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绝不违法行使权力,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加强对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深入学习,不断增长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努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遵守党纪,廉洁奉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我们党肌体健康的自净工程,更是关乎社稷稳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安邦工程。肌体强健才会百毒不侵,坚如磐石方能稳如泰山。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严生威、以威促严,才能让管党治党变为严格的约束行动,完成好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为榜样,严格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性地对照“四面镜子”查不足、找差距,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篇15
“四个全面”心得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党和国家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四个全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事实充分证明,越是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越需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群众广泛、各方人才荟萃的优势,越需要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更有效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四个全面”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习近平去年底考察江苏的时候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都不能实现,有了这一笔其他就都鲜活起来。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为具象、接地气。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已为历届中央所重视强调。为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特别强调在都冠以“全面”二字,并强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所以在这些施政方略前面加上“全面”,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这两个字非常提气,给人勇气和信心,鼓舞士气。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精选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5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3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0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8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500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6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200字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