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德育教育心得体会(13篇),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中。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科优势。因此探索学校课程中的德育途径,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教学德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即为国家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实施每单元地理课的教学中,上好每堂课,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逐步完成中学德育目标。具体的要求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学地理德育的特点
2.1依存性
依存性是指德育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独立的体系,而是依存于地理知识之中。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寓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之中。
2.2协作性
协作性指德育有些内容的传授需要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联合协作完成,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随机性
随机性要求地理教师注意从教材中挖掘出包含的德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引导学生把分散的,不系统的,不明显的思想教育因素集中起来,发挥其德育功能。
2.4渗透性
渗透性是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比地理知识的接受难得多,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细雨润无声的精神,为学生心田播种,扶植他们奋发向上,成为欣欣向荣的长青之树。
3.中学地理德育内容
3.1课本中挖掘德育素材
挖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得以体现。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等。高一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生活实践中获得德育素材
新课标提出: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我们生活的成都为例,成都城市的交通现状与问题,成都的城市化及其问题,成都的城市规划的变迁,成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成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成都的气候变化,成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成都的工业发展与变迁,成都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4.德育渗透的途径
4.1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德育过程的基础,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德育的方式之一。学校德育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融于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气象,地震、矿物标本采集等,课外活动以它的课外姓、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研讨课题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提倡每个学生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集体的活动,学生将会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感受到合作与宽容对于集体成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天文观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对月相的观测至少要坚持一个月,特别是下弦月相需要后半夜进行观测。坚持下来的同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4.2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能吃苦,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凡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性格和积习,如果这些积习伴随着他们走上社会,很容易给他们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而地理教学中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社会生态理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吃苦耐劳教育,地理教学使人明白,无论是社会中的个人,还是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要取得自身长足发展,要有正常的竞争和永久的合作以及人际关系协调的积极性,通过地理问题的教学,这些内容特别容易被接受,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如野外地质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的测量、企业三废物质处理的调查;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等实践活动。参与这些地理活动都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及工作中竞争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只有在地理活动中发挥群体协作的优势,才能解决,因此,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康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3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授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渗透更要紧,教师自身的德行以及课堂上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需要。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最灵活的一种形式。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了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世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4.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小系统,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合作协调,地理学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大,学校可以利用地理活动的机会,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如杜绝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号召,可以以墙报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自我体验到资源的危机感,把“资源道德意识”融合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地理教师可以和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利用劳动课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其行为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在校园内建立电池回收箱等形式的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成为自觉意识。
4.5在设计练习时渗透创新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中涉及许多自然之谜,例如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之谜,外星人之谜,魔鬼三角之谜,生物起源之谜,恐龙灭绝之谜,板块运动力的产生之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至今仍
有争论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由于二氧化碳造成的等等,地理教学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有待研究的众多重大问题,这些尚无定论的内容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好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实施德育教育要有趣、自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注意施行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要善于使德育情感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因此,体育课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要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生活好、发展好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健康、持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当前,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教学中时常会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时有意志薄弱的表现。作为体育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鼓励和引导他们克服不足,扭转错误思想和行为,让他们不断鼓足信心和力量直面困难,不断学会坚强和勇敢,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才会真正从心底喜欢上体育学科。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会脱离学校德育总的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四化”立志成才的情感、意识,通过具体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怕困难,自信自制,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文明礼貌的道德行为;还要注重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要重视理论的讲授。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的知识的系统、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如通过讲授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而奋发不息等;通过典范人物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而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2、通过实践教材内容落实德育教育。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实践,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实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前热身、课中实践、课后应用之中。教师应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风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
4、结合组织练习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它与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集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在分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教育。
5、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善于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对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进行引导,把不良风气消除在萌芽状态下。
6、结合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讲授全运会、亚动会、奥运会及世锦赛等赛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7、结合社会、家庭生活进行德育教育。要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改封闭式为开放式,开辟校外德育工程基地,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体育教师应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融洽师生情谊,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艰苦奋斗精神。另外,我们要把单一式的教育改为多元化,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结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8、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运用各种榜样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
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德育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如何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做法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十分重要。而老师从中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如何当好这个引导者,下面我根据现实工作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老师平时的做法举止很重要,俗话说得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因为学生很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如果老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不规范,那就谈不上去教好学生。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老师时常加以提醒,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有的时候容易遗忘,所以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提醒,如我们平时的排队吃饭不能插队,不能在公共场所吃零食,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插嘴等。
3、可以把一些文明礼貌知识渗入到我们的课堂,当那些内容与所讲的知识点有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联系现实说一说,如五年级的学习内容“文明只差一步”,就可以拓展出生活中我们要讲究卫生。
4、批评与表扬并行,当学生屡教不改的时候,如排队的时候总是讲话,勾肩搭背等,可以适当批评,并让他站到队伍的最后面作为惩罚。对那些讲文明、讲礼貌的学生可开展适当表扬,并列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
5、学校要与家庭并行,教育子女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的教育,所以孩子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也应该树立好榜样,尤其是低龄儿童。
1、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都是学校的教学常规周。校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德育大纲》和《守则》《规范》以及我校规章制度,严格考核班级工作,每日一检查,每周一小结。
2、加强学校文明岗的执勤力度。每天安排礼仪卫生、纪律、两操、放学路队的执勤队员,检查监督每个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加强执勤队员行使管理、监督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少先队、值勤岗的职能作用,值勤队继续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评比,做好当日的情况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学期我校坚持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
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持续抓好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在每位老师和学生的脑海中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的意识。
3、环保教育
配合学校的校本研训,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
本学年,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主题月活动
依托节庆日、纪念日等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如三月份:让大地披上绿衣裳——环保主题教育月。四月份:民族精神代代传——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五月份:让真情满校园——感恩主体教育月。六月份:金色童年欢乐过——勤学善思学习月。七月份——八月份:(暑假实践活动)。
2、特色活动
依托校园美文诵读,书香墨香的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
总之,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每一个培养孩子的人去用心、细心、有恒心地去努力实践。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身为教师我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负责。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因为年龄小只能去看去听。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表现。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幼儿的行为习得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我认为幼儿是联结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两者共同施教的对象是幼儿,两者合作围绕的核心也是幼儿。他们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双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爱洒向孩子,共把育人质量关。
向家长宣传科学德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我在这儿提出四个方面的德育教学心得:
一、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毛泽东也曾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可见,良好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德育教育为根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脱离了德育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不成功的教学。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走在前列,智力因素的潜力也才能相应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显的学科。在当前全球信息网络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地理学科在加强德育教育,培养栋梁之材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初中地理内容为两大板块,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基础理论、世界自然资源、世界气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区、世界区域地理;二是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气候、资源、河流与湖泊、交通、经济、中国区域地理。无论是学习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凭感觉,更不能想当然地来学习世界与中国、认识世界与中国。如学习世界自然资源中,我们认识到,目前,世界上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人文素质的差异,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人们文化落后,缺少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地剧减。更有甚者,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地区的农村,人们为了求生存,还有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采矿藏、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而人口又不断增加,生态受到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直接影响到世界全局性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才能求得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我们地理学科更是要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个中国地理全学年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教育的最佳素材。学习中国的疆域,补充中国历史上如唐朝、元朝时期领土范围,让学生扬起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时,课堂上一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清脆动听的歌声的响起,必定会使学生心中“爱我中华”的情思引起共鸣。学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时,描述长江的浪漫与多情,举世瞩目的三峡电站,讲述母亲河的似海深情,青海湖的神奇美妙,自然会调动学生的“朗朗乾坤,泱泱中华,舍我其谁”的豪情。
地理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是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故意回避一些相对落后的或是相对阴暗的“角落”。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分析国情,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地理面貌和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如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比较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自然地理、经济、人文、交通、工业等方面的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目前中国西部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从而很好地理解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里,鼓励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发奋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古人云:“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则是立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须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师守纪、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文”又传“道”,“文”、“道”有机渗透呢?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等等。思想渗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触摸春天》,《网上呼救》,《乡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鱼游到了纸上》等等。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全文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儿时的巴迪写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当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正是因为这两种决然不同的风,让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对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亲工作那么辛苦,家里那么穷,可母亲从不剥夺儿子读书的权力,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正因为有伟大的母爱,儿子也突然间长大了。用妈妈给的买书的钱买了奢侈的罐头——给妈妈吃。确实是很感人啊!
针对课文特点,设计渗透方法。
1、“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长》等课文部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体会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身临其境”的方法。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将心比心》、《尊严》、《风筝>等文章可用这种方法。这些课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黄果树瀑布》,《富饶的南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黄果树瀑布》是作者李有贵被黄果树瀑布壮丽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写下的一篇散文。教学时,可放录像,听水声、瀑布声,还可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自由朗读、伴乐朗读、背诵。要求读得入情入景,陶醉于美景中,自然他们的心灵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国有这样美的大好河山,有谁又会不去热爱她呢?
3、“直观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文章,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可用这一方法。
4、“课外活动”的方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板报、设计制作、课外劳动、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情感,能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日臻完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根据学科内容分层次地,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是当前中学物理的德育主要目标。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作为物理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之外,还应该通过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师德,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增强育人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身的德育水平,乐观上进、敬业爱岗;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德育二合为一,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同时增加德育艺术技巧,把握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方法,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内在的德育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
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目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在物理新教材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介绍了我国大量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墨经》论述杠杆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三国时代的曹冲称象表明人们已懂得如何利用浮力。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回音壁介绍了声学共鸣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近年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渗透这些德育素材,可以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形成,调动和唤起学生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激情,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1.用新的说法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火药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骄傲的,但它们却被侵略者利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获得和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等。
2.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分寸"。教师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怎样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现象、一个发现、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德育 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300字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13篇) 2022德育教育心得体会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