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4 13:05:02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最新

 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

 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

 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

 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最新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

 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最新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

 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

 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

 推动发展的能力。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

 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心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进入新时代的新境界。

  1 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

 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 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3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 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 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根本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民众所处的层面无法意识到如何实现根本利益,只有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民众才能认识到应该如何实现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文章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

 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文章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心得体会 文章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

 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

 广大干部要始终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工作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工作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深入基层。作为一线窗口人员,我会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深入群众,多接地气,去接触群众、了解群众、融入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多角度倾听群众的诉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是坚持为民谋利。我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让群众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三是坚持勇于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以最严格的

 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九大报告 203 次提到人民,字里行间,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党同志早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共识,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新时代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好群众路线,有必要对“群众”这一概念进行再认识。很显然,在利益分化、社会多元的今天,群众的情况已经跟过去大大不同。如果说过去很长时间里,群众的生存状况和利益格局比较趋同且简单的话,那么今天的群众生态则是越来越差异化、复杂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相对于以前“工农商学兵”的概括,今天的社会阶层恐怕归纳起来更为庞杂和困难了。“群众”的现状到底是如何的,利益群体的分化到底是如何的,搞不清楚这些情况,恐怕很难实现有效的“密切联系”,无异于另一种“脱离”。“群众”一词在今天不应成为抽象的术语,而完全应该更具象一些、更实在一些。在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想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显人性化的政策举措,必须要全面加强对群众、对群众问题的 2018 最新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则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则 (篇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汇聚了推动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的“命根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励群众的首创精神,焕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自觉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不丢。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广泛而深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增强群众意识、坚定群众立场,在行动上抵制“四风”之垢、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大确定的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

 (篇二)

 **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是对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是对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政策制定,始终把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于其带领全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之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的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深厚的民生情怀,彰显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5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经证明, 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观、群众观、发展观和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写入党章。作为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宗旨,奋力担当干事,永葆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不忘初心宗旨 (弘利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始终不忘这个初心和使

 命,坚守人民立场,不忘初心宗旨。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要求,是为党和人 民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精神上的“钙”充足了,才能保证初心不忘却、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行为不偏向,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当前,领导干部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抓手,积极补精神之“钙”、充信念之“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确保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顾全局、守规矩,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铸进灵魂里、融到血脉中、落到行动上,把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同为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为国家谋富强紧密结合起来,生动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信仰本真,不忘党员本色,不忘公仆本分。二要做到心中有民。人民是天、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学习习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以总书记的爱民风范为标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心中有民、与民同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始终当好群众的知心人,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百姓之心为心,奉“三严三实”为标尺,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记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放下架子、沉下身子、

 撸起袖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民忧、用实意赢取民心;要始终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牢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造势一时的“政绩工程”,不搞不顾条件、不顾实际的“数字政绩”,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扛起为人民服务这份天职,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使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当好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合格代言人,做一名真正得到群众爱戴、拥护、点赞的好公仆。

 心得体会:“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传承和突破(最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比如,在 2013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4 年

 10 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之后,2018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和突破。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先秦时代,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所论形成了初步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命题,如“安民利民”“民贵君轻”“平政爱民”“顺从民意”。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就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张载《张子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立命”的“生民”指民众,扩而大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

 历朝历代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辞诗歌,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百姓多寒无

 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深深蕴藏于士大夫心间。

 古代政治家、知识分子这种“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理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

 然而,古代民本思想又都刻上旧制度的烙印,有着明显的无以突破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古代民本思想中,“民”与“安民利民”“为民”者的关系是对立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以阶级剥削为前提,民本思想与这种剥削制度有着天然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民本思想必然由于“二律背反”而受到种种限制,并且最终变成一种根本无法实现的政治空话。

 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彻底突破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红十字新作为——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

 中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思想、保护人的生命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永葆党的本色,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求,与人民一起工作。九十多年栉风沐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践行,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根本保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承担起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落实五

 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要提高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⑨。真正从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法搞对头,努力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水平。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任务,关键要有好的工作作风、好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任务落实,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敢于攻坚,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发展。三要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是落实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着力提高;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必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聚焦人民利益,做好群众工作,自觉摆正同群众关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力量支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政治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安身之本。习近平强调,党

 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论怎么改革,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决改变当官做老爷、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的工作作风,坚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的关系。贯彻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坚决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情,更符合人民的期盼和需求,从而为推动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力量支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

 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汇聚了推动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的“命根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励群众的首创精神,焕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自觉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丢。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广泛而深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增强群众意识、坚定群众立场,在行动上抵制“四风”之垢、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大确定的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逐步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永葆新中国的人民底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体系,并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于制度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使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

 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

 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走共同富裕道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坚持以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