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时间:2022-08-09 16:00:04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把这一重大战略安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目标转化为一项又一项具体可行的任务,分步实施、分阶段完成,才能在不断取得新的成

 就基础上抵达胜利的彼岸。回顾历史,早在 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把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写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1956 年,党的八大将这一任务写入了大会通过的党章。

 1964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5 年,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从那以后,我们党在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从

 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聚焦和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党的十二大强调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强调,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党的十六大强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实现包括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5 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战略安排,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进军号。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变化,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二大提出分两个 10 年“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前 10 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 10 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 10 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战略安排,有力地引领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站在接续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

 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这一宏伟蓝图,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高度契合,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体现了我国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统一。

 一是把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这个战略安排,把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成就超出预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作出这种安排,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从历史看,我们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及其奋斗目标,前两步都提前完成,其中第一步比原定时间提前 3 年,第二步提前 5 年。有关部门测算情况表明,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6 . 5 %计算,到 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 9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1 万美元。按照年均增长 5 %、价格指数 2 %、假定汇率不变来测算,到 2035 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 290 万亿元,约合 43 . 6 万亿美元,届时我国 14 亿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 20 . 6 万元,约合 3 万美元,有把握达到那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把握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我们党原来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步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显然,从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同时,党的十九大还把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吻合一致,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这一战略安排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仅有数量指标,而且更注重质的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三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了。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党要统揽“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党的十九大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目标中,突出强调到 2035 年要使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第二步目标中强调,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制度保证。

 党的十九大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时,对发展目标作了原则性展望和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翻番”之类的指标,这充分体现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历史演进,通览国家、政党、民族的沉浮兴衰,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彰显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历史的睿智、创造历史的担当。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常常因此面临许多重要转折,或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事业获得大发展,或与机遇擦肩而过,跟不上时代,逐渐落后。在 5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过很多辉煌,但近代以来,我们却落后了,最后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如果再不抓住机遇,后果不堪设想。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快干”。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神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迟缓,是不可能抓住机遇的。面对新征程,容不得仿徨、犹豫和懈怠,需要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要有一种“马上就办”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误,一会儿也不能停留,把时间这个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发挥好。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面向未来,全面...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