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时间:2022-07-12 10:30:03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供大家参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试卷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0 20 年 秋 季学期期末 统一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 (开卷)

 说明:本资料为 2020 秋季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 30 日开始,2021 年 1 月 3 日截止。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今天,这一重要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效运转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制度基础。着眼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按照构建包容联动的世界发展治理格局、开放合作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和市场治理格局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和规则保障。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

 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地球犹如地球村,世界也如同一张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依存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世界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的突出问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挑战和风险。全球 190 多个国家、约 70 亿人口正同舟共济,维护“船”的安全航行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这些国家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政党都不能也无法置身事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 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 ‚赋 力效应 ‛,启发、 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 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 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 ‚赋力效应 ‛ ‚赋力 ‛(empower )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 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 也可指抽象的物。

 相应地, ‚赋力效应 ‛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 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

 一个 ‚大国 ‛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 权国家。

 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

 输入与 输出。

 从输出侧看, 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肯尼思 ·华尔兹( 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 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 的选择困境。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 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 保护主义和民粹 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1 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 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 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 ‚搭便车 ‛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 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 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 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 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 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美丽的世界, 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

 近年来, 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 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 金融治理、 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 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 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 umbrella term ),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 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 为 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努力实现政策 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 动力 ‛。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 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 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 典型的实践是 ‚一带一路 ‛倡议。

 ‚一带一路 ‛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 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 2017 年中国与 ‚一带 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额达 7.4 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 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 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 280 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 ‚不 ‘输入 ’外国模式,也不 ‘输出 ’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 ‘复制’ 中国的做法 ‛。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 ‚一带一路 ‛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 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 南南合作提供一种 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 ‚逆全球化 ‛思潮和 ‚中等收入陷阱 ‛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 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 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试卷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0 20 年 秋 季学期期末 统一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 (开卷)

 说明:本资料为 2020 秋季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 30 日开始,2021 年 1 月 3 日截止。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既包括话语体系本身的完善和发展,也包括话语权的有效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在新时代提出来的新话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的话语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来说,首先必须承认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出现的诸多新特点,比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这些新特点要求我们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准确判断。当前,已经有许多国际共识初步形成,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例如,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

 值观基础。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步成功实践及其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示范。在这些示范中,中国的话语体系逐渐被国际社会接受和吸纳。当然,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要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语境中流行起来,更主要的是要增强和提升中国的话语权,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恰恰是增强和提升话语权的绝佳机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要对影响彼此生存的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更要精准地把握世界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人类的命运。科学认识人类未来和社会发展规律,及时提出中国解决方案,用中国独特的话语体系去关怀人类的命运,这些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掌握话语权的关键。可以预见,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实践,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证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只能限定于特定地域和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启发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赖和利益交融明显加深,互相提供发展机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利共赢合作,给世界和平、安全、稳定

 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加入到合作共赢发展之中,着力共建国际机制、改革国际规则、实现国际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发展更加平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壮丽 0 70 年·奋斗新时代 —— 新中国峥嵘岁月】

  新华社北京 2 12 月 月 4 4 日电(齐声)2013 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从联合国纽约总部到日内瓦总部,从博鳌亚洲论坛到瑞士达沃斯论坛,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

 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试卷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0 20 年 秋 季学期期末 统一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 (开卷)

 说明:本资料为 2020 秋季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 30 日开始,2021 年 1 月 3 日截止。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决不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习近平主席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话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全球治理主张:倡导路径问题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保障问题通过营造安全格局、原则问题通过谋求发展前景、纽带问题通过促进文明交流、可持续性问题通过构筑生态体系加以解决,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同如何推进落实结合在一起。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对全球化本质深刻的认识。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源于对人类共同利益论为本质的全球化的深刻感知,反映了全人类追寻的共同价值,成为中国发展实际需要与世界格局发展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之处在于以人类整体为中心,以共同利益为基石,以共同价值为导向,以共同责任为保障,以共同发展为追求。中国对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情怀和担当,致力于更高标准的国内秩序建设、实行建设性的对外政策。

 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是全球治理的的核心理念,超越西方消极意义上的同一个地球、地球村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目标。

 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推动建立文明秩序,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积极意义上的休戚与共。从而尽量实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达到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的新境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倡导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种理念,才能产生价值吸引力,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从而拥有更多话语权,不仅造福中华民族,更造福整个人类。

 2016117848

  白珍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思 想 的 内 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试卷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0 20 年 秋 季学期期末 统一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 (开卷)

 说明:本资料为 2020 秋季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 30 日开始,2021 年 1 月 3 日截止。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古今中外关于世界发展先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内涵极其丰富深刻,这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产生了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

 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不管是外媒眼中“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一次大会,还是美国《时代》封面的“中国赢了”,党的十九大成为世界舞台的“聚光灯”,获得世界广泛关注并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以执政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伟大实践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携手各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世界和平面临多元威胁。中国军队将继续加大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力度,全面提升维和能力,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推动完善维和行动体系,标本兼治解决冲突根源。中国坚持共商共建优势互补,构筑新型维和伙伴关系。中国支持改进安理会维和授权,全面提升维和行动效能。中国支持充分发挥能力待命机制作用,提高快速反应水平。中国主张积极应对多种风险威胁,切实保障维和人员安全。

 “为维和而行动”,这是联合国发出的倡议,各国理当积极响应。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汇报

 

 试卷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0 20 年 秋 季学期期末 统一 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 (开卷)

 说明:本资料为 2020 秋季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11 月 30 日开始,2021 年 1 月 3 日截止。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外交部分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口言之,身必行之。”大责任需要大担当,中国共产党不仅发声,更以实际行动阐释“说到做到”的决心和意志。这是一次出席人数最多的首次全球政党领导人对话会,破了“人数最多”和“首次”两大记录,也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的“桃园结义”,不仅阐述

 了作为一个政党应有的责任、勾画了世界梦的宏伟蓝图,也搭建了凝心聚力、共筑梦想的平台,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奋斗使命,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认同,彰显人类社会对自身未来发展命运的共同关注。从“一带一路”连通中国梦与世界梦,到亲诚惠容、中国智慧、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互联互通等关键词诠释“天下大同”,直到党的十九大发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呼吁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追求“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的声音从未匿迹,中国共产党建立“国际朋友圈”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并必将继续下去,继续书写一个政党的无疆大爱和大公之心。

 发展和安全并重,标本兼治解决冲突根源,和平才可持续。中国军队在维和行动中,既为冲突国家和地区创造安全稳定环境,也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人道救援、环境保护、民生发展、社会重建等工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努力为当地人民点亮发展的希望。30 年来,中国军队累计新建和修复道路 1.7 万多千米、桥梁 300 多座,排除地雷及未爆炸物 1.4 万余枚,完成大量平整场地、维修机场、搭建板房、构筑防御工事等工程保障任务,累计接诊救治病人、抢救伤员 24.6万余人次。在极度贫水的苏丹达尔富尔,中国工兵分队给水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当地打井 14 口,有效缓解当地人民的饮水难题。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指出:“中国维和人员保护平民、维护治安、开展基建、改善民生,为世界和平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推荐访问:共同体 思想汇报 构建 命运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