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重心正从以游戏活动转向以正规、系统的学习活动。一年级班主任是引导学生适应制度化学校生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篇一
本人这学期带的是一年级,下面就开学以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来说说自己的心得。
一个班五十几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甚至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上的幼儿园也不一样的。)想让小学里一些规范较好地落实到这五十几个学生身上去,需要正确、清晰的工作思路、恰当的教育方法、灵活的教育机智、新活的教育思想。
从清晰的工作思路上来说,一是引,二是扶,三是重点攻关。引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就是引领学生组建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每个同学时时处处想到自己的行为能不能为班集体增光添彩,会不会影响班集体的荣誉。每个同学要热爱自己的班级;扶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将学校的一日常规行为落实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中去。就拿做操来说吧,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出操的要求:在教室或走廊上排队时要做到“静、快、齐”,下楼梯时要右行,从一楼前面的空地到操场的行径途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睛看前面,一个一个的要跟紧,前后空的距离不能太大,进入操场后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听好老师的口令,认真执行,退场时,认真听老师的指挥,快速行动。以上要求很具体,老师在指导学生,要进行监督、提醒、批评指正,甚至艺术化地惩罚,以使学生将行为规范落实到位,内化为自然的行为,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习惯。重点攻关就是针对一些有难度的活动、一些规范有难度的学生采取的攻破措施。就有困难的学生,有些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儿园时养成的不专心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些学生除了严厉的批评,引起他的重视,还及时地提醒,反复地提醒,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还要与家长取得共识以便于一致地教育、监督、促进其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恰当的教育方法上来说,让低年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空洞的说一些条条框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要根据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乐于参加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课,教师除了告诉学生要学会听说读写外,还要将这些技能变成他们乐于接受的童谣形式,在每节课上不断地、适时地提出来。不仅让他们记住,而且要变成他们的行为。还有在面对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要根据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那些脸比较“厚”的学生,批评的要严厉些,即“下猛药”对于那些智力发育相对落后的学生,不要将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要求,要经常提醒,甚至帮助他们做好。对于那些智力发育好,但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狠狠批评发,这就所谓“响鼓要重锤敲”。
丛新活的思想上来说,第一,首先要经常看看别的班级是怎样管理的, 别的老师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及时向别人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的学生,一届和一届的学生不一样,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特点。现代媒体形式多样,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不能太小看他们。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篇二
首先,这份方案体现出这位班主任日益形成的研究意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对本班级学生发展状态的认识和成长需要的透析上。在本份方案中,对本班级上学期的发展状态进行了自觉的总结,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本学期我将从学生个体培养,发展到小组意识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行规、十分钟队会等小家务管理建设的日常化评比,为入队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说,一年级的学生工作重心是可以放在新角色的形成、新习惯的养成、班级岗位的启蒙教育等方面的,而在二年级开展小队建设,强化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很值得探索的、富有年段特点的学生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每一个月的教育主题有比较细致的设计,但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设计的针对性,不必仅仅集中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而且,我们在本学校其他班主任的工作中,也看到相当多的班主任具有了这样的研究意识。例如,倪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状态的分析是:
“二、一(4)班共28人。男生13人,女生15人。外省市借读生5人。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个别学生从未受过学前教育,另外他们各自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的差异甚大。例如:来自---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能思想集中地听课、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老师提出的行规要求完成情况较好;家住--新村的孩子存在不少行为漏习,在课堂、课间纪律,用餐纪律等要求上老师往往要多次、反复提醒、纠错后才有所改进;而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以家人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依赖于家长的庇护下,入学后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心理上出现排斥现象,表现为长时间哭泣、不吃饭、中途自己回家等行为。本学期,班级建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热爱小学生活,热爱班集体。由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有反复、不稳定等特性,因此行规的培养以树立小榜样为突破口,以“小岗位”为载体,以每周养成一个行为(或学习)好习惯为形式,结合老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评价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相应的达标要求,以激励每个孩子的自身优势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发展。
一年级学生自尊心强、心灵较脆弱。因此在培养行规前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极为重要。绝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由做事成功而来,因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鼓励为主。不勉强孩子做超出自身胜任范围以外的事情;针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的要求;动员家长配合学校,让他们在校、在家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采取不过分关心、不过分夸奖的方式,避免造成该生自高自大的脾性。对胆小畏缩、精神敏感的学生多关心,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势。”
其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不断增强的综合意识。班主任具体要开展的工作相当多。在这份方案中,一方面,我们看到班主任积极地将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层面之中,并立足班级开展渗透,非常突出的就是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层面是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而在这个班级中,则渗透在全学期的工作中,并作了许多具体的设计),这就改变了班主任把自己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操作者、执行者的定位,而呈现出自我的综合设计。另一方面,体现为对班级内部工作的综合设计上,围绕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将日常工作、主题活动、文化建设、评价等综合起来,改变班级工作的散乱状态,形成立体、有机、有主题的工作格局。
再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日常化意识。特别突出的是十分钟队会的设计,具体到每个星期,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会给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每周的主题教育安排也非常具体,反映出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设计非常精细。当然,相对而言,可能每周主题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精简,不必求多,而力求有针对性、有实效。
从本份方案具体内容的设计来看,班主任关注到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有关习惯形成与巩固研究、读书活动、争章活动,岗位建设等工作,受到明显的关注。当然,这些具体的内容设计,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调整,相对而言,体现在计划中的这些内容设计,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其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对习惯形成的培养,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地分析:现有的这些安排,是不是学生发展中迫切需要强化、巩固的内容?争章活动的开展如何更有效?小队建设这一目标如何具体?
从活动方案所反映出的活动形式来看,班主任已经有非常明确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当前班主任工作改革中,非常核心的理念更新问题。因此,当我们回归到对班主任的理念更新问题上,就特别关注这一问题:班主任需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过程观、学生观,也迫切需要形成合理的教师角色观。
总之,我们从这份工作方案中,看到了班主任理念的不断更新,看到了班主任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这位班主任的指导下,即使这个班级当前的发展状态不是最好,但很可能会越来越好的,很可能会不断发展起来。
首先,这份方案体现出这位班主任日益形成的研究意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对本班级学生发展状态的认识和成长需要的透析上。在本份方案中,对本班级上学期的发展状态进行了自觉的总结,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本学期我将从学生个体培养,发展到小组意识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行规、十分钟队会等小家务管理建设的日常化评比,为入队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说,一年级的学生工作重心是可以放在新角色的形成、新习惯的养成、班级岗位的启蒙教育等方面的,而在二年级开展小队建设,强化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很值得探索的、富有年段特点的学生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每一个月的教育主题有比较细致的设计,但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设计的针对性,不必仅仅集中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而且,我们在本学校其他班主任的工作中,也看到相当多的班主任具有了这样的研究意识。例如,倪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状态的分析是:
“二、一(4)班共28人。男生13人,女生15人。外省市借读生5人。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个别学生从未受过学前教育,另外他们各自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的差异甚大。例如:来自---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能思想集中地听课、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老师提出的行规要求完成情况较好;家住--新村的孩子存在不少行为漏习,在课堂、课间纪律,用餐纪律等要求上老师往往要多次、反复提醒、纠错后才有所改进;而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以家人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依赖于家长的庇护下,入学后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心理上出现排斥现象,表现为长时间哭泣、不吃饭、中途自己回家等行为。本学期,班级建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热爱小学生活,热爱班集体。由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有反复、不稳定等特性,因此行规的培养以树立小榜样为突破口,以“小岗位”为载体,以每周养成一个行为(或学习)好习惯为形式,结合老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评价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相应的达标要求,以激励每个孩子的自身优势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发展。
一年级学生自尊心强、心灵较脆弱。因此在培养行规前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极为重要。绝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由做事成功而来,因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鼓励为主。不勉强孩子做超出自身胜任范围以外的事情;针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的要求;动员家长配合学校,让他们在校、在家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采取不过分关心、不过分夸奖的方式,避免造成该生自高自大的脾性。对胆小畏缩、精神敏感的学生多关心,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势。”
其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不断增强的综合意识。班主任具体要开展的工作相当多。在这份方案中,一方面,我们看到班主任积极地将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层面之中,并立足班级开展渗透,非常突出的就是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层面是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而在这个班级中,则渗透在全学期的工作中,并作了许多具体的设计),这就改变了班主任把自己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操作者、执行者的定位,而呈现出自我的综合设计。另一方面,体现为对班级内部工作的综合设计上,围绕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将日常工作、主题活动、文化建设、评价等综合起来,改变班级工作的散乱状态,形成立体、有机、有主题的工作格局。
再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日常化意识。特别突出的是十分钟队会的设计,具体到每个星期,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会给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每周的主题教育安排也非常具体,反映出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设计非常精细。当然,相对而言,可能每周主题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精简,不必求多,而力求有针对性、有实效。
从本份方案具体内容的设计来看,班主任关注到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有关习惯形成与巩固研究、读书活动、争章活动,岗位建设等工作,受到明显的关注。当然,这些具体的内容设计,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调整,相对而言,体现在计划中的这些内容设计,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其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对习惯形成的培养,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地分析:现有的这些安排,是不是学生发展中迫切需要强化、巩固的内容?争章活动的开展如何更有效?小队建设这一目标如何具体?
从活动方案所反映出的活动形式来看,班主任已经有非常明确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当前班主任工作改革中,非常核心的理念更新问题。因此,当我们回归到对班主任的理念更新问题上,就特别关注这一问题:班主任需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过程观、学生观,也迫切需要形成合理的教师角色观。
总之,我们从这份工作方案中,看到了班主任理念的不断更新,看到了班主任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也能感受到,在这位班主任的指导下,即使这个班级当前的发展状态不是最好,但很可能会越来越好的,很可能会不断发展起来。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篇三
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发展学生智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几年来我在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时地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级体,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抓常规训练
新的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的。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聪明的鸡”和“盲童学画”的故事,使他们懂得遇到困难要勤于动脑,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我们要像盲童那样,对学习文化知识充满信心。四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热爱劳动,我就带头劳动。
总之,班主任工作必须从每件平凡而细小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带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