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5篇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二、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艺术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到20xx年,实现文化艺术人才总量增加一倍,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市、县、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分布合理、结构优化。
(二)结构目标:学历结构、职级结构、专业结构等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提高到50%,本科学历人员达到3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由28.1%提升到50%,职称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40岁以下人员占65%以上;艺术编导、创作、文化科研、文化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状况明显改善,基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全面充实壮大。
(三)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才招聘、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造就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以培养高层次文艺人才为抓手,重点扶持锻造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和较高声望、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杰出艺术成就的著名艺术家及在表演艺术、美术创作、文艺理论研究、文化科研等方面专业拔尖、成绩突出的文艺名家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整个文化人才梯队建设,使他们成为文化战线的领军人物。一是高薪聘请。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优惠政策,突破编制限制,高薪聘用一批文艺高尖人才。二是与中省大专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青年专业人才。加大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文艺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使他们成为文艺领域的中坚力量。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参与艺术实践。继续完善对外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途径培训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扩充知识容量、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
(二)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规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剧院人员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规范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建立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依托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学校,以及国家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传播渠道,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推进乡镇文化站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县文体局管理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专用。配齐配好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村、社区专(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建立乡镇文化站为副科建制的激励制度,村、社区文化宣传干事工资待遇可参照村(社区)“两委会”干部标准落实,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就业。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到2020年,力争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5-8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达到2名专职人员,确保乡、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文化行政人才队伍。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行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解决文化行政人才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等根本问题,大力提高文化行政人才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文化建设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和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做好文化行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参加各种在职教育。加强对机关行政人员的公务监督,有效保证文化行政效率和文化行政队伍的廉洁性。
(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努力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艺术鉴赏能力、对艺术生产和艺术市场需求的预见分析决策能力、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指导发展的组织能力、开拓市场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协调能力。积极探索适合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式,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制定经营管理人才专项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和资助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在职教育。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发展。培养一大批熟悉文化发展政策、了解经济和法律、掌握较高营销策略、具备先进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行家。
四、体制机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文化行政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高层人才的选拔、培养带动和引导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通过基层推荐、转接评审、讨论决定、公示等程序把市直文化单位、各县文化单位及文化企业中一些品德高尚、业绩突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较大贡献、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行政管理领导队伍中来。科级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处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文化事业单位一把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任、聘任、选任、考任等多种任用形式,行政副职积极推行聘用制。鼓励干部交流轮岗,文化系统每年干部交流轮岗的比例不应低于同级干部总数的10%,有计划地选派文化局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人才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市、县文化单位要不断扩大培训的范围和规模,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领域,不断增强教育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积极协调推动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鲁迅艺术学校等专业教育机构设置相关文化教育学科、增加相关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我市文艺培训、进修基地,确保人才培训、再教育工作常态化。根据需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别人才的短期培训班、研讨班,切实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市直文化单位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3次,每次培训人员不低于50人;各县区文化系统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2次,培训总人数要达到100人(次)以上。鼓励文艺人才接受继续教育,采用送出去学习的形式,选送文艺人才,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专业骨干到省内外高校进修深造,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全市文化系统每年送出去进修深造人员要达到50人以上。二是积极搭建人才参与实践锻炼的平台。对人才交任务、给项目,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行业先锋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使其施展才能有舞台,发展事业有空间,实现价值有条件,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三是广泛开展交流活动。结合文化重点工作实施和重要课题研究,组织学术论坛、学术讲座、交流会、研修班等,为人才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四是积极组织人才开展考察和调研活动。带领人才深入一线,到现场、到实地进行调研、采风、考察,进行更生动、更直观的学习,开阔人才视野,启发人才思路,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新灵感。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力求人尽其才。一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深化文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才尽其用,进一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破格使用制度。高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充实文化人才队伍。探索试行以聘代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管理办法,优秀人才可通过“绿色通道”破格晋升职称;业务成就突出的可作为学科带头人使用;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作为业务领导人选推荐、培养和使用。推进建立名人工作室、签约经纪公司等各类按市场规则经营的文化人才运作模式,发挥“名牌效应”和“明星效应”,促进人才“出大名”、“成大家”。二是灵活机动共享人才。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共享机制,坚持把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兼任职务、聘请顾问、项目竞标、课题合作等形式,建立与延安籍在外的文化艺术人才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的人才共享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文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分发挥市外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劳酬相适尊重创造。建立科学评价人才的体系和合理的分配制度,重业绩、重贡献,在评价标准和分配机制建立中,向优秀人才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变依资历、学历、职称等因素为主确定报酬的做法,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允许和鼓励各类人才以资本、管理、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和鼓励优秀人才兼职兼薪。文化产业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增强人才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一是每年对选拔出来的杰出优秀人才授予荣誉,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按照《延安市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对创作出的文艺精品分级分类给予重奖。三是创新引进文化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的特殊政策,在户籍、住房、职称、薪酬待遇、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倾斜。四是为人才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重点课题、重要演出、重大题材创作以及研究、考察、采风、举办或参加展会、研讨会等创造条件、提供资助。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要依靠各县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有效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根据本县区实际,制定具体的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区文体局要发挥人才具体管理和使用的主体作用,配合县区政府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等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文体主管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争取各方面对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的支持,加大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要把培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市县财政按50-100万安排资金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三)搞好管理服务。完善“延安市文化艺术人才信息库”,建立“延安市文化名家”数据库,建立名家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建立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联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听取他们对文化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对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关心人才的生活,帮助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人才休假、疗养制度。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2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采取走访座谈、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我县现状,就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苏石县地处苏东部,距市城20公里,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与安徽省铁乡和固县方镇、段集乡相邻,黄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54个居民组,农村人口1.38万人,耕地面积7847亩。
二、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人才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人才流失,大量农村基层人才外流,造成我县基层人才短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县农村基层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客观原因
1、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县平均每乡每年有1500人常年在外务工,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近2000人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术,他们怀揣过硬技术到沿海城市或内地较发达城市务工经商,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却给家乡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2、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刻苦钻研,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人有可能带着技术和方法回乡发展。因家乡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交通、场地、劳力、税费等,不愿回乡创业,回归工程十分艰难。
3、一些学有所成的大中专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的优越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愿回乡搞家乡建设。家乡的住房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单调、小孩入学难等诸多因素,对其没有吸引力。再者公务员身份难以解决,凡进必考,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4、由于费税改革,县乡村两级收入较少,特别是村级“三提五统”取消后,每村仅靠25000多元的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部分40岁以下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难以坚守清贫,辞职外出经商或务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乡镇七所八站工作人员,他们各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资难维持\家属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较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市场的配置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将人才纳入竞争之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对较好人才,包括部分干部、职工、农民,往往以此为资本,居功自傲,与政府讲条件,要位置,稍不如意,便以此相要挟,炒了政府的鱿鱼。其二,别的单位,如上级单位或其他的企事来单位,当其内部人才出现空缺时,便对我单位人才虎视端端,以高薪厚禄等手段,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走。第三,县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局委,经常招收公务人员,人往高处走,一些符合条件的拔尖人才,勇跃报考,一考就成,谁也不敢阻拦,无可奈何被上级钓走。
2、用人机制的弊端影响人才队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机制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阳光也有其阴暗的一面,用人唯亲或用人失察时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马无缘伯乐。相反,一部分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人,利用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不良优点,往往赢得上级的青睐,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挫伤了真才实学者的积极性,愤而走之,二来贻误了工作,给县乡村两级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县村两级组织,应扑下身子,拿出一颗真诚的心,留住人才。一是实事求是告知人才对象,家乡条件虽苦,但要以艰苦朴素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舍弃他乡他单位优厚的条件,留下来一块共同奋斗。二是尽最大努力改善现有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留住人才。三是给现有在乡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力空间,解决其身份,给其适当位子,人尽其才,配套其工作环境、工作所需资金、器材等,发挥其最大潜能。四是提供平等竞争平台,能者上,庸者下。上者给以相关位子和待遇,下者给以重新竞争机会,让其感动,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来人才。
一是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涉农人才政策,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发挥优势,协助村“两委”发展村域经济,搞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优化环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吸才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树立安才、亲才、护才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图利益,我们图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让现有人才招来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边远穷地区,条件虽苦,但苦中有乐,扎根山区,也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有些现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让这些思想已认识到位的人才,多方联络,跟踪追击,让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改善条件,稳住人才。
人才来了,如何让其安下心来,扑下身子为我服务,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条件,稳住人才。一是改善其发展环境,由政府出面协调,在征地、劳动力、税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二是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解决其公务员身份,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享受与大中城市同样或基本一样的待遇。三是提供其发展保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发展的和谐空间,减少干扰,变换政府领导者为服务者的角色。对影响或干扰投资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轻者批评教育改变方式,重者打击处分重新决策,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3
金钱的贪求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反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有益探索,为X建设现代化X新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日,我们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了解等形式,对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区围绕“人才强区”目标,加强党管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培养了一批靠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
(一)机关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全区现有公务员X人,其中城区X人、镇(街道)X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X人、本科X人、大专及以下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X~X岁X人、X岁以上X人。从职务结构上看,副处及以上X人、科级X人、科员级X人、办事员X人。从籍贯看,本区X人、区外市内X人、外市X人,本区的多为年龄较大的公务员,外地的多为近年新招录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全区现有事业单位人员X人,其中管理人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X人、工勤人员X人、编外X人。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系统X人、卫生系统X人,其他事业单位X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X人、本科X人、大专及以下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X~X岁X人,X岁以上X人。从职务结构上看,管理人员七级职员X人、八级职员X人、九级职员X人、十级职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X人、中级职称X人、初级职称X人。从籍贯看,本区X人,市内区外X人,市外X人。
(三)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全区现有城乡劳动力X万人,参保企业X户,企业员工约X万人,在岗技术工人约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X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X,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X人。从等级结构上看,高级技师X人占X,技师X人占X,高级工X人占X。从行业结构看,机械加工X人占X,化工X人占X,纺织行业X人占X,计算机网络X人占X,餐饮服务X人占X,其他行业X人占X。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占X,X至X岁X人占X,X岁以上X人占X。
总体来说,目前党政人才相对充足,能够基本满足需要;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全区人才总量小,且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尤其高层次人才流出严重,已成为制约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存在问题
随着人才观念的变化,以及新形势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区人才工作还存在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与省、市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在人才总量指标、人才结构与行业分布、人才素质结构等项指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总量逐年增加,但发展不太平衡
1.队伍之间发展不平衡
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队伍内部发展不平衡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从事教育、卫生职业人员为X人,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X,并且新引进的人才中教育卫生专业也占绝大多数。而其他事业单位只占X,且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区直事业单位,造成镇(街道)基层和企业高级人才偏少的现象。
(二)人才素质有所提高,但结构不太合理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多,掌握高新科技的专业人才少;熟悉党政工作的多,熟悉经济工作的少;熟悉农村工作的多,熟悉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少;熟悉一般行政管理的多,熟悉现代企业运作规律、能主动有效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服务的少;老成守业的多,善谋大事敢创大业的少。
(三)人才招聘有所增加,但流失现象严重
一方面,受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人才政策调整的影响,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回区工作的比较少,造成人才从源头上流失。另一方面,受人文环境、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造成现有人才的外流,而且流失的大多是业务骨干和较高层次人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失情况
近X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流失X人,仅调进X人(不含经组织部调出的股级以上干部),其中公务员X人,流失率X;事业单位X人,其中教育系统X人,流失率X、卫生系统X人,流失率X、其他机关事业单位X人,流失率X。按籍贯分,X籍X人占X,回原籍X人占X。从年龄上看,X岁以下X人占X,X~X岁X人占X,X岁以上X人占X。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失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市内其他区,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想办法回原籍或调往市直。流失的原因:(1)待遇问题。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X以上的人是因谋生需要而从事现有的工作,对收入的满意率只有X;流失的原因,有X认为工资低、有X认为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缺少、有X认为回原户籍。(2)家庭问题。新招录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刚刚从大学走上社会,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到X工作后普遍有一种失落感,或者仅仅将X作为入编的跳板,他们急切地希望到城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出于对人生的整体规划,他们不愿意在X恋爱结婚,所以纷纷重新考试、想办法调离。(3)发展问题。就公务员而言,X体量小、职位少,各机关、镇(街道)属于最基层的岗位,缺乏向上提升的空间,普通公务员交流机会少,一干就是多年的心理预期,使职业倦怠迅速提升。事业单位职称政策前些年过度宽松,导致高职称比例过高,X年岗位设置后,年轻人评聘职称无望。以教育系统为例,一方面大量高级职称人员不在教学一线或不上班,另一方面许多县内乃至市内骨干教师无法晋升职称,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大多数教师不再安心教学,纷纷想办法找关系调离X。
2.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情况
抽样调查的X家企业,近X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X人,流失X人,流失率达X。其中X户籍X人,占流失人员的X;外地X人,占流失人员的X。流失的原因:(1)收入问题。员工注重的是收入待遇的提高,企业注重的是效益的提高。X因经济欠发达,企业发展本就处于低质效水平,员工工资与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高层次人才与在其他城市发展的同类人才相比,在X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2)城市吸引力问题。目前,X尚未能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地理位置、经济问题、文化地位等还处于建设阶段,人才制度、社会服务都没有大城市健全,加之距离经济发达城市太近,人才纷纷向附近的城市流动。(3)企业问题。X的工业产业链尚不健全,在洪企业多为化工、机械行业,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岗位,难以满足多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同时,X企业还处于生产加工阶段,企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不多,也缺乏对这方面的足够认识,满足于订单生产,缺少急切招聘高层次人才的动力和需求。
(四)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
1.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部门和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不能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存在着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的现象,对真正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不能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导致部分人才对发展环境、成长空间不满,挫伤了干事激情。
2.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区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且单位领导有“鞭打快牛”的思想,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不安心本职工作。
3.政策环境不够宽松
一方面,受编制等政策限制,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区上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个别人才引进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向往进“官场”,在具体工作中脱离专业岗位,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三、加快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着“立足区情,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托X成员的社会影响、专业地位,加快完善人才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创新机关事业单位培养机制,让人才工作有活力
1.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生态旅游方面,在抓好导游、餐饮、礼宾、外语等服务型人才的同时,要迅速制订旅游创意规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规划,并及早招录培养。在工业经济方面,针对园区高端人才总量偏小的实际,应大胆选拔使用招商引资方面的人才,开展委托招商。
2.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
以撤县设区为契机,迅速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按其他区年人均X万元标准执行,同时落实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各项职工应得的福利待遇,并将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部分拿出来分配,与实绩挂钩。
3.建立最佳的激励方式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打破公务员、事业人员身份,做到人尽其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靠论资排辈与人际关系疏通的干部生态,善于发现工作中默默奉献、肯干实干的同志,不让老实人吃亏。建立明确的职务或工资晋升制度,对连续X年考核优秀或X年内X次考核优秀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职务或按高一级职务兑现工资。参照市开发区做法,对已评职称受岗位限制的事业人员,由财政保障资金,由用人单位按已评职称标准给予职称补贴。对全区、市内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事业人员,不受职称指标限制,优先评聘。
4.奖励政策要兑现到位
以前出台过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招商有功人员的,要按政策兑现到位,并研究出台符合规定的新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发全区同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5.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时,要合理设置条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招聘专业。结合X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向上级争取特殊招聘政策,急需人才面向本土生源招聘;重点人才面向X、X院校招聘。新招录人员设置服务期制度,并签订服务协议,服务期未满不得报考其他地区。以调动方式流动的,需经区委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建立公务员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将培训内容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培训促进能力提升,以培训促进工作态度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的未婚工作人员,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加强关爱,经常组织青年干部联谊会,提供交流平台,缓解新环境造成的不适,同时为青年们恋爱成家营造条件。工会要进一步发挥关爱职能,经常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建立优秀职工疗养制度,不断增强X干部的向心力。
(二)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让人才有发展环境
制定出台X年人才需求规划,集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专家和青年后备人才体系,经认定评审纳入区管专家范围,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享受各项配套优惠政策。
1.吸引科研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来洪发展
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并安排住房,或发放安家费和住房补贴。建立区政府特殊津贴,高层次人才在洪服务期间,经考核合格的,按月享受特殊津贴,随工资发放。对直接用于我区社会事业或企业技术的课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经费由区财政足额保障。
2.实施人才梯队工程
采取个人自荐、专家举荐、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将发展潜力大、业绩突出的同志择优选拔,纳入“X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梯
队”,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结对,采取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培养期内,对后备人才由区财政按年度予以一定的专项经费。
3.解决岗位聘用问题
实施部分专业技术类机关工作人员聘任制,用于招聘高层次专业性领导人才,工资待遇比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薪酬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如编制已满的,可由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区人社部门设立特殊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按引进单位经费渠道解决。
4.改革职称评审办法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人才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和行内认可作为重要依据,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贡献为目标,体现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5.建立功勋奖励制度
对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由区委区政府设立功勋奖,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典型事迹,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6.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凡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统筹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以提供人才公寓(或发放购房补贴、安家费)的形式,协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根据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可安排在区内优质公办学校就读。
(三)要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让人才自身有压力
领导干部考核,要以完善考核办法为重点,实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激励领导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经不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提拔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企业人才考核,要建立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人才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新体系,组建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心,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资格评定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资质评价,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职业化、选聘市场化。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要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实行事业单位人员由用人单位自主聘用合同制度,被聘用人员享受所聘岗位相应待遇,岗变薪变。
(四)要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让人才成长有动力
改革分配制度,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充分体现知识、创造、劳动和人才的价值。制定激励政策,用适当的待遇激发人才活力。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镇(街道)党政正职岗位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领导干部,可享受副处级干部待遇;对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优秀党政副职领导干部,可提拔重用;对本单位综合考评未完成年度任期目标并处于全区后X名的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要责令其辞职。对长期从事科研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市政府津贴获得者和市科技拔尖人才获得者,可享受区政府特殊人才津贴。
(五)要进一步创新选拔机制,让人才出现有机会
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选拔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方面,要将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和范围,由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职位扩大到正科级领导职位,每年公开选拔的科级领导干部比例要逐年提高。在选拔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坚持量才使用,实现人尽其才。每年要选拔一批区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在科研开发、课题研究、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在选拔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坚持是才必用,有计划地选拔镇(街道)农村实用人才进入X区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4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使我县拥有了一大批有知识、有实力、有作为的科技人才,为××××的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xx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二)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成为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做好职称改革工作。一是严格推荐申报。细化、量化申报评审条件,实行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县职改办逐级审报制度,尽可能的把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荐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二是严格聘任管理。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职称改革原则,实行聘任政策、数额、结果三公开,真正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上来。对受聘人员实行聘任合同管理,明确具体岗位职责、权限,同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等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解聘、晋升的重要依据,督促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对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进一步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三是严格开展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作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述略》等新政策、新理论,指导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围绕本行业特点,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严格落实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制度,使每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80学时以上,每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96学时以上。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45人,其中:按级别分正高职5人,副高职344人,中职3362人,初职3134人;按专业分,农、林、水、畜牧技术类196人,卫生技术类1003人,工程技术类450人,教育教学类4817人,其它类379人;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本科2282人,大学专科3379人,中专及高中以下1183人。通过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围科技人才促进**发展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使我县拥有了一大批有知识、有实力、有作为的科技人才,为××××的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一、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xx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二)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成为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做好职称改革工作。一是严格推荐申报。细化、量化申报评审条件,实行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县职改办逐级审报制度,尽可能的把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荐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二是严格聘任管理。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职称改革原则,实行聘任政策、数额、结果三公开,真正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上来。对受聘人员实行聘任合同管理,明确具体岗位职责、权限,同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等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解聘、晋升的重要依据,督促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对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进一步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三是严格开展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作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述略》等新政策、新理论,指导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围绕本行业特点,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严格落实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制度,使每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80学时以上,每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96学时以上。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45人,其中:按级别分正高职5人,副高职344人,中职3362人,初职3134人;按专业分,农、林、水、畜牧技术类196人,卫生技术类1003人,工程技术类450人,教育教学类4817人,其它类379人;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本科2282人,大学专科3379人,中专及高中以下1183人。通过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围 [] 绕全县经济建设积极开发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有力的帮助了农民增收、企业增产增效,推动了***的经济发展。“十五”期间,共研究开发了《***》、《****》等***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创业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励。
(三)企业科技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坚持人才跟着项目走,人才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实行“引、聘、培”三措并举,为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一是积极引进急需人才。为解决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等企业劳资人员深入到**、***等地的各大中专院校开展招聘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临近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会,扩大人才引进范围。近三年来,经我局引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都在100人以上,高层次、高学历人员都在10人以上,有效的缓解了企业人才紧缺的矛盾;二是大力推行聘才兴业。借助毗邻xx、xx等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短期借调、业务服务等方式聘用一批具有医疗卫生、经济、政治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来**奉献聪明才智,促进***经济发展。截止到目前,累计为科学实验站等单位引进的近十余名假日博士,为我县带来了多项技术成果,有效的推动了**的经济发展。三是注重人才的培养。结合各单位需求,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实行院企联姻,每年都陆续选送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到xx农学院、xx水利水电学院等大专院校进行脱产学习,以解企业燃眉之急。我局在2002年为***集培养的105名冶金专业大学生已开始为**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力量。四是跟踪管理搞服务。一方面,加强人事代理工作,增加代理项目,简化代理手续,将单一的人事档案代理发展到转正定级、考评职称、调整档案工资、户粮关系接收等全方位代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的干好工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从关心他们生活入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以情留人。2002年以来,我们相继举办了两次“**之约”大型联谊联姻活动,并指导**、***等集团筹建了人才住宅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婚姻和住房问题,许多在**、***的工作的外地大学生纷纷表示将落户**、根扎***干事业,努力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截目到目前,我县企业人才累计达1932人,其中国有企业252人,非公有制企业1680人,全部在****等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乡土拔尖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完善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办法。采取个人申报、乡镇推荐、县直单位联合评审等方法,真正把我县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选拔了出来。近两年,我们先后向省人事厅申报了*******等一批先进拔尖人才,有效地鼓励其发挥了致富带头人作用。二是着力提高乡土人才技能水平。今年我们将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科协等单位,邀请中国农业大学9名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食用菌及设施果菜栽培、奶牛奶羊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淡水鱼养殖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全县种养大户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三是引导涉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挥专长,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择业。今年我们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对他们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制订了优惠政策,即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又弥补了农村实用人才不足的缺陷。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农村乡土拔尖人才65人,其中种植类8人,养殖类19人,加工类38人。
虽然我局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离领导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希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县的发展形势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各类企业人才只占人才总量的19,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还不够;二是本地人才外流现象急需遏制,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县引才没有优势,本县籍的人才,受外地良好条件和用人条件的吸引,不愿回乡就业。1999年到至今,本地人才外流320人,引进人才流失41人;三是乡土人才开发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四是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9,与全县416个行政村相比,只能两个行政村共用一个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农业建设一线的需要;五是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目前,我县乡镇机关公务员平均年龄43岁,不完全不利于工作开展等,都需要我们今后认真加以解决。
二、改善我县人才队伍发展的对策及与措施
(一)制订科技人才发展长远规划与专项基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分别确定人才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制订十年远景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拔款、用人单位自筹等渠道,建立专门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奖励、攻读深造补贴、支持贫困大学生等,为人才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一方面要“走出去”,用人单位与高等院校取得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选送一批初、中级人才去学习深造,培养***急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近期应着重培养冶金、机电、高效农业和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急需人才。同时还要组织企业家赴高校、科研机构各知名公司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另一方面要“请进来”,继续聘请两院院士、省内外专家教授来讲座授课,为×××服务,聘请博士、硕士开展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我县现有人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着力在引进人才上做文章。在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外出参加人才交流会,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地吸引人才的的政策措施,在编制、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在住房、配偶等方面给予妥善解决,特别是农、林、水、畜牧等涉农专业的双学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只要回***就业,尽最大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切实增强***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候鸟型”人才,为***的经济开新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做好高中级资格推荐申报和初级资格评审认定工作,坚持重业绩,看成果的原则,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不唯学历资历,综合审查其工作经历、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材料,确实把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选拔出来,树立一批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物。
(五)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根据省市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考核工作,采取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十一五”前三年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轮培一遍,使他们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业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大力开发乡土人才。制定有关乡土人才兴办科技实体和开发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多方面促进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组建面向市场、灵敏度高的信息网络,帮助和引导乡土人才接轨市场,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七)充实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合理安排公务员流动,鼓励县直单位35周岁以下公务员到基层工作。扎实做好乡镇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公开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员补充到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中去,缓解人员年龄老化问题,提高乡镇机关公务员的生机和活力。
(八)加强人才的后续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座谈会,选出优秀人才代表出席会议,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人才组织发展工作,特别是对人才较为集中且人数较多的的大型私营企业建立人才党支部,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5
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的要求,7月中旬至9月下旬,我们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围绕**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障碍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主要采取听取情况和下发调查问卷两种形式进行。期间,重点调查了磐石市、高新区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走访了北华大学、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
、中油**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团公司、**化纤集团公司、市中心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作座谈,并分别由市人事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下发了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市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32.37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22万人、技能人才8.3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92万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师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22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7%。(此次调研未含高层次党政人才)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1078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8.8%和全市人才总数的3.3%。其中国突7人,国贴99人、省突46人。(见附表)
从职业分布上看,教育方面占34.5%、工程技术方面占28.3%、卫生技术方面占13.1%、经济方面占7.6%、会计方面占6.9%、科研方面占3%,其他人才占6.6%。(见附表)
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4866人,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26%,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5%。(见附表)
其中,国有企业2394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2472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规模以下企业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
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5850人,占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总数的9.8%,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8%,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见附表)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积极强化措施、创新制度,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并且打破常规,构筑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 “绿色通道”,营造了良好的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几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人才意识显著提高。大多企事业单位都能把人才工作同单位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狠抓培养、引进和使用几个环节,突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效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注重通过岗位锻炼和继续教育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向高层次方向迈进。**石化公司把人才兴企战略作为公司四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举措,提出力争到2010年培养300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培训班,培养公司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来他们选送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培训班学习,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迅速增长。他们还注重在业务实践和项目攻关中培养高层次人才,既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又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北华大学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立跨领域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学校为他们提供资金、设备等一切必需条件。几年来,学校共确立了350多个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学校还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化纤集团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门培养。根据企业长远规划,集团近几年先后选送100余名优秀干部到xx纺织工业大学、xx纺织工学院、xx服装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公司还推出了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恕失败。他们投资1600万元建立了小实验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进行课题实验。目前,该公司已有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研奖。 [] 市中心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实施了“学科带头人三个梯队建设标准”,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为人才向高层次发展设计出了清晰的发展轨迹。为了促进人才成长,医院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人才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学习。
2.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利用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市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让域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华星集团公司为引进和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在xx市成立了研发中心,吸纳了一批国内电子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专门在xx设立了投资公司和销售总公司。这样,招聘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生活、工作在xx,为企业效力,有效解决了北方城市引人难的问题。市中心医院几年来引进十几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来医院安家落户,使心内科、心外科、骨科、烧伤科、消化科等科室迅速壮大,业务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促进吸引、引进人才,磐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的若干规定》,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政策、服务、待遇、环境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措施。该市设立了“一站式”人才引进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几年来,配合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构建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区创业发展。他们除了建立大学科技园、归国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等孵化器,为高层次人才进区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外,还制定实施了许多激励举措,如给到高新区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特殊贡献津贴;给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带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进区领办、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以资金支持等。几年来,高新区吸引了近千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区工作。
针对内陆城市引才困难的实际,一些企事业单位创新观念,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层次智力柔性引进办法。**石化公司通过组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进站研究,提高对高、新、尖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目前几项国家863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都取得可喜成果,有的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心医院规定所有的业务科室都要与国内、省内知名医院的对口科室或知名专家建立广泛的、长期的、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定期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进行现场手术示教、学术讲座、专题讲课、技术答疑。通过实施这样的举措,该院不仅解决了棘手的针对疑难病症和重大手术缺少专家的难题,同时智力引进带动该院一大批人才的快速成长。
3.运用科学激励手段,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给一流人才以一流报酬、一流待遇。**石化公司提出,让一流的人才获得一流的回报。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工作效能,他们规定博士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月工资最低50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硕士月工资最低2000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此外,他们积极建立两级专家队伍。目前已经评出2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专家,单独发放专家津贴。**永大集团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进企之初就先给买一套住宅,并根据技术水平给予7至10万的年薪。对带有成熟高科技产品的科技人员,他们还允许其以一定比例进行技术入股。一汽**轻型车厂为了抓住关键人才,经过层层选拔,确定了100名人才为企业“核心人才”,规定不管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这些人才的工资都不得少于年薪3万元。同时,厂里为了体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企业非领导职务中建立三级主查制度,让他们分别享受厂级、处级、科级待遇。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现有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启动了“优秀人才工程”,提出设备、经费、待遇向高层次科研人员倾斜,实现人才、设备、经费、待遇的有机整合。他们提出,每年在研究人员中评出10名优秀人才,除奖金奖励外,在市内为每位优秀人才购置一套价值在20万元左右的住房。远东药业集团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施了高薪高职、技术入股、期权奖励等一系列激励制度。
三、主要问题及障碍性因素
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问题
1.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市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例偏低,尤其企业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少。从数字上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3%,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自认为技能人才资源丰富,但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明显低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
2.高层次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从结构上看,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只有一少部分在企业。据**市人事局今年开展的人才调查数据表明,**市所属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3.23%在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仅占16.77%。(见附表)
此表由市人事局提供
企业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有1/6在企业这种结构显然对建设创新型**极为不利。
从职业分布上看,高层次人才多分布在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就专业技术类人才来说,仅教育方面的人才就占1/3强。而在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一线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则非常少。高层科研人才仅占高层专业技术人才的3%,占全市人才总量的0.01%。
3.高层次人才层次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被列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万余人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1831人,仅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7%。**市有不少大学、科研院所和吉化等中直大型企业,但院士级国家高端人才却一个也没有。**市被列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近五千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374人,占7.7%。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还仅仅是一个大体的人才范围和数字上的把握,即“数”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卓越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微乎其微。
4.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好,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0%左右的高层次人才认为自己在单位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而60%左右的人认为工作任务不饱合或无事可做;10%左右的人认为在单位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尤其严峻的是,近几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属单位流失到外地的高层次人才达220余人,其中多数是各单位的中青年骨干,包括各类专家近30人。流失的人才中,从专业分布上看,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和工程技术专业流失量相对较多,分别占流失总量的50%、32%和12%。
综上,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另一个是即使以往认为储备比较多、目前相对占有份额比较大的人才也正变得越来越少,比如卫生类、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障碍性因素
客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弱。
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其开发和配置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就人才培养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地区,人才培养投入也就相对要少,那么产生的功效也势必要小。就人才流动来说,受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不易留住人才而往往要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出地。显而易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主观方面:人才工作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
1.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缺乏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意识,对人才重视不够,在选人、用人上感情用事多,重才、惜人、爱才不够。因不能被有效使用而导致的人才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一些单位虽然比较注重培养人才,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长处不够,培养和使用脱节。从整个社会上看,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人才培养不是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定向培养,而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几年来,我市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但目前没有一套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学工作机制。
3.人才开发的意识不强,开发投入少,作用小。主要表现在基层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意识普遍还不够强,没有树立起“人才投资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基层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很少。人才工作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没有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
4.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单位习惯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致使一些政策措施得不到实际落实。
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树立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意识。要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各单位树立人才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和事业发展关键要靠人才的意识,把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变成一种自觉。
2.强化培养,完善结构,提升高层次人才素质。一方面要根据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搜集数据,了解掌握全市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订单培训和人才培养,解决当前高层次人才缺口和人才能力、素质与现实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着提升高层次人才层次、素质、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利用四到五年时间重点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培养100名左右通过自主创业、带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培养1000名左右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我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善于搞科研攻关和技术攻关的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专家。要充分利用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东北之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及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高等学校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振兴**老工业基地急需人才海外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管理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工、农、医、教育、文化、社科等十大类10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和附着于企业的100个左右创新团队。要全力推进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到“十一五”末,全市要较“十五”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其中培养新技师不少于5000人。要实施城镇和农村创业人才及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利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具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城镇、乡村创业“小老板”和一大批扎根农村,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施的高层次涉农技术人才。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层次人才 “四位一体”社会化培养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化培养和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以及人才投入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并完善单位、个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人才开发上的导向作用和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方面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支持、倾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用才和育才两个主体作用。同时让人才本身分摊培养成本,并且广泛吸收社会支持、捐助资金。
4.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以科学的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要继续推行并完善鼓励各类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及领办、创办企业的人才政策;要建立并完善以技术或创新成果入股的相关制度;要大力倡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奖励给有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突出贡献人才、实际应用人才、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处于爬坡阶段、攻坚阶段和起支撑作用的人才支持、扶持力度;要针对不同类别、层次人才采取不同手段,实施有效激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导向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
5.完善“绿色通道”,加大急需高层次人才及智力的引进力度。要围绕全市汽车、化工等五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积极吸引海外、域外人才;要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引才引智制度,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吸引人才;要发挥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对域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作用,让域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