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阶段工作总结【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经典诵读与艺体课程相整合的研究》 课题研究
第 三 阶段工作总结
水落坡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杨俊红
随着“经典诵读与艺体课程相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套教材构建校本课程新体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我国课程开设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也称为三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三级课程中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部分。我校为此也曾做过大量的工作,先后开发了《古典家具》、《水落坡风情》等校本教材,但是这些校本教材因内容不能贴近学生,学生学习无兴趣,学后难受益,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课题组经研究决定结合课题研究开发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让学生受益。课题研究要走出“象牙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过集体攻关,虽然一波三折,我们最终开发出了《诗词吟唱》、《经典诵读韵律操》和《诗配画》三大校本课程,并制定了开设计划,不但形成以《诗词吟唱》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设体系,而且将一二年级无奈之下开设
的“自习”课改为《经典诵读韵律操》和《诗配画》 ,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体系,培育文化底蕴,造福广大学子。在 2014 年 12 月的县教学视导中,县教研室给与高度评价。县教研员田春燕说:“水落坡镇中心小学依托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构建新的校本课程开设体系,真正发挥了课题研究的作用,是难能可贵的!” 一、《诗词吟唱》 1.一——六年级全部开设,每周 1 首,每学期 15 首,每学年 30 首,共 180 首。执教教师为音乐教师,依托每周 1 节的“校本课程”课开设。
2.每天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循环播放《诗词吟唱》180 首曲目,使学生受到熏陶。
二、《经典诵 读韵律操》 1.一、二年级开设,每周 2 节,一年级学完课程,背过诗词40 首;二年级熟悉规范动作,巩固成果。执教教师为体育教师,依托“自习”课开设。
2.每天的课间操一——六年级全部做“经典诵读韵律操”课。
三、《诗配画》 1.一、二年级开设,每周 2 节。执教教师为美术教师,依托“自习”课开设。
2.三——六年级建立“诗配画”兴趣小组,每周一“课外活动课”进行教学,培养特长生。
“两个结合”打开一片新天地 一、课题研究和教学创新行动相结合。
《滨州市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意见》指出我市教学创新行动以《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着力点,紧紧围绕“教学创新”这一主题,通过开展“教学创新行动”,进一步激发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创新热情,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学创新行动包括三大方面——教学管理创新、课程建设创新和课堂教学创新。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课程建设创新”,因为“教什么”要远比“怎样教”重要得多,“有米,笨汉也能吃上饭”,“无米,巧妇也难为”。《滨州市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意见》指出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加大学校课程开发力度,依据区域和学校资源,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规范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程序。开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课程的整合研究,统筹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课题组主动担当起了“课程建设创新”的重任,攻坚克难,开
创性工作,最终开发出了《诗词吟唱》、《经典诵读韵律操》和《诗配画》三大校本课程,并印刷成册,学生人手一本,循环使用。为教学创新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教学创新行动中的做法,尤其是“课程建设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受到县教研室的高度评价。县教研室秘金亭主任在教学视导说:“我们在水落坡镇的视导中发现各校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水落坡镇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开设很有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开设体系,尤其是《诗词吟唱》的分年级教学值得各校借鉴、学习。” 二、课题研究和新教育相结合。
我们紧紧抓住我校被确定为“新教育”项目学校和课题组成员崔志勇、杨俊红和于俊花为“新教育”推广教师的契机,在原来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的基础上,将“经典诵读”纳入“新教育”的“晨诵午读”,开辟了新的阵地,形成了浓厚的诵读经典的氛围。新教育提倡“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永新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朱永新预测,6 年功利教育将带给学生 60 年混乱和迷茫。他告诫教师,“教孩子 6 年,我们要为他的 60 年打
好底色。”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篇章,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审美情趣以及提升素养的目的。
当前,高度重视经典诗文诵读,是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三项活动”注入学校发展新活力 我们课题组将课题研究同学校工作相结合,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推进“经典诵读韵律操”、“诗词吟唱”和“诗配画”三项活动的开展。
一、经典诵读韵律操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①学校召开“经典诵读韵律操”的动员大会,打出了活动标语、口号,各班出专题墙报,创立了班级角,开展以“诵读经典,弘扬中华传统”为主题的中队会,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②学校根据实际编制推荐阅读书目和必背古诗词,让学生熟
读,背会这些诗词。
③让音乐、体育老师培训一批青年老师让他们进行辐射。
2.全面铺开,检查评价 ①时间安排: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为尽快让全校师生练会经典诵读韵律操,我们每天早读时间,让学生轻松背,愉快记。一周内每个班级拿一节音乐课、体育课学习此韵律操。大课间操时间一起诵、蹈。下午上课前 10 分钟为诵读时间,每天下午放学时,各班站队集体诵读古诗词走出学校。
②全校师生熟练以后,从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就依托一、二年级的“自习”课,对一二年级进行强化训练,而三——六年级则主要通过课间操的形式进行巩固成果。
3.竞赛评价,成果展示 ①书面竞赛:将诵读小故事、诵读心得、读后感、诵读的手抄报、诗文卡进行评比。
②展示操:举行了两次“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经典诵读韵律操”比赛要求全员参加,集中在教学楼前展示,并按年级设一、二、三等奖。
二、诗词吟唱 1.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诗词吟唱”的曲目,对学生进行熏陶。
2.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每天上午上课前和下午上课前各班都合唱一首“诗词吟唱”的曲目。
3.我们在各年级依托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开设“诗词吟唱”课,并分别在 2013 年的元旦和 2014 年的六一儿童节进行了集中汇报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响强烈。
三、诗配画 1.一、二年级开设,每周 2 节。执教教师为美术教师,依托“自习”课开设。
2.三——六年级建立“诗配画”兴趣小组,每周一“课外活动课”进行教学,培养特长生。
3.2014 年教师节期间我们举办了“诗配画”展评。部分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许多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编入了《诗配画》校本教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欣喜若狂,更多学生喜欢上了“诗配画”。
“三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为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