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总结】杭州市残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04-20 14:50:07 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杭州市残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2012年是全面部署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杭州市残疾人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省委3号、市委26号文件和全面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联总结】杭州市残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残联总结】杭州市残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杭州市残联2012

工作总结2013年工作思路


2012年是全面部署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杭州市残疾人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省委3号、市委26号文件和全面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弘扬残运会精神为动力,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制度规范和服务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八大全覆盖”工程,推动我市残疾人工作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一、抓政策保障,强化制度体系

(一)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单独施保相衔接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受益人数达52305人;继续实施《杭州市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办法》,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托(安)养人数达13532人;继续按照《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全年共完成4635例。

(二)抓好新政策的调研出台,残疾人各项保障更加全面。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过程中,全市各级残联深入调研,积极谋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部门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特惠扶助政策。

1、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城乡残疾人生活品质的实施办法》(市委办[2012]13号),整合、完善现有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补助范围,在个体就业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镇无业、个体就业、灵活就业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按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和其他家庭分别给予残疾人个人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100%80%60%补助;对残疾人助学政策进行了提标扩面,助学对象由残疾学生或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扩面至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并提高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助学标准。

2、落实邵占维市长的批示精神,以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杭州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25号)文件,明确了现阶段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确立了我市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提出了加大康复救助力度,整合完善政策的五大主要措施。

3、市级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一是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就业创业的暂行办法》,通过加快培育残疾人文化创意人才,建立残疾人文化创意实训基地、创业园等措施,推动残疾人从事文化创意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残疾人扶助的通知》,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实施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津贴、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补助、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补助,并实行“一卡通”发放形式,由区、县(市)残联凭有关审批手续将补助、津贴存入残疾人的个人银行卡(折),直接支付给申请人本人或监护人,为全面推行残疾人津贴制度打下基础。三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残疾人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的通知》,加大残疾人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四是利用全国八残会办会节余资金,成立了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资金规模20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杭州市持证残疾人实施急、难、险临时困难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康复手术等救助,为残疾人又增加了一道有效的保障线,首批救助资金已发放到位。

二、抓工作落实,保证任务质量

(一)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致富之源、民心之盼,我们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手段,从明确责任、提升技能、强化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2017人。

1、明确责任促就业。根据浙江省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订的《2012年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责任书》,杭州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分别签订了《2012年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强化目标,全面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监督检查,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在全市开展八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听汇报、查台帐、看现场、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据统计,全市按比例就业人数为15728人,其中新增按比例就业人数为460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较上年增长3.0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率比2011年增长5%,均完成了“责任书”的目标任务。

2、创新服务助就业。依托永和大王双菱路店建成智(精)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就业率100%;成立杭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志愿服务队,开展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就业需求调查、岗位信息收集、职业指导、心理辅导以及参与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服务项目。制定盲摩星级机构评比标准方案,进一步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的管理,实现盲摩机构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和队伍专业化。编印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南》、《杭州市按比例就业工作风采录》、《按比例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强化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

3、举办活动推就业。召开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总结表彰大会,对浙江大安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先进单位和柯可等12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召开2012年杭州市残疾人人力资源交流会,沃尔玛超市等43家用人单位提供了380余个工作岗位,293人次签下初步就业意向。召开全市用人单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恳谈会,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安置需求和想法,努力加大就业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力度。会同市人力社保局举办杭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共设立了计算机程序、网页制作、文本处理、桌面排版、FLASH动画制作、CAD 制图等6个计算机类竞赛项目,各区、县(市)精心组织、积极组团参加本届竞赛,参赛选手115人,西湖区代表队最终获总分第一。

(二)康复工作。围绕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光明工程”为总载体,切实加强仁爱家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新生儿疑似残疾信息监测等重点康复项目建设,健全康复保障体系,提高康复服务水平,提升康复服务满意率,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加快发展。

1、抓政策促保障。实施《杭州市生命阳光爱心助残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患重大疾病或实施医疗康复手术的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予急、难、险临时困难救助,加上我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光明工程”各项康复救助补充,为全市困难残疾人医疗康复编织了一张全覆盖、零负担的“安全网”。

2、抓服务促满意。围绕社区康复“十个一”标准,依托全市912家社区康复服务站,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以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基础,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实现康复服务动态管理。为康复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康复,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普及康复知识,继续开展“百场万人康复知识进社区”活动。加强残疾预防。依托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和计生工作网开展新生儿疑似残疾信息监测,全年共对21.8142万名新生儿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到疑似残疾儿童489名,确诊415名,确诊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市县(市、区)两级康复救助体系,康复后总体显效率81.2%。全年共提供康复服务62932人次,康复服务满意率达98%

3、抓重点促实效。抓住“光明行动”这一重点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及内容,扩大“光明工程”实效和社会影响。联合市民进,组织医疗队赴淳安贫困地区开展医疗救助。率领市七院专家到淳安汾口镇走村入户为精神残疾人免费义诊,并免费送上药品。组织20多位医务专家,为淳安县500多名残疾人免费义诊,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杭州市主委赵光育专程出席启动仪式,并看望残疾人。三是争取社会资金援助。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争取到市民政局给予“光明行动”困难白内障患者的补助资金。

4、抓素质促提升。联合市卫生局开展康复协调员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医务人员以及康复协调员的业务素养。依托卫生部门人才优势,建立了一支以市级医院主要康复骨干为主的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联系责任制。926日,30名来自各医院的康复专家与市残联签署《杭州市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合作协议书》。加强康复机构管理,开展康复机构年度目标考评责任制,统一制作门牌、统一佩戴工作证、统一台帐管理。

(三)培训工作。通过创新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规范培训流程等途径,全方位提升培训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培训就业率,全年共培训残疾人2574人(次)

1、创新培训内容。一是紧扣加强残疾人文化创业的主题,与杭州银珀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以定向培训的形式,举办了两期琥珀雕刻培训班,23名有一定基础的聋哑人参加培训,7名学员被该公司录用,另外学员也陆续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双赢。二是开展淘宝网“云客服”核心组业务知识培训,以淘宝网VIP客户的进销货双向服务需求为重点对残疾人进行培训,使学员能为高端客户服务,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更便于互相学习交流。目前,残疾人“云客服”已有89人。今年又争取到了100个“云客服”就业岗位。三是与杭州帕恩合尚品牌管理服务公司合作尝试举办一期残疾人专业客服培训,参加培训的11名残疾人学员中有4人被该公司录用为网络销售专业客服人员。

2、注重培训实效。坚持把培训的实效和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为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水平不同,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解惑、个案分析、实践训练、上机操作、参观考察等多种不同的培训方式,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和工作量,但能使参训的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不断加强师资库建设,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今年以来,邀请授课的老师中有厅级领导1名、局级领导3名、处级领导7名和国家级专家1名、教授3名、主任医师4名。此外,还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员上课。

3、规范培训流程。积极探索“掌握需求——精心组织——考试评估”的一个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培训模式。培训前下发征求意见表,了解培训需求。培训中,及时和学员沟通,以便及时微调。培训后,进行考试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及时总结提高。

4、联合联动办培训。加强与专业院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联合举办杭州市首期低视力生活技能培训班;与杭师大护理学院合作,依托他们的专业力量,举办托()养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均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分别会同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淳安、桐庐等区、县(市)残联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共337人次。此外,通过培训资助的方式,为我市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聋儿语训机构的老师和患儿家长举办3期培训班。

三、抓创新创优,提高服务水平

(一)“仁爱家园”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城区街道(乡镇)办事处(政府)举办的“仁爱家园”工疗站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全市登记在册的仁爱家园工疗站增加到77家,服务对象2163人。其中城区街道(乡镇)办事处(政府)举办的45家工疗站全部进行了福利机构登记和事业单位登记。积极与市民政局协商沟通,将萧山、余杭和县(市)15家工疗站纳入福利机构登记管理。全市有27家工疗站被评定为精防等级三级。二是开展“仁爱家园”工疗站标准化建设。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工疗站运行模式试点基础上,完善“仁爱家园”工疗站建设的内容和服务流程,并在全市推广。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县(市)“仁爱家园”工疗站建设。萧山、余杭和县(市)以乡镇为重点,积极探索乡镇联建、车间工疗站、农疗站等以残疾人日间照料为主的发展模式。四是推进责任建设。加强台帐管理,修订了《杭州仁爱家园工疗站记事本》,并跟踪检查。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参观学习、考试测评等形式,提高“仁爱家园”工疗站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建立了工疗站工作联系群,加强工作指导,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二)托管托养工作。以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的正式启用为契机,推动我市“托养品牌”建设。逐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托管托养服务体系。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托(安)养人数达13532人;健全托养服务体系。依托、整合敬老院、福利院建立185家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机构,新建省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3家,新建市(县)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30家。二是发挥市级机构作用。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可入托500人杭州残疾人托管中心于2012517日正式启用,目前已入住155名重度智(精)残疾人。其中智力残疾97人(一级32人,二级65人),精神残疾58人(一级7人,二级51人),起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稳定一方”的良好社会效应。三是规范托养服务。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着力打造和深化四项服务。亲情化护理。从吃、穿、住、养护入手,为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贴心陪护。健全以养护人员为中心、以基础护理为核心、以安全护理为重心的工作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家属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改进护理服务。以护理零缺陷为目标,打造亲情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细化年度护理协议,推行月度工作例会实现工作无缝隙对接,引入护理组长及护理员奖惩制度,制定每季度持续质量改进目标。个性化康复。优化训练方法,通过“一对一”及“一对多”的形式,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动觉相融合的趣味性授课方式开展康复训练。建立健全日训机制,除周日,每天安排养护人员近4小时的康复训练,日训150人次。优化“一人一档”个性化档案,改进人员分组方法分类教学,试行康复技师不定期听课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在原有9个功能室基础上,新增了生活技能培训室、虚拟超市、种植园,各功能室全年平均开展康复训练近2500人次,参与康复活动全年累计3万人次。专业化培训。针对护理员队伍文化程度低、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全年指导养护部开展16场、1175人次护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模拟演练突发事件如癫痫疾病的应急处理;组织实施消防演习;开展康复技师培训11场、121人次;聘请营养师开设“走进营养”专题讲座。智能化管理。建立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养护人员信息管理、定位引导、看护救护、视频监控等一揽子服务,对园区入住人员24小时360度全方位的智能、贴身看护。努力将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的品牌服务流程成为全市智(精)残疾人托养的规范化标准。使托管中心成为全市残疾人托管、托养服务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成为交流、示范和辐射带动的窗口,提升全市托养服务水平。

(三)助残服务直通车“助残服务直通车”运行2年以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采取集中受理、分布处理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培训等各项服务,运行至今,效果良好,真正实现了“残疾人的需求第一时间知道,残疾人的合理诉求尽快解决,各项扶助政策阳光运行,基层服务全程监督”。今年,着力推动“助残服务直通车”县(市)落地工作,实现大杭州范围内互联互通,使之成为覆盖城乡、提供全方位助残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网络平台。成功开发了残疾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地理信息集成开发,利用最新的规划测绘成果,将各级残联机构、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的详细信息整合在一张数字地图上,实现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查询、展示、监督、管理一张图,为全杭州以及来杭旅游、学习工作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服务,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助残服务直通车”的数据信息。

(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为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实现残疾人“住有宜居”。我市在往年开展“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和突破力度,在实施对象的确定、服务方式提供、监管评估机制、在城乡统筹推进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为1336户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以及居家无障碍改造等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经验。按照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方便适用、节俭办事;保证质量、先易后难的原则,形成以残联为主、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合力,以点带面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程。通过对实施对象进行评估打分,力求公正。通过“家居无障碍标准”的制订,规范工程实施标准。通过“菜单式”和“一户一方案”服务,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建立“样板房”、加强验收和评估等手段,提升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城乡统筹,通过结对的方式,实现该项工作从城区向县、(市)的全面推进。

四、抓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一)积极指导基层残联换届。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省残联《印发<关于全省市、县、乡三级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全省残联换届工作会议精神,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制定下发了《全市区、县(市)和街道(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指导意见》。市残联分管理事长亲自到区、县(市)委组织部,上门协商区、县(市)残联换届工作,有力保障了区、县(市)及街道(乡镇)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至12月底,全市14个区、县(市)及195个街道(乡镇)全部完成换届工作。区县级残联均配备1名以上残疾人干部;街道(乡镇)残联理事长均享受中层正职待遇,接受过市残联组织的新任理事长任职培训;主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专职委员均享受公益性岗位待遇或社工待遇。

(二)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参政议政渠道更畅通。全市各级残联以人大、政协换届为契机,积极协调、争取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进同级人大、政协担任代表、委员。目前,全市共有40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4名市及各区、县(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各级人大、政协常委。

(三)《残疾人证》核发管理进一步加强。联合市卫生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各级残联、卫生部门对核发残疾人证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流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将《残疾人证》核发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认真开展自查和督察工作。严格落实“对已办理残疾人证且有群众举报,经各区、县(市)残联认定残疾等级疑似不符合标准的,坚决进行复查。截至目前,我市共查处4起残疾人证举报件。

五、抓维权文体,促进和谐稳定

(一)做好信访维权和普法宣传工作。全市各级残联共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1528件,其中,市本级接访、受访、信访82件次,“12345”市长热线59件,民情热线25件,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和建议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各区、县(市)均建立了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市法援中心残联工作站解答法律咨询 130余人次,其中电话咨询80余人次,来访咨询50余人次,代为参加诉讼 3起,代写法律文书 15 份。加大普法宣传。组织残联系统工作人民法律讲座,开展残疾人免费法律咨询制作残疾人法制宣传公益广告

(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疏堵结合。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残疾车非法营运整治,参与处罚非法营运案件1063起,销毁794辆;开展残疾车主排查摸底,撰写《关于主城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非法营运治理的若干建议》;对474名残疾车主实施法制教育,完成337名下肢残疾人申购和置换残疾车工作;参加杭州电视台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杭州电台民情热线,做好残疾车主教育疏导,引导市民正确看待残疾车营运和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等问题;加强政策制定,出台“重改轻”补贴政策,引导重度下肢残疾人改购轻型残疾车。

(三)加大事业宣传。全市各级残联新闻宣传实现数字化管理,宣传专刊于今年5月首发,各区、县(市)全年共上报296条新闻线索,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数量达两千余条;评出“2011年度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选送14件作品参加两年一度的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专题:激动人心的时刻》和《爱在身边》分获第十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二、三等奖;《希望的太阳》、《明珠手语新闻》和《扶残助残  爱满天堂》三个残疾人专题节目继续深度关注残联各项业务工作。全市7个县(市)级电台、电视台全部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栏目,实现了“宣传阵地全覆盖”。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连续17次组织市领导与困难及杰出残疾人代表喜迎新春活动;“全国助残日”期间,结合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各级残联共计开展助残活动86项;“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开展杭州市残疾人自强演讲沙龙、赠书进社区活动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现场咨询活动等三项活动。

(五)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举办首期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班,85名学员获国家二级健身指导员证书;开展杭州市第八届爱心教练评比,表彰14名教练员;与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举办杭州市第五届特奥运动会,192名特奥运动员参加了田径、垒球、跳远等12个项目的比赛;主办杭州市田径、游泳、射击锦标赛暨首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全市近4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参赛;组队参加省第三届聋人运动会,获21119铜,团体总分337.5分,首次金牌总分双第一;选送9名运动员参加伦敦残奥会13个小项的比赛,获343铜,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举办全市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组织残疾人书画展、集邮展、广场活动、送电影下乡等64项活动,大幅度提高残疾人的社区参与率,改善残疾人的社会发展环境。

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市残联换届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精神为指导,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四个翻一番”、“四个高于”和“十个更好”目标为动力,以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1.4%以上为年度总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八大全覆盖工程”,开展“十二五”规划的中期检查评估,使我市残疾人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召开好一次大会20133月底前隆重召开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做好市残联及协会换届相关工作,推选省代表大会代表,按规定配备残疾人领导干部、驻会残疾人理事和残疾人干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新的五年奋斗目标,实现平稳过渡,增强发展后劲。

落实好新出政策:2012年是我市政策出台的高峰年,政策数量多,含金量高,要抓好配套政策的出台和细化,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新出台的政策,使好的政策发挥好的绩效。

执行好规划任务:抓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评估立项工作,做到早筹划、早立项、早实施,尽快启动杭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加快县(市)“仁爱家园”的发展,加强资金补助政策对接,形成管理合力,政府和社会要为“仁爱家园”工疗站提供更多适合的工疗产品,多种举措促进“仁爱家园”的发展。抓好“十二五”规划执行评估各项评估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为“十二五”末我市残疾人共享小康实现度达85%以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好协作机制: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扶持、项目推动等手段,切实加强城区与县(市)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对5个残疾人工作对口联系、联动发展协作组进行指导,积极开展区、县(市)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互助协作,支持五县(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筹主城区“同城同待遇”。

推进好重点工作:教就。一是推动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和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使残疾人托(安)养工程“硬件有机构网络、软件有政策制度、运行有经费保障、服务有专业队伍”,形成相对完善的残疾人托(安)养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两轮驱动”,进一步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手工业、加工业,推广残疾人帮扶联合体和残疾人专业合作社;发展来料加工,实现农村残疾人居家就业。加大农村残疾人“三保一救”保障力度;将农村残疾人优先列入危房改造计划。三是继续扩大和稳定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执法检查;试行残疾人单招单考办法;推动区、县(市)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专产专营产品,率先在“仁爱家园”中生产,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政府采购优先权;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四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盲人保健按摩星级示范店创建活动;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康复。一是全面贯彻杭政办〔20125号文件,提高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农村残疾人新农合参保率,有需求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率、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率、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二是部署开展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推进区、县级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三是有效整合社会康复资源。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探索残疾预防、医疗救助与预后康复服务保障相链接的好模式,达到“预防、医疗、康复一体化”。引入社会培训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引入国际先进康复培训理念。开展医疗协作。按照市残联与医疗专家签订的协作协议,定期组织专家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服务。

组织宣传:一是做好宣传文体工作。抓好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宣传、举办杭州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周和残疾人健身周、开展特奥纪念活动、举办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开展“我的自强故事” 海选工作、运动员集训、市级残疾人业余文体团队创建等大事。二是组织建设工作。加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培育建立文化助残志愿者队伍;深化拓展爱心城市创建内涵,积极开展市及区、县(市)级爱心乡镇(街道)创建和爱心家庭评选等活动。三是普法维权工作。利用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普法宣传;以“百场残疾人法制讲座”为平台,开设普法宣传栏目,提高残疾人法治意识。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四小车”非法营运的整治,加强对残疾车主不搞非法营运的宣传教育,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数据库、燃油补贴数据库的管理。

推荐访问:残联 杭州市 工作总结 【残联总结】杭州市残联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