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环保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防治污染为重点,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保总结】漯河市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漯河市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环保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防治污染为重点,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载体,以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宁静、生态”工程,标本兼治,严格执法,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年保持全省前三名,澧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市区空气质量优于省定目标要求,5条出境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一些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我局荣获“中原环保世纪行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五年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漯河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漯河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先进单位”、“漯河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漯河市服务重点项目先进单位”、“漯河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漯河市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漯河全市76个部门和行业的行风评议活动中,漯河市环保局从2006年的倒数第9名,到2009年跃居第8名,是唯一短时间内实现位次跨越并逐年前移稳居先进行列的单位。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市污染防治工作实际状况,我们科学制定方案,明确整治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开展了以“4河、4线、4行、4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4河”即黑河、三里河、颍河、黄龙渠;“4线”即京珠高速、漯平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沿线;“4行”即化工、医药、食品加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4个行业;“4点”即黑河漯邓桥监控点、三里河栗园桥监控点、颍河址坊监控点、饮用水源地澧河三里桥监控点)。
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我们自我加压,主动把深度治理企业由省定的7家,扩大到23家,并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如漯河银鸽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要求COD排放标准为450mg/L,省里要求COD排放标准为350mg/L。为确保完成我市主要污染减排任务,我们要求银鸽公司出水COD必须控制在150mg/L以下。为此,该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公司二期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和中段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更新,使出水水质达到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漯河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化肥企业,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中段处理设施,对氨氮进行深度处理治理,使COD、氨氮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促进了污染物的减排;在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按照“关闭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先后关闭、取缔了150余台燃煤小锅炉,完成了200余台锅炉改造任务,限期整治了1吨以上锅炉15台,完成了5家重点废气污染源的改造工程,对44家废气企业实施了深度治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有效改善了我市环境质量。
(二)污染减排强力推进。根据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我们制订了漯河市“十一五”总量分配方案和削减计划,把减排任务分解到各县区、有关部门和重点排污企业。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立严格的奖惩考核机制,将污染减排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漯河市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沙北污水处理厂(6万吨)建成投入正常生产,召陵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试运行。完善了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有效发挥了减排效能;先后关停关闭了3家水泥企业、18家养殖企业,对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有效新增COD、二氧化硫减排量,为圆满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环境监管机制得到了创新。针对流域污染难题,我们创新工作机制,由5名副局长分别担任辖区重点河流“河长”,对责任河流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不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提出整治要求,确保河流断面达到省定目标要求。针对城乡监督管理难题,他们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红、黄、兰、绿”四类管理,区别企业环境达标及环境管理水平,分别亮“红灯、黄灯、兰灯、绿灯”,并限期进行整改;对农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确定55个乡镇环保专干,聘任25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名义务环保联络员,健全完善基层环保网络,提升了环境监管整体水平。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创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四)新的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推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环保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预审关、注册登记关和竣工验收关,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污染的项目快事快办,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批。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207个(其中报告书项目12个,报告表项目158个、登记表项目37个),预审批建设项目7个,验收建设项目24个,批复试生产建设项目15个。无违法审批和验收现象,建设项目环评报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五)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我市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了《生态创建奖励办法》,市级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奖励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示范工程项目。二是健全了农村环境监管机制。明确乡村镇环保机构和专职人员,实行了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管理薄弱问题。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创建。今年我市计划创建1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目前,1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已通过省厅验收。四是以点带面促进养殖污染治理。全市已建成10个大型沼气示范工程、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5个有机肥加工厂,82家中小养殖场采用发酵床技术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养殖粪便和污水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环保部、农业部等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曾先后来漯河调研,认为漯河规模化养殖场多,治污工程多,示范工程种类多,治理效果明显、减排量大,环保部已将漯河列入全国6个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市。
(六)环保执法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建立完善了区域(流域)限批、挂牌督办、“黑名单”、环保后督察、局领导分片定期督导、节假日环境监管等制度,环境监管力度逐年提升;先后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860人次,检查企业1500余家次,对漯河市兴华建材有限公司、舞阳县顺旺颜料有限公司2家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利用 “6•5”世界环境日和 “漯河环保世纪行”等活动,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保意识。扎实开展 “环境大接访”活动,设立局长接待台、群众来访接待台、环保违法投诉台,现场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抓住特色,注重实效,扎实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先后命名了绿色学校78所,绿色社区21家,环境教育基地4个。
(七)高效行政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新突破。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把转变职能,转变执政理念、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一是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高效服务平台。成立了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项目各5个,全部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以“手续简、流程短、办事快、服务优、效率高、质量好”为宗旨,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环保行政审批程序,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对申请排污许可的,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30日缩短到10日;对其它环保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我们也都压缩一半的时间给予办结。对重点项目、外商投资或紧急事项,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取消办结时限,实行特事特办。这些举措大大缩短了项目的环保审批时间,为实现项目提前落地,提前建设,提前投产腾出了宝贵时间。三是加强协调,强化服务,确保重点项目环保手续得到及时办理。为保证重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上,我们明确了“提前介入,搞好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向省环保厅多汇报、多请示,勤沟通、勤协调,把应该在省环保厅登记的程序,争取到由省环保厅委托市环保局登记,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间,减少了企业支出。四是主动上门,积极帮助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做法受到企业的欢迎,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五是拓宽与群众的联系渠道,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进一步加强“12369”环保服务热线的规范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克服困难,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举报处理限时制,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无论什么时间,一旦有群众举报投诉,在市区范围的,限1小时内到达现场,在边远农村的,限6小时内到达现场,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受理、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共受理“12369”环保举报、投诉电话1650余起,消除了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城同创”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创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负起抓好“创模”工作的主要责任,克服困难,整合资源,主动工作,完成了《漯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创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为指导我市“创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性文件,为推动“创模”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基础能力建设有了新突破。境内淮河流域重点水质断面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和4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正常稳定运行;投入资金290多万元(其中国家、省专项资金210多万元、市环保局专项资金60多万元、自筹资金20多万元),更新完善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吹扫捕集仪等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及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化学防护服、多功能分光光度计、监测车辆、离子色谱仪、酸雨采样器、融雪型雨量计、pH计、电导仪等监测仪器,增强了监测分析能力建设及应急能力建设;环评工作规范有序,环境工程监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环评工作的把关作用发挥明显。
(十)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环保队伍,大力倡导新时期中国环保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双带头”、“党员公开承诺”及“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系统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局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行列,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以环保“六项权力”作为重点,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环保“六项禁令”、“十不准”等有关规定,把执法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切实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营造出讲纪律、讲大局、讲付出、讲实干的和谐向上、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完成各项任务,推动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也有效地促进全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勤政、廉洁、务实的环保队伍良好形象,实现了政风行风评议的进位争先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减排压力仍然很大。全市经济结构仍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大,近几年,我们虽然强力推进污染物减排,但新增量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而逐年增加。
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城市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收水率低;我市重点企业的深度治理的潜力不大,一方面企业要正常生产,一方面又要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压力大,难度大。
三是农村环保任重道远。全市农村环境保护普遍存在监管缺位、人员不够、投入不足、手段不硬,农村污水垃圾处置滞后,畜禽养殖污水粪便增多、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剧等问题。
四是环境违法仍较突出。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在某些地方均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甚至比较严重。一些企业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超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基础能力相对滞后。环境保护投入缺口较大,环境执法、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欠账太多,环保机构不健全,环保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环境执法正常运行经费不能得到保障等问题与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不相适应。
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优先,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和“两保一高”(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原则,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系统上下强力推行“四心工程”(服务经济发展的诚心、改善环境质量的恒心、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真心和打造一流队伍的信心),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推荐访问:漯河市 环保局 工作总结 【环保总结】漯河市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